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沙俄当皇帝 第14节

就在尼古拉还对自身的变化感慨不已的时候,基辅市的官员盛情邀请皇太子参观基辅城的历史名迹。

依照前任皇太子的习惯,他第一个到访的是基辅于1888年建成的圣弗拉基米尔教堂,这是目前俄罗斯东正教会基辅大主教领下的大教堂。

虽然尼古拉内心对东正教不怎么感冒,但他的行为举止表现得像个称职的东正教徒就足够了。

圣弗拉基米尔大教堂的外立面主色调是黄色的,门窗边框则涂上白色,部分材料据说是由基辅洞窟修道院提供,内里则是精心装饰的马赛克拼图。

离开大教堂之后朝着东南方向去是舍甫琴科大道,大道中间是步行道,两旁是两排延伸的高大树木,再外侧是马车道。

俄国人似乎很喜欢竖立塑像,颇有古罗马之风,单在这条大街上尼古拉就发现了普希金、库图佐夫、彼得大帝以及许多尼古拉说不上名字的历史名人雕像。

在这之后尼古拉还参观了基辅著名的“金门”,遗址在1832年被挖掘出来,现在是原址重建的地标和一段古城墙,还有公园和博物馆。

除此之外,尼古拉还在基辅国立歌剧院欣赏了一段说不上名字的歌剧,歌剧在这个年代给尼古拉的感觉就像是后世的电影,还附带了一些社交元素。

抵达基辅的第一天,尼古拉就在市政府举办的晚宴中结束了,宴会上是传统的俄国菜肴,先前在圣彼得堡的时候,尼古拉已经品鉴过很多次了,唯一让尼古拉印象深刻的是拌着酸奶吃的乌

克兰水饺。

这种酸味带甜味的水饺让尼古拉全程地铁老人握手机皱眉.jpg,他无法接受酸甜味水饺。

宴会之后还有跳舞环节,作为钻石级单身汉的尼古拉受到了贵族女士们的青睐,虽然一连跳了三个钟头确实还挺累的,但看着白花花香喷喷的胸脯肉,搂着斯拉夫少女们的细腰,这也可以算是值了。

借着酒兴尼古拉享受了一夜良宵。

第二天一早,身体的自然种就让他在八点准时醒了,这是前任养成的身体习惯,尼古拉的身边还躺着一位曼妙的贵族少女。

“我还不知道你的名字。”

尼古拉起身的动静也让露出雪白肌肤的她呢喃着苏醒了。

“佩妮,殿下。”

佩妮祖母绿宝石般漂亮的双眼让尼古拉赏心悦目,纤细、匀称、优雅的身姿给了他很不错的体验。

“今天我还有公务要忙,抱歉。”

尼古拉托起佩妮的纤纤玉手亲吻在手背上,他颇为绅士的行为举止让少女脸红,似乎又一个妄想成为“白马王子的公主”之梦产生了。

不过这只是一段小小的插曲。

“基辅除了俄罗斯人之后还有不少波兰人和犹太人。”

维特曾经在基辅担任过一段时间的西南铁路公司的私企职务,他还是巴拉诺夫铁路委员会的成员之一,如今俄罗斯帝国遵循的《铁路章程》就是这个委员会的成果。

当尼古拉乘坐在马车上经过一片靠近第聂伯河的低洼地区时,维特对他说这里是犹太人聚居地。

“乌克兰人呢?”

“乌克兰人?哪有什么乌克兰人……”

就跟政府内的其他高官一样,俄罗斯帝国的上层社会普遍认为乌克兰人是俄罗斯民族中的一支,所谓的乌克兰语只不过是操着奇怪口音的俄罗斯方言之一。

不过维特对所谓的“乌克兰人”也有不少刻板印象,他认为乌克兰人秉性狡诈,波兰人喜好排场,犹太人傲慢贪婪。不过维特认为自己能够坚持“能者居之”,不论其民族背景或者宗教信仰。

“我的父亲并不喜欢犹太人。”

尼古拉想起亚历山大三世对他提及犹太人时的厌恶表情,东欧的犹太人普遍是一群贫困又缺乏教育的底层居民,尼古拉所言的基辅犹太人多是如此。

“政府里不少人都说你是‘犹太之友’。”

尼古拉听闻的传言是由于维特的手下有犹太人,他曾经担任的西南铁路公司老板同样是犹太人,甚至维特的第二任妻子也是犹太人。

“假如‘犹太问题’可以通过把所有俄国犹太人都丢进黑河里解决那倒也罢了,但是此路不通,所以出路应该是逐渐撤出对犹太人特别的诸多法律歧视。”

维特直截了当地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所谓“犹太问题”指的是俄国境内五百万犹太人如何处置的问题,如今俄国是全欧洲最为排犹的国家。

第二十四章,好运的瓦连京,其二

当皇太子尼古拉正在基辅省视察农村经济状况的同时,蔓延欧俄东南部的饥荒灾情正在不断地扩大中。

瓦连京认为自己是好运的,这是同村里的大人跟他说的。

小时候村庄前有一条小河,静静流淌的小河是瓦连京和好几位小伙伴们一起玩耍的地方,可水边同样也有危险。

具体原因是怎么样的,瓦连京已经记不得了,他只是记得那天因为拉肚子迟到了,结果先下水的两个同龄玩伴都淹死了。

一个是在冷水里抽筋了,另一位是去搭救,结果把命搭进去了。

瓦连京记得一个好像叫彼得,另一个有点模糊了,那时候还小。

大人们很悲伤,村子里还有人说,就是因为瓦连京有上帝保佑,让他拉了肚子才躲过命中的劫数。

虽然那个时候,彼得的父母很悲伤,但过几天就没事了。

农村里死人很正常,有时候不知道怎么得就一命呜呼了。

这是其一。

后来瓦连京长大了点,可以帮忙干农活了。

因为他们家的地分得远,要走不少时间,结果某次下雨天,他原本的“四哥”把旧衣服给他披在头上,因为他小,不想让他淋雨。

瓦连京还记得四哥跟他说,他身子骨壮,不怕凉。

可回到村里没多久,夜里就发了寒,感冒了。

村社里有医生,但他没有药,要去县城里买好的药,医生开了点土方叫四哥挺住,那个时候四哥的感冒还没有变成肺炎。

等到熬了一个星期,得了肺炎,瓦连京的四哥就离世了。

那个时候瓦连京的父亲老鲍里斯同样很悲伤,四哥还没成家立业,多好的一个小伙……

但是该吃还得吃,该生活还是得生活下去。

活着就是一件苦事了!

这是其二。

再后来,瓦连京慢慢也长大,到了四哥的年龄。

本瓦连京的前面还有三个哥哥,但都夭折了,活到1891年的只有四兄弟。

但1891年的饥荒完全出乎了瓦连京的想象。

瓦连京是老鲍里斯最小的儿子,所以老父亲最疼他,哪怕是是饿得吃不消了,他都把自己的那份抠出来一些给瓦连京。

瓦连京不知道假如爸爸不用这么匀给他,是不是就可以不用饿死了。

瓦连京的两个姐妹一个嫁给了同村里的,另一个跟了外乡进城里打工的农民,同村住的姐姐活了下来,另一个还是没音讯就跟大哥一样。

但瓦连京顾不得这些了,他只知道,再等下去,自己也会没命了。

“你们沿着铁路走,去南边,那里有吃的。”

县城中焦头烂额的官吏是这样在村社巡查还有多少活人的时候对瓦连京和他的同村人说的。

萨拉托夫省的省政府对灾情的处理同样是灾难性的。

在1891年的一整年,省长都坚持认为该省的灾情远没有接连不断发来的报告描绘得那样严重。

当一名萨拉托夫省下辖的县城地方长官向他发送紧急电报,请求将种子和所需的救援物资更为迅速得运往该县城时,省长拖延了一周才把这个请求的公文回复传达了下去。

诸如此类的不作为使得萨拉托夫省许多地区的灾民在苦苦等待中忍饥挨饿直至绝望地咽下最后一口气。

由于种子无法及时发放,使得1891年冬季因为过度饥饿把种粮也吃了的农民根本没有种子来播种下一年的粮田。

到了1892年初,萨拉托夫省的局势仍没有得到明显改善。

“省长对省内的经济活动放任自流,缺乏管制。他对于饥荒茫然不知还对实际情形拒绝了解。在其治下,甚至各县机构的活动只能依靠自身的力量来完成独立性的措施,我认为这是无法容忍的严重失职。”

当来自内务部中央统计委员会的主任特罗伊茨基巡查伏尔加河流域时,发现面对饥荒,萨拉托夫省可以说仍旧处于“无政府状态”,且缺乏行动方向。

瓦连京的确是好运的,因为他可以说是最早动身前往南方的灾民。

当瓦连京抵达他所处县城的时候,一位来自地方自治机构的视察员力所能及地为瓦连京和几名饥民提供了面包和清水。

这让填了肚子的瓦连京有力气继续朝南方赶路。

皇太子尼古拉所提议的“以工代赈”救援行动正在展开,但在1892年的头几个月中,这些原定项目的详细计划还未制定出来,导致整个公共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充斥了步调不一致和管理混乱的错误。

瓦连京的好运气在于,他是第一批抵达所需建设工地的农民,因此他在半个月的时间里拿到了15卢布的工钱,然后这个项目就结束了。

因为瓦连京所在的工地是匆忙上马且管理不善的,导致在开工半个月后便不得不紧急停止,因为他们工地缺乏建设谷物升降机的专业技术人员。

不开工,工地的管理者认为就不需要给农民们付工钱,可没有工钱,这些农民又这么换得到吃的呢?

所以不少农民不得不把自己的衣服都当了,欠下债务换面包吃。

瓦连京于是提桶跑路了,他手里还有几卢布。

瓦连京靠着这几卢布再次前往更南方,他的好运气又给他带来了一条生机。

当他抵达靠近里海边的一处新工地时,他恰好是最后几个被招收进工地的农民,这里准备开工建设一条全新的铁路。

可瓦连京还看见了,在他被招募进去之后,海岸上还有数百名农民在等待就业,可他们等来的只能是驱赶。

不少人已经饿着肚子赶了很久的路,他们既没有工作也没有地方可以栖身,就在这种长时间的折磨中倒在路边再也爬不起来了。

不仅如此,好运的瓦连京撞见的项目管理者是负责的,他认真制定了一份工地的工资发放和伙食标准。

一些不负责任的项目管理人会拖欠工资,每两三天才提供一次吃食。

鉴于这种情况,许多农民工会在长期营养不良中变得身体极为虚弱,最后染上疾病一病不起。

这是其三。

因此,瓦连京认为自己是好运的,现在他深刻地相信了,自己一定是有上帝保佑的。

第二十五章,贵族的境遇

尼古拉离开基辅城之后就近在附近的县城中做实地考察。

农村中不仅有个体户农民和村社农民,同样也有贵族的庄园和算不上贵族的地产持有者,可能是资产阶级、商人或者富农。

热情招待尼古拉到访留宿的是一名基辅省的土地贵族,家主是一名退役少校,八级文官。

俄罗斯帝国的官级排序起源于彼得大帝于1722年颁布的官秩表,一共十四级。

乍看起来这十四个等级像是一条均匀的阶梯,一

步一步往上爬就能达到最顶峰。

实际上这条漫漫官途的登天梯中间有两个断崖,把它分成了三个阶层:一到四级为第一阶层,五到八级在中间,余下的则为底层。

一级文官只任命一人,属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正式名称是Канцлер,可以理解为国家的首相,在陆军对应的军衔为元帅。

然而在1882年,也就是亚历山大三世登基后,一级文官就一直空悬着。

六到八级之所以属于第二阶层,是因为八级以上文官可以获得世袭贵族地位。

俄罗斯帝国的世袭贵族当然不希望“世袭贵族”的含金量降低,变得烂大街,这就使得九级官员很难晋升至八级,两级之间存在一个巨大的鸿沟。

在亚历山大三世时代,世袭贵族的标准变得更加严格了,这是由于政府文官的数量正在膨胀,中央集权意味着需要更多的官僚。

在乡村的地主家中,温暖的家庭聚会上尼古拉坐在最尊重的席位,家主是一名两鬓斑白的体面人,尽管现在并非什么逢年过节的特别日子,但依旧准备了丰盛的美食。

白菜汤、白菜馅和豌豆馅的烤饼、小甜面包、法式面包、格瓦斯、鲫鱼、鲟鱼、黍米饭、甜羹;正餐之后还有更多的花型面包、面包圈、蜜饼、果酱和水果软糕等甜点。

“现在我们的日子还过得去。”

首节 上一节 14/23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