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秀?
什么风雨?
搞什么事?
都不是问题!!
活泼些好啊,年轻人就该这样!
可以再活跃一点!
赵家主鼓励道:“不用怕,就算风雨再大,我赵家罩着!我们就是你遮风挡雨的保护伞!”
温故十分感动:“……换个词吧,姨父,这词不吉利!游学的时候听到一些事情,不太好。”
虽然不知道为何不吉利,但既然温故这么说了,赵姨父笑着道:“行,换个,那就是遮风挡雨的庇护所!”
知道姨父和表哥还有要事商谈,温故先告辞离开。
来的时候拎着个沉重的提盒,离开时依然是一个沉重提盒,不过里面装着姨父这里特供的糕点酒水,也有随从帮忙提着。
待温故离开,赵少主拿着望远镜:“爹!这望远镜利于作战和春夏防守,可以让几位将军知道。但这显微镜……是否先保密?”
如今的世态之下,显微镜的保密级别要更高于望远镜!
此物关乎局势变化!
赵家主想了想,道:“也让他们知道,要让他们看到希望!”
一场邪疫,多少人被打破了心理防御,直接崩溃。
甚至一些原本武力值非常高,对敌作战十分勇武之人,被鬼神之说吓得完全兴不起对抗的精力。
手下的诸位将领和谋士,虽说心性相比其他人已经足够坚韧,但在心底依然存在茫然,心里没谱。起初一些妖僧邪道的鬼邪之说乱人心智,所以他们毫不留情杀了一批。
但乱世里,各种鬼祟教派依然在暗处谋动,若是以后再出现什么歪理邪说,动摇人心,可能会引发更大的混乱。
倒不如先稳一稳上层的部分人员。
这是他衡量利弊之后做下的决定:“从大局上来看,能稳住军心,利大于弊!”
赵少主想一想,觉得也对。
于是,派人去通知各位高层。
等待的空隙,赵少主想到温故说过的游学见闻,关于显微镜观察目标的那些事,又去寻找了几样观察物。
显微镜下的画面,文人可能出现不适,武将们未必。还是多看几样。
依照通知的顺序,巡卫司的主官裴珺最先到来。
其后不久,陆续到了一批人,这几位都是留守歆州城,或者从外回来过年汇报工作的赵家心腹,有武将也有文士。
每一位都是能影响歆州时局的!
只不过他们到达之后,被告知先在外候着,等到裴珺下楼,通知他们进去,才一起上楼。
而裴珺则拿着刀,守在一楼的门外。
进楼的几位注意到这点,心中又添了一份慎重。
不管他们上楼的时候怎么想的,片刻之后……
踢凳,怪叫,口不择言,胡言乱语!
一阵喵了个汪的嘈杂。
有文士突然奔到另一边的窗口往外吐。
过了会儿,又有武将推开一扇窗,朝外发出一连串听不懂词义,没有技巧全是感情的呐喊,然后被另两位将领给堵嘴拖回去。
窗户再次关上,但隔了会儿场景重现,只是出现在窗口的换了个人。
又吐又笑,又哭又喊的,仿佛集体发癫。
负责防守这处小院的守卫们,看得一愣接一愣。
虽说呃……
虽说这场乱世到现在,许多人心理扭曲,心态不稳,时不时发癫。
但是这几位手握重权的大人物,心性坚韧,平日里即便情绪激动也不至于如此失态啊!
守卫们一时不知该如何应对,领头的人更是脑门疼痛。
之前福生大管家已经跟他们说过,家主、少主和几位大人物有要事商谈,其间会有一些大动静,无需理会。
但刚才的动静也太诡异了。今天还进去好几位武力值高的将军,守卫们依然不放心,领头的人决定走近看看情况,确认一下。
朝书楼过去,就看到守在书楼门口的,除了福生管事,还有巡卫司主官裴珺。
裴珺面色冷酷,持刀而立,扫过来的眼神凌厉中带着幽芒,似乎在告诉来者,擅自靠近者,死!
守卫硬着头皮看向福生管事。
福生摆摆手,示意这里无事,让他们离开。
领头的人只得暂时压住心中的疑虑,先带人退开,继续谨慎观望。
好一会儿,终于又有了动静,刚才进去的几位武将和文士,陆续出来。
性情张扬的人嘴里还哔哔着什么。
表情管理不够强的,似是兴奋,红光满面,眉眼带笑,又时而阴云密布,面目狰狞。没走几步又变得凝重。
守卫们:这是癫过的后遗症?
书楼的二楼。
众人离去,四周又安静下来。
这里只有他们父子俩。
赵家主坐在轮椅上沉思。
赵少主擦着望远镜的镜筒上的汗渍,小心将筒身放回。
转过身,看到桌上已经出现褶皱的纸稿。
刚才几位身担要职的武将和文士,情绪激动之下出现了争抢,纸稿差点撕裂。
轻手将纸稿收起。
这些事可不能过别人的手!
收拾完屋内,赵少主才坐下,舒了口气。
他想着温故今儿说的那些话,发自肺腑地叹道:“当年我还是应该出去游学的!”
赵家主深以为然,万分赞同地说:“是啊,当年应该送你去游学!”
第96章 一怒之下
当年朝中重文抑武,赵少主定的发展路线是文官仕途,家中请的是南地北地的名师,但并没有走出去。
北地文风不盛,他们家族在职的又要长年驻守边城,想要游学肯定往文风兴盛的南边去。
太远了,路途风险又高,家中考虑之后,觉得没有必要,于是从南边请一些名士文人过来,教授书中知识的同时,也说一说南边各地的民生世态。
温故说“游学所得”,赵家父子没怀疑。
在这个交通不便,信息不流通的时代,说什么都有人信。若是能拿出证据,信的人就更多了。
而温故拿出的这些,从蜂窝煤炉到各种镜器,就是实实在在的证明!
每个人游学的初始和目的都不一样,即便同样的那些路径,寻访同一位名师,所得感悟也不尽相同。
文风兴盛之时,大部分游学的人,对工匠和民间技艺也确实不那么重视。
温故的这些“游学所得”放在以往,还会被认为是不务正业。
“可惜了,乱世之下,多少珍贵的人才和技艺被掩埋!”赵少主无比遗憾。
赵家主心中也想着:等以后世道太平了,可以让家族后人延续这种“游学”传统。
游学真的有大用啊!
另一边,温故回到他们住的小院。
路上也琢磨着事情。
送给姨父当做年礼的那台显微镜,镜头组合起来放大的最大倍数接近两百倍。
谁也不知道制造邪疫的那些蛊虫,究竟长什么样?有多大?
就如今有限的肉眼观察,放大几十倍肯定是不够的。
如果制造邪疫的毒虫更小,想要从虫卵开始研究,两百倍或许可以,但保险起见,还需要更大的放大倍数,三百倍,四百倍……
高倍数看细菌都可以看到,当然,仅限于看到。
还好引发邪疫的只是寄生虫,而不是细菌病毒。
如今制作镜片镜头,纯靠手工打磨,不是说想制作多少倍的镜头就可以立刻制作出来。
或许在不断试错之后,成功打磨出来的镜头也可能达不到倍数。
想要更好地研究那种寄生虫,从虫卵到成虫的生长周期和生存环境,低倍数到高倍数各种规格的镜头最好都准备上!
那需要更多高精尖工匠!
需要更多人参与到打磨镜片这项工作上!
显微镜和望远镜属于保密类型,不能让外人得知。
近视和远视眼镜就是对外的了,肯定得有作坊还有店铺,以及培养专业的团队,不管是按度数、按岁数,都需要大量镜片支撑。
所以,不管是哪种“镜”,都需要更多的工匠,更庞大的生产体系,更多的专业工匠和从业人员!
涉及到方方面面繁杂的工作!
温故没有那么多时间盯着,也没有合适的人去管理,索性把这些工作全扔给赵家。
去各处捞工匠,建设工坊,人才管理等等这些事务,全部交由赵家。
姨父和表哥每天还是有不少休息时间的,再挤一挤,让他们多花些精力到“镜”工程上去。
这么想着,温故回到小院就开始写方案,能让赵家提高行动效率。
次日,温故写完方案没有立刻给出去,打算去遛个弯儿放松一下,再回来查漏补缺。
赵家的大人们依然忙得很,所以温故打算去看看表侄儿。
他这次送年礼,送给表侄儿一个万花筒,也不知道小朋友喜不喜欢。
溜达到表侄儿的院子,得知表哥也在这里,有段时间了。
没听说有什么紧急事情,表哥竟然难得在这儿培养父子感情?
往里边走不远,看到廊下那对父子。
小孩绷着一张脸站在那里,像是生气又忍住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