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末世的文弱书生 第103节

  沈流立刻说:“哪能怪你,那帮贵族什么好东西没见过?也就只有宝桥能震一震他们!”

  沈清也肯定道:“宝桥建得很好,就该是这样!至于缺的钱,我们再去凑凑。”

  沈清和沈流乐颠颠过来,心情沉重地离开。

  先找亲爹复查账本,再联系各金主追加投资。但是金主们看好归看好,追加是追加了,但手里的存款舍不得付出太多,再多就伤筋动骨了!

  不是每个人都甘愿冒风险的。

  就连沈家自己,沈舅舅也护着钱匣,不让全部砸进去。

  沈清和沈流带着比上次更沉重的心情,再次来到景庆公所,告知了温故这个不利的消息。

  他们还被亲爹警告过,所缺的恐怕不是小数目,但又不能引入太多人。如今掺和进万福园的人够多了,若是再多拉些人,赵老大那边会有不满。

  温故严肃地,赞同地点头:“所以,最好是只找一两个手里有足够米粮的大富户。”

  “对,就没个大手笔的吗?!”

  沈家兄弟俩愁得都没心情嘲讽朝晖坊了。

  温故叹了叹气,安慰沈家兄弟两人:“不急,反正现在的天气冷,工地已经停工了,咱们还有足够时间考虑。”

  沈清和沈流两人一时找不到别的办法,想着趁这次年节应酬,多接触些新的大户,看能不能找到合适的。

  兄弟两人回家琢磨怎么去扩大交际拓展人脉。

  温故则思量着,如今的歆州城内,恐怕没有合适的人选。

  身份贵重不意味着手里有足够投资的钱粮,还得找巨富。

  算着时日。

  四海坊的狗大户咋还没到?

第87章 新大户

  寒风凛冽,景星坊是停工了,但庆云坊的窑炉,还依然工作着。

  其中几个特殊窑炉,采取了保温措施,窑体加厚了保温层。

  改进的窑炉需要极有经验的工匠来操作管理,才能维持稳定运行。

  即便如此,低温环境依然提升了烧制成本。技术工艺方面遇到的挑战更大,稍不注意,就会烧制失败。

  当然,这个失败指的只是,达不到温故的要求。

  近几天,景星坊的宝桥是城中热门话题,工匠们空闲的时候也去看了。最初的震撼和惊艳过后,他们心里清楚,那些所谓的奇珍,其实包含了许多瑕疵。

  窑炉的试验还在继续进行。

  冬季的低温和原料、辅料成本的提升,有经验的匠人能估算出每天烧掉的钱。

  有人心生顾虑,特意去找了温故:多方因素导致烧钱太多,烧出来的成品依然达不到坊长你的标准,是否先暂停?

  对此,温故表示:“不必顾虑,继续烧!”

  失败的成品自会有它们的出路。

  如今工艺技术依然有限,除色、调色、除杂、除气泡等等试验,得到的瑕疵品,放在屋檐之上,或者悬空在墙上嵌成画,也没几个人会特意跑上去细看。

  等以后工艺水平提升上来,建筑例行维护的时候,再一一更换。

  距离产生的美还能继续保持。

  温故要求了两种无色的透明玻璃,一种是培养皿式薄透,另一种则是更厚的净透玻璃,无气泡,要用来打磨的。

  工匠们不知道温故要用来打磨什么,只知道这位坊长的要求极高。

  试验、试错过程中不达要求的,能回炉的回炉,不能的全部拿去做别的“建筑装饰材料”。

  不过工匠们并没有产生强烈的负面情绪,温坊长支付酬劳很爽快。

  而且,温故标了几个时间段,越快研制出来合格产品,工匠们得到的奖赏越多,甚至还可能被招入赵家的工坊当小管事,家人都能被一起安置!这是许多工匠梦寐以求的!

  温故拿着最新的烧制产品,对着光细看。

  其实,随着工匠们经验积累和技术改进,离他的要求已经非常近了。

  算着过年日期,温故在工匠们用饭休息的时间,又去激励几句——

  铆足干劲,坚定信心,加压冲刺,昂扬奋发!

  ……

  前往歆州城的道路上。

  一支车马众多的队伍在冷风中前行,远远望去,如雪地中的一条巨蛇蜿蜒往前。

  天虽晴好,但气温寒冷,落在地上的厚厚雪层也并未融化。

  好在进入歆州之后,提前有本地城防军清理道路,部分路段还填了燃烧过的煤渣防滑。

  队伍不需要耗费更多时间清雪排障。路面也更平稳了,这让马车里的人好受许多。

  队伍最前方是歆州狝狩军骑兵。

  紧随其后的,是一些衣着明显不同的骑马的护卫,他们守着各自主家的重要马车和货物。

  靠近队伍前方的那辆大马车内,坐着一名老妇人和一位青年。

  为了生存长途奔波,殚精竭虑,两人皆是面带疲色。

  车厢内的诸多贵重布料装饰上,绣着佛家纹样。

  青年手腕上戴了一串佛珠。

  他抬起手,稍稍掀开帷幔,看着外面单调的雪景。

  他们来自南地。家乡所在的地方,冬季几乎不会下雪,只有遇到罕见寒冬时,才偶然会有雪飘落。

  一些贵族冬季养病,也会去南地温暖又繁华的城镇。

  然而如今邪疫蔓延,温暖的气候反而带来诸多不利,南地城镇接连被毁。

  从年初到年末,一整年时间里,每天都经历着邪物的威胁,各处都飘着惨烈绝望的味道。

  去年冬,他们把家人和部分物资转移到几个小岛,但这并非长久之计。

  他们决定分出一批人北上,寻找更多生存的机会。也为家族寻找更长远的未来。

  收集到的消息里面,北地六大势力,他们都有考虑。

  家大业大,掌权人们承担更大的压力,时不我与,要尽快做出抉择。

  近一年的观望,期间赵家派人南下与他们接触。最终,他们联系了另外三家海运大族,选择前往歆州。

  当船队靠近海岸,大批物资换成歆州钱引的那一刻,他们前方的路就基本敲定了。

  这条路,直通向歆州,若是想中途换道,就是血亏。

  此次到达海港的队伍会分批过来。

  许多人不适应北地天气,再加上一路疲劳,需要原地休整更长时间。

  他们是首批前往歆州城的队伍,中途又因天气被迫停过两次。

  南地的海边,狂风卷起的时候,带着毁天灭地般的威能,饱含水气,恨不得把人卷入其中溺亡。

  而北地的凛冽刚风,则像是一把把冰刀排成阵列,每刀都要戳进人骨头里去。

  确实不适应,但,他们同样也看到了,在南地将他们逼得数次陷入绝境的怪物们,一个个像是被神佛施了咒语,又像是严重生锈的器械,迟钝呆板。

  中途在一座城镇歇息时,军队和护卫清理躲藏里面的邪物,如砍瓜切菜般轻松。

  仿佛遇到的不是同一种怪物。

  低温的限制如此明显!

  “北地的冬天,确实存了生机!”

  青年放下帷幔,不让更多冷风吹入。

  旁边的老妇人,这时候也收回视线,手上拨动着念珠。

  严寒的冬季,和地面降雪,在如今的世道下,也有着一重保护作用。

  “好久没有感受到这样的安静。”老妇人低叹。

  北地的冬天很冷,但也有令人安全的平静。

  若非如此,倘若只是寻常乱世,他们在南边都能自成势力!

  做海贸且能做大的,人脉和家资都不缺。天高皇帝远,生活之奢侈,并不输给皇城的那些大贵族。

  如今……

  “唉!”

  青年无声叹息。

  在各种思量谋算之中,歆州城,终于到了!

  他们看到新起的恢弘防御工事,也看到了外城区一个个军坊。

  即便心思繁杂,此时也不禁松了口气。

  目的地到了,看上去还算安全可靠。

  他们会在外城区多休整一夜。

  以几位家族掌权之人的身份,可以不用在此隔离观察,但他们需要休整,在此梳洗调整。

  等进入内城区就要开始交际应酬了,总不能灰头土脸、疲态满面地去见人吧?

  本以为歆州条件艰苦,做好了生活质量大大降低的心理准备,却没想到,临时落脚的地方也有新奇之物!

  “玻璃窗?歆州竟然奢侈至此?!”

  青年眼神惊奇。

  他们做海贸的,手中也有不少外来的玻璃物件,并不稀罕。但远达不到用玻璃做窗的程度!

  “比窗纸和明瓦好用,防风防雨还透光。”老妇人的视线穿过玻璃窗,看向窗外的景物。

  “歆州掌握了烧制工艺!”

  他们又派人去打听,得知外城区接待贵客的居所,都安装了玻璃窗。只是如今产量有限,内城区的许多富户还在排队呢!

  “祖母,咱们进城之后,也都换上。”青年说道。

  他们投靠赵家,是能享受一些优待的。

  心中又忍不住估算,赵家能以此获得的利益。

  除开玻璃窗,屋内其他摆设,在他们眼中其实一般。

  老妇人对玻璃窗的新奇感过去,神色又淡下来。

  青年知道老人思念还留在南地海岛的家人,他也想念。此行就是先探路,是否把家人接过来,还得看看这歆州值不值得!

  “听说歆州城内的景星坊有一座宝桥,新造的,到时候可以见一见!”

首节 上一节 103/12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