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镇天司 第496节

  他们曾因被羁押而对镇天司心怀怨怼,但张远以魔蛟肉款待、以“万死不辞”点燃热血、又以四句圣言助山长登临儒道巅峰后,学子们眼中再无轻蔑。

  许多人紧攥拳头,眼眶发红,喉头滚动却难发一言——

  他们亲历了一场足以载入史册的文道盛事,而眼前这位武侯竟成了推动者。

  这种冲击让骄傲的学子们不得不低下高昂的头颅,以弟子礼的姿态向张远投去复杂目光,既有对强者的敬畏,也有对自身狭隘的羞愧。

  那些教习的神色中多了几分惶恐与自省。

  他们曾将张远视为粗鄙武夫,甚至暗中讥讽其攀附文道。

  但亲身感受这一场经历之后,他们已经明白:青阳侯早已参透儒道至理,却甘愿将这份泼天机缘拱手相让。

  一些教习下意识整理衣冠,仿佛想抹去先前饕餮进食时的失态。

  更多人低头避开张远的目光,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竹筷,心中翻涌着对“文武之争”荒谬性的顿悟——

  原来真正的强者,从不需要践踏他人来证明自己。

  公孙静观目光死死盯着张远挺直的脊梁,她嘴唇微颤,先前讥讽“武卫出身”的话语如尖刺反噬。

  最终,她颓然跌坐,攥紧的拳头缓缓松开,向来紧绷的面容竟流露出一丝释然——

  那是文人对真理的臣服,更是对“大道至简,殊途同归”的彻悟。

  百里奚此刻胸膛剧烈起伏,眼底燃着炽热火光。

  先前因担忧青阳侯声誉受损而欲言又止的焦躁,已化作近乎狂热的崇敬。

  雷鸣和身后那些镇天司中武官,此刻昂首挺胸,满面红光。

  他们紧握刀柄的手不再因紧张而青筋暴起,取而代之的是与有荣焉的震颤。

  大堂中的每一道目光都如镜面,映照出张远形象蜕变。

  敌意化作敬仰,猜忌转为叹服,以张远舍名取义、张横渠立碑镇世的壮阔结局,让所有人心悦诚服。

  张远轻咳一声,转身看向所有人。

  “诸位,刚才张某说想请大家帮忙。”

  听到他的话,百里奚抱拳,高声道:“青阳侯但请吩咐。”

  不说之前就答应张远要帮忙,就凭刚才张远引动皇城书院山长横渠先生感悟大道,凝聚大道圣贤碑文,从此后皇城书院成天下文道圣地,这人情,他们也不能拒绝张远所求。

  其他人也是躬身作揖,然后看着张远。

  张远点点头,开口道:“镇天司中二十八星宿镇魔铜柱上的符文已经锈蚀。”

  “张某想请皇城书院诸位英才出手,帮镇天司重塑镇魔铜柱。”

  重塑镇魔铜柱?

  张远的话,让大堂中所有人都愣住。

  他们从未想过,这是张远的请求。

  他们想过张远要他们正名,甚至与镇天司合作,乃至寻求书院学子教习入职镇天司。

  他们唯一没想到的,是张远请皇城书院的学子教习重塑镇魔铜柱。

  “青阳侯,镇魔铜柱是当年大秦仙佛之道兴盛时候所锻造,时隔数万年,其中篆刻技艺早已失传……”一位白须老者低声开口,面上全是惋惜。

  “我镇天司的周天藏书楼中有镇魔铜柱所有锻造,篆刻符文的记录典籍,还有各种篆刻技法的记载。”张远抬头,看那老者,“杜源先生你们若有疑难,随时可入周天藏书楼翻阅典籍。”

  镇天司周天藏书楼,与皇宫之中典籍库,皇城书院藏书楼并称,其中武道典籍天下无任何地方可以比拟。

  此等珍贵之地,竟然向他们这些皇城书院学子教习开放?

  这是何等机缘?

  “青阳侯,你,你认得杜某?”白须老者面上露出一丝呆愣,低低问道。

  听到他的话,张远轻笑:“何止杜源先生,诸位信息张某早就查阅,都是精通篆刻手段的儒道精英。”

  “要不然怎么会请诸位来镇天司?”

  请?

  请他们来镇天司?

  关了他们这么多天,饿了他们这么多天,这叫请?

  大堂之中,所有人面色变幻,却一时说不出话。

  张远的赤诚,实在太能打动人。

  那开放周天藏书楼的机缘,谁不心动?

  “为表诚意,张某准备了一份酬劳。”

  张远一挥手,几位镇天司武官端着托盘走进来。

  托盘中,是一块块玉牌。

  “此物为皇城房牌,凭此牌可兑换内三城三层阁楼一套。”

  “皇城居,大不易,诸位若是能在皇城内城中有一套这样阁楼,也算是在皇城中有了根。”

  张远面上带着笑意,目光扫过众人,看向百里奚。

  “百里兄家人都在外城吧,要是有这样一套宅院,你家那两个孩童,家中老母,都能来一起住。”

  百里奚嘴角抽动,面上涨红,双拳握住,看向一直默然不语的张横渠。

  这些事情说到底,还是需要张横渠这位皇城书院山长开口。

  其他人也看向张横渠,目中尽是热切。

  张横渠略带犹豫,轻声道:“重塑镇魔铜柱除了铸造篆刻之外,还需要佛元灌注,如今的雍天洲上——”

  “只要横渠先生点头,三日之内,镇天司三十万天罡禁卫出皇城。”

  “灭梁原域。”

  “收尽天下佛修重塑镇魔柱。”

第527章 人心中的成见,就是一座大山

  张远的声音,在大堂之中回响。

  灭梁原域!

  这句话让许多人目中透出迷茫,也让许多人眼中多了几分精光。

  梁原域可以说是雍天洲上五国三域之中最弱,特别是青阳侯的封侯之战,就是领大军横扫梁原域。

  这些年,皇城之中通过商队,将源源不断的梁原域中佛宝送来,让皇城百姓对梁原域才有了多几分了解。

  这不是重点。

  重点是,青阳侯说,要三十万大军出皇城,灭梁原域。

  这其中讯息实在是太过震撼。

  第一,驻守皇城的天罡禁卫,至少五百年未全员出动,离开皇城。

  这是大秦无数儒修文官心底诉求。

  镇天司大量军伍留在皇城,那就是一柄高悬的长刀,随时可以斩在自己头上。

  就如青阳侯持刀在手,从大理寺杀到刑部,这等血流成河场景,谁想多看几次?

  第二,五国三域的格局,在雍天洲上已经是三百年之久。

  特别是梁原域,青天域和平充域,作为仙佛触角落在雍天洲上,已经数千年未动。

  张横渠的目光落在张远身上。

  他的双目之中透出深邃。

  之前只是没有在意,此时再听张远的话,他当然听出了许多讯息和背后深意。

  灭梁原域,是大秦朝堂变革的开始。

  皇帝推动朝堂变革,从内阁组建到百官自查,再到皇城重建,往前延伸,青天洲上变局,武卫衙门重归黑冰台……

  再往前,北燕局势变化,青阳侯顺势崛起,原来皇帝的布局,至少在十年以前!

  现在,只是一切水到渠成,真正开始收网。

  灭梁原域,只是开始,只是朝堂与大秦文武变革的延续。

  大秦真正的目的,是——

  张横渠目中神采透出星辰之光闪烁。

  身为儒道大宗师,又引动大秦儒道文脉加身,他已经能感受到一丝大道气运的运转走势。

  这才能让他看清了大秦的真正目的。

  九洲!

  重定九洲山河!

  缩在衣袖之中的手掌微微握紧,哪怕身为儒道大宗师,张横渠也差点心绪难以自持。

  不说青阳侯这样顺大势而起,功成名就。

  光是参与这等恢弘大势,就应了那句话——

  为万世,开太平。

  看透背后一切,张横渠面色郑重,双手抬起作揖:“青阳侯所言,皆为大秦,张横渠不敢推辞,我皇城书院若能为大秦重兴出一份力,与有荣焉。”

  答应了!

  大堂之中,不管是皇城书院的学子教习,还是镇天司中武官,都是面上露出欣喜。

  张远点点头,抱拳道:“为了大秦。”

  大堂之中,所有人握紧拳头,低低开口:“为了大秦。”

  ……

  “出来了。”镇天司外,前方街巷之中,许多目光注视着,看皇城书院山长张横渠领着皇城书院学子教习,从镇天司中走出。

  那些阁楼上的人,面色复杂,看着这一幕,丝毫没有喜悦。

  这是他们期望看到的一幕,却已经毫无意义。

  原本想象中的镇天司向皇城书院低头,青阳侯失去锐意,失去皇帝信重。

  镇天司确实向皇城书院低头了,且是青阳侯执弟子礼,那等场景被许多人神念探查到。

  可青阳侯没有失去锐意,也不会失去皇帝信重。

  因为张横渠在镇天司中感悟儒道真意,凝聚圣贤碑文。

  这是大秦儒道大昌的开始,也是文武共济的展露。

  相比于这等文武共济,文武之力调和,共建大秦的盛世场景,镇天司的武力威慑算不了什么了。

首节 上一节 496/50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