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谁让他做谋士的? 第116节

  ……

  宛城。

  曹操果然是胆略过人的雄才豪士,受降之后,只带张韩、张辽的亲卫入宛城,同时渭水大营三日之后,方才清点换营。

  宛城的城池之内,也只是将武库掌控,让张绣的兵马卸下城防,出城驻守相让而已。

  张绣见状,当即大为惊讶,却非是感受到曹操对自己轻慢看待,而是他以豪侠气势,令人敬佩。

  一般人如此收降进城,都会带数千护卫精兵,而曹操只带了一千六的精骑,其中还没有他的虎豹骑,这已算是对他敞开胸怀的信任了。

  张绣因此,心理的不甘和苦涩也的确压下去了不少,同时对曹操也多了几分敬佩。

  当世的这些豪杰,可做不到这等广阔的心胸。

  有那么一刻他甚至觉得,就这样投降了曹操也并非是坏事。

  因为他驻守的宛城,可抵挡穰城动向,切断荆州的兵马,作为曹操的南面屏障。

  这样一来,他以后不需要上阵厮杀,同样也是一桩功绩。

  若是曹操可以赢得北方大战,待他南征的时候,宛城又可以成为前哨,同样也是不小的功绩。

  在进入衙署之后,张绣拉了贾诩到一旁,说出了自己此刻的想法,得到了赞许。

  于是夜晚设宴款待曹操,以及麾下文武,又得一一介绍。

  等荀攸将此次跟随而来的人都引荐到一半,张绣和贾诩整个人都不好了。

  我,我张绣不过长安出逃的一名小将,叔父虽然是侯爵、将军……但我们何德何能,竟能引来这么多文武。

  青亭侯张韩……斗败吕布的猛人典韦、祭酒郭嘉、廷尉左荀攸……

  “这位,是陈留太守程昱,以及河内郡丞董昭。”

  “在城外,还要两位得号的将军未曾到来,一为徐晃,一为李典,以及……”

  荀攸看向了站在张韩身边的年轻人,伸手向他,脸却对着张绣,儒雅的笑道:“这位是曹氏大公子,曹昂。”

  “乃是张君侯的宿卫副统领。”

  张绣眼角一抽,头皮发麻,这位君侯到底是怎么混的,为什么曹氏的大公子去给他做宿卫?

  曹公用自己的嫡长子来护卫一个外人?这太假了吧?哪怕是彰显礼贤下士也不该到这种地步吧?

  这其中,肯定有不为人知的理由!

  但,张绣还来不及去想这么多,因为他心中正在震撼着。

  贾诩也震撼着,他此刻终于明白为什么被人牵着鼻子走了。

  敢情,这么多谋臣呢?!

第133章 夫人,你也不想绣儿有事吧?

  “曹公,诸位……”张绣在尴尬了片刻后,才想起来引见,伸出手向贾诩摊开,道:“这是我叔父当初最尊敬的谋臣,贾诩先生。”

  “如今也是他教导末将,该当如何抉择大势。”

  “曹公能领这些英才汇聚来见,当是看得起在下,绣深感惶恐。”

  “哼哼,”曹操颇为敷衍的笑了两声,却顺着张绣的话点了点头,“嗯,不错。”

  “绣,年少时曾访名师,习得武艺,特别是枪术最为擅长,在下自十几岁起,便跟随叔父一同南征北战,久经沙场,是以早已习惯了戎马生涯。”

  “承蒙曹公不弃,愿为部属,自今日起,归于朝廷,为汉室立功。”

  这番话,出自肺腑,在场的人几乎都能听出来。

  张韩甚至对曹操心生敬佩起来,这说明他那日在帐中所说的那番话,当真有不少道理。

  张绣在最初归降的时候,心中定然有所不服,但曹操率军进入宛城,且豪迈霸气的不做设防,以宽宏之心来扫张绣心中的不忿。

  光凭这个,便足以令张绣心生敬佩,不得不说,他的确拿捏得很准确,张绣年少侠气重,敬佩的是豪士雄武之人,而不是所谓门楣光耀之主。

  贾诩顺势,也拱手向各位文武问好,不过他此刻,心中却依然觉得并非死局。

  毒士者,无时无刻不在谋划退路,以及谋算计策。

  算算此时境地……曹操在许都内还有满朝公卿要对付,并不算轻松,他今时今日在宛城,定不能久持。

  所以,之前那一副灌城之势,其实就是逼降,为何呢?

  原因无他,因曹公也敢论断我宛城不能久独,必需归顺一方。

  逼降之后,再进城以文武盛邀少将军,如此便可收服其心,让他觉得深受重视。

  一举一动,步步为营,而且其人有雄武之志,又能情怀潇洒,当真是世间难得的奇人也。

  不过,贾诩现在却不明白,自己当是被人拿捏算计了,还是刚巧撞入曹军的谋略布局。

  因为,若是按常理,他在赶到渭水之后没有立刻进攻,而是攻取上游,又等接连雨天涨水后,方才囤水挖沟,作势灌城逼迫。

  这根本没法去猜曹操的心思,或许他本来军略就是这样。

  是以贾诩一一拱手见礼之后,又且问道:“诸位先生,都是当世奇才,能同聚于曹公帐下,宛如茂木繁林,好似众星捧月,令人羡慕,在下能结识诸位,也自当是此生之福。”

  “先生谬赞了,”郭嘉率先拱手,他此时隐隐是除却曹操之外地位最高的谋臣,站于曹操左,不喜不悲,平淡的道:“在下虽少听先生之名,但能得张济将军推崇备至,想必先生定非常人,亦有过人之处,日后还需请先生一同辅佐主公,共扶汉室。”

  “贾诩先生,曾任左冯翊,为三辅之一,当然有治理之才,”荀攸在旁不冷不淡的说道。

  张韩直接笑着道:“诸位都是家学渊源出身,不像我是个粗人,不识金玉,未曾听闻贾君之名,惭愧。”

  “伯常君侯少年英豪,年纪轻轻已有丰功伟绩,区区老朽不入君侯之眼,倒也正常。”

  贾诩很是谦虚的笑了起来,同时心中也暗暗放下心来。

  听这语气,他们虽曾听过我的名号,但是并不熟悉。

  荀攸能我做过左冯翊,那是因为其家族荀氏,时常向长安、雒阳等要地派去哨子,收集各地的情报。

  哪怕是地志、人文的些许消息,也均不会错过,正因如此,他才会知道些许情报。

  而郭嘉,据说只是颍川郭氏旁支,与郭图并非同宗,只是同族,家境甚至不如寒门,自然情报有限,这样的人能够自己在家中苦学已实属不易,又如何能眼观天下呢。

  张君侯就更不必说了,乘了乱世之便,方可到这等地步,这是他的造化,若非乱世降临,他最多能走到一地豪雄,也会受人尊敬,但未必能入士族之眼。

  错不了,只是恰好被军略所克,为曹公麾下谋臣先料到了而已。

  ……

  一番寒暄后,张绣将曹操奉至上座,笑逐颜开,不断敬酒夸赞,以拉近两人之间的关系,曹操知道他心中的不甘已渐渐消除,于是皆不拒,陪同痛饮。

  行伍戎马的人,最敬佩海量豪迈者,自古以来便是如此,每个宴席之上,最出彩受赞者无不是豪饮之人。

  而谋臣则是相互寒暄,一顿互夸。

  张绣在饮酒时,也并非是全神贯注于此情中,他同时还在观察这些文武豪杰。

  最令他心中在意的,便是站在张韩身后的那名猛人。

  他的神情一看便是好酒,可偏偏整场宴席下来,滴酒不沾。

  只是持长枪怒目而视,宛如鬼神一般,势又如山岳。

  好几次张绣在看向他时,刚好典韦也看了过来,两人目光交汇之后,张绣就会立刻下意识的避开。

  但,避开的一瞬间又会陷入自我怀疑——为何要躲避?

  这就是两人之间气势的不同,典韦目光凶恶,不好相与,且尽忠值守,不露分毫自满骄傲的神情。

  而张绣心有戚戚,仍旧还在试图通过面向来看这些进城文武。

  同时,他是降臣,心里也有些别扭,毕竟在场的基本上都是曹营的人物。

  张绣总觉得矮了一头。

  他这边心里发虚,那边典韦却是火冒三丈。

  “哼,天杀的君侯。”

  竟不让俺饮酒!俺存了这么多佳酿都被你们给翘出去喝了。

  今夜大宴,本就是饮庆功酒,平日里根本就不管俺,怎么忽然说滴酒不准沾!沾一口罚一月俸钱!

  想到这不公的待遇,典韦一怒之下怒了一下。

  然后就老老实实站在张韩身后瞪他,他好像觉得这么瞪能把张韩瞪出内伤来,好为自己出一口恶气。

  ……

  酒过三巡。

  张绣在城中安排了住所,并且想将衙署腾出让曹操居住,但曹操只要了紧挨衙署的大院。

  命宿卫将喝醉的文武送回去之后,张绣为表亲和之意,请叔父的遗孀出来相见,以拜谢曹公收降的恩情。

  这是礼节,不可隐瞒,否则日后会有人说张济遗孀不尊曹公,也可能会猜测张绣另有所图。

  “绣有婶娘在城中,乃是叔父所纳之妾,叔父其余的妻妾都已经亡故,唯剩婶娘一人,曹公已接纳宛城兵马,故而婶娘应当出来一谢。”

  曹操粗重的喘了一口酒气,点了点头:“善。”

  旁边的张韩和郭嘉对视了一眼,又看向另一旁,此刻程昱还在和贾诩相谈甚欢,聊得相见恨晚,并没有在意张绣所言。

  但张、郭两人较为熟悉主公的性子,心里都有一种不好的感觉。

  张韩最是觉得不好。

  妾室、遗孀、未亡人。

  这简直就是曹老板的最爱,他真的能忍住吗?

  张韩想劝一劝,但是这种事真的开不了口,因为还没有发生,就如此干涉,肯定遭到破口大骂,甚至是记小本本上。

  郭嘉也明白这道理,担心但不能劝,劝了可就超出“人臣”的范畴了,主公又怎会不生嫌隙。

  两人留了心眼,此前商议过的防备谋略,看来必要施行了。

  张韩曾去过河内为使,那时候也是一样的,深入敌军阵营之中,但他能够快刀斩乱麻,又能安然无恙的从营中出来。

  不得不说,张韩这份本事一般人可学不会,所以此行郭嘉会认真考虑张韩所说的话。

  因为张韩谨慎,他的担忧自然也就不得不引起重视。

  所以他们在进城之前,就已经商议好了许多谋略,并且打探了城中的内外布局。

  而且在一进城后,曹纯、徐晃、李典就会率军暗暗摸到张绣大营附近,只为监视。

  若是一旦有异动,将会立刻动兵破营。

  而郭嘉推测出来的生门,其实就是东门杀出后,向东南方向绕行回渭水大营,此路的好处就在于……张辽的八百骑早已摸清了东南各处小道。

  他这段时日可不单单只有威胁粮道这一任,张韩还暗中授意,让他注意沿途的地形小道,寻找快速通行又颇为隐秘的驰道。

  片刻后。

  一位身穿素衣的妇人从后院而来,到门前拐过,有两名婢女相随盈盈走向主位的曹操。

  此女面色白净,轮廓圆润如鹅蛋一般,头戴朴素的发簪,盘发于顶,用一金玉发箍捆缚。

  面庞精致、唇红齿白,双眸饱含情谊,水雾盈盈似幽静湖中的涟漪,脸颊自有绯红,含笑而来仿佛有些媚态。

首节 上一节 116/32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