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穿着大红婚配的新娘行头的女子,头戴凤冠霞帔,踩着绣花鞋。】
【两女依靠抱在一起,长得貌美,容貌也生了一致,竟然是一对双胞胎。】
【然而,这两位新娘的脸上却丝毫不见新婚的喜悦,反而满是恐惧与无助,她们紧紧依偎在一起,低声抽泣着。】
【竹筏没人划动,却舟自横。】
【你心中暗自疑惑,你如同一个虚无的看客,三人也注意不到你。】
【竹筏越漂越近,你终于看清了岛屿上立着的一块大石,上面刻着两个大字。】
【“泽湖”。】
【你心中一凛,原来这就是传闻中的泽湖。】
【八百里水域的泽湖。】
【泽湖正中有一块岛屿,上面天然形成的宫殿便是龙宫。】
【你再次垂眸望向深邃的水底,只见一头头巨大的暗影在水中缓缓游动,它们身形庞大,犹如潜藏在水下的巨兽,每一次轻轻掠过,都伴随着“哗哗哗”的声响,令得竹筏上的两位女子惊恐万分,跌倒在竹筏上,紧紧相拥,瑟瑟发抖。】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浓浓的血腥味,岛屿之上常年笼罩着一层不散的雾气,更添了几分神秘与诡异。】
【就在这时,水底深处突然传来一道低沉而威严的声音:“祭祀龙王。”】
【话音未落,湖中顿时波涛汹涌,恶浪滔天,一个巨大的漩涡骤然形成,将竹筏猛地颠起,仿佛要张开大口,要将其吞噬一般。】
【看来所谓的祭祀龙王,就是要将这两位无辜的女子投入水中,作为献给龙王的祭品。】
【斗笠男子这才缓缓站起身,目光如炬地凝视着湖底,双指并拢,做剑指状,轻轻朝湖底一指。】
【霎时间,竹筏下方的水面被染成了血红之色,湖面也随之重新归于平静,紧接着,一头巨大的鱼尸缓缓浮出水面。】
【两位女子面面相觑,眼中满是不可思议之色。】
【此举似乎激怒了湖水。】
【湖低又有声音响起,“触怒湖君,当死。”】
【话音未落,湖中猛然间翻涌起一阵阵巨浪,一头头身形庞大的怪物破开水面,它们形态各异,有的长着牛头蛇身,有的拥有几条手臂,还有的则长着巨大的夹螯,令人触目惊心。】
【它们身形庞大,宛如山岳,俯视着竹筏上的二人,令得两位双胞胎女子神情愈发绝望。】
【你即便只是旁观者,也能感受到这些大妖身上散发出的恐怖气息,它们恐怕已经达到了武道第九境的巅峰实力,令人心生敬畏,不敢生出丝毫反抗之力。】
【斗笠男子只是笑了笑,随意把手搭在剑柄之上,轻飘飘地一剑斩出,如同初生的朝阳一般,剑身上竟然开始生出金黄色的耀斑。】
【和“斩鬼剑”如同中秋之月散发出月的光辉不一样。】
【此剑如同大日凌空在湖面一般!】
【炙热,滚烫!】
【湖水倒灌!】
【紧接着,湖面开始下起了淅淅沥沥的血雨,那些离得近的大妖在血雨之下瞬间化成了骨架,而稍远一些的大妖也被斩成数块,只留下一双双绝望眼睛地坠入湖中。】
【画面结束,最后你看见两位女子眼中的震惊。】
【“斩……妖剑么?”】
【你心中低吟,品味着方才那一抹如同大日的剑意,湖中妖孽便如秋风扫落叶般,湮灭无痕,唯余波光粼粼,映照着你震撼的神色。】
【这观想的剑意又多了一种。】
【你心中颤抖的收回心思,再看着二先生的书贴。】
【心中好奇,二先生的字无敌,剑也无敌,可是怎么会受了重病缠绵在病榻吗?】
【这让百思不得其解。】
【心中更有一念,悄然浮现这一式“斩妖剑”——似乎融合了武道之刚猛与云神异常,两者相辅相成,浑然天成,不然刚刚在挥剑之时,上面出现金色的耀斑。】
【你轻轻收起二先生的书帖,转而展开谢鸿的字帖,刹那间,眼前一亮。】
【就如谢鸿所说,“你看了二先生的字,再来看谢鸿的字,总不会差的。”】
【一楷一行草,各有特色。】
【谢鸿之笔触,笔势纵横,已臻化境,每一划皆显精妙绝伦。】
【然而,相较于二先生那挥洒自如、却似多了几分刻意雕琢,少了那份浑然天成、超凡脱俗的意境。】
【二先生之书,如同行云流水,洒脱不羁,更胜一筹。】
【往后你除却埋首于书卷与修炼之道,还需多添一项练字。】
【古语云:取法其上,得乎其中;取法其中,得乎其下。】
【你早已将董绍赠予的字帖抄录不下千遍,如今笔下之字,已颇具神韵,唯缺那一抹独属于你的精气神。】
【世间书法大家,无不以独特风格立世。然而,若无名家之指引,仅凭己身摸索,终难触类旁通,登堂入室。】
【所幸,你如今得获二先生与谢鸿之真迹,犹如得遇良师,前路豁然开朗,再无缺憾。】
【你小心翼翼地收起这两份珍贵之物,步入院中,心中惦记着尚未完成的武道修炼。】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
【如今已临近子夜,梧桐已经休息。】
【谢府也是万籁俱寂,只有打更人穿梭在谢府的各院。】
【你行至院中梧桐树下,你正准备开始靠桩修炼,以期精进武道。】
【未曾想!】
【院中已有一人等候多时。那人头戴白纱斗笠,双手抱胸,斜倚在梧桐树上,正是陆华。】
【“你自湖中所得,应是那传说中的斩妖剑吧?”】
【“二先生,在泽湖所悟,据说可以斩尽天下万妖之剑。”】
【你点了点头,陆华今日在等春楼帮过于你,而且你感觉她似乎没有恶意。】
【陆华笑了笑道:“可还真是有缘?”】
【“不过,你修行这斩妖剑时,需得万分小心。方才,有人因感应到剑意,已从等春楼那边摸了过来。若非我及时出手,帮你隐匿气息……”】
【“你怕是今日要见过龙了。”】
【你心中一凛,立刻想到了在等春楼遇到的那位脸上生有鳞片的男子,他身上的气息至今仍让你心有余悸。】
【“龙?”】
第298章 夫子养龙潭,少爷下雪了!
【陆华轻笑一声,反问道:“何为龙?龙者,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变化无穷,神秘莫测。”】
【你闻言,心中不禁泛起一丝疑惑,这世间真有龙的存在吗?】
【你抬头望向夜空中那轮皎洁的明月,院中清风拂面,带来一丝凉意。】
【陆华从梧桐树旁款步走来,月色清辉洒在她的身上,为她增添了几分窈窕与神秘,她的衣裙随风飘飞。】
【“这世间的妖魔种类繁多,除开山精野怪、家禽猪狗,还有河里的鱼虾龟鳖,它们似乎都是凭此而出,以人为食,以壮自身。”】
【“然而,你可曾见过人化为妖魔?”她突然话锋一转,语气多了几分深意。】
【你摇了摇头,心中暗自思量:江南道的灾民如潮,若是真能化作妖魔,恐怕早就攻破了繁华的汴京。】
【“可若我告诉你,泽湖之中的大半数妖魔,皆是由人所化,不知你是该惊讶还是觉得空口无凭?”】
【你心中一震,脸色却依旧平静如水。泽湖的妖魔竟是由人所化成?】
【这岂不是天方夜谭!】
【陆华继续道:“你想想这大齐十三洲道,大隋十六省,广袤无垠,却从未听闻有蛟龙之说。”】
【“而这蛟龙突然在泽湖出现?龙本就是传说之中的神物,天不生地不养。”】
【“那龙究竟从何而来?”】
【“有人说蛇十年成蟒,蟒五十年成蚺,蚺一百年成蛟,再有五百年成龙,不过子虚乌有,人都无逆天改命之能,何况这些卵生爬行的生灵。”】
【你听着陆华之话,细细想来似乎只有泽湖有蛟龙传说,就算是在剑南道作乱的妖魔,青牛,山蟒,鲤鱼三妖魔,自封平天大圣,蛟魔王,痛天菩萨。】
【可是真正有着蛟龙之地,似乎只有泽湖。】
【陆华笑道:“既然天不生,地不养,那如何来的蛟龙了?”】
【“自然是人在养这龙罢了?”】
【你微微一愣,不由脱口而出道:“养龙!”】
【这个想法太过惊世骇俗,但从陆华口中说出,却似乎真有其事。】
【你心中涌起无数疑问,究竟是谁会在泽湖之中养龙?又有谁能在泽湖养龙?要知道,泽湖之中可是有九头大妖,它们个个实力强大,足以比肩人间巅峰的修士。】
【九头大妖盘踞之处,早已成了龙潭虎穴,人间的禁地。】
【你突然想到一处。】
【陆华替你说出了猜想。】
【“书院?”】
【你似乎不敢置信,却又想到某处,当年夫子进泽湖没有屠尽妖魔种。】
【二先生本该一剑荡平了泽湖,被大先生劝阻。】
【“你好奇谁在养龙是吧?或者说养龙是为了什么?”】
【“在三真教的古籍,第九位祖师彭传,生前的一本随笔记载《彭传随笔》”】
【“在三真教这位祖师是在陆沉祖师之前最先在北地传教之人,也称北祖,据史料记载,有一男子从天堕,名曰彭传,在北地立教,曾任燕城都护!”】
【你倒是点头,三真教传承了数千年,几乎每隔几代都会出一位精才艳艳之人,比如帮助大隋立国的天师,曾经还向夫子请教过学问。】
【一儒一道,还游历了泰山,被后世传为美谈,常在诗歌之中提及。】
【这彭传必定是三真教举足轻重的一位祖师。】
【陆华悠悠说道:“据说这位祖师,六十三岁铸大鼎,鼎既成有龙垂胡髯下迎,只有龙头无龙身,彭传上骑,群弟子悉持龙髯,龙髯拨,皆摔死,唯彭传飞升而去。”】
【此说描绘的是,彭传于北疆之地铸就巨鼎,鼎成之时,一头没有身子的龙头出现,彭传骑乘其上。弟子们试图通过拽龙须跟随,龙须断裂而从空中摔死。】
【唯留彭传一人得道飞升。】
【陆华还透露了一件秘闻道:“当年那位祖师帮大隋建国,面见夫子,除了请教学问,还将三真教三位祖师留下的典籍献给夫子。”】
【“所以啊,这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夫子为何留下大隋,便是交换。”】
【你深吸了一口气,不用陆华回答何人养龙,背后的答案似乎已经呼之欲出。】
【这个人间最想飞升之人,最接近飞升之人,就是这位大齐夫子。】
【彭传乘龙飞升!】
【夫子为飞升,而养龙?】
【泽湖,只是夫子的养龙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