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帝座下第一走狗 第860节

  “我知道,指示贺小楼的,是靖王府,对吧?”

  徐景隆眼皮跳动了下,镇定自若:

  “赵大人的想象力,一如既往的惊人。”

  赵都安哈哈一笑,转身挥手:“我们走!”

  旋即,率领一群手下浩浩荡荡离开。

  老太君闭上眼睛,深深吸了口气,平静说道:

  “你们也去收拾下宅子吧。”

  “是。”

  沈家人应声离开,竟是一个都没留下。

  徐景隆见状,支开手下:“你们也去送一送赵都安。”

  等灵堂外只剩下老太君与徐景隆一行。

  满头银发的老妇人用灰色的眼珠盯着世子,说道:

  “事情是靖王府做的吧。”

  徐景隆诧异道:“老太君何出此言?”

  老妇人冷哼一声,幽幽道:

  “整个建宁府,能指派贺小楼做动这种事的,除了我沈家,便只有靖王爷。”

  徐景隆笑了笑:

  “随老太君怎么想,此事与王府无关。不过……其实,是谁做的,根本也不重要,不是么?

  哪怕没有这件事,赵都安同样会找别的由头,借题发挥。您也该看出来了,此人这次过来,就没打算与我们好好相处,不是他死,就是我们亡啊。”

  老太君说道:“王爷想说什么?”

  徐景隆认真道:

  “家父的意思是,沈家若无力对郎赵贼,我靖王府可提供一臂之力。”

  老太君沉吟片刻,转身往灵堂内走:“替老身谢过王爷了,此事我沈家可自行解决。”

  靖王府的帮助,岂是能白白拿的?

  徐景隆也不着急,笑着道:

  “也好,不过王府的大门,随时为沈家敞开,什么时候需要帮助,送个信就好。”

  顿了顿,他补充道:“那个赵都安,不是个好对付的。”

  老太君闭着眼睛,面朝棺椁与香烛,单手合十,平静道:“不劳世子费心。”

  哼……老东西不见棺材不落泪……徐景隆摇了摇头,转身离去。

  只剩下灵堂白灯笼飘摇。

  ……

  ……

  赵都安一行离开沈家宅子,朝城中返回。

  乘坐的马车内,菩萨被挤了出去,宁总督坐在车厢中,看着托腮走神的赵都安,欲言又止:“使君……”

  “宁总督不必多言,我明白,你也是一片苦心。”赵都安摆摆手,并不在意。

  “……使君在想什么?”宁则臣问。

  赵都安幽幽说道:

  “我在想,沈家什么时候会派人来杀我,会怎么杀我。”

  宁则臣愣了下:“不会吧,使君可是陛下身前红人,他们岂敢……”

  赵都安摇了摇头,眼神含笑地看向这位总督:

  “要不要打个赌?”

  ……

  错字先更后改

第456章 接连不断的刺杀

  “赌沈家会不会刺杀使君?”

  摇晃的车厢内,漕运总督愣了下,迟疑询问。

  赵都安慵懒地靠在软垫上,轻声呢喃说道:“准确来说,是我会不会遭遇刺杀。”

  沈家敢不敢杀他?赵都安并不完全确定。

  这个皇权不曾下乡的时代,如非身处其间,很难理解地方“宗族”势力的强大。

  新政的推动,与沈家的利益存在根本上的矛盾,更遑论有“沈二爷”之死横亘其间。

  在赵都安看来,沈家是否动手的最大阻碍,并非他“少保”的身份。

  他还记得,许久前,老司监曾与他说起,先帝时期,宫中亦曾有红透半边天的太监宠臣出宫采办,被地方上斩杀的故事。

  最大的阻碍,或还在赵都安身边的诸多强者护卫。

  此外,他没有与宁总督挑明的是:哪怕沈家不动手,靖王府又会消停么?

  靖王府可嫁祸沈家一次,为何不能有第二次?

  不过,这些更高层次的斗争,于眼前的漕运总督而言,受视野局限,一时想不到。

  “呵呵,也许是我多虑了,”赵都安微笑打破凝重气氛:“对了,我进城的消息,如今可曾传开?”

  见他扯开话题,宁总督勉强笑笑:

  “建宁府有头有脸的人物,都已知晓了,很早前,地方上就知道陛下将要封禅于洛,得知使君此番奉皇命前来,筹备封禅事宜,何人胆敢怠慢?”

  历朝历代,封禅皆为极隆重的大事。

  女帝封禅,牵动的何止靖王、沈家?

  “如今,整个建宁府,乃至于江南两道,无数人都翘首以盼,想要与大人见面,在封禅典礼中有所贡献。”宁总督说道。

  赵都安想了想,点头道:

  “既如此,也省的一个个见,耽搁时间。劳烦总督安排,今晚我就与建宁府内士绅、巨富、各衙官员一起见个面吧。也好方便之后筹备典礼调度。”

  宁总督答应的干脆:“好。”

  ……

  一行人返回建宁府,直奔漕运衙门,接下来整个下午,赵都安在衙门中翻看案牍卷宗,了解本地新政推进、官员空缺等情况。

  于沈家的冲突,则在各方默契的遮掩下,少有人知晓。

  临近傍晚时,宁总督带回来消息,说已安排妥当,今晚于“景园”安排一场接风宴,城内各界人士齐聚,既是拜一拜“赵都安”这尊大神,也是试图在封禅中,谋求个差事。

  赵都安欣然点头,日暮时,带着一群护卫,与宁总督一同前往景园。

  ……

  所谓“景园”,乃是一处建筑、石桥、园林、水脉交杂的河段。

  并非封死的庄园,而是建宁府夜晚最为热闹一处地段,沿河两岸,灯火不熄,那朝流经城池内的锦绣河内凸起出一块的陆块上,亭台楼阁,傍水而立。

  有点古代版“外滩”的意思。

  赵都安抵达时,天色稍暗,古色古香的建筑一片灯火,河水中倒映着灯笼红影,河上装饰的五彩斑斓的花船上,城内之名的歌伎、舞姬早已就位。

  丝竹管弦,伴随独特的南方小调,极有氛围。

  “好多人啊。”钱可柔走在赵都安身后,惊叹地瞪大眼睛。

  赵都安打趣道:“你这没见过世面的样子,京师胭脂胡同又不差。”

  小秘书就很委屈:“我又不去勾栏听曲,初次见嘛。”

  是了,小柔是个老实孩子,定点上下班打卡,从不鬼混,相比之下,侯人猛和沈倦两个闷骚祸嘀嘀咕咕,已在点评跳舞的舞姬那个屁股更挺翘。

  “哈哈,赵使君莅临,建宁府上下无比鼓舞……”一名本地名流谄媚迎来。

  “赵大人,是我呀,咱们在京城见过。”一名巨贾惊喜迎接。

  “使君大人……”

  “赵少保……”

  景园内,除开行走的侍者外,早已有各界名流齐聚,这会看到正主到来,纷纷热情凑来。

  王府和沈家可以不给赵都安面子,但其余人却不敢得罪,起码表面的恭敬要做到位。

  赵都安面带微笑,被一大群城内的大人物簇拥着入席,少不了一番公式化的寒暄。

  不过今日乃是“接风宴”,双方默契地都没有提及封禅大事。

  宁总督笑着给赵都安逐一引荐在场之人,赵都安则将一张张或谄媚、或热情、或强装微笑,或暗藏警惕的陌生脸孔,与下午看过的资料对应。

  场面异常和谐、融洽。

  唯独靖王府和沈家,都没有任何人到场。

  这无疑释放了某种信号。

  一番热闹后,宴席开始,准备好的歌舞表演也正式开启。

  伴随一名名穿着清凉的女侍者,捧着名贵器皿,将佳肴摆在面前,赵都安却没忙着动筷子。

  大内高手中,一名供奉太监忽然起身,取出特制的法器银针,逐一检查赵都安面前的食物。

  在一连试了几道菜后,伴随银针从一碗汤中拔出,太监眸子忽然一眯,将沾染着汤汁的银针塞入口中咂摸了下,低声对赵都安道:

  “大人,是足以毒死寻常神章境的无色无味‘入口毒’。”

  那你还敢尝?哦,你专精毒药,早养成了百毒不侵啊,那没事了……赵都安不动声色地吩咐道:“去查一查,不要闹出动静。”

  唐进忠与宋进喜默契起身,朝后厨方向走去,不多时返回,平静说道:

  “我们刚进去,人就吞毒死了。”

  赵都安点了点头,说道:“坐下看戏吧。”

  然后他扭头,看向跟他坐在一起,面色僵硬的宁总督,笑了笑:

  “总督怎么了?吃啊,放心,咱们吃的每一道菜倒是宫廷用毒高手检查过的。”

  宁总督呆愣愣地看着风轻云淡,对被刺杀毫无波澜的赵都安。

  又扭头看了眼周围包括海公公、般若菩萨等人在内的,一群护卫们平淡的模样,有些恍惚,生出强烈的不真实感:

  “使君,若本官没听错,方才有人下毒要杀你。”

  “是啊,不是与总督说过?针对我的刺杀会很快到来的。”赵都安见怪不怪的样子。

首节 上一节 860/98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