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文魁 第579节

船未到岸,浦城知县早就得到消息,派差役将码头维持秩序,清走闲人。

待官船兵船停泊靠岸后,浦城知县携夫人一并来至码头拜见。林延潮也是下船应酬一二,推去了酒宴,然后回船休息。之后的路程就是大同小异,船经浦州再走旱路,至江山县时再乘船,经过兰溪,桐庐,抵至杭州。

到了杭州时武林门外时,但见本是繁华的武林门,今日甚是清静。

码头上一群士子的青衫随风鼓起,眼见一艘三桅红漆大船靠岸,皆是喜道:“状元公到了。”

大船靠岸后,支起一船梯。

林延潮从船梯走了下来后,但见士子们见都是持礼相迎。

这些士子都是老相识,如袁宏道,董其昌,陆彦章,袁可立,陈继儒等人,他们都是等候着林延潮的座船。

林延潮下了船见了众人,除了少了华传芳,王衡外,都是当初西湖文会时的青年才俊。至于华传芳自是颜面扫地,估计以后见了林延潮要绕道走的,而王衡那也不用说,此人高傲的性子,也是不轻易相与的。

不过没有华传芳,王衡,但这些才俊对林延潮而言,也各个不是凡物。自己眼下仗着早登科,先一步为官领先于他们,至于以后这些人官途,不是林延潮可预计的。

在众人中林延潮却发现一生面孔,但见对方缓缓向自己施礼道:“在下汤显祖见过状元公。”

林延潮听了不由讶道:“此莫非是汤临川?”

汤显祖不由赧然道:“状元公面前,岂敢当此称呼。”

林延潮不由感慨,自己穿越之后,曾设想过无数与汤显祖会面的画面,但没有料到会在这场合之下。

林延潮笑着道:“这有何当不得。”

汤显祖听了只能强颜笑着道:“状元公言重了。”

林延潮知汤显祖心情不好,万历五年,万历八年两度会试,张居正都有招揽汤显祖。不过汤显祖对张居正却道:“对不起,我若答允此事,等于女子失贞。”

尽管汤显祖不卖张居正的帐,但偏偏与张嗣修,张懋修的交情却都是极好。

这就很见汤显祖的风骨,与宰相公子交好,却拒绝宰相的拉拢。

虚耗六年光阴,汤显祖也没闲着,这时已展露出他戏剧的才华了。他写的紫箫记,乃仿霍小玉传改编,虽未大成,但却已显露出他喜于取材他人之作。这与他同时代的莎士比亚,颇有相似。

看见汤显祖,林延潮不由想起了自己好友谢肇淛,二人同样爱好戏剧,若是他们能见一面,必互相引为知己。

见林延潮如此看重汤显祖,一旁士子都是讶异。

一旁董其昌笑着道:“状元公对汤兄,也有耳闻?”

林延潮见众士子对汤显祖也不甚尊敬,知道在这个科举定高下的年代。汤显祖两次进士落第,对他打击很大,而在其他人心底,汤显祖本是考取进士如探囊取物般容易的,可是却两度落榜,不免觉得他名过其实,什么名声都是别人吹捧出来的。

这等反差,犹如把人高高捧在天上,又重重摔在地上。

林延潮不忍见汤显祖受冷落,当下笑着道:“我在京为官时,曾听好友张阳和提及汤兄。”

张阳和?

听到这名字,众人纷纷问道:“莫非是隆庆五年之状元,山阴张阳和乎?”

林延潮说得就是张元忭,翰林院侍读,兼左谕德,与林延潮一并在内阁轮值过。张元忭状元及第,在在场浙江籍读书人眼底,乃是人人仰望的大神。

听到林延潮提及与他共事的张元忭,众人都是露出认真的神色。

林延潮点点头道:“正是山阴张阳和,张阳和有一清客,读到汤临川《问棘邮草》备加赞赏还赞道,执鞭今始慰生平。”

听了林延潮的话,众人不由露出失望的神色。

张阳和的清客赞赏?

这赞赏的话也要看是谁说的?若是张元忭这么点评汤显祖的问棘邮草,自是大大加分,我们心服口服。可是张元忭府上的清客,这又算是哪颗葱呢?

汤显祖知林延潮一番好意,笑了笑道:“多谢状元公了。不过不知这位清客名讳,我也好投递至谢。”

林延潮点点头道:“这位清客姓徐讳渭,字文长,号青藤!”

听完林延潮的话,一众人顿时目瞪口呆。(未完待续。)

五百三十二章 评价

徐渭,徐文长是谁?

当时身为浙江的读书人,你不知道张元忭,别人最多笑而不语,但若是你不知道徐渭,那别人真的要发出一声‘大某亡了’的感叹。

徐渭,徐文长是谁?

身为浙江的读书人,你不知道张元忭,别人最多笑而不语,但若是你不知道徐渭,那别人真的要发出一声‘大明药丸’的感叹。

论及科名,他不怎么样,八次乡试落榜。可徐文长一生不曾得志,但却名满天下,他有句话很有名,吾书第一,诗次之,文次之,画又次之。说自己书法最好,诗词第二,文章第三,画画最末。但别人听完徐文长这话,纷纷表示徐文长你好不要脸,居然骗人,什么第一第二第三,你样样都是第一。

此外徐文长还当过胡忠宪,李春芳,吴兑,戚继光等人的幕僚,就凭这一点即知徐文长了得。

在场之人不少也是徐文长的粉丝,袁宏道就曾有不能早生三十年,与之相交的感叹。没错,这时候的徐文长已是垂垂老矣,六十有一。

但无论怎么说,平生很少夸别人的徐文长,赞汤显祖一句,已足以为他显名。这是文坛前辈对后起之秀的提携。

就如同林延潮当年中解元,王世贞赞林延潮必有一代文宗的话。【△網WwW.】

林延潮不会乱讲话,众人对汤显祖又重新换上敬佩的神色。

当然汤显祖也不例外,他对徐文长也是佩服五体投地。

徐文长曾随手写了一杂剧《四声猿》,汤显祖看过后佩服的说,安得生致徐文长,自拔其舌。此刻听徐文长这么夸自己,如何不感动。

“晚生,晚生,两度科第不及,真愧对徐前辈得期望。“

林延潮道:“孝廉不必如此,科场困顿不过一时,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此八字与君共勉。“

汤显祖感激地道:“谢状元公。“

当下林延潮与众士子们一并至茶楼上。

这茶楼就在武林门外,本是商贾走卒歇脚的地方,但一群读书人却在占据了这里,谈天说地。

首节 上一节 579/146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