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沙俄当皇帝 第104节

但是该来的还是会来的。

1900年9月,俄国的资产阶级大亨马蒙托夫,因为金融投机活动崩盘,数百万卢布的家产荡然无存,深感万念俱灰。于是从华沙通往圣彼得堡的铁路上一跃而下跳轨自杀。

得知消息的圣彼得堡股市应声下跌,且在以止不住的速度呈现自由落水的态势。

俄国的经济高速增长期,就此中止。

截止至1900年12月31日,俄国的钢铁产量在短暂地达到294万吨的顶峰后便开始不断下跌。

在一片愁云惨淡中,俄国迎来了动荡不安的1901年。

维特担任财政大臣的1894年开始至如今1901年初,在这接近7年的时间里,他为俄国的国库积累了大约5亿卢布的财政盈余。

俄国的国库充裕是欧洲各国都没有的情况,对此维特的说法是,俄国作为一个农业国家,非常需要应急资金来救助有可能到来的类似1891年发生的天灾和饥荒。

但谁也没有想到的是,俄国的农业还没有面临困难,俄国的工业反倒一片大萧条的景象。

1900年的10月开始,尼古拉就已经注意到了圣彼得堡的股灾,他早就建议维特动用这笔应急资金来救市,可结果嗷嗷待哺的破产企业数量大得吓人。

维特投了1亿卢布下去就好像是喂腹泻的病人吃了点饭菜,结果全给你拉出来了

所以焦头烂额的维特只能把剩下的4亿卢布好好精打细算一番。

为了弄明白为什么俄国会突然经济萧条,尼古拉自己也花了不少时间突击学习了一下现在的经济学概要。

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维特体制创造的繁荣,也带来如今的工业危机。

在维特设计的这套国家资本主义体制大概可以概括为如下几点:

首先维特会纠集一大批技术官僚和经济专家来做一个国家经济建设的计划,这套决策模型大概就是未来斯大林发扬光大的苏联计划经济雏形。

讲细一点差不多就是在五年计划中,俄国应该要完成什么工作,比如1897年到1902年的计划是重点建设俄国的重工业,所以维特定了个300万吨钢产量的目标。

然后有了目标就把具体的工作任务分配给各个企业去完成。

既然是重工业,那么就可以细化为冶金、机器制造、锻造、采矿等等配套的上下游产业。

为了把这些企业养活,毕竟俄国的重工业是从零开始,市场上不可能竞争过德国的优势产业,所以维特还要通过建设铁路来把大量的政府订单交给俄国国内的重工业进行生产活动。

有了政府订单大赚特赚之后,俄国的资本家未必会第一时间去提高产量、改进工艺、提高效率。因为资本家也有惰性,花钱投资有风险,有赚头的时候谁会这么勤快精益求精?

所以为了控制大企业乖乖听话,维特要求这些依靠政府订单做大的大公司必须贷款在圣彼得堡的七家银行来作为资金链来源。而这七家银行都依靠俄国国家银行发行的货币来获得资金,国家银行的管理人毋庸置疑,就是财政大臣维特。

捏住资本家们的命脉后,维特就成为了俄国资本家头上的无形主人。要是哪家企业不听话,维特就下令让银行断贷,于是企业资金链断了立马破产。

当然,维特不单单只有大棒,他会不断给这些听话的大公司税收优惠、补贴、提供更多贷款,也允许这些企业吞并其他经营不好的企业来扩大生产规模。

这一套统制经济玩下来,到了1900年的时候,俄国已经在不少行业出现初级的垄断组织,即辛迪加和卡特尔了。

但是几乎所有和重工业相关的垄断组织,背后都有维特和俄国财政部的身影。

这就是俄国维特体制下快速工业化秘密,可以在短时间内集中资本的力量迅速地追赶上西欧国家。

这是维特和他代表的技术官僚派的成功,那么再说一下他的失败。

当下圣彼得堡的银行业就跟全世界的银行一样,靠存款利率吸收存款,然后再靠放贷利率来赚钱,两种利率的差价就是银行的利润。

在19世纪末的时候,俄国的工业企业来圣彼得堡发行股票,按照当时经济繁荣的时候,各个工业公司的股票都可以稳定增值。

于是就有头脑灵活的人拿比如说1000卢布的股票抵押给银行,然后再从银行拿800-900卢布的贷款,然后这些人再把这些钱去买股票,然后再抵押。如此循环往复,1千卢布可以获得1万卢布的贷款。只要股票一直涨,那么靠股票的利息,可以跑赢贷款的利息,这简直是“凭空”生钱。

于是圣彼得堡的金融泡沫就被吹起来了。

这个时候,维特没有即时制止圣彼得堡股市的投机性狂热,反而觉得俄国圣彼得堡繁荣的股票市场可以进一步提高欧洲投资者们的信心。

但等到经济危机的时候,看空股市成为主流,银行手里被抵押的每一支股票全都在暴跌,所以圣彼得堡的每家银行手里都产生了几百万上千万卢布的坏账。

圣彼得堡的大银行都在坏账,所以没钱贷给大公司,于是重工业资金断裂。

西欧经济危机,所以法国金融市场上的俄国铁路债券卖不出去,于是政府没钱给依赖国家的重工业下订单。

既没订单,又没贷款,于是俄国的重工业发展受到重创。

所以眼下,政府各个部门都在为这仅剩的4亿卢布资金吵得不可开交。

第十六章,从经济危机走向社会危机

到了1901年初,俄国的经济危机逐渐蔓延。

从圣彼得堡到哈尔科夫,从莫斯科到乌拉尔山,俄国最主要的几个工业地带全都遭受了经济寒冬带来的损失。

根据内务部的调查统计,已经有600余家企业破产,造成了大约80万工人下岗失业。这些失业工人很快就成为了社会上的不稳定因素。

面对资本主义铁一样的经济规律时,即使尼古拉贵为俄罗斯帝国的国家至尊,他可以做的事情也少之又少,可以说是眼睁睁看着经济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倒了一块接着一块。

怎么办?

这个问题在政府内部已经开了不止一次会议,上百名来自各

个大学的经济学教授们和政府各部门的代表讨论来讨论去,就是没有什么方案。

但至少现在政府摸清楚了经济危机的起源。

俄国经济危机的引爆点是圣彼得堡股市过热的工业泡沫。

由于投机活动没有被制止,所有人都在炒股票,于是圣彼得堡的股市泡沫被吹上了天。

事实证明,在数以十倍计算的虚假财富增长面前,想要搏一搏的红眼赌徒不在少数。

雪上加霜的是,俄国的工业公司为了获得新的资金需要银行的贷款,所以他们把自己公司的股票按照当时的市面价格估值抵押给了银行。

这个操作在俄国落后的法律法规下是钻空子行为,可是当所有人都在这么干的时候,就成为了习以为常的潜规则。

但股票不可能永远笔直向上增长。

股灾暴跌后,银行纷纷追债,公司为了还款资金链断裂,于是破产。

财政部先是亡羊补牢地颁布了新的银行法律条例,禁止前文提及的投机行为。然后被一大摊烂摊子搞得焦头烂额的维特开始进行统计,准备先从受损严重的银行业开始救市。

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

比如说以莫斯科国家商业银行、莫斯科土地银行、南俄工业银行和梁赞商业银行组成的金融财团幕后主使人拉扎尔·波利亚科夫拿着500万卢布的本金向国内外市场发行价值4000万卢布的股票。

由于波利亚科夫过度的产业扩张和冒险投机活动,等到1900年末他向俄国国家银行寻求帮助的时候,财政部专员都对他请求的贷款数额感到瞠目结舌。

波利亚科夫一口气就想问政府要至少4000万到6000万卢布的巨额贷款,这立即引发了财政部的恐慌,等到1901年维特派人清查波利亚科夫的金融集团后才发现,此人如今的负债金融已经高达4586万卢布。

要知道,俄国陆军一年的军费也才2亿卢布。

波利亚科夫的案例不在个位数,目前圣彼得堡已经传出多位曾经在金融圈子里呼风唤雨的大人物相继自杀了。

从1900年的11月开始,掌管财政部的财政大臣维特就下达文件要求俄国所有的银行都必须接受财政部专员的清查。

但是并非所有银行接受这个提议。

在前文中有粗略提及,这里再详细展开:俄国一共有两大资产阶级的中心,圣彼得堡和莫斯科。

圣彼得堡的资产阶级多跟政府资本和外国资本有密切的关系,从事的也是重工业-银行这一纽带,靠政府提携才发迹。

莫斯科的资产阶级很多都是从19世纪60年代农奴制解放后就兴起的俄国第一批资本家,到现在可能已经是家族经营的第二代乃至第三代人。普遍从轻工业开始发迹。

莫斯科的纺织业特别繁荣,生产的商品即使在国际市场上也可以和英、德、美的同类商品进行竞争。

所以对莫斯科的这些财团、资本家和企业主来说,他们不依赖政府就可以很好经营,圣彼得堡银行搞出来的鸟事凭什么政府要来管我们莫斯科的金融圈子?

于是纷纷以妨碍企业自主经营权为由,拒绝政府介入。

这非常有莫斯科人的气质,毕竟这里是俄国的传统首都,所以老莫斯科人看不起圣彼得堡人是有历史渊源的。

俄国的地域歧视暂且不谈,回到政府的危机对策上。

“政府的救济会先整顿所有曾经具有违规操作的银行,清查银行现有资产后优先把国家银行的货币下放给账面资产尚且过得去的银行。”

接到尼古拉的召见后,维特努力把他目前正在做的努力讲给经济初学者的皇帝陛下听。

“那么钱够用吗?”

尼古拉的问题很直接,直接到准备了一大堆腹稿的维特也沉默片刻,他只能坦白说:

“如果是以目前财政部掌管的4亿卢布资金来看,恐怕不够。”

“有没有考虑过增加货币供应量?”

尼古拉的话翻译过来就是,开动印钞机,政府手里的钱就凭空多了。毕竟尼古拉记得历史上,遇到经济危机的时候,好像普遍都是发钞票让经济先动起来。

“如果要多发行货币的话,目前俄国的黄金储备恐怕不够。如果停止卢布兑换黄金的业务,那么金本位制度的信用就彻底瓦解了。”

俄国的情况和后世最著名的美国1929年大萧条不太一样。俄国在世界上的经济地位远低于美国,所以美国放弃金本位后,手里还拿着欧洲各国的债务,华尔街仍旧是世界第一的金融中心。但是俄国放弃金本位后,外国投资者大可以把钱投去英国、德国或者美国乃至殖民地市场。

因为卢布贬值后,外资手里的俄国债务相应也会缩水。外资吃了大亏,俄国在国际上的商业信用就清空了,以后俄国再想要吸引外资,就得

付出更大的优惠力度。

那么金本位制度不能动摇的话,俄国财政部手里的钱就不能靠印钞机造出来,所以可以动用的资金也少得可怜。

在这之后的几个星期里,开了一次又一次的会,社会上政府长官和资产阶级代表们也谈了一次又一次的协商会。

到1901年2月份的时候,一个大体的应对方案出台了。

首先是原本开始停滞的铁路建设要重新开工,但是工程报价中的材料预算、建设工人的工资预算这些都要调整。

在半年的经济危机后,俄国的钢轨价格从最高峰的129卢布93戈比每吨掉到了63卢布65戈比每吨,近乎于腰斩。

由于先前的钢轨价格,维特是按照略高于市场价来订的,这是为了让重工业获得更多利润,所以现在的订单要把溢价的部分去除,然后还要在当前的市面价格上再做计算。

工人的工资待遇也砍了不少,因为现在这么多失业工人,你不干有的是人干。

总之,政府开工建设的铁路,目的就在于让企业有订单可以勉强经营、工人不至于失业,至于能够赚多少就没考虑了。

其次是让国有资产部派人去西伯利亚和远东勘察加半岛那块勘探金矿。

俄国广袤的西伯利亚地区资源丰富,如果能找到几个金矿的话,有了贵金属储备,卢布就可以印更多的出来。

最后是维特偷偷搞出的,他让财政部在现有黄金储备的基础上,多印了一亿卢布投放进市场。

没办法,要救市,光4亿卢布是不够的。但是大张旗鼓地贬值,那么俄国的金本位制度就完蛋了,所以只能偷偷摸摸印一点出来救急。

“这一轮萧条什么时候才能结束?”

尼古拉能做的都做了,剩下只能等待经济好转。他叹了口气,看着冬宫窗户外的飘雪突然感到今年甚至明年估计都不会好过了。

似乎是在印证尼古拉的不详预感,2月14日的上午,国民教育大臣鲍戈列波夫遇刺死亡。

鲍戈列波夫在接见莫斯科大学的学生时,一名已经毕业的大学生卡尔波维奇混进了队伍,用藏在怀里的手枪在大臣想要与他握手的时候对鲍戈列波夫的颈部开了一枪。

根据莫斯科警察局的调查,这位大学生卡尔波维奇是一名无政府主义者,没有组织的孤狼犯罪。具体的犯罪动机则是,看到了莫斯科大街上的失业工人游行,认为这一切都是俄国统治阶级造成的罪行,只要杀光了所有的高官贵胄,俄国人民就可以失去压迫的枷锁,迎来自由与幸福。

总之,卡尔波维奇的这一声枪响好像是激发了所有俄国无政府主义者的觉醒,在之后的1901年全年,大约有200多名省政府和中央政府的长官被无政府主义者刺杀。

一时之间圣彼得堡政府和宫廷人心惶惶,唯恐被这些天不怕地不怕的安那其分子暗杀。

“尼基,我看现在就算维特那家伙推行的救济全都成功了,这场动乱也未必会平息。”

某次聚餐上,有段时间没回国的尼古拉妹妹谢妮娅·亚历山德罗芙娜和他的妹夫亚历山大·米哈伊洛维奇和尼古拉一家人共聚晚餐。

谢妮娅坐在一旁逗着有些呆呆的保罗玩,亚历山大则坐在尼古拉边上小声交谈起来。

“哦?桑德罗,你有什么提议吗?”

“有,但不是什么光彩的手段。”

桑德罗故作神秘地跟尼古拉悄悄谈话。

首节 上一节 104/23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