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鲲虚世界 第420节

  汴京之人皆以“仙子”誉之,言其宛如画壁之上,飘然出世,不似凡尘中人。

  在场中有人认出苏诗诗,皆是惊呼出声。

  西厢楼之中苏诗诗早就不抛头露面,这次群芳宴也是压轴出场。

  二皇子见状,脸上惊喜,连忙道:“诗诗,你怎么来了?”

  苏诗诗却没有理会。

  李香君几人倒是惊讶,这位苏仙子竟然没有行礼两位皇子。

  还敢公然在两位皇子之间,走向谢观。

  陈丰眼眸一沉。

  苏诗诗走到条案边,仔细端详着纸张上的鲲鹏图,美眸中闪过一丝诧色。

  “此画……当真不凡!”

  她抬起头看向谢观,“公子,你刚刚所作的三首诗词皆是极佳,所以我想求取你的一首诗词。”

  “不知一幅画,一首词,四百万两可够?”

  俞客在一旁静静观察着这位女子,心中涌起一种别样的感觉。

  他觉得苏诗诗的气质与“鲲虚界”中的人有所不同,有一种上一世亲自参与,见到陆羽之感。

  这种感觉让他不禁多看了苏诗诗几眼。

  俞客回过神来,“自无不可。”

  苏云脸色一喜,看向陈牧道,“苏仙子正是慧眼识珠,不像某人有眼无珠,睁眼瞎。”

  苏诗诗展颜一笑,如同霁月初开,春水化冻一般,“那就多谢公子。”

  陈牧眼神冷厉,正欲开口,却见燕王陈霆轻轻摇头。

  陈霆知晓这位女子身份不凡,乃是一位敌国前朝公主,甚至当年苏相还亲自接待过她。

  隋国当年一场宫变,如今的隋圣帝杀死了自己的哥哥,登基大统。

  当年隋圣帝血洗后宫,怕也料不到漏网的竟是个被李代桃僵的襁褓女婴。

  终南山的术士,算出这位公主身上带着大隋一分国运,大隋一直追查不休。

  至于为何流落在西厢楼,也是女子不愿意成为当今的大齐皇后。

  苏相将人藏在笙歌彻夜的烟花地,任谁也想不到前朝遗珠会扮作卖笑伶人。

第361章 书院三先生,虞美人!

  这位苏诗诗,身怀隐秘。

  加之言之凿凿的一则密辛,一位风水大师、预测家见苏诗诗一语成谶。

  “此女命格贵重,如梧桐树上之凤凰,必将诞下龙裔。”

  既能诞龙子!

  其夫君定是人间帝王之才。

  加之还有苏相青睐,收其为义女,赐姓为苏。

  故而,在西厢楼,苏诗诗地位超然,无人敢置喙。

  她交往之人,皆为非凡之辈:朝堂高官、江湖豪侠、天下名士,皆在其列。

  苏诗诗经常仗义疏财,在江湖之中颇有名声。

  俞客望着眼前这位绮陌春坊花魁之首的女子,莫非,她便是那几次选择中,一直所暗示的“贵人”?

  倒是奇怪!

  除开跟在苏雅雅身后的一位貌美侍女外,倒是别无他人护卫苏诗诗周全。

  俞客轻声问道:“敢问苏仙子,欲题何诗?”

  苏诗诗闻言眉头微微蹙起,她与群芳宴中其他花魁不同,即便夺得前十,亦难逃束缚,得不了良人身份。

  大齐的朝野岂会容一位敌国前朝公主,拥有自由之身?

  苏诗诗本无意参与此宴,但苏相许诺,若能位列群芳宴前三,便许她在汴京城中自由行走,比待在西厢楼自在许多。

  她才赴群芳宴!

  苏诗诗闻公孙娘子的定场诗,“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委实精彩绝伦!

  继之两首,更令苏诗诗心生结交之念。

  她虽身居西厢楼红极一时,犹如笼中金丝雀,也就是高台之上的花瓶罢了。

  苏诗诗深知,广结人脉乃是脱身的之策。

  这样一位没有声明的才子,她不可不察。

  岂可能知,此子未来前途远大?

  她早早便至,目睹上了二皇子与燕王对谢观之“冷落”,是为要其难堪。

  二位皇子岂是愚钝之辈?

  谢家庶子才华横溢,于他二人而言,无论谁得之,都是为其臂助。

  然而!

  二人皆摆出一副不愿纠葛之态,其中必有隐情。

  苏诗诗心中暗自思量,此刻对谢观施以援手,犹如雪中送炭,远胜于锦上添花。

  但关键在于,谢观是否值得如此相待?

  好在!

  她已探得邀仙楼的消息——苏相本意邀谢观题诗一首。

  此事一旦传出,谢观之名必将响彻明日汴京。

  可是!

  未及苏相口谕传下,先有神隐、屠魔司之密信送至邀仙楼。

  信中言及谢观与大隋三真一门交往甚密,乃至与三真天师勾连,疑其通敌叛国。

  故而,苏相便收回了成命。

  准备派遣屠魔司和神隐之人前来捉拿谢观。

  这也是两位皇子为何急匆匆下了邀仙楼寻找谢观,又在如今对其“落井下石”,急于撇开关系的原因,担心受其牵连!

  所幸!

  苏诗诗与书院一位先生情谊深厚,得其提前告知。

  神隐、屠魔司受命捉拿谢观之人,被邀仙楼四楼的三先生拦下。

  有三先生担保,谢观的清白。

  苏相这才作罢。

  此事,陈丰二位皇子,要不了多久便会知晓。

  苏诗诗这才会在此时走出,以四百万两购得谢观一首诗词和画作。

  仅凭消息中,谢观与大隋三真教天师交往甚密之讯,苏诗诗便已决意助他。

  她是大隋的前朝公主,自然知晓三真教在大隋的地位。

  三真的山门比之大隋皇宫还要高上三寸。

  苏诗诗回过神来,略作思索,她轻启朱唇:“不知观少爷,可曾闻大隋的一词牌名?”

  “名曰,虞美人。”

  “不瞒公子,诗诗本是大隋人氏,只是流落在汴京之中,心中难免有思乡之情。”

  此言一出,四座皆惊。

  众人未曾料到,这位苏仙子竟出身大隋,此前竟毫无风声泄露。

  俞客略一回溯谢观的记忆,对《虞美人》这一词牌略知一二。

  《虞美人》乃著名词牌名,源于唐代教坊曲,多用于抒发哀婉之情、感伤之意、怀旧之思。

  在大齐,此词牌虽稍显偏僻,却也不乏佳作传世。

  张源来等人亦对此词牌颇为熟悉,知其格式为双调,共计五十六字,上下阕各四句,韵律为两仄韵、两平韵。

  这时!

  一位贴身太监急忙步至六皇子陈霆身前,恭敬地递上一纸消息。

  陈霆展开纸条,眼神瞬间一凝。

  与此同时,二皇子陈丰也收到了消息,眼神中闪过一丝异样。

  三先生竟然力保谢观?

  这位谢观果然非同小可,不仅与三真一门有瓜葛,竟还与书院有所牵连。

  俞客只是稍作沉思,便已提笔蘸墨,缓缓写下: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字迹遒劲有力,挥洒自如。

  贾瑜等人走近观看,不禁低声吟诵。

  仅上阙便已愁绪满溢,令人动容。

  张源来更是沉浸其中,春花秋月本是美好景致,却在此刻只觉痛苦难当,何时能了?

  苏诗诗走近,看见“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一句,心中猛地一颤!

  大隋虽未亡国,但她作为前朝公主,心中那份亡我家国之痛,久久难以忘怀。

  此景此情,竟是如此契合。

  俞客继续挥毫泼墨: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写完最后一字,笔轻轻落下。

  二皇子陈丰与燕王陈霆也一同上前观看,神色各异。

  陈霆自幼长于军伍,虽受皇家礼教熏陶,又有前太子少傅的悉心教导,但对诗词这类文雅之物并不十分热衷。

首节 上一节 420/54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