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得的是什么呢?
姜临心里想着,看向那走出普陀观的修行者,酆都法眼睁开。
漆黑鎏金光芒却并没有出现,而是隐没在眸子之中。
登仙之后,姜临所修持的的一切法门都自然而然的有了进益。
现在的酆都法眼,已经没有了什么外显的威势,而是将一切都收敛了起来。
黑白分明的眸子,落在了那打扮怪异的修行者身上。
下一刻,姜临皱了皱眉头。
只见那修行者的道行显化在姜临的眼中,乃是道门清福炁与佛门金刚炁混杂,不仅没有同时得到二者的精髓,反而变成了污浊的灰白,简直一言难尽。
一般来说,佛道同修,一者为主,一者为辅,或道皮佛心,或佛皮道心,从未有这般诡异的共存。
是的,姜临只能用诡异这个词来形容。
眼看那修行者朝着另一个方向走去,姜临并没有跟上去的意思,依旧立足在那普陀观的不远处。
看着那“普陀观”三个怎么都觉得不对劲的大字,姜临突然想到了这地界的名字。
小雷音国……
莫非真的是曾经在西行路上的那个小雷音?
看来自己不仅仅已经离开了周国地界,就连南赡部洲都已经离开……
不过,还需要再确定一下。
姜临想了想,迈步朝着普陀观大门走去。
‘笃笃……’
到了门口,姜临很有礼貌的敲门。
不多时,门户从里面被打开,走出来一位身穿道袍,严肃规整,一丝不苟,却偏生顶着一个闪亮大光头,戒疤清晰可见的……道僧?
一时间,姜临还真的不知道该怎么称呼这一号奇葩。
“福生无量菩萨。”
那道僧见了姜临之后,先是一愣,而后双手合十见礼,一开口,就让姜临再次难绷。
啥玩意就福生无量菩萨?
姜临强忍着心里吐槽的心思,还礼道:“福生无量天尊,这位……道友,有礼。”
“哈哈哈哈!”
道僧见状,不由得哈哈大笑,说道:“道长不是我小雷音国人士吧?”
说着,不等姜临回答,便自问自答道:“想也不是,不然不会是这般模样。”
姜临闻言,嘴角隐晦的抽了抽,说道:“贫道确实非此地之人,乃是自赤县神州中土大周云游而来。”
“哦?竟是中土人士,失敬失敬。”
道僧听了,有些惊讶道:“自南赡部洲至我西牛贺洲,隔着茫茫大海,道长能一路云游而来,可见道行深厚,我等不及也。”
“不过是撑着一口气罢了。”
姜临闻言,神色一动,而后行礼道:“这不,到了此处,困乏无比,厚颜叩门,还请贵观容贫道挂单几日。”
“当然可以,道长请进。”
道森很痛快的侧身指引,请姜临走进了普陀观之中。
路上,道僧给姜临解释着。
道僧说道:“我小雷音国修行者,与中土迥异,并非单奉一家,而是道佛皆有,更有甚者,乃是俗门百艺,同供仙尊佛陀。”
“对了,在下法号普成。”
“贫道法号玄应。”
姜临笑着点点头,也注意到了普成的自称,不由得挑了挑眉毛。
“哦,我等小雷音国修行者,因道佛皆修,故而互相之间以同道相称,自称却用在下,毕竟不管是自称贫道还是贫僧,都有些不贴切。”
普成笑着说道:“干脆,带上几分红尘气,毕竟说到底,你我都是在这红尘之中打滚。”
“说的是。”
姜临含笑点头,说话间,已经来到了普陀观的正堂。
这普陀观虽然占据着这个绿洲小镇最繁华最中心的位置,但占地却不是很大。
其内建筑,也正如普成所说,乃是佛道混杂,有一种让姜临感觉到很别扭的既视感。
单说那正堂之前的大路两侧,一排是枣树桃树混杂,另一排只有一颗菩提树。
看起来不仅仅不规整,而且也没有什么“道气儿”或“佛气儿”,反而在阳光照耀下,那阴影洒下,带着几分诡谲。
普成却显然早已经习惯,或者说在他的心里,这就是他修的“正道”体现。
“道长,这就是我观的正堂,其内供奉三茂真君。”
普成指着正堂对姜临说道。
“三茅真君?”
姜临好像没听清一般反问。
“不不不,是三茂真君。”
普成笑着纠正了一句,而后抬手推开了正堂的门户。
姜临眯着眼睛看过去。
只见那正堂之内,一侧是十二雷将,另一侧则是十八罗汉。
在正中神龛之上,则是一尊丈高的塑像。
这塑像竟是以通体黄金浇筑,而不是单单一层金箔。
这简直……
豪奢。
姜临不由得眨眨眼,真要说起来,让他单用黄金给帝君老爷塑像,也不是做不到,但神灵不会喜欢。
黄金虽贵,但正是因为太贵,所以对大多数神灵来说,往往都嫌这玩意太过招摇。
不过总有那么一部分“仙神”特立独行,眼前这位姜临未曾听闻过的所谓三茂真君,想来就是其中之一?
不过,这普陀观是怎么搞出这么多黄金的?
姜临心里想着,目光上移,却眉头一皱。
只见那所谓三茂真君货真价实的金身之上,却顶着一个木头脑袋。
如果三只手可以算是脑袋的话。
没错,这三茂真君的肩膀上顶着的,并非是头,而是从脖颈之中,延伸出三个手掌来。
左右两侧的手,位于前方,做阿弥陀根本印,而中间的手却笔直抬起,做道指。
整体看上去,并没有什么道佛合流的融洽,虽然事实上也确实不存在这种说法。
但这所谓三茂真君的塑像,却突兀到了极点,没有一点神像该有的慈悲或者威严,简直……
沦为邪道一般。
“道长应该是没有听说过三茂真君的吧?”
“所谓三茂者,取自精气神三花皆茂盛开放之意。”
一旁的普成笑着解释道:“此三者,乃是人之根本,是以,三茂真君并非是具体的某位大神,而是代指修者之精气神。”
姜临闻言,面上神色不动,心里的荒诞越发的浓郁起来。
道不道,佛不佛,没有一条路走对。
精气神乃是人身根本,这一点确实没错,不管是儒释道,还是民间俗家百艺法脉,对这一点都是完全认可的。
可问题是,从没有听过有谁家正经法脉,去拜精气神这个概念,甚至于还构想出了一尊神灵来作为具体体现。
伱的精气神成了神,那你自己又是什么?
精气神要抟炼,要孕养,要蓬勃生发,而不是被放置在神龛之上膜拜。
“小雷音国的寺观,都拜三茂真君?”
姜临若有所思的看向普成,而后者却微微摇头,说道:“我等法观,供奉的乃是三茂真君,而佛庙,供奉的是六合菩萨。”
“六合者,自然是眼耳鼻舌身意六识。”
听着普成的解释,姜临微微点头。
看得出来,这普陀观,或者说小雷音国的修行者们,想要在佛道之间选一条通天大道,这个野望很大,但做的显然不是那么尽如人意。
而且……
姜临抬头看向那三茂真君塑像,小臂之上传来一阵阵的灼热感,他感知到了一些东西,而这些东西,甚至让酆都九泉号令都自发的响应。
且再摸一摸底细……
姜临心里想着,暂时压下了酆都九泉号令。
“师父!”
这时,一个童子走了过来,对普成说道:“师父,供养驼队来了。”
“哦?”
普成点点头,对姜临歉意的说道:“道长,在下有些事要去处理,请我的徒弟带道长去休息,如何?”
姜临却不答,只是问道:“贵观只有阁下二人?”
“倒也不是,只是其他的门人与住持都在修行,今日是我轮班。”
普成笑着回答。
“既然如此,贫道也去帮帮忙,总不能白白挂单。”
说罢,不等普成拒绝,姜临便朝着普陀观的门口走去。
“实在是麻烦道长了。”
普成有些不好意思的跟了上来,正门口已经被打开,隐约可见一个驼队。
他笑道:“这是我们这里的规矩,凡是小雷音国寺观的一应消耗,都是百姓们供养。”
说着,普成叹息一声,说道:“说起来,我们这地界也不太平。”
“除了寺观修者之外,还有不少的妖人戕害百姓,也得亏有首阳庙和兰陀观的两位住持大人牵头,这才遏制了妖人,好歹让百姓们安康了些。”
“也正是因此,小雷音国的百姓对我等很是崇敬,供养已经成了惯例。”
普成大致的给姜临介绍着。
“原来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