三国:谁让他做谋士的? 第117节

  这眼神好像受惊幼兽,又惧又盼,一眼便可勾得情谊出来。

  张韩看了一眼,便微微摇头,这下真要陷进去了,她什么都不用说,走出来就一副“善良的婶婶”模样,我都动心思想和张济做个同道中人。

  让婶娘来一场酣畅淋漓的寻根之旅,更何况是曹老板。

  此刻,邹氏走到曹操面前,神深深一礼,清软的声音糯糯传来:“妾身……邹氏,见过曹公,久闻曹公大名,今日感念恩德,收降我婶侄二人,妾身特来拜会。”

  “我懂了。”

  曹操暗暗嚅嗫道,几乎没人听到他说什么,因为这话本就是说给自己听的。

  此刻,他豪情上涌,微微虚眼露出狡黠之相,瞥向张绣一眼,见他笑得灿烂,心中更是明了其意。

  此子,欲献其婶娘,以换取与我亲近之情!

  醉醺醺的曹操志得意满,不由得心猿意马,对张绣的好意立马就呼应上了,恨不得现在就立刻跋山涉水。

  毕竟,这一类事并不少见,以家中遗女赠予显贵之人,如果得纳,便是一桩情谊,日后关系也进一些。

  曹操常对人说的那句“汝妻子,操养之”,其实也有接纳之意,但大部分时候是真的照料,以安人心。

  送族中女眷陪同的事见得多了,曹操并不觉得奇怪,此时展露笑意,对张绣道:“绣儿,我明白你的心意了。”

  嗯?!绣儿?

  张绣闻言忽然一愣,眉头登时皱了起来,但很快又舒展开去。

  许是今夜喝得开心了,这曹公和我叔父乃是旧识,而这些年叔父在长安,他在兖州,却也有过一两次鸿雁往来。

  他年长,唤我一声绣儿也并不为过。

  见面之后,曹操又和邹氏询问了些许现状,知道她独自居住在衙署之外,并没有和张绣居住在一起,问完之后,曹操赠予钱粮布帛,嘘寒问暖。

  随后邹氏送他们出院,又复返回小宅邸。

  张绣至长街口拱手相送:“曹公慢行,今夜美满,只当庆贺相聚,明日再叙公事,小侄听候差遣。”

  “好,好好……”曹操满意的点了点头,伸手握住了张绣拱起的双手,笑得眼里皆是星光灿烂般。

  张绣也觉得今夜这酒宴可谓出奇的顺利,可以用宾主尽欢来形容。

  “如此看来,曹公真心接纳于我,我日后也可立功报恩,总算也能得以安置了……”

  贾诩在一旁淡笑不语,并未附和张绣所说的话,只是不明白他让邹夫人来请见曹操是何意?

  自古来,战胜受降者,对败者妻女、家眷的心思都颇为险恶,一般都会占为己有,因此常有发生哗变之行,或者降者心中暗含怨恨。

  这是,从未记史的年代就存在的习气,也可以说是劫掠杀伐、以强为尊的本性。

  但,曹公不一样,他战败不少诸侯豪杰,未曾听闻有过抢占其妻女的事迹,即便是吕布……也不曾听说曹公占吕布妻妾等。

  这说明,他向来战胜受降时,都是仁德以待,善待将士妻女,至少对自己是有约束的。

  少将军今夜竟然主动让邹夫人来请见,那用意不可猜测。

  贾诩思来想去,到最后还是觉得张绣不是心思这般险恶之人,舍婶娘以引众怒,欲众志成城杀曹取功?

  不会如此,少将军心思单纯,应该就只是想亲近曹操,好照顾其叔父遗孀而已。

  贾诩捏了捏下巴的胡须,自顾自的道:“唔,是我想多了罢。”

  ……

  驿馆宅邸,刚刚进大门的曹操忽然踉跄了一步,被曹昂、张辽扶起,他一下捂住了额头,沉声道:“今夜饮酒过多,我头疼欲裂。”

  “主公,那喝点蜜水早点睡吧?”张韩在旁满脸纠住,纠得全是褶子,这场景、这演技,他开始了。

  “不,”曹操面色郑重的抬起手,凝重无比的道:“此城中,可有……营伎?”

  典韦咋舌道:“算了吧,太晚了,俺给您按按。”

  “不可不可,”曹操诧异的看了典韦粗糙的手,连忙拒绝,顺带把手从典韦的搀扶里抽走。

  你就别干这种和自己的才能格格不入的事了,以伱这个气力,怕不是要把我按死。

  “去,将邹夫人请来,今日绣儿为我引见,便是为我安排的。”

  郭嘉:“……”

  典韦:“……”

  曹昂:“……”

  张韩站在曹操身后的视野盲区,眼神很嫌弃的瞥了一眼。

  呸!曹贼!

  心中无奈道:你直接说,为什么不直接说,大家都是男人,为何拐弯抹角……

  此刻张韩才明白,历史的罪人不是曹安民,他只是个溜须拍马的皮条客,源头在这呢。

  几人一番相劝,曹操以头风几次拉扯,只想要女子按头。

  郭、张痛心疾首,最后曹操都急了,厉声言“张绣好意若是不纳,恐他心生惧怕,反倒有异!”

  这话说得又贼有道理,竟然不好反驳!?

  结果,还是有宿卫副将去将邹夫人请了来。

  曹操在内院驱走了宿卫,再灯火下仔细端详邹妇的面容、身段,此时光看到,就觉得头风已经好得差不多了。

  邹夫人背对曹操,略有惶恐脸色宛如水蜜桃一般,水嫩透红,惧声道:“曹公,曹公唤妾,只是为头风之疾?”

  曹操笑了两声,道:“操,得见夫人,乃是人生幸事,欲问夫人,可愿与我共度良宵否?”

  邹夫人沉默片刻,紧绷的身体一下垮塌,弱弱的叹了口气。

  曹操走近她,闻其吐气如兰,不由得心中舒畅,“夫人,你也不想绣儿有事吧?”

  “啊……”邹夫人心里一紧。

  曹公他,怎会如此……

  ……

  宅邸别院,郭嘉睡不着,张韩亦未寝,两人一番商议之后,问起了一个关键人物。

  “仲康能否如约到达?”

  同在的程昱点头笑道:“他本就是在汝南驻守,且时刻想要立功报恩,他定会领乡里子弟,如约到渭水。”

  “我们进城之前,我已经派人去告知宛城兵所在布局,他应当已知晓,许褚自小任侠,战乱后久经沙场,其人勇猛善战,一定明白我们是何意。”

  最重要的是,此次宿卫并没有带他,他本来就在生气,且许褚和典韦、张韩混熟了,逐渐理解了“将功抵过”的公平原则。

  他听到能成为奇兵暗袭的时候,早就开始跃跃欲试了。

  郭嘉、张韩两人对视了一眼,叹道:“不一定是今夜,也可能明日,总之当做好准备排布。”

  “今夜,所有宿卫不可入眠!”张韩下令之后,又想了想,面色一松,对典韦道:“不过,也不能太过紧张,一切如常吧,自行注意便是。”

  “我先去睡会儿,”张韩打了个呵欠,走了几步忽然踉跄了一下,“哎哟,我今夜饮酒过多,头痛欲——”

  “赶紧去吧,哎呀!”典韦和郭嘉在后烦躁的催促道。

第134章 等,等一下,我长枪呢?

  晚上,张韩睡下之后,郭嘉、程昱和典韦依旧还在院中商议,同时也说起了曹操方才之论。

  复盘了半天,依旧没能找到反驳的理由。

  他那一句,“张绣好意若是不受,恐令其惧怕生异”,居然很扯的属于强有力的道理。

  这在很多书籍之中,也有先例记载,降将心思细腻敏感,随时会注视你的一举一动,并且内心繁复思索,稍有不对,就会触警。

  这和当初贾诩游说李傕郭汜反攻长安属于同样的道理。

  那时,公卿劝说王允不可对西凉旧部赶尽杀绝,应该放他们奔逃回关外,和诸侯相互钳制。

  但王允因为私仇,定要出兵剿杀西凉残部,将之赶尽杀绝,这才导致了贾诩当机立断,进言李郭两人站出来收容部众。

  若是王允愿意放他们回去,不再出兵追逐,那么即便贾诩巧舌如簧,也不可成此大势。

  “我已遣高顺亲自带队,暗中查探城内布防,张绣在宛城四方城布五千兵马,骑兵有一千余人,东门,只有一千多。”

  “其余情报依旧还在快速收集,若是铁了心布防,未必会输给他。”

  “宅邸附近的街巷,也都已经布防,”程昱微笑着道:“伯常与文远的骑兵,都善于长短弓骑射,本身的射术也非常卓越,难得能训出如此精锐。”

  老兵,而且还是精锐老兵,并且大多自小就和主将统帅相熟,又历经生死多年,这些人可谓都是宝贝,再去征募也很难聚得这样的精锐了。

  “嗯,我料定,此刻张绣也已经得到了消息,那么该如何决断,就看他自己了。”

  郭嘉负手而立,大有掌控一切之感,眼下局势不明,尚不能安心居住,换防还需三日,至少张绣兵马卸甲待阅还要等到明日,随时可能发生危险。

  伯常所言不错,若是无心算计,睡一觉便可到明日,若此时平静只是表象,实则暗地里有不知多少人在算计。

  那,一夜的时间可当真是度夜如年。

  ……

  衙署正堂,张绣本来已经睡下了,但是听到了探哨来报,气得说不出话来,阴沉着脸又回到了正堂,并且连夜请来了贾诩商议。

  此事暗中传开,不少张济旧部心里憋屈,都想要得到一个证实,但张绣一直没有坦言,将他们全都压在了偏厅,设酒等待。

  贾诩到近前,听闻了此事后,面色一寒,拱手道:“少将军可是早已预知此事,欲反曹公,还是真不知情,此事实属意外?”

  “文和先生何出此言?婶娘乃是我叔父最为宠爱的妾室,到南阳后,家眷中唯有她一人相伴,我岂会做这等大逆不道之事?”

  张绣紧紧盯着贾诩的双眸,眼神真挚而且饱含怒意。

  仿佛是被长辈不相信的叛逆青年。

  贾诩同样无惧的盯着看了一会儿,然后移开了目光,轻声道:“我也不知,曹公竟会不顾将士,做出这等事来。”

  “若是少将军觉得受辱,便要下定决心,多谋而动,一旦军中将士决心已定,就不能再有半点迟疑,必须下死手,让曹氏入城的所有文武,全部死在城内。”

  “一旦放出去一人,当是后患无穷,”贾诩冰冷的目光扫向张绣左右,他心腹大将胡车儿、王且都在,看来张绣请自己之前,已经问过了身旁心腹、张济旧将的意见。

  众人想法应当都是一致。

  如此也好。

  贾诩暗暗计算,若是拿下曹操,对二袁来说都是大功,而且许都会在数月之内彼此内斗,土崩瓦解。

  若是所料不差,那些公卿家族定然会以最快的速度,吞并曹氏的所有家业!

  或许,这还能成为天下乱世一个极其重要的转折点。

  闻达诸侯,一跃青云上,也许就在此役之中,曹操带来的文武之人,大多都是重要人物。

  他们当是为宛城取功而来,因为此地地小人稀,城池不坚,易于取得战果。

  其实结果也和他们想的一样,轻而易举的取得胜利,张绣也是真心归降,至少是曹操接纳其婶娘之前,都是真心依附。

  但是,从曹操接纳开始,就全数不一样了,因为他给了一个绝妙的机会!

  张绣不反,难以服众,且尊严受辱,日后要被人戳着脊梁骨骂。

  “少将军,既要行事,必须快速果决,”贾诩执礼躬身,面色决然,“迟则生变,慢则痛失良机。”

  “曹公进城兵马,有两支宿卫,其中最为勇猛之人,便是那典韦,”贾诩在方才宴席上也注意了很久,典韦一直值守静立,不曾有任何动容,光是这一份坚守之心,就已足够令人敬佩。

首节 上一节 117/32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