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谁让他做谋士的? 第101节

  于是那样崩坏的形象导致蔡琰心里的所有期盼全部幻灭。

  从那之后,她就没有和张韩再有来往,虽然后来有几次曾护卫卞夫人去看望。

  “夫人请君侯去家中做客,其实也说有要事相商。”

  “要事?”

  张韩眉头一扬,他想不到蔡琰会有什么事与自己产生交际,而且她本身得征辟女博士,此生或可在许都作学撰文,应该没有人去叨扰才是。

  “好,”张韩点点头,反正下午饭也没着落,去她家吃。

  气运提升了就是好,走到哪都有人请吃饭,而且此刻张韩的高兴也不是因为省了一顿饭钱。

  而是在纠结于下午“吃什么”的时候,有人帮他做了决定,同时,还白嫖了一顿酒。

  张韩乘坐马车,典韦则是持枪步行而随,几人走在街巷上,不一会就到了蔡琰所在的府邸。

  府苑不算很大,在门前还是竖卫府的牌子,里面的人除却河东卫氏的遗孀家眷,还有当初家里的奴籍。

  蔡琰本打算把奴籍也送与张韩,但自己还需人手,所以未能成行。

  看到府内外上百奴籍,又想到蔡琰没有置办田产的额外钱财,张韩大致明白了,她可能是想要点资助回去。

  再见蔡昭姬,她依旧是书卷气很浓的清冷形象,在家中虽说宴客,却也没有浓妆艳抹,只是襦裙淡妆,甚至能陪同饮酒。

  居于主位不拘小节,言谈举止大方得体,一颦一笑都是端庄典雅,没有半点失礼。

  当然,她对外不可能都是这样,能单独请张韩,是因为姑姑和过儿的身份,还有当初张韩说自己仰慕蔡邕的书法,并按碑文拓印常写,让蔡琰心中略有好感。

  酒席过后,蔡琰带张韩去偏院书房,院内有枫树,枫叶已落满了庭院,蔡琰很有趣味的只扫尘,不动落枫。

  到庭后敞开的屋中,她从靠墙的竹架上取了两卷书籍下来,又准备了一张纸,对张韩笑道:“伯常,你写一篇书法于我,父亲的飞白书,我常临摹,已有七分真传,只是女子书法偏隽秀,不如男子狂放豪迈,伱写一篇我看,或可指点一二。”

  张韩一听就麻了,当即摇头道:“书法讲究心境、意境、情境,三境合一,方才能抒情挥墨,笔走龙蛇……姑姑现在让我写,也只是失败之作,不足指点。”

  蔡琰一愣,暗暗点头,“说得也是。”

  她旋即伸手相请,淡淡道:“伯常,你坐。”

  “好,我坐。”

  张韩绷住面色,应邀坐在了蒲团上,和蔡琰相对而立。

  耳后她拿出了其中一卷书,摊开后递给张韩,道:“父亲留有琴曲五弄,你可喜欢?”

  张韩摇了摇头:“不太擅此道。”

  我不喜弄来弄去的东西。

  “那就看父亲注释的礼记、易经,”蔡琰语气平缓的说着,摊开了另一卷书籍,而后道:“父亲的小赋,是最有才情的,伯常今日不忙的话,等听完注释,我便默写下来,让你带回去。”

  “行,不忙。”张韩挠了挠头,他看蔡琰颇有兴致、热情,也答应了下来。

  饭后一个时辰。

  蔡琰认真讲解了《礼记》的部分内容和注释,期间为张韩解释典故,并且引申出很多典故,畅谈到了春秋时期黄老之道。

  黄帝、老子的学说同样是颇有谈及,最后笑道:“伯常若是日后下任,都可抽一两个时辰到府院来。”

  “这,对姑姑的名节……”张韩听课听得头大如斗,记了太多东西,导致现在整个脸都有些发红。

  他听到蔡琰这么说之后,登时觉得有些不妥,毕竟寡妇门前是非多,以后她若是被人非议,岂不是耽误人了。

  蔡琰展颜一笑,道:“君子坦荡荡。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礼仪是为君子所用,而非是君子拗于礼仪。”

  张韩轻轻点头,拜别了蔡琰,虽然不知道她今天是怎么了,但饭后这一个时辰谈下来,却让张韩长了不少知识,以后再和人辩论,总归有点东西能引经据典的去争辩了,不至于一来就动手。

  经史、典策、诗经、音律,这位少年天才的蔡夫人当真是博学多才,心思聪慧。

  她若是男子,想必也是一名经国之士,谋士自当也有不同之能,有的能经国治州,有的能奇计破敌,也有善合纵连横,主导大势者,也有腹有地略,总览陆调漕运者。

  张韩心中有些暖意,而且对蔡琰不拘小节,豪士之风也颇为欣赏。

  她不只是美貌,其才情同样也包含魅力,这种典雅渊博的书卷气,当世女子恐怕唯此一人。

  走出宅邸大门,拜别蔡琰,张韩上得马车准备回去值守。

  这时候系统义父却传来了提示声。

  【你学文懂史,学识+2】

  【学识:35】

  “诶?”张韩忽然感受到,从心底里一股清流冲入大脑,整个人都变得神清气爽。

  而后,一些方才讲述过的学识慢慢补全在了脑海中。

  这种清爽的感觉他知道,是智力提升的效果,也就是说,学识提升有助于【智力】增长。

  “好事情啊!”

  张韩手中握着蔡琰默写的小赋,挠了挠头,“她脑子里有蔡邕遗失四千多卷藏书,不会打算每天一时辰课后辅导,全教给我吧?”

  “但是,为什么呢?”

  ……

  宅邸内,回到内院的蔡琰拿出了一张锦布,上面用隽秀的飞白书,写下了张韩的《寒窗赋》。

  蔡琰看到这个,欣慰一笑,道:“我能做的不多,以此代父授徒耳,世间寒窗苦读者多,但以此为激励者,莫不是心性坚毅之人。”

  “张伯常值得。”

  蔡琰欣赏这一篇赋,对张韩欢天喜地分毫不留的拿走卫氏之财的事,心中暗暗看淡了不少。

  他寒窗苦读这么多年,要钱也不是自己用,定是分于身旁友人,据说家中不过一方宅院而已。

  又怎是贪财之徒。

  当然,蔡琰目前对张韩的了解,还仅限于《寒窗赋》和屯田策,以及当日八百骑破南匈奴的英姿。

  自是欣赏年轻英豪。

第120章 主公这脸色,说变就变

  张韩夜晚值守皇城,夜深后回家睡觉,睡到后半夜,曹宪忽然起来,靠在他怀里问道:“夫君,那位甘姐姐何时来啊?”

  “嗯?”

  张韩顿时一激灵,“你问这个干什么?”

  “她来了,家里操持的事情有个可商量的人,母亲今日还准备了礼物。”

  “啊?”张韩有点不习惯,他本来以为是抓包,但却没想到是真心实意的,“就这几日吧。”

  “要尽快,”曹宪一脸认真,“若是夫君在外还有妾室,不能第一时间搬来的话,会惹人非议的,不能被人说我仗势欺人,也不能被人说夫君是入赘曹氏。”

  “哈哈……”张韩乐呵呵的笑起来,没想到还能这样,她主动让我接回来。

  一夜过去。

  第二日,曹氏宅邸之内送来了许多器物,堆放于张韩指定的宅院之中。

  整理了一上午后,装十六辆马车,送入宫中。

  张韩命典韦值守,入宫去见天子,将这些曹氏所藏的当年雒阳旧宫里的宝物送进大殿。

  其中有几件,是董太后赐给曹腾的首饰,以及桓帝给的独特贡品,桓帝骄奢淫逸,喜好琴乐,也曾赏赐过宫中收藏的琴乐之器。

  除却这些,大多是当年自雒阳皇宫流出的宝物,又复得所藏。

  送入宫中后,刘协得见就辨认出了几样,还有手书的礼乐书本,当场悲从中来,脑海中浮现出当年雒阳被毁,自己劫掠六载方才回归。

  在张韩面前颇为失态的哭了出来,而张韩居然破天荒的揽住了刘协的肩膀,宽慰拍打。

  把旁边的常侍、黄门、侍卫,包括刘协自己全都吓了一跳。

  这,什么情况?!张爱卿竟敢如此无理!?

  禁卫差点没冲上来把张韩砍了,但念他是忠臣,彼此互相眼神示意之后都很从心的忍了下来。

  张韩也是习惯了,他对宫中、礼仪的规矩从来没遵守过,自小到大也没有人教打,没挨过戒尺,自然和本年代的人有所不同。

  最后也只能尴尬的笑了笑,“陛下,臣送此物来,非是用于刺痛陛下之心,而是可令陛下睹物思人,聊解哀思。”

  刘协单薄的身子能感受到张韩掌心的温度,以及坚铁一般的刚硬有力,能明白他的心意,于是也就叹道:“爱卿有心了。”

  “不过礼度不可不尊,”刘协看了看他的手,又小声道:“等以后,宫人不在方可。”

  张韩立刻收回了手,抱拳请罪,同时心里略微有点尴尬。

  上手习惯了,都特么怪典韦,一天喜欢勾勾搭搭的。

  刘协看向身后,严肃的呵斥道:“此时不得外传,伯常乃是朕的心腹功臣。”

  “唯。”

  所有人垂首低头,松了口气。

  陛下您不生气就好,也省得我们去动手了,这位据说……脾气不是很好,反正上次辅国将军来状告他时,咱们可都听得清楚。

  当街就斩了一人,以犯上论处,最后他还一点事都没有,理正人顺,陛下还夸一句“军纪严正”,以彰显张韩的硬朗作风。

  此后,刘协屏退了左右的侍卫、宫人,叫侍卫远离。

  与张韩在庭院之内漫步,他的情绪此刻也慢慢的平复了下来。

  两人聊起了当年雒阳的盛景,宫中的繁华,以及众多大儒、贤才满座的境况。

  张韩说没听过,没见过,“当时臣在河东,吃不起饭,在死人堆里找吃的。”

  “臣,靠着乡里逃难的队伍,从冀南而渡河逃向兖州,后来就参军讨贼了。”

  这些话说得轻巧,几乎一句就可带过,但个中的辛苦与艰难,其实远比说得复杂,刘协自然也体会不到。

  那时候的张韩,可还没有一身横练的筋骨,而且乱世初临,到处都是难民,也遇不到什么英豪人物追随。

  “爱卿,真是有福缘在身之人,如今也是我大汉的一员福将。”

  “陛下,今日这些旧物,倒也不是臣有心收集,这是司空所留,是当年的太尉曹嵩,也是曹氏送来之物,可令陛下聊以慰藉,得思当年盛景。”

  “同时也想说,陛下不必心忧,在数年之后,许都也能有如此盛景,故而,令大汉之景得以光复。”

  “爱卿有心了,”刘协许久之后,深深地叹了口气,方才哭过之后,现在已经不再如此失态了,对张韩点了点头,“司空也有心了。”

  “许都土建之事,司空近来做得很好,朕也不会过多要求,有心便好,数年之内可复繁荣盛景,往日锦绣在此,不过也是心中执念。”

  “朕明白了你们的意思,大汉不是宫墙坚韧、地履青石,不是长乐殿的金碧辉煌,而是百姓安好,令人心安置,秋收之后钱粮,不必全数劳师动众加修许都,用于减轻赋税,安民。”

  “陛下,”张韩身子一振,站到了刘协的面前,拱手而下,躬身行礼道:“圣明呐。”

  张韩话音刚落,一只手顺着揽了过来,在肩头上拍了拍。

  刘协学着方才张韩的动作,展露笑意道:“多谢了。”

  “朕,此刻明白,真正进言不是据理力争,而是令得人自行感悟。哼哼,”刘协轻笑了一声,“那些进言威逼曹爱卿尽快修缮许都,重现雒阳之景的公卿,朕会亲自叫他们闭嘴。”

  “陛下圣明!”

  张韩今日,本就是来进言的。

首节 上一节 101/32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