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女来时不纳粮 第573节

  身后的雇佣兵代理人,嘴中骂着,拿出荆条抽他们的小腿,这才逼得他们继续前行。

  这一趟,前后有5000余诺恩山民从芒德郡出发,乘船经过泰玻河大坝,经过秋暮岛来到了贞德堡。

  由于贞德堡港口吞吐量的问题,无法一次性容纳5000人上上下下。

  所以诺恩雇佣兵们一下船就要立刻离开,空出位置给下一批到来的诺恩雇佣军们。

  贞德堡的市民们坐在窗棂上,好奇地看着成群结队,排着简单的队伍朝着城郊列车站嘈杂前进的士兵们。

  前行的诺恩山民们同样在看着站在门口或窗台后的贞德堡市民们,无不露出了羡慕的神色。

  “好多高楼。”

  “咱们的营房也能住这样的吗?”

  “你想的美哦,有间木屋就不错了。”

  诺恩山民们嘟嘟囔囔地,却是被身后的同乡代理人推着向前。

  诺恩山民眼里的高楼,事实上不过3-4层的因苏拉公寓,专门给农闲进城打工的农夫们过渡用的。

  由于砂浆混凝土没有钢筋,抗拉强度只有抗压强度的十分之一,所以高度有限。

  经过测试,以民用材料下,最高的高度只有15米。

  霍恩在石匠行会颁布的标准是,使用砂浆混凝土建造民居时,高度不得超过12米。

  贞德堡与圣械廷各大工坊的火热,让大批家里只有几口薄田的农夫选择卖田到城镇里创业或是找活干。

  在因苏拉公寓,这部分群体也是常见住客。

  一些性格大方的市民,还会主动走出屋子,朝着诺恩山民们挥手致意。

  这倒是叫这些山民们不懂了,跟你很熟吗?

  一些山民倒是能够友好挥手,大多数山民们却是低下头,低声蛐蛐起来。

  听着山民们的蛐蛐,这些市民同样是一头雾水。

  诺恩语和龙眠山脉以北的语言有很大不同。

  准确来说,莱亚语和法兰语以及千河谷本身流行的高地莱亚语都是艾尔语言的变种。

  但作为东大陆原住民的诺恩人,被统称为诺恩人,但却是几个完全不同的部落民族。

  他们用的是完全不同的语系,甚至不同地区的诺恩人说的都是不同语系。

  诺恩人三大领,面积占据帝国的一半以上,内部有十几二十种语言,难怪要搞君主选举制呢。

  山民们步行还没多久,便在城郊看到了一个奇怪的东西。

  它是一条垒高约1米的长方形木台,上面还用帆布与油布搭着雨棚。

  站在名为“月台”的木台上,两名身穿贴身军装的军官静静直立。

  操着一口纯正的山麓诺恩语,最高大的那名军官吼道:“来几个管事的,代理人都上来。”

  七八个穿着武装衣和锁子甲的代理人跑到了木台下面,仰着头和这位军官说话。

  前排的诺恩山民们却伸长了脖子,对着地上那奇特的玩意儿看新奇。

  在木台旁边的土地上,平行摆放着成百上千根枕木,一直延伸到视野尽头。

  连接这些枕木的,便是两条垂直于枕木的条形铸铁块,用铆钉钉在一起。

  一名穿着狼皮坎肩的山民探出脑袋,看了半天才一拍脑门:“铁!这千河谷人忒有钱了!”

  “迪特里伯特,你在嘟囔什么?”身后一名留着络腮胡的小队长走了过来。

  迪特里伯特指着那些铁轨道:“阿德,你看,这些都是铁啊。”

  阿德尔海德队长看了一眼那铁轨,冷哼道:“少见多怪,你知道这是什么吗?”

  “不知道。”迪特里伯特老实回答。

  小队长却是笑了起来:“乡巴佬,这是魔法阵,用来炼成国土的,你没听说吗?千河谷圣人是位会魔法的圣人。”

  “会魔法,还能是圣人?”

  “圣人会的魔法,还能叫魔法?”

  迪特里伯特哑口无言了,半天才担忧地问道:“这不会下火狱吧?”

  “人家给钱了啊,下火狱也是给钱的人下火狱,不关咱们的事哦。”阿德尔海德队长信誓旦旦。

  迪特里伯特还想再问,却听到上面的雇佣兵代理人吼道:“伯布拉郡的,上月台,伯布拉郡的!”

  队长立刻挥动旗帜,聚拢吃饭喝水拉屎撒尿的山民们:“上月台了,都集结,落单了自己走回去啊。”

  说完,阿德尔海德拍拍迪特里伯特的肩膀:“小心点,别走到那个魔法阵上面去,会被吸走魂魄。”

  提着行囊,迪特里伯特跟着同伴们一起走上了月台。

  这时的他们才能看清“魔法阵”上居然停靠着四匹粗蹄马拉的四列车厢。

  “看清位置,从车门上去,一个个上,不要推搡拥挤!”

  在两名军官和代理人们的指挥下,山民们纷纷走上了轨道马车。

  迪特里伯特本还想着会不会因为走上魔法阵而被吸走魂魄,可见前面的人都是好好的,才安然上了车。

  这些马车很窄,没有蓬顶,只是两排人对向而坐,行囊便放在膝盖或是车板上。

  这四列敞篷车厢,居然坐了近100人,就算是健壮的库什粗蹄马,应该也拉不动吧。

  只是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随着马夫一声鞭响,四匹马儿同时发出“咴儿咴儿”的嘶鸣。

  座下的马车居然真的缓缓移动起来,还在不断加速。

  “千河谷,真是个神奇的地方……”迪特里伯特忍不住喃喃道。

第784章 新兵训练(中)

  马车轮子正压过枕木间隙的碎石子,发出令人牙酸的声响。

  当轨道马车碾过最后一段枕木,迪特里伯特看到地平线上突兀地矗立着数十排灰色木屋。

  这些用预制木板搭建的营房像棋盘般整齐排列,每排屋顶都飘着不同颜色的三角旗——那是区分各支中队的标识。

  “这营寨比咱们村子的晒谷场还平整。”同乡的格罗弗右手搭了个凉棚,新奇地叫道。

  当轨道马车行驶到预订地点,没等诺恩山民们好好看看周围,那些军官和雇佣兵代理人们又叫嚷起来。

  “下车,一个个下,别落东西。”

  “速度快点,后面的人还等着用车呢,猪猡们。”

  “你们的脚是用面条做的吗?下车!”

  软木棍敲着车壁,逼着山民们下车。

  谁要是敢抱怨一句,或者动作慢点,那雇佣兵代理人就是一棍子抽上去。

  不少性情暴烈的山民被抽急眼了,直接和雇佣兵代理人们吵了起来。

  只是没吵几句,几个戴着蓝折帽的白衣士兵迅速跑来,直接将那些拦路骂人的山民按倒。

  不多说什么,只一句“违背纪律”,便是软木棍与鞭子铺天盖地地打。

  打的这些刺头哭爹喊娘,满地打滚这才罢休。

  还有不服的,那就直接用木枷锁上,到小黑屋里关三天再说。

  迪特里伯特离车门近,倒是没挨鞭子,反倒是好奇地看着这个坐落在盐碱地上的新兵营地。

  他们很快发现这些木屋远看齐整,近看却连门框都带着毛边。

  粗麻布帘代替了木门,透过缝隙能瞧见里头通铺上堆着叠成方块的灰布被褥。

  最惹眼的当属营地中央那座三层砖楼,屋顶飘着绣有剑铳交叉的黑红大旗。

  这应该就是军官们居住和办公的地方了。

  “嘟嘟嘟——”还没等迪特里伯特卸下肩头包裹,便听到口哨声和一连串整齐的脚步声。

  诺恩山民们纷纷转头,便是看到二十名身穿黑衣,戴着尖顶盔的军官跑来。

  他们排成两列,虽然在跑动,却仿佛一个人一般,脚步完全一致,更不需要停下整队。

  迪特里伯特更是注意到这些人的皮靴后跟都钉着铁片,跑动时敲击地面的节奏像极了铁匠铺里的锻打声。

  虽然只是二十人,可懂行的老兵们纷纷变了脸色。

  “左右左,左右左,立定,整队!”随着领头的两名军官用他们不属于的高地莱亚语口令大喝。

  原先皮靴踏地的声音停滞,迪特里伯特耳畔只剩下身边同伴们的窃窃私语声。

  “按同乡整队,前矮后高,举旗前行。”

  在雇佣兵代理人和带队军官的棍棒、铁皮喇叭和口哨中,山民们被驱赶到砖房前的混凝土广场上。

  正午的太阳悬在剑铳旗上方,迪特里伯特的木头鞋底踏在地面发出清脆响声。

  二十名披着银白胸甲的圣甲禁军,簇拥着黑发青年登上高大砖房前的土台。

  他脖子上佩戴的黄金圣徽在阳光下灼灼生辉。

  这是圣人雪莱最精美的圣遗物,被布拉戈修道院捐给了圣械廷。

  霍恩只是拿来用一下,所有权还是归全体信民的,毕竟代表圣父的脸面嘛。

  迪特里伯特从人头的缝隙中仰望,却是不免惊愕。

  这位圣人年纪太小了,居然只是一个二十出头的青年人。

  比他还要小呢,而且吧,怎么看着那么矮呢?

  在人均一米八几的圣甲禁军中间,被包围的圣孙显得如此矮小。

  “我是霍恩·加拉尔。”扩音铜管将霍恩冷冽的声线送进每个人耳蜗,“你们脚下是圣械廷第五新兵训练营,是你们吃饭睡觉和训练的地方。

  未来三个月,你们要忘掉女人和酒,忘掉山里的猎刀和投石索,忘掉你们是人——

  在这里,你们只需要记住三件事:服从!服从!还是他吗的服从!”

  山民们还在咀嚼这番话的深意,霍恩已经指向西侧冒着黑烟的工坊群:“看见那些熔炉了吗?

  你们会和生铁一样被锻打成型。三个月后,合格的将编入兵团。

  兵团包吃,有菜有肉,包住,免费提供被褥和军服,每个月军饷……”

  说到这,霍恩故意停顿了一下,吊足了山民们的胃口才竖起了四根手指:“普通兵四十第纳尔,老兵翻倍,军士再翻倍。”

  迪特里伯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不贪心军士,可老兵总没问题吧。

  八十第纳尔的工资,出乎了他的意料。

  这可是按月发放的月薪,而不是作战一天发一天钱的日薪。

  那就是一个月实打实的八十第纳尔啊,更不要提战利品分成和包吃包住了。

  几乎是一瞬间,山民们便开始兴奋地大声交谈起来,非得是军官们怒吼,才让他们停下。

首节 上一节 573/915下一节 尾节 目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