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时候所有奏折都是你的,看你还怎么埋怨咱。”
一听这。
朱标则是立刻苦了脸,十分无奈的道:“父皇,你就别老这事来威胁儿臣行吗?你如今春秋鼎盛,这位置你还是继续坐着吧,儿臣还担当不起那么大的重任。”
而一旁的朱应看到这氛围,心底也是不得不感慨:“不愧是历史上最有百姓思想的朱元璋父子啊!不,应该是朱重八父子,朱标是朱重八的儿子,而不是朱元璋,而且还是农民朱重八的长子,哪怕种田,家里的几亩地都是朱标的。”
“虽然当了皇帝,但是这种根深蒂固的思想却是深种。”
“一个巴不得快些退位,一个巴不得晚一些继位。”
“这放在历史上也是极为炸裂的啊。”
朱应暗暗想着,充满了感慨。
历史上。
在坐上了那一个皇位之后,掌控着帝国权柄,挥手间就是主宰万千众生,这等权势拥有了就很难想要退下去的,只想要永远坐在这个位置上。
所以历史上皇帝追寻长生不死也是如此。
但眼前的父子却完全不是这种。
“如果朱标不死,大明会是怎样的情形?世界又会是怎样的情形?”
此刻。
朱应又想起了后世网络上议论很多的一个事,那就是朱标不死,能够让大明有怎样的改变?
这一个是让后世无数人议论且好奇的。
……
第224章 朱元璋:朱卿, 不知你父母名讳啊?
不过!
文渊阁大殿内,气氛原本庄严肃穆。
朱应看向朱元璋父子二人,看着两人就好似寻常人家父子相处时的温馨,这画面竟让殿内那凝重的肃穆之感减弱了几分。
“你小子也知道怕了。”
朱元璋忽地一瞪眼,脸上却带着几分得意之色,继而说道:“咱给你说,要是你惹得咱不高兴了,老是气咱,咱就直接退位,看你急不急。”
一边说着,朱元璋还伸手轻轻拍了拍朱标的肩膀,那模样,好似真能做出这等任性之事来。
朱标面对父亲这般孩子气的言语,实在是没了办法,脸上满是无奈,轻轻叹了口气,说道:“得了!顺着你便是。”
话语间。
朱标微微摇了摇头,还真的是带着一种无奈来。
继位?
他是真的没有准备好啊。
紧接着。
朱标话锋一转,提醒道:“不过现在朱应来了,您就别耽误时间了。”
说着。
朱标偏过头,目光朝着一旁朱应所在投去。
朱元璋见朱标服软,心中那股得意劲儿更甚,嘴角高高扬起,露出一抹开怀的笑容。
不过。
毕竟朱应在。
他还是随手将手中正在处置的奏折放下,动作不紧不慢,而后缓缓抬起头,目光变得温和无比,看向朱应,说道:“朱卿,此间并非朝议,直接落座吧。”
说话间。
朱元璋抬起手,笑着指了指一旁摆放整齐的椅子。
“谢皇上。”
朱应赶忙抱拳行礼,言辞间带着正色。
随后。
朱应走到椅子旁坐下。
不过。
朱应自然是坐得极为规矩的,尽显正襟危坐之态。
“晚膳还没有到时间。”
朱元璋脸上依旧挂着笑呵呵的表情,语气轻松随意,仿若只是在和老友闲话家常:“咱就是想问你一些事情,你不要多想。”
一边说着,朱元璋目光则是专注的看着朱应。
“皇上请问。”
朱应嘴露出一抹谦逊的笑容,态度诚恳的说道:“臣知无不言。”
“咱的老四还有老十七应该都见到了吧?”
朱元璋眼中闪过好奇,紧接着直接笑着问道,目光紧紧落在朱应身上,充满了探究之意:“他们的表现如何?”
一直以来,在询问宗人府以及其他诸多事务时,官员们对于众皇子的许多事情都有所隐瞒。
毕竟皇子身份尊贵,他们也不敢将实情和盘托出,生怕稍有不慎便触怒龙颜。
而朱应作为大明崭露头角的新锐战将,而且见过自己的这两个儿子,朱元璋自然迫切地想听听他的评价。
“两位殿下很好。”
朱应神色平静,不慌不忙的回答道。
虽说他心底对朱棣极为不满,针对朱棣的报复计划也早已在暗中筹备着,但此刻在朱元璋面前,他心里清楚,直接说皇子坏话绝非明智之举。
“就这样的评价?”
朱元璋听闻此言,微微皱起眉头,眼中闪过明显的失望之色。
他本期望能从朱应口中听到更多关于儿子们的详细情况,可这简单的回答,显然无法满足他的好奇心。
“臣虽然见过了两位王爷,可终究未曾深入了解。”
朱应斟酌着言辞,脸上露出思索的神情。
稍作停顿后,继续说道:“不过对于宁王,倒是相处了一些时日。”
“他为人赤诚,心怀炽热的报国之心。”
“臣坚信,他日大宁府在他的治理下,必定会蒸蒸日上。”
朱应语气中满是肯定。
实际上,他实在是不想提及朱棣半分,故而有意将重点全部放在夸赞朱权身上。
听到这话,朱元璋脸上的失望之色渐渐褪去,转而浮现出一抹欣慰的笑容。他轻轻点了点头,说道:“老十七的性格的确是比较赤诚。”
那语气中也的确是带着对朱权的认可。
不过,朱元璋的话音刚落,便话锋一转,再次看向朱应,问道:“老四,你对他有几分了解?”
他的眼里又重新燃起了探究的火苗。
“对于燕王,臣并非太了解。”
朱应微微摇头,十分平静而简短的说道:“但他向往军伍。”
要朱应夸赞朱棣,实在是让他抗拒不已,此刻能说出这样的话,已然是他的极限。
“老四那小子的确从小就喜欢舞刀弄枪。”
朱元璋想起往事,不禁哈哈大笑起来:“而且以前还嚷嚷着要做大明的将军。”
说完这句话后。
朱元璋的神色陡然变得严肃起来,目光重新落在朱应身上,正式进入了正题:“此番老二带军意图劫囚,更是对你拔剑相向,此事,咱已经知道了。”
“而且太子也给了老二处置。”
朱元璋的声音低沉,透出了一种冷意。
当然这并非针对朱应的。
“废了老二的王位,囚禁宗人府。”
朱元璋一字一顿地说道,每一个字都仿佛重若千钧。
随后,他目光紧紧盯着朱应,缓缓开口道:“对此,你可满意?”
朱应一听这话,心中猛地一惊,脸上瞬间闪过几分讶异之色。
他不由自主地将目光投向朱标,眼神中满是难以置信。
显然,对于朱樉的处置结果,朱应着实没有想到,这一次朱元璋父子竟如此果断,直接废除王位,将其囚禁宗人府。
在朱标派人将朱樉接走的时候,朱应还想着老朱或许会从轻发落,轻轻放下此事,却万万没想到此番处置竟如此严苛。
“只要皇上与太子依国法处置,臣并无异议。”
朱应很快便恢复了镇定,双手抱拳,恭敬的回道。
“看你的样子是没有想到咱这一次会对老二处置这般严厉吧?”
朱元璋敏锐的捕捉到朱应脸上的讶异表情,莫名的摇了摇头,继而缓缓说道:“实则!也是太子开口,咱的确是太过纵容老二了。”
说着。
朱元璋微微眯起眼睛,眼中透露出一种懊悔来。
“他在封地时,便已经做出了许多畜生不如的事情。”
朱元璋的声音里带着愤怒,微微提高了音量:“只是咱顾念父子之情,一再偏颇。”
“这一次,咱不再惯着了。”
“说起来。”
朱元璋微微顿了顿,目光变得有些悠远:“或许你有一句话说的没错吧,他除了生得好,一无是处。”
显然。
能够让朱元璋说出这话,对于这个二子,他是真的感到无比失望。
“也是这句话点醒了咱。”
朱元璋继续缓缓开口说着,声音中带着无尽的感慨:“当初咱还在元庭掌控下时,面对那些权贵,命如草芥。”
“如今咱成了皇帝,咱的儿子成了权贵了,反倒是去草菅人命了,这何尝不是有违初心啊。”
一边说着,朱元璋微微闭上眼睛,脸上满是痛苦的神情。
显然或许真的有自责在其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