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沙俄当皇帝 第202节

保罗穿着白色的西服,衣冠楚楚的模样站在大厅的墙根边与身边另一位衣装得体的绅士低声交谈着。

“她好像很期待有人邀请她跳第二支舞。”

“那你还不上?快去”

“好吧。”

这位年轻英俊的小伙子在保罗的催促下往前走了几步,皇帝注意到了保罗的动作。

“你是……我在莫斯科见过你,弗托罗夫和你什么关系?”

弗托罗夫是莫斯科财团之一,孔申家族的经理人。孔申公司是莫斯科纺织业巨头之一。弗托罗夫本人也是莫斯科计委的座上宾,创办了许多军工联合企业。

“弗托罗夫先生是我的姑父。”

小孔申第一次和沙皇尼古拉二世交谈,但是回答简洁明确,让尼古拉点点头。

“你是想与我的女儿跳一支舞吗?”

“我很荣幸能够有这样的机会。”

小孔申走到伊琳娜面前彬彬有礼地深深鞠躬,他还没有说完邀请她跳舞的话,就抬起手来揽起她的腰。他请她跳华尔兹舞。

伊琳娜有些紧张,局促地在自己已经配合小孔申的舞步的时候才回答说好的。

小孔申在莫斯科已经与许多的舞伴一起共舞过,但这也是他第一次与帝国的公主共舞,让他有些紧张。但是好在伊琳娜的舞蹈生涩但不僵硬。

伊琳娜那双穿着缎子舞鞋的小脚,轻快地旋转着,她的脸焕发着幸福喜悦的光彩。她那裸露的脖颈和手臂瘦削,比起玛丽娅的肩膀,显得太瘦了,胸部也不够丰满,手臂纤细,但伊琳娜还是初次打扮成大人模样的少女,青涩年轻的味道是过去就再也回不来的珍宝。

在小孔申之后,还有许多年轻人来请伊琳娜跳舞,邀请她的还有那个首先上场的跳舞专家——宫廷司礼官以及别的青年俊杰,伊琳娜把过剩的舞伴让给玛丽娅,整个晚上伊琳娜跳个不停,她满脸绯红,兴高采烈。

舞会上人人都

注意的事,她都没看见。她不仅没有留意父亲和法国公使谈了很久,也没看到皇帝对某某大臣以及某某人做了什么和说了什么。

集体双人舞跳完后,皇帝从达官贵人们的簇拥中抽身,询问女儿玩得可痛快?

伊琳娜没有回答,只是微微一笑。

“这样的生活要是一直能持续就好了!”她突然浮现出这样的念头。

————视角切换————

嘭!……

警察局看守所的铁门关了又开,将鼻青脸肿的年轻人关进了人满为患的房间里。

“好好的日子不过,在这里蛊惑群众干什么,你们难道不知道这样做是犯法的吗?”

警察一边调阅档案,一边对他们循循善诱地说道。

“这样的生活总有一天会结束的,因为觉悟在增长,不停地发展,日益迅速地熊熊燃烧。正义是抓不完、杀不完的。”铁窗那边的声音坚定地回答说。

第四十二章,孟什维克的分裂

轻松的片刻停歇后仍旧是默默的、长久的工作,直到战争胜利为止。

1916年10月中旬的某天,内务大臣马克拉科夫在沙皇尼古拉二世办公厅国务秘书的带领下觐见皇帝陛下,为他带来了一则“好消息”。

当战争持续到1916年的时候,对俄罗斯帝国而言同样是一件代价越来越大的活动。无论是从财政角度还是物资供应的角度。

1916年对德国和奥匈帝国来说是农业歉收的一年,这对俄国来说是一样的灾年。

俄国1916年的粮食产量是往年的八成多,考虑到俄国动员正在将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征召入伍训练,这样的收成已经是个不错的成绩,但远远不够。有了缺口就要填补,特别是为俄国各个工业城市输送粮食,这是刻不容缓的需求,因此从哪里填补缺口就成为了骚乱的源头。

俄国政府没有超能力也没有控制台变出粮食,有缺口就只能强征,把农民的余粮搜刮上来。对于这个解决办法,政府内部无人反对,但强征哪里?

马克拉科夫说,可以强征中亚各民族的粮食。他还进一步说,由于现在全国各地都需要更多的劳动力干许多工作,因此中亚的劳动力也可以一并强征。

很快,马克拉科夫就得到了允许,他立即组织了一个专门的委员会来强征中亚的青壮年约50万,还有粮食、牲畜,手段名义上叫征用,实际操作就是抢。这当然激起了中亚的民怨,奥斯曼帝国对俄国的吉哈德呼声得到了一小部分中亚穆斯林的响应,但很快就被驻守中亚的俄军消灭。

特别征收行动一直持续到中亚地区的秋收结束,马克拉科夫成功把40多万劳动力塞进了开往欧洲的列车,与之同行的还有带血的粮食不计其数,还有牲畜,牛、羊、马成千上万。

“可能会饿死一些人吧,但是为了胜利是值得的。”

马克拉科夫将他的备忘录呈交给尼古拉后,在最后轻描淡写地捎带提及了他这样做可能的后果。

一些?几十万?

尼古拉翻阅了内务大臣提交的报告,会议上不乏有同情中亚原住民的俄国学者,但他们的预测只是被评估为最悲观的言论——可能会饿死30-40万人。

“之后的骚乱呢?”

“大概捕杀了3000多人,总的来说局势非常稳定,不会再有什么动荡。我已经下令当地处于管制状态,没有无线电或者电报可以将那里饥荒的消息传递出来。”

马克拉科夫的话换个意思就是,被征收的地区已经在道路上架设了路障,布置了军警,没有灾民可以流动。

只要人死光了,他们的记忆、痛苦就不会传递出去。

“你的工作很有效率,辛苦了。”

尼古拉点头表示认可后,马克拉科夫感激地欠身,“那么你还有别的话要说么?”

“是的,陛下。现在社会上、杜马中、党派间已经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因素。”

马克拉科夫指的是欧洲各个参战国都出现的反战、厌战情绪和和平主张,欧洲的社会主义者在经历了令人大跌眼镜的1914年的大混乱后,一部分社会主义者完全退化成了政府和当权者的喉舌,整天除了鼓动工人义务为国捐躯之外就是用各种手段恐吓工人,让工人相信支持自己的祖国打赢战争是工人阶级唯一的出路。

另外一部分社会主义者,在第二国际的思维混乱后,蜕变成反对战争的和平主义者。一批人主张通过罢工来敦促各国退出战争,乃至化帝国主义战争为阶级战争,列宁、罗莎·卢森堡都是这批人中的代表,还有一批人未必是社会主义者,但是同盟。

比如说约瑟夫·卡约,被法国总理克列孟梭关进牢里的法国左翼分子,“失败主义者”,他们的口号是欧洲各国立即达成一份“不割地、不赔款”的和平协议,对苦于战争

之灾的民众来说有很强的吸引力。

“我们可以像法国那样,把那些混乱人心的煽动分子清除出杜马和社会舆论场中,用严酷的手段让所有人明白我们的决心和意志。”

马克拉科夫早就拟定好了一份备忘录,名为“亮剑行动”,主旨是对社会主义者、工人活动、异见分子和一切谈论议和的社会各界人士出重拳,轻则逮捕监禁,重则列为叛国罪,在西伯利亚的冻土监狱里关到天荒地老。

“嗯……现在还不是时候。但是很有必要把你的备忘录列为预案,特别是把那些孟什维克中的左翼激进派给抓起来,让他们冷静冷静……”

尼古拉沉思了一会儿后,给马克拉科夫的“亮剑”备忘录批阅了几行字。

孟什维克在世界大战爆发后与德国社会民主党SPD的表现类似,战前孟什维克的党员远比列宁的布尔什维克管理得松散,因此党内的改良主义、修正主义的思潮此起彼伏。

比如说列宁严厉批判且清除出布尔什维克的取消派和召回派——前者主张放弃暴力革命,专注于杜马中的渐进改良;后者主张坚决抵制杜马,只搞暴力活动,社会主义者不能参加资本主义国家的议会。

这两类右翼和左翼社会主义者都加入了孟什维克,因此孟什维克很快就成为了俄国各种杂七杂八社会主义思想的大帐篷政党。

这种混乱的思想也导致孟什维克在1914年8月产生了浓厚的革命护国主义情绪,集体赞成了俄罗斯帝国的开战决议,并且极力主张俄国的工人阶级应该站在沙皇与政府这边,与德国鬼子斗争。

但是孟什维克拥护俄罗斯帝国,不代表俄罗斯帝国就会善待孟什维克。

很快,不少工人就反应过来:平日里我被资本家剥削,打仗之后我还是被资本家剥削,甚至还变本加厉地剥削。借着打仗为名,工人既不能罢工也不能游行,必须忍受物价膨胀,还必须在不断延长的工作时间中为工厂干活。

那俄国工人为什么要支持战争?我爱国,我干得多拿的少,可俄国从来没善待我们啊?

孟什维克毕竟也是扎根于工人阶级的社会主义党派,一部分左倾的孟什维克成员就认为,现在我们干的事情比资本家还野蛮,从来没有听说过社会党严厉禁止工人不能罢工、游行的,因此我们必须为工人的苦恼发声、解忧。

另一部分右倾的孟什维克,比如普列汉诺夫,已经完全滑入沙文主义者的行列中。他们认为,工人现在搞这些活动就是想要破坏战争胜利的基础,是忽视了工人阶级长远的利益——普列汉诺夫说,战争胜利后俄国工人的待遇将会变好。总之就是再苦一苦工人,等胜利了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因此不出意料,时间来到1916年后,面对尖锐和矛盾的现实,孟什维克很快就分裂成了好几派,大体上就是坚持维护工人利益,准备发起和平抗争的孟什维克国际派,以及坚决反对工人维护自身利益的孟什维克护国派。

目前俄国各个大城市中时有发生的小规模工人活动就是孟什维克国际派主张的敦促政府尽快与同盟国达成和平谈判的骚乱事件。

“那么届时我会把名单给陛下过目。”

马克拉科夫心领神会地点头,再与沙皇多说几句后就离开了。

第四十三章,重启无限制潜艇战

1916年对于协约国和同盟国来说都是转折的一年。

对于西线的主力法国而言,这一年是漫长而痛苦的消耗战,在苦涩的失败后面对凡尔登失守所导致的心气涣散。在这个人心浮动的时候,即使法国国会有万般无奈,都只能选择将他们最不愿意支持的人选——“老虎”克列孟梭任命为新一任总理。

克列孟梭的举措可以说是未来各个参战国的预告,他严厉打击了任何反对战争继续的声音,用最果决的措施让法国的战争机器继续运转到下一年。

但是这种雷厉风行的果断背后仍然存在极大的风险。到1917年,法国已经陆陆续续动员了800万男性,这是法国人口的五分之一。这意味着法国孤注一掷的时间很快就要到来了。

对于英国来说,这一年的记忆从索姆河战役开始。在第一天令人震惊的十万伤亡后,英军很快就通过士兵的鲜血和生命积累了初步的战争经验,尽管他们的将领仍旧是一批固步自封的守旧人士,但英军已经慢慢学会了如何在这场世界大战中存活下来,逐步达成自己的目的。

由于法军失血过多,1917年的西线将由越来越多的英国陆军承担战役主力。

更大的新闻来自日德兰海战的爆发,虽然德国舰队宣称他们取得了比对手英国皇家军队更为优异的战果,但大不列颠的海上封锁仍在继续,这就足够了。

从经济上看,英国伦敦承担了协约国这一年巨额的财政开支

。英格兰银行不得不把一大笔黄金储备移交给美国纽约的华尔街财团,用他们的美元获得战争的胜利。

对于俄国来说,1916年的战事有喜有忧。东线的战争始于布鲁西洛夫奇迹般的突破,随后俄国、德国、奥匈帝国的数百万军队在东欧平原上不断运动,互相都在尝试在对方弱势的时候尝试突击与反突击,但均未达成他们最初的设想——胜利。

战争已经不可避免地延长至1917年,这对从未富裕过的俄国来说不是一个好消息,但有效的战争动员、战前的物资储备、长期的政治稳定约束了俄罗斯帝国的局势。在俄国统治集团中,无论是顽固反动的保守派还是喋喋不休的自由派都一致认为,打赢战争是当务之急。因此唯一的隐患是愈发分裂的社会主义者。

对于俄国军队来说,他们的自信正在随着战争的持续而不断增长。在付出了大约350万伤亡之后,俄罗斯陆军已经获得了一批足以成为骨干的基层历战老兵、士官,自信且经验丰富的军官团,俄军相信世界大战的胜利者终将属于自己。

在新的一年中,沙皇尼古拉二世决定将荣誉的“近卫”头衔授予过去2年中表现最为优异的4个集团军,且这一功勋将在1917年逐渐增长。

对于德国而言,这一年的战事失败大于成功。德国最高统帅部几乎所有的预备兵力都被法金汉压在了凡尔登的攻城战中,虽然他的确取得了自己想要的成果,但是代价呢?摇摇欲坠的东线,英军在索姆河发动的血腥战役,都让德国陆军感到愈发无力、虚弱。

更为严重的是德国国内的物资供应。如今德国民众早上起来叫醒自己的是饿得咕咕叫的肚子,等他们揭开锅,只能吃到萝卜。早餐是萝卜面包配萝卜泥充当的黄油,中午是萝卜伪装的肉排和萝卜汁,晚上是炖萝卜汤和煎萝卜大餐。

天天吃萝卜的“福报”让德国人的嘴角激动地流下了“眼泪”。

法金汉无可奈何,他在1916年12月向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了一份与协约国议和的斡旋请求。

“在这场有史以来最可怕的战争中,两年半的时间以来世界各地都遭受了前所未有的灾难。这场浩劫令20世纪初欧洲引以为豪的道德和物资进步埋葬在废墟之下。在这场冲突上,德国及其盟友奥匈帝国、保加利亚和土耳其是为了捍卫他们的生存和国家发展的自由才令四个盟国被迫拿起武器……他们不寻求粉碎或者消灭对手。因为四个盟国意识到自己的军事和经济实力如果必须的话,将随时准备进行到底……但我们同时也希望阻止血腥泛滥并终结恐怖的战争。”

威尔逊对德国的外交声明表示了谨慎的欢迎,他遵循自己的主张——用公开外交取代秘密外交的方式——要求各个参战国陈述各自的战争目标,并拟定一份和平条件的清单。但是不论是协约国还是同盟国,都不愿意透露自己心底的那些利益交换和秘密外交协定。

虽然威尔逊好心地说,所有提交的文件都将在美国政府的严格保密中进行,但英国情报机构早就把美国政府渗透成了筛子,而德国人也很难相信与英国同文同种的美国。德国外交部声称,这类和平会议的谈判最好在欧洲举行,比如瑞士,而不是美国华盛顿。

协约国的回复稍晚些时候抵达了华盛顿,英法俄外交部一致认为,同盟国应该为这场世界大战负有主要责任,被德国入侵的所有国家都理应获得赔偿。

协约国认为胜利终将属于自己所以态度咄咄逼人,开价很高,而德国又对美国的和平提议感到无法接受。因此德国在思来想去后,最终回应威尔逊一遍遍徒劳的和平要求的举措是宣布无限制潜艇战即将开始。

法金汉选择无限制潜艇战相当于已经放弃了思考,也属于是自暴自弃,因为他已经不知道该怎么赢得这场世界大战了。

既然主导德国最高统帅部的法金汉已经失去了信心,那么他就对德国未来的战争走向听之任之了,于是提尔皮茨强烈主张的无限制潜艇战成为了德国内部商讨的重点。

提尔皮茨说,只要给他几个月时间,U艇可以让英国拿不到一条船的物资。这一点吸引了德国高层,让他们认为只要迫使英国也体会到物资短缺的滋味,协约国就只能重新回到谈判桌上。

德国的幻想究竟能不能实现尚且不知,美国已经愤怒地宣布与德国断绝外交关系了。

第四十四章,次要战线(二合一)

最后谈及次要战线的活动。

在塞尔维亚军队被同盟国联军于1915年在巴尔干半岛被击溃并往南撤退后,协约国决定开辟一处新的战线来援助塞尔维亚的败局。

经过与希腊王国的外交协定,英法联军共15万人从1915年末开始登陆萨洛尼卡,开辟了一处新的战线。

然而远征军没有对狼狈撤退的塞尔维亚军队进行多少有效的支援,在遭受大约6000人伤亡的情况下便在浅尝辄止的进军后止步于萨洛尼卡构筑的防线之内,与之对垒的是保加利亚军队的4个师。

德国最高统帅部认为,同盟国直接越过希腊边境将给协约国拉拢希腊参战的借口,因此只是让保军停留在边界线上驻守。

受到达达尼尔战役的失利刺激,英法联军极为担忧跨海远征的又一次失败,因此对于萨洛尼卡战线的作用几乎不曾做过什么积极的设想或者布置。在1916年的协约国军事会议上也只是模糊地说,萨洛尼卡的协约国军队应该做好进攻的准备,以便把同盟国兵力从法国战线上吸引到巴尔干去,而当巴尔干的协约国军队处于优势时,还可以打败保加利亚向索菲亚进军,迫使其退出战争。

法金汉认为由于兵力有限和在巴尔干补给困难,所以在萨洛尼卡发动进攻不合时宜。此外,他认为在萨洛尼卡牵制二三十万协约国军队比赶下海后让这些军队返回西线战场更为合适。

1916年为了呼应协约国的进攻计划,萨洛尼卡战线在增兵之后于当年的夏天开始朝北部推进,但速度极为缓慢。至1916年的10月时,萨洛尼卡战线已经有军队35万,包括5个法国师、5个英国师、6个塞尔维亚师、2个俄国师和1个意大利师,与之对抗的同盟国军队包括8个保加利亚师、2个德国师、2个土耳其师。

萨洛尼卡战线的成果是将其北部的战线已经推进到了塞尔维亚的马其顿地区,为塞尔维亚此起彼伏的游击战提供了支援。

此外,由于萨洛尼卡不断增兵,英国宣布对希腊采取进一步的强硬措施包括禁运、制裁和威胁,迫使其亲德的希腊军队解除动员。在此之后,协约国继续提出新的要求,让希腊不得不同意扩大协约国用于军事用途的登陆场。

进入1916年末,英国两次敦促希腊政府将其舰队移交给英国地中海舰队,希腊政府必须在协约国专员的监督下运转。由于在法国和俄国的坚持下,雅典已经成立了一个协约国的傀儡政权,所以希腊同意了所有条件。

首节 上一节 202/23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