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庆余年开始倒反天罡 第61节

  李承乾将手中的信纸放在烛火之上,看着它烧成灰烬。

  “大哥就是大哥,做事一向稳妥。”

  “大皇子是这样的。”毛齐五接了一句,李承乾看了他一眼,眼角抽了抽,问道,“你呢,情况怎么样,有头绪了吗?”

  “总觉得还差那么一点。”毛齐五道,“推衍到了最后,我的脑子总是找不到最优解。”

  “汇总、归纳、总结、分析、结论,结论得出之后,还不是最后,只有将其升华,才能突破那一步。”李承乾道,“你的道路需要大量的运算,还有就是有价值的参考。”

  “可是,我没有参考的对象啊。”

  “以前没有,现在有了。”李承乾微笑道,“你去范府,刺杀范闲,就能遇到你的参考对象了,不过,能不能活下来,就看你的运气了。”

  “范闲?”毛齐五微微一怔,旋即,他听明白了李承乾话语中的意思,“您是说,范闲身边有类似的高手?”

  “大宗师。”李承乾道。

  毛齐五这一次没反应过来,“不是说,天下只有四大宗师么,难道是宫里的那位?”

  “不是,你去了就知道了,那家伙的战斗方式非常适合你。”李承乾道,“不过要小心,别死了。”

  “奴婢明白了。”毛齐五点点头,没说去,也没说不去。

  他不知道的是,在李承乾说出这番话的时候,便感觉到了毛齐五的气运发生了奇特的变化,用形象的话来讲,就是他现在的气运,开始内敛了,仿佛化成了一个茧,蕴育着未知的变化。

  就像现在,他自己的气运变化一样。

  正常来讲,一个人的气运是相对稳定的,不遇到事关己身的大事,是不会有什么大的变化的,但是现在,无论是他,还是毛齐五,气运都开始不安份的搅动起来。

  再抬头望向皇宫的方面,隐约间,一层肉眼看不到的气息在皇宫的上空涌动着。

  “劫数,亦是机遇吗?”李承乾摆了摆手,没有多说什么,毛齐五安静的退出了书房。

  ※※※

  庆历四年,夏初

  京都洋溢在一片喜庆欢乐之中。

  盖因近一个月来,庆国出了两件大喜事。

  大皇子在西北大捷,犁庭捣穴,横扫西胡王庭,擒获西胡汗王以下大部权贵,西胡残部逃入瀚海,至此,侵扰西北边境近百年的西胡灭亡,这可是灭国之功啊!

  如此大胜,正是彰显了大庆武力之强盛,无论如何庆贺都不为过的。

  然后便是太子结亲了。

  而且还是与两家同时结亲,大宗师叶家和户部的范家。

  国家的继承人的亲事定了,下一代继承人也就不远了。

  对一个国家来讲是大事,是喜事,这叫传承有续。

  这两件事情,被宫中的报纸重点宣传,几乎在极短的时间内,便传遍了庆国。

  身为庆国中心的京都,自然是最先感到这股喜气的。

  然而,人的悲喜是各不相同的。

  相对于感受着庆国强大而喜气洋洋的百姓,朝堂之上则完全是另外一个局面。

  大皇子拥兵十数万,兵锋所指,破国灭族,在西北拥有了巨大的威望,这个本应该因为血统而被剔出继承序列的皇子,在拥有了这么强大的势力之后,会不会生出别的不该有的想法呢?

  不管有没有,朝堂诸公都要当有!

  而太子。

  “陛下这么做很明显是在帮太子固位啊!”

  二皇子府,书房中

  顾青面色严肃的道,“大皇子西北一役,犁庭扫穴,取得了灭国之功,这样的军功,即使是放到普通臣子身上,也有功高盖主之嫌,更何况他一个皇子呢?”

  “陛下如今有四子,三皇子太小,暂且不谈,剩下的您和太子一直呆在京城,这几年,您的声势越来越隆,而太子却因为盐法司的事情几乎退出了朝堂,虽然有道审司的郭保坤,但道审司的性质摆摆在那里,只能当一把刀,而不能成为一张伞,所以相对而言,太子在朝中的声势最弱,陛下显然不想看到这样的情况。”

  “所以,就让他同时和两家结亲。”

  “不错,叶家和范家,一文一武,不管这两家人怎么样,只要结了亲,至少在名义上,便是太子一党了。”顾青说道,“最重要的是,朝堂上便形成了殿下和太子对峙,朝堂之外,大皇子虎视眈眈的局面,看似一触即发,实则最为最为稳定的局面。”

  “大哥不会起那个心思的。”二皇子摇头道。

  “这并不取决于他,而是看别人怎么想,更何况,大皇子拥兵十数万,若是手下有一两个野心之辈,也不是没有被挟裹的可能。”顾青说道。

  二皇子没有再说话,只是看他的面色,显然并不赞同这个说法。

  “不管怎么说,太子与这两家结亲,在朝堂中的势力大增,希望不会对我们产生什么影响。”

  “除了那两家,其他人都不会受到影响?”顾青笑道,“这么多年了,您还没看出来吗?这么多年了,除了他身边的那几个人,还有谁能接近他,还有谁被他重用过?太子这个人,表面上平易近人,但骨子里却瞧不起任何人,为人也十分的霸道,而他最失败的一件事情,就是让郭保坤组建了道审司。”

  “道审司看起来很厉害,是一件利剑,但同样是一把双刃剑,这把剑不会给他带来盟友,只会给他带来敌人。”

  “水至清则无鱼啊,道审司的威名越大,做的事情越多,朝堂就越会与他离心离德。”

  “太子继位,会不会是一个好皇帝不去说他,但依他的性格,肯定会是一名独夫,一名将朝堂诸工视为工具的独夫。”

  “大庆是陛下的大庆,同样也是所有人的大庆,皇帝并非真正的一言而决,否则,大家苦读十年,数十年,为了什么,就为了在朝堂上成为独夫的工具吗?”

  “就算是当今的陛下,击破北魏,开启盛事,也不是什么事情都一言而决的,该妥协的时候也会妥协,该顾及大家利益的时候也会顾及,但太子不会。”

  “太子在朝中势力越强,时间越长,就会有更多的人认清他的真面目,也就会有更多的人会投入殿下的麾下来,这是您的优势。”

  “如今陛下春秋正盛,您有的是时间,等到了朝堂之上,乃至于各州郡县的官员们都开始认同您才是最优选择的时候,即使是陛下,也会妥协的。”

  本周裸奔,无推荐,要靠各位读者老爷,多多点击支持

第92章 风,起于青萍之末

  “天意如刀,人心难测,天意,人心,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啊,所谓命运飘忽不定,飘忽的并不是命运,而是人心哪!”

  东宫

  李承乾观察着自身与宫内的气运流动、变化,隐约间似乎悟出了点什么来。

  所谓命运,并非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人的性格和心思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

  说白了,选择决定命运。

  以毛齐五为例,他本身只是一名活不下去被送到宫里小太监,如今聚出九品上强者的命运,完全是因为性格符合要求,才被安排在李承乾的身边,到现在成就九品上强者。

  而在李承乾刚才的一席话之后,他也有两个选择,去刺杀范闲,挑战五竹,成就大宗师之境,也可以选择留在东宫,慢慢的磨碪自己的实力,一点一点的打通大宗师之路。

  不同的选择,会有不同的命运。

  他选择了前者,所以他的命运气息开始收敛,变化,要么破茧成蝶,要么身死道消,而如果他选择后者,那么他的命运气息就不会发生变化。

  李承乾的命运气息变化也同样如此。

  不过,这并不是他选择的,而是庆帝选择的。

  这一次同时结亲两家,看起来是娶两个婆娘,但客观上来讲,却是东宫势力的一次大扩张,而这个扩张,引起了庆帝的警惕,从而做出了应激反应。

  正是这个应激反应,刺激了李承乾命运气息的变化,以及宫中庆帝的命运气息的变化。

  “一朝英雄拔剑起,又是苍生十年劫啊!”李承乾暗叹一声。

  命运关键之人的选择,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真的能决定无数人的命运呢!

  随后又意外的想到了另一个古怪的华点。

  “选择决定命运,命运又反作用于选择,这特么不就辩证法么?

  果然,九漏鱼是玩转不了穿越的。”

  ※※※

  范府

  此时已然乱成了一团

  范思辙怪叫着,满院子逃跑,一边跑,一边大声的呼救。

  范建拿着根大棍子在后面追,一边追,一边骂。

  “我打死你个小王八蛋……”

  就你厉害是吧……

  就你逞能是啊……

  出去吃个饭都不消停

  你给我停下来,我特么打死你!”

  庆国户部侍郎的吼声传遍整个范府,不管是柳氏,还是下人们,在范建的火头上,一个个的都不敢上前劝阻。

  柳氏站在廊上直跳脚,不停的来回走着,嘴里念叨着,“这可怎么办啊,这可怎么办才好啊……”

  范闲看着院中鸡飞狗跳的父子俩,面色复杂,这事儿闹的……

  你说要怪范思辙吧,勉强也能怪,因为如果不他和人干仗,就不会引出那么大的动静,不引出那么大的动静,也不会把太子和靖王世子引出来。

  可这……

  他不由想到了当年丘处机路过牛家村的往事……

  嗨,想的远了!

  院中,范思辙已经被范建追上,并一脚踢翻在地。

  “小王八蛋,老子今天打死你!”

  范建咆哮着抡着手中碗口粗的大棍子对着范思辙砸去,一如当年他抡着刀砍向皇后父亲的脑袋。

  “别,别……”

  范闲脚下生劲,一个闪身来到范建的身边,一把抱住范建的手。

  嘭!

  蓄力的一棍被范闲带偏,狠狠的砸在地上,发出一声闷响,距离范思辙的脑袋不过数寸,吓的范二少爷脸当场就白了,呜的一声,晕了过去。

  “父亲,父亲,有话好说,有话好说,这事儿怪我,怪我……”

  “你也是,好不容易回一趟家,在家里呆着不好吗?非要跑出去逛,你瞎逛什么?”

  范建吼道,手中的棍子朝着范闲也砸了过来。

  “是是是,是我不对,是我不对,父亲您消消气,消消气……”

  范闲一边躲闪一边叫道,“事情已经这样了,您生气也与事无补啊,您要是气坏了身体,就更麻烦了,消消气,消消气。”

  一番连消带打之下,范建停下了动作,将棍子扔到一边,站在院中喘着粗气,那边柳氏见消停了下来,终于长吁了一口气,招呼下人们将已经晕倒在地的范思辙抬回去。

  “父亲,这亲,咱能拒了吗?”看到范建消停下来,范闲试探着问了一句。

  范建瞪了他一眼,“拒,怎么拒,太后的恩旨已下,事情已经定下来了,你觉得是让太后收回恩旨呢,还是让陛下将恩旨挡回去。”

  “这……”范闲也怔住了,一时间,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这事儿发生的太过突然了。

  谁能想到太子竟然有这个心思呢?

首节 上一节 61/7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