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女来时不纳粮 第744节

  成群的商人拉着各种货物来往于桥面以及河道,大大小小的税吏拿着印花给酒桶货箱贴税条。

  “这些商人都是外来的吧?本地人都去哪儿了?”希洛芙左右看看,却没见到多少当地居民。

  “都搬去工业区了。”

  从市民街再往下游走,来到城郊便能看到马拉列车的站台。

  坐上列车,差不多半个小时就到了工业区,那些印刷造纸工房则搬到了工业区内。

  “那些从平民区搬走的人,要么回了乡下务农,农闲再返城打工,要么就是搬去了工业区。”霍恩笑着解释。

  旁边的随行枢密埃德温则补充道:“当地人将工业区称之为新城区,将贞德堡称之为老城区。

  由于贞德堡下水以及各种基础设施都不太好,屋舍低矮,房屋老旧,有些地方一年都晒不到阳光。

  所以人们以及移民都更倾向于居住在新城区,只有那些供职于报社、印刷社以及商会的人才会居住于市民街。”

  “工业区,还有房子住吗?”

  “当然。”霍恩自豪地笑道,“这是配套设施,再说了,不是还能建木筋房吗?”

  随着糖坊与造纸工房的扩大化,在老工业区边缘新建起了一批专供劳工的公寓营房。

  有的是木筋房,有的砖瓦房,效益好的国有工房甚至有三层的砂浆楼。

  沿着公寓营房一侧,则是一排木质的二层小楼,一字排开。

  一眼望去,便是叮叮当当的铁匠铺、理发店、家具店、粮油铺、肉铺……

  隔着这些公寓,又是一片连绵的造纸与制糖工房,再接一片公寓营房。

  这新城区的设计者还挺有头脑,不仅设计了下水道,还弄出了小公园用以日常用水以及排雨排污。

  “这个设计者叫什么名字?”霍恩听着埃德温的介绍,也来了兴趣。

  “勒诺特先生,来自于莱亚的石匠学者,因为战乱来到了圣联。”

  “那这座贞德堡塔桥的主要设计师是谁?”希洛芙跟着追问道。

  “阿尔伯蒂先生,同样来自于莱亚的石匠学者,他是因为不按照固定设计来修建桥梁被逐出了石匠学者会。”

  霍恩与希洛芙对视一眼,异口同声地问道:“那贞德堡的规划师呢?”

  埃德温苦笑起来:“一样来自于莱亚,伍德父子,河上屿国王大学的学者。”

  希洛芙抬眼看向霍恩:“你还真是把莱亚王国的菁英给薅秃了啊!”

第990章 新文字运动

  在装满了补给后,圣孙座船重新起航。

  只是船上多出了凯瑟琳、让娜以及嘉莉三人,让本以为是双人成行的希洛芙尾巴都炸毛了。

  不过三人也有理由说的。

  凯瑟琳是去布置黑蛇湾的圣女银行,让娜是要去选拔裁决庭的新人员,嘉莉则是要去面见当地的契卡。

  外加另外三个负责保护霍恩的魔女,圣孙座船上一下多出了六位魔女。

  上午的兴奋劲过了,外加还有点晕船,希洛芙便干脆去船舱躲了个清净。

  至于霍恩,则是坐在甲板上,借着天光,翻阅起卡夏郡各个代表寄来的信件。

  当先一封,就是在反对“新文字运动”的抗议信。

  这个“新文字运动”早在1448年前后就有征兆,只是当时还在战争期间,没人在意罢了。

  所谓“新文字运动”,便是霍恩为了快速提升识字率,命令学者们对文字语言进行规范化与简单化。

  帝国通用文字有四种。

  除了艾尔文之外,就是高地古典文(莱亚人使用)与低地古典文(法兰人使用),以及独一份的卢恩文(诺恩人使用)。

  霍恩简化语法文字就是从古典文入手,因为原先的古典文就是一坨代码屎山。

  古典文继承了大量艾尔文结构却又没有完全继承,采纳了大量蛮族文字却又没有完全采纳。

  最后弄出了一个四不像。

  例如,在帝国盛行的古典文中,黑马是一个单词,白马是一个单词,马又是一个单词,黑色与白色又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单词。

  艾尔人(精灵)大脑异于凡人,当然可以这么随意,能够轻松记住海量单词,可人类却是不行。

  霍恩想要复现汉字,却是没那个土壤。

  所以他便以德语构词法为模板,命令学者们简化这种复杂构词。

  也就是用前缀后缀与间缀构建新词,降低学习难度,比如用白色-马代替白马。

  这只是第一重文字改革。

  第二,是消除不规则语法、不规则变位以及规范约定俗成的单词。

  比如过去时的变位,一律遵照规则添加过去式后缀,别整那些特有单词特殊变位的破玩意儿了。

  第三,就消除多音字母,保证音形同读,可拼即可读。

  霍恩倒不强求像拼音那样完全可拼即可读,但至少不要一个相同的字母组合有七八种读法。

  最后,经过上述改革的语言文字必定封闭性极强,并且后续必然导致一个单词越来越长。

  所以为了保证开放性,霍恩给出的最后一个指导便是一个词汇分为专语与俗语两个部分。

  专语就是单独创造的学术词汇,俗语就是构词法构出来的词汇。

  中小学阶段可以只学俗语,但进入大学后,就要开始学习本专业的专语。

  这套新语言文字,实际上已然在民间,尤其是保守僧侣学者间引起轩然大波了。

  不过霍恩却是不管不顾,强行推行了下去。

  这不是三五年内能看到结果的政策,而是三五十年才能看到结果的政策。

  说到新的文字改革,霍恩脑子里马上就想起了另一件事。

  “埃德温。”

  “我在,冕下。”

  霍恩从躺椅上坐起身:“你记一下,晚间下船停靠的时候,提醒我写一下关于公文规范写作的事情。”

  “明白。”埃德温迅速在日程表上记了两笔。

  由于教会文章写作喜欢疯狂爆典的遗毒,部分官吏递交的公文,喜欢大量引用《福音书》和各种典故。

  往往一写就是数千近万词,特别喜欢引用冷门典故,越冷门越好,霍恩经常还要把当事人叫来解释。

  这数千近万词中,估计只有几百词是有用的。

  如果是底层官吏老僧侣没改过来,霍恩觉得情有可原。

  那群枢密僧侣也跟着这么干,霍恩就不能忍了。

  有文化了不起啊,显着你们了是吧?

  从今以后,有事说事,不许爆典。

  霍恩连翻了好几封来自卡夏郡的信函,都是反对文字改革的信,他翻到最底下,才翻出一份感兴趣的。

  “让布洛的信?”霍恩饶有兴趣地拿起了拆信刀。

  当初布拉戈修道院三杰胡安诺、路德维克、让布洛,这位保守派的老僧侣是唯一活下来的。

  在害死了路德维克以及普茨里奥入侵卡夏郡后,这位让布洛老先生对教会与莱亚王国彻底失望。

  他将整个布拉戈修道院的事务全权托付给了马丁,自己完全隐居起来,投入到了学术中。

  他给自己写信,那可是一件新鲜事呢。

  捏着一指厚的信封,霍恩一摸便知道,如果放的是虔诚钞大约有一万第纳尔左右。

  显然里面不会是第纳尔纸币。

  打开信封一看,却是一沓厚厚的稿子,粗略一翻居然有一百张左右。

  拿起最上方的一张纸,霍恩飞快地扫了两眼这才明白过来。

  由于霍恩提议的“复兴艾尔”运动,民间和学术界都兴起了将艾尔典籍翻译成现代文字的运动。

  让布洛政治上却是天真执拗,可这天真执拗的性格反倒让他在学术上尤其出色。

  这几年间,整个布拉戈修道院翻译的艾尔典籍中,他一个人翻译了三分之一。

  在翻译过程中,他本人是务求准确,一边翻译还在一边添加大量注释与解释。

  但在翻译《圣蓝良行传》时,他却进度极慢。

  至于原因——

  “……经过我的考证与翻译,帝国历97年螺宫城改名为圣座城。

  但《圣蓝良行传》的发生日期应该是帝国历前29年到帝国历12年,最晚写成应该也在帝国历97年之前。

  那时候还没有圣座城一说,可原文却有‘……拜谒圣座城……’的记载。

  类似的地方不止一处,比如《圣蓝良行传》字数也很奇怪,别的行传往往三五千字,可《圣兰良行传》却有足足五万字。

  比如对艾尔文虚拟语气的滥用,以及对熊堡领的描述——那时候熊堡领还是一片荒地呢。

  我多方考证,有了一个大胆的猜想,会不会这本教会最重要的经典是后人改写乃至伪造的?

  所以我向您申请经费,购买书籍文物来考证这一点。”

  圣蓝良是弥赛拉的门徒之一,同时他也是弥赛拉死后教会的奠基人。

  很多教会的世俗权力,包括艾尔帝国法理的转让分割,教会的阶层制度都是依据这本书而来。

  不知道让布洛是故意还是不小心的,居然在这本书上考证出了问题。

  霍恩盯着书页上的文字,原先紧皱的眉毛渐渐舒展开,嘴角更是挂起一抹微笑。

  “埃德温。”

  “我在。”

  “发文圣座大厦,让他们讨论一下,拨款成立一个考证考古小组,让布洛领头,确认一下《圣兰良行传》的真假。”

  “是。”埃德温立刻掏出小笔记本簌簌狂写起来。

  霍恩则拿起写满密密麻麻文字的书稿,来到了希洛芙的舱室前,轻轻敲了敲门。

  “希洛芙,好点了没有,我给你看个好玩的东西。”

  舱室内什么声音都没有。

  霍恩愣了愣,继续用力敲了敲门:“希洛芙,开门啊。”

  门内依旧是半天没有反应。

  霍恩的脸色倏的变了,他将耳朵贴在门上,依旧没听到声音,他直接退后一步:“把门踹开!”

  没等侍女们反应过来,几名忠嗣猛地一脚,直接踹开了大门。

首节 上一节 744/915下一节 尾节 目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