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末世的文弱书生 第118节

  还有一份文册。

  打开,笑容迅速消失。

  大脑里面警惕的天线呜呜地转!

  文册里面所写,总的来说:

  一,对道观建设的大力支持。

  二,允许多收道童,发展道观。

  三,赵家给了任务,报酬很高。

  第一条,赵家的支持,是非常实在的支持,建筑器材到装饰用品一应俱全,还不用担心各种审核。

  再加上之前就收到过的其他奖赏,可以说,整个道观全部建设下来,包括玻璃窗等装饰,不需要青一道长花费一分钱。

  好事。

  第二条是说,可以收二十名道童。不用担心步子一次跨太大而触及上位者的忌讳,可以公开招收。

  也是好事。

  单独来看,这两条都挺好的。

  但是……

  但是!

  你大爷的!

  重点在第三条!

  又要炼制玻璃镜?

  还要炼这么多!

  文册上详细写了规格和数量,虽然原本确实有计划制作一些小的玻璃镜作为“法器”供应给福主信众,但他没想炼制这么多!

  这工作量,得占去他多少时间!

  村里的牛都拉不动这么大的犁!

  青一道长百思不解。

  想不明白啊!

  要这么多镜子去做什么?降妖吗?

  按理说,这种镜子做得华丽一些,就是供应给富贵人家使用的奢侈品,使用时间还短。

  奢侈品就应该稀少,不能这么大批量地产生。卖不出去,过了使用期限,就成了废品。

  这么大的数量,歆州肯定吃不下,难道要用于跟其他势力交易?

  苦恼。

  狗书生给的任务他还可以敷衍,赵家给的任务他敢敷衍吗?

  要不推了吧?

  想个借口拒绝?

  青一道长拿着书册,翻来覆去地看。

  越看越不对劲。

  这风格,隐隐有狗书生的手笔!

  嘶——

  深吸一口气。

  把狗书生的标签打上去之后再看,那二十个道童,其实收进来当制镜学徒的吧?

  写作道童,读作劳工!

  一头牛拉不动的犁,就用许多头牛来拉!

  他这个当师父的还得劳心劳力!

  每个月要提供这么多玻璃镜,算一算工作量,只觉得眼前一黑!

  做这些,他哪还有空去与福主信众们加深交流?

  绝对是那狗东西的手笔!

  狗东西!

  一怒之下把文册“啪”地摔地上。

  静默片刻,又快速捡起来,神经质似的坐在那里翻来翻去。

  前面一页写给的好处,后面写给的任务。

  翻回去,给得真多啊!

  翻过来,马的不想干!

  翻回去,梦寐以求哇!

  翻过来,马的不想干!

  纠结!!

  狗书生究竟在赵家说了些啥?

  过年都不让人安稳地过!

第97章 躺平?

  不管青一道长看到文册有多纠结,温故心情挺好的。

  再一次让姨父他们意识到工匠的重要性,尤其是精于研磨一道的工匠大师,那是能节省无数时间和人力,甚至能扭转局势的!

  涉及到的技术机密越来越多,还会继续放心用别人家的工匠吗?

  没有工匠就去找!

  去培养!!

  现在各方最重要的是什么?

  时间!

  冬季很快会过去,眼看就要回暖了,当严寒不再庇护,当万物复苏之时,便要面对又一轮的威胁。

  流亡于各处的幸存者们,数量会再次骤减。不论是死亡,还是异化为邪物,对所有人都是不利的。

  温故回去继续整理年后计划。

  琢磨着,是否要再给姨父和表哥来点积极的导向,以实现共同目标?

  很快,到了除夕当天。

  赵家的年宴,除了这座大宅院里的主人家,还有一些特殊的重要亲友。比如赵氏家族的几位。

  赵氏家族的人,多居住在朝晖坊。而朝晖坊的人对温故一直没什么好态度。

  歆州权力集中在赵家父子俩手里,甭管堂亲还是表亲,只凭亲缘能得到些许照应,但想要更多权力,难!

  赵氏家族的没讨到太多好处,沈家也差不多。

  然而,温故就是“亲戚”里面的例外。

  对于这个“例外”,赵氏家族的人一直没给个好态度。

  温故衬托得他们像废物一样,怎么可能待见?

  不远处,几个姓赵的聚在一起,对温故指指点点。

  “他一个姓温的竟然能在这里……不对,是两个姓温的!”

  还附带一个同样姓温的铁头。

  夹带“私货”!

  虽说铁头情况特殊,但是毕竟也是多带了一个人。多一个人,就挤掉一个位置!

  “我们想多带个子女不行,温故竟然还可以带个傻子过来!”

  “还不姓赵,连沈都不姓!”

  都说一表三千里,在赵府反倒不是那么回事。

  前几天得知温故要到赵府过年,多少人羡慕嫉妒得眼睛都红了。

  一小撮儿人在那里哔哔。

  边上坐着一位须发近乎全白的老人,论辈分,赵少主喊他二爷爷,其他人称呼其“赵二太爷”。

  赵二太爷只有一子,多年前于边境作战时战亡,是为赵家在歆州的发展出过力的,还没能留后。

  赵家主念旧情,每年都把赵二太爷叫过来一起过年。

  以往,赵二太爷长时间沉浸在过去的悲伤里,但世道乱起来之后,反倒想开了似的,精神起来了,还从族中过继一个孙儿。

  在坊里一些人的鼓动之下,今日赵二太爷带着孙儿来赵府过年,有些别的心思。

  人老了更感情用事,还固执任性,因此,赵二太爷即便知道会惹得赵家主不满,但还是决定豁出面皮为孙儿讨个好处。

  他们这些老人都知道,论对家族情义,赵家主比赵少主更偏向他们一些。

  遇到机会,他们会直接找赵家主。

  因此,赵家主一出现,赵二太爷就迈着老寒腿过去了。

  赵家主看上去有些疲惫,但精神不错,这两天心情好。

  今日除夕家宴,在场的都是亲人,这位掌权者目光柔和许多,话语中多了几分随意亲切。

  有人问起温故为何在赵府过年,赵家主便道:“温故家中生了变故,我这个做姨父的自当照拂。”

  没一会儿有赵家的人有意无意,抱怨似的提起自家不成器的子孙。

  赵家主安慰:“儿孙自有儿孙福。”

  顺应福分,不必强求。

  真要是有能力,早就用上了,本事不够就别来添乱!

  只是赵家主这话听在别人耳中,却是另一回事——

  明晃晃的两种态度,双标啊!

  被赵家主双标了一脸,那人又不敢仗着亲缘关系质问,悻悻退开。

  赵二太爷就是这个时候过来的。

  什么态度不态度,活到他这个年纪,顾忌不了那么多。

  赵家主无奈地笑了笑。他知道赵二太爷要说什么,但对这位同族长辈愿意多些容忍。

首节 上一节 118/12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