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沙俄当皇帝 第41节

因此尼古拉私下让拉姆斯多夫伯爵与德国大臣接触的行为并没有得到在会人士的意外。

“很好,我已经同意与德国进行进一步的合作。那么法国方面呢?”

会议前半场不动声色的尼古拉其实手里已经握着决定胜负的底牌了,但是他不会直接说出口,因为那样只会变成尼古拉皇帝的一言堂,无法得知大臣们的真实意见。

“陛下,法国方面一贯支持我国外交主张,但法国外交部长阿诺托希望我国干涉之时最好能将台湾和澎湖列岛加入谈判之中。”

以一种仆人对主子说话的恭敬方式,拉姆斯多夫伯爵如此说道。

“台湾的话,如果可行,我们也可以尝试。”

尼古拉站在个人角度,对法国人的提议感到还不错,任何削弱日本的措施他都愿意去做,不过大清国此时保住台湾,将来会如何呢?

尼古拉不知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那么既然德法都已经同意,日本毫无拒绝三国干涉修约的能力。”维特顺着话头说道,“这样,我们就成为了中国的救星,中国会尊重我们的效劳,因而会同意用和平方式让渡一部分的筑路权。”

维特的铁路方案可不仅仅是想穿过中国满洲的北部地区,他还想要修建一条自哈尔滨向南延申的铁路支线直达大连或者旅顺,联通俄国早已垂涎欲滴的不冻港旅顺。

“对华外交应当在三国干涉成功之后另行处置,这件事我要全权掌控。”

”是的,陛下。

谨慎的尼古拉若有所思,他还没完全想好铁路和东北的问题,不过现在最重要的事情还是努力维护中国的领土完整。

“那么我已经决意要干涉日本过分迫使清廷割让的马关条约,各位还有什么意见吗?”

“没有。”

“遵陛下旨意。”

“完全没有。”

“是的,陛下。”

“当然没有,陛下。”

4月8日,远东专题会议结束,尼古拉通过了维特的积极干涉方案。

4月11日,拉姆斯多夫伯爵向德、法两国驻俄大使公开声明:“俄国政府决定,立即以友好方式向日本政府提出不要永久占据中国领土的请求。”,邀请德、法两国参加共同对日干涉的行动。

他还告知两国,俄国的计划是:“如果日本不接受这种基于‘友谊’的忠告,那么俄国正考虑三国共同对日本采取海上特别军事行动。此次特别军事行动的目标为切断日军在中国大陆上与其本国一切的交通,使它孤悬海外。”

同一日,好战的威廉二世下令“将装甲舰一艘、巡洋舰一艘派往东洋”。

4月13日早晨,法国驻俄公使蒙得培罗将法国参加俄国计划一事正式通知拉姆斯多夫,并商定三国驻日公使于马关条约签订的当日在东京“共同行动”。

就这样,俄、德、法三国的联合正式形成。

第十五章,来自尼古拉二世的忠告

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

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谭嗣同《有感》

对大陆这边,甲午年是民族记忆中刻骨铭心的一个节点。

对大陆那边,却是国民自负、膨胀、狂妄的起点。

甲午前,日本民间对中国毫无恶感,甚至还有几分友善。

那时日本的学生,在小学学习的是汉字,每晚回家由父亲教习《大学》《中庸》《论语》等中国典籍,在学校、家里都聆听过孟母三迁的故事。

富人家中所用高档屏风画的是“唐人”“唐童”游戏图,数个漂亮的餐碟也许是南京制造。

在庆祝夏天到来的节日里,各町抬出的车辇舆轿上摆设的大多是汉高祖刘邦、楚霸王项羽、关羽、张飞、史进、鲁智深等中国英雄人物。

总之,在甲午战争前,中国对于日本普通民众而言是一种异国他乡的“伟大、浪漫与英雄”般的存在。

然而,文明灿烂与否和战争的胜负并无直接联系,而且人都是短视盲目的,一时兴衰就可以改变观念中一个国家的国际地位以及国家形象。

自从甲午战争爆发之后,秀次郎开的茶馆生意就好得不得了,因为他请来了一位会读报纸的先生,每天让他在茶馆里大声朗读各类新闻报纸就能保证人气爆棚。

开始的时候,茶馆里人还不多,而且察言观色之间还颇有几分担忧,小小的日本国到底能否击败庞然大物般的中国?

一谈到战事,几位茶客还会面露凝重之色,很少提及战事,只是连声祈祷,希望神明可以保佑本国将士能够得胜归来。

等到丰岛海战与成欢、牙山之战的胜利传回国内,茶客们已然惊喜万分,茶馆的人流量从那时起就一下子涨起来不少。

茶客们举手投足之间仿佛自己也身处战胜队伍之中,精气神一夜之间就顶起来了。

而在黄海海战后,明眼人都可以看出来战争的胜负结局了。

秀次郎还咬牙挤出来了一些钱财专门买了一副巨大的东北亚地图供茶客们观赏,对照报纸中的信息逐一标识日本军队所处位置、战事爆发地点。

这一下子成为了不少人对着地图津津乐道的“娱乐项目”。

“要我看呀,我们大日本帝国的军队应该直接从这里登陆,然后打进北京城,让天皇陛下坐上龙椅,完成丰臣秀吉的梦想。”

一位中年的小商贩伸出手指对着地图虚指北京的位置信誓旦旦地说道。

“对对,直接从这里登陆,我看三个师团的兵力就足够了。”

另一位年纪较大的小市民虽然不认识多少汉字可一样对着地图意气风发地胡乱指着,他甚至把手指错点在了承德,“派兵把这里打下来。”

茶馆中的芸芸众生几乎都在高谈阔论旭日军旗何时插到北京城头。

人们都充满了雄心,快乐狂欢,骄傲高慢。

出了茶馆,街上欢声凯歌的人流亦不在少数,庆祝日军胜利的国民大会更是随处可见。

4月17日《马关条约》签字后,日本天皇睦仁传旨,不日驾幸京都。人人都欢呼雀跃,大臣们几乎全员离开东京前往京都筹备。

外交大臣陆奥宗光因患肺结核病情恶化,请假在播州舞子休养。

4月20日,因陆奥宗光养病,外务次官林董接待了突然到访的德国公使。

“林长官,我已经接到了本国政府极为重要的指示,不日将会与另外国家的公使一同来拜访外务省,面会外交大臣或者内阁总理大臣。”

德国公使的语气生硬,令林董心中升起不详之预感。

“还请问公使先生,另外的国家是指哪国?”

“国名我现在不方便透露,但我可以告诉你,是很重要的大国。”

德国公使语焉不详地说道。

“……现在伊藤、陆奥大臣都不再东京,而且外交大臣目前正在养病休养,贵方有何要事我虽然不甚清楚,但我可以代为接待。”

“很好,那么明天就我就与其他国家的公使一同前来。”

如此这般,德国公使很快又离开了,捉摸不透的林董将此事汇报给了陆奥宗光。

事发突然,陆奥宗光同样不解,只是在电报中嘱咐林董谨慎接待。

然而到了第二日,德国公使又称面会需要延长一天。

外务省百思不得其解。

4月22日,三国联合干涉终于到来了。

同时接收到本国指令的驻东京俄、德、法三国公使一同来到外务省面会了外务次官林。

“依照本国政府的指令,中日媾和条约中,关于割让台湾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以及辽东半岛的条款,我国政府持异议立场。”

三国公使之中,俄国公使希特罗渥站在C位,俨然是三国之中的带头大哥,他劈头盖脸地对惊讶万分的林董抛出严厉的声明。

德、法两国政府的劝告文书其内容与俄国政府的劝告公文大同小异。

不仅如此,俄国公使希特罗渥还口述了尼古拉二世皇帝对和约内容的看法。

“俄国皇帝陛下在查阅日本向中国提出的媾和条件时认为,在大陆割地是中国最难处理的问题,且赔款的金额也过于巨大,这将对远东将来的永久和平构成障碍,因此,俄国政府为对日本皇帝陛下的政府再次表示诚挚的友谊,在此奉劝日本政府放弃对台湾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以及辽东半岛的所有权。”

希特罗渥蛮横无理的要求令林董又惊又怒。

“如今贵国做出了不让日本获得大陆土地的决定,但在此前外务省曾数次与贵方谈及此事,为何那时并未表明这样的立场?”

“我当时询问贵国的真正意向,但东京方面只是回答说,到时候自然会明白,而不肯给予明确的答复。”

面对林董的质问,希特罗渥只当这件事没发生过,毫不讲理地诡辩说。

“自去年以来我海陆军将士在前方的浴血奋战,而如今阁下几句薄言就要将天皇陛下已经批准生效的条约中主要的一部分内容化为泡影?”

“俄国皇帝陛下真切希望东方尽快恢复和平,希望贵国能够慎重考虑。”

之后,三国公使便离开了陷入

混乱的日本外务省。

第十六章,伊藤博文内阁的对策

由于事出突然,外务省次官林董立即将这件事发电报送给养病的陆奥宗光和在广岛的伊藤博文。

4月24日上午,尚未接到陆奥宗光的回复电报,广岛御前会议只能提前举行。

此时留在广岛的内阁大臣,除伊藤博文外,只有陆军大臣山县有朋和海军大臣西乡从道二人。

会议上一改先前喜气洋洋的氛围,三人脸上都显示出凝重的神色。

“在我看来,这件事只有三种对策。”

伊藤博文自从拿到电报之后就一直在思索可行之方案,思来想去只有三种办法。

“第一,是否断然拒绝俄、德、法三国的劝告,即使这样日本需要面对新的敌国?第二,是否应该寻求其他列强的外交,召开扩大会议,在此会议上商讨处置辽东半岛问题?第三,是否应完全接受三国的劝告,以施恩的形式将辽东半岛交还给中国?”

“鲁西亚国最是狡诈,先前默不作声,此刻又要让我国将士浴血百战之成果拱手让出,甚是无理取闹!”

山县有朋忿忿不平地攻击俄国。

在当时的日本,把俄国称之为鲁西亚,等到之后日俄战争,将“鲁”改为“露”,取“‘露’水遇见太阳(日)会顷刻蒸发”的意思。

“抵抗这些国家,开启新的战端,是否确有把握?”

“……我大日本帝国陆军的精锐部队已然全部开往辽东半岛,而且自去年以来经过长期战斗的兵员、军需等均告疲劳缺乏。”

“不仅如此,联合舰队亦都派往澎湖列岛,国内几成空虚。”

面对伊藤博文的询问,陆海军大臣都表现出难为的神色。

“那么无论如何,现时是不可能的。”

“我听闻,鲁西亚国已下令停泊在我国港口的所有舰艇,在24小时内做好随时起锚出港的准备。并在神户和烟台各聚泊数舰,进行示威。独、佛两国的军舰也开到黄海活动。”

独是德国,佛是法国。

“依我之见,现在不仅对三国联合的海军无法应付,即单独对抗鲁国舰队亦无完全把握。所以,目前决不可与第三国失和,增加新的敌国决非上策。”

伊藤博文总结了海陆军的动向之后说道。

“第三个方案虽然足以表示气度宽容,但未免过于示弱,这样的变局一旦向外界公布的话,我陆海军将士将会出现如何激烈的反应?我国的民众将会怎样的失望?即便能够减轻外来的灾祸,却是如何来平定来自国内的变动?”

山县有朋认为第三个方案同样不可接受。

几人讨论到最后,也拿不出别的良策,只好决定暂从第二方案,即召开国际会议来处理这个问题。

御前会议后,伊藤博文当晚就抽身离开广岛,紧赶慢赶于25日清晨抵达舞子。

伊藤博文向陆奥宗光出示了御前会议的决定,并征求意见。

此时,恰逢大藏大臣松方正义、内务大臣野村靖亦由京都至舞子,遂与伊藤博文围坐于陆奥宗光的病榻之旁,再次议商对策。

首节 上一节 41/23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