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对朱应的态度,十分满意,眼中的赞赏之意愈发浓烈。
这时。
朱标向前一步,站了出来,笑着说道:“父皇!”
“难道你忘记了当初四弟调查冠军侯身为北平府籍,却为何会入大宁府为卒之事吗?”
“冠军侯入伍时,被贪官污吏恶意提高了近两岁入伍,如今的冠军侯,实则才十八岁。”
朱标大声地说道,语气中满是对朱应的赞誉之情。
此间,更是一种宣告似的。
此话一出,满朝文武顿时一片哗然,众人的脸上皆露出骇然之色。
“这怎么会?”
“冠军侯竟然才十八岁?”
“刚刚太子所言之事,被贪官污吏提高年龄入伍?这究竟是发生了何事?”
“难道冠军侯当初入伍还有什么不为人知的隐情不成?”
“十八岁,封狼居胥。”
“昔日大汉的冠军侯霍去病也是二十二岁开创封狼居胥之功啊。”
“这朱应竟然还如此年轻?”
……
朝堂之上,大臣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对朱应的年龄充满了好奇与惊讶。
而朱应,则静静的站在大殿上,神色平静,面对众人的议论,波澜不惊。
……
第221章 朱元璋:重封重赏!
显然,当朱应真实的年龄被朱标道出的那一刻,朝堂之上带来的震撼远超众人想象。
虽然仅仅一两岁的差距,但每小一岁,带来的意义就截然不同。
十八岁的冠军侯!
这是何等令人惊叹的称谓。
十八岁便封狼居胥,立下不世之功。
十八岁,开创了千古以来无数人梦寐以求却难以企及的军功巅峰,成为了令人仰望的存在。
“对对对!”
“若不是太子殿下提及,咱险些将这等震撼之事忘却了。”
“昔日大汉帝国的冠军侯,二十二岁才封狼居胥,而我大明的冠军侯更为英武非凡,十八岁便缔造了武将所能取得的最大军功,实乃我大明之幸啊!”朱元璋端坐在龙椅之上,喜笑颜开,声音洪亮的大笑道。
此刻。
这爽朗的笑声传遍整个朝堂。
“臣等恭贺皇上,得此冠军侯这般英武之将!”
“吾大明必千秋万代,万世传承!”
满朝文武整齐的高呼。
对于朝廷众臣而言,此刻朱应凯旋而归,已然是无上的荣耀。
而且朱应从未涉足朝堂中的任何利益纷争,在他与众人尚未产生任何利益冲突之前,无论是谁,心中都清楚,绝不敢轻易得罪这位朝堂勋贵、军功侯爵。
此刻,整个朝堂沉浸在一片热烈欢腾的氛围之中。
“朱卿。”
朱元璋微微前倾身子,目光温和的看向朱应,继而说道:“如今你荣耀归来了。”
“咱也该重重地封赏你,以彰你为国立下的赫赫战功。”
“不过在进行封赏之前,咱有个问题想问你。”
“你是打算留在这繁华的京畿之地,享受荣华富贵,还是想要继续奔赴北疆,担任统将之职,保家卫国?”
朱元璋的目光深邃而锐利,紧紧落在朱应身上,带着深深的审视,似乎想要透过朱应的回答,洞察他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
看朱应究竟是一个贪图享受之人,还是真的怀有为国戍边的赤诚。
“回皇上。”
朱应向前踏出一步,声音坚定有力道:“臣,一心想要继续镇守北疆,护卫北疆的万千百姓,保百姓不受异族的欺凌。”
“相比于京都的繁华喧嚣,臣更喜欢北疆的洒脱,更喜欢在沙场上为国杀敌。”
朱应抬起头,眼神正肃而坚毅,面不改色的说道。
闻言。
朱元璋目光定定地凝视着朱应。
以他多年摸爬滚打、阅人无数的阅历,自然能够看穿一个人脸上的伪装,洞悉其内心的真实想法。
在他那威严的目光下,鲜少有人能真正隐藏自己的心思。
“他竟然是真心想要留在北疆。”
朱元璋心中暗暗惊叹,眼中闪过一丝讶异之色:“如此之人,当真是世间少见啊。”
显然。
他没有料到朱应真的会舍弃京都的安逸,一心奔赴北疆,竟向往战场。
而在阶梯之上,朱标静静地站着,看着朱应的目光中,满是欣慰与赞赏,对朱应愈发看重。
在朱标心中。
可谓是一路见证朱应的成长。
朱应不仅是一位战功赫赫的将领,更是一位心怀天下、有担当的栋梁之才,值得他培养。
“好!”
朱元璋猛地一拍龙椅扶手,大笑一声,当即高声说道:“朱卿,无愧吾大明冠军侯之名!更无愧吾大明军人之标杆!”
“咱,以你为荣!”
这话语在朝堂上回荡,让每一位大臣都感受到了朱元璋对朱应的高度认可和赞赏。
随着朱元璋的话音落下,他的神情逐渐变得严肃庄重起来,整个人散发着一种让人敬畏的威严气息。
“朱应听旨!”朱元璋高声道,声音犹如洪钟,响彻朝堂。
“臣恭听圣旨!”朱应立刻躬身一拜,双手抱拳,大声回应。
“北伐一载,冠军侯朱应为国立下无数战功,破元骑,克元都,擒元帝,灭北元,彻底扫除北方大患。”
“功勋卓著,不可忽视。”
“依吾大明军功赏罚之制,理当重赏。”
“今,咱以大明皇帝的身份,晋朱应爵位为【世袭侯爵位】。”
“升朱应为都指挥使,统御一都所之军!”
朱元璋大声宣布道,每一个字都掷地有声,仿佛在宣告着大明武将一个全新领军战将的到来。
随着他的话音落下,只见一旁侍奉的云奇,双手高高捧着两封圣旨,以及代表身份的爵位玉印、都指挥使的将印,缓缓向朱应走去。
“臣,朱应。”
“谢皇上隆恩!”
“谢太子隆恩!”
朱应躬身下拜,大声谢恩。
听到这样的封赏,朱应的脸上也不禁涌起一抹激动之色。
爵位世袭,这意味着朱应彻底成为了侯爵位,而且还是大明最年轻、最尊贵的侯爵。
从此,他的家族将享受这份荣耀,世代传承。
而都指挥使,能够统御十万大军,其中还包括数万后勤军,这无疑是位高权重。
手握如此大权,朱应将肩负起更重大的责任,守护大明的边疆,保卫百姓的安宁。
能够在十八岁的年纪,登上如此高位,放眼整个大明,无人能与朱应相媲美,无人能够望其项背。
“十八岁的世袭侯爵。”
“十八岁的都指挥使。”
“整个大明,没有武将能够望其项背。”
“淮西,呵呵,他们曾经在朝堂武将中一家独大的局面,已经成为过去式了。”
“未来,朱应虽只有一人在朝堂,但他一人之力,便足以与淮西势力抗衡。”
“淮西未来若再猖獗跋扈,日子可不会像以前那么好过了。”
“当真是改天换地啊……”
这一刻,朝堂之上的大臣们,无不面露震惊之色。
他们深知,未来整个大明的朝局,都将因朱应而迎来重大改写。
“冠军侯。”
“领旨领印吧。”
云奇走下台阶,微微躬着身,轻声说道,脸上带着恭敬。
“多谢。”
朱应道谢一声,双手郑重的接过这些属于自己的圣旨和印记。
初归应天,朱应便迎来了大丰收之局!
今日!
冠军侯朱应凯旋,受重封重赏!
今日!
也将在大明的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朱卿。”
“如此封赏,你可还满意?”
朱元璋微笑着看向朱应,难得地开起了玩笑,这也是驱散了朝堂上的几分严肃气息。
“皇上隆恩浩荡,臣感激不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