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帝座下第一走狗 第841节

  如今已近暮春时节,河风潮湿和煦,运河两岸青山渐绿,甲板上,一道道熟悉的身影或站或坐。

  “大人!”

  梨花堂的几名亲信官差正将板凳、桌椅搬到甲板上,朝他打招呼。

  抱着酒葫芦的浪十八,与深度社恐的霁月依旧苟在甲板角落。

  “少保!”

  甲板上,武功殿内,以唐进忠、宋进喜二人为首的一行大内高手行礼。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低调行事,船上所有人都没穿官袍,只是扮做护卫伙计模样。

  赵都安点了点头,走到站在船舷边,背着手,眺望前方的海春霖身旁:

  “公公在看什么?”

  海公公富家翁打扮,头戴瓜皮小帽,帽帷下钻出几缕银发,他望着江上远处来往的船只,说道:

  “再往前,就是建宁府境内了。”

  建宁府……建成道内第一大府城,靖王府亦坐落城中,府内还有好几家地方豪族,可谓是建成道的中枢。

  女帝封禅的洛山,也在建宁府境内,不过距离府城有段距离。

  “知道这地方,什么船最多么?”海公公问。

  赵都安笑道:

  “公公莫要看轻我,我虽没来过,却也做过功课,若说淮水道商船最多,那建成道,却以漕运船只最知名了。”

  “是啊,漕运,”海公公语气感慨:

  “南方气候温和,一年可栽种两季,甚而三季粮食,加之京城在北,故而有了南粮北调,有了前朝开凿的这运河,运河初时只拓宽至淮水,那时,淮水才是漕运之重地。

  后逐步南延,如今漕运之核心,也到了建宁府了。呵,若非建成道产粮多,靖王府何以有胆子与朝廷叫板?”

  啧,老海你很懂嘛,在封建时代,兵权的关键就在于谁有足够的粮能养兵,靖王在这块的确资本雄厚……赵都安目光深沉:

  “先帝时也知晓此处利害,故而在建宁府设漕运总督,统领漕运事宜,亦可插手兼管地方,乃是正二品的实权大员,比布政使实权都大的多。

  此次,南方官员任免,便是那位名为宁则臣的总督屡次催促,才加快了进程。”

  漕运总督宁则臣……这个名字在虞国官场上,也是个传奇。

  据说,此人出身一般,二十岁时乡试及第,却三次科考都名落孙山,一怒之下,按照婚约入赘了临封的一个富户之家。大婚时,此人写了副对联贴在新房:

  “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

  而后,身为一区区赘婿的宁则臣不知怎的与彼时的布政使结交,双方以书会友,成为忘年交。

  而后,经布政使举荐,宁则臣结识了一大群地方大臣,往来交好之人,无一不是大人物。

  直到近四十岁,地方爆发匪患,人手急缺,宁则臣受临封知府之邀,以友人身份入官署相助,一举成名。

  而后顺势入仕,又去河道对付水匪,处理地方事务,因行事风格强硬,被彼时虽糊涂,但还不算昏聩的老皇帝看重,提拔为漕运总督,以钳制南方豪族。

  玄门政变后,女帝登基,宁则臣是第一批上表表忠心的地方官,故而,同为皇党重臣。

  “你这次前来,他大概最欢喜。”海公公笑道。

  赵都安纳闷道:“欢喜?他没听过我的糟糕恶名?”

  海公公说道:

  “这个总督与京中那些腐儒不同,只在乎能力,手腕,不怎么看重品行。你名声虽差,但这一年来的功劳是实打实的,这次又是来帮他,岂会厌恶你?”

  哦豁,是个实干派啊……难得……赵都安点了点头,生出少许兴趣。

  他对于这类不参与权术争斗,党派纷争,更不管头顶上的皇帝是谁,只一心做事实的官员还是很有好感的。

  这一次入建成道。

  赵都安只办三件事。

  一个是为封禅做准备,不过这件事还不急,可以稍微往后放一放,在贞宝南下,抵达建成道前完成即可。

  第二个,乃是考察本地官员情况,以及靖王的势力大概有多强。

  第三个,也是最要紧的,便是协助漕运总督,将这边的地方豪族敲打一波,让这帮人消停了,之后再过来上任的新的地方官员,受到的掣肘才少,推行起新政才更容易。

  也免得新官上任,一条命令推行不下去,还要面临糖衣炮弹的腐蚀。

  不过这事还不好办,赵都安暂时还没个章程,准备等悄然进城,与总督见面,了解这边情况后,再定计策。

  “大人,公公,该吃饭了。”

  这会,身后传来下属的呼唤,与此同时,船上的灶房内,传出香浓的鱼汤滋味。

  赵都安与海公公不再说话,转身往船舱里走。

  甲板角落,浪十八站起身,走了几步,扭头看向蹲在船舷边,双手虚握成一个“望远镜”,抵在眼眶上,抻长脖子往远处眺望的霁月,好奇道:

  “吃饭了。你看什么呢?”

  霁月没动,依旧保持古怪姿态,说道:

  “前面……不对劲。”

  ……

  ……

  哗啦啦……

  水浪声拍打着船舱,时间到了正午,江上的一艘艘的船只都陆续停下,船夫们歇功吃饭。

  冯大拎着食盒,从船上的灶房走出来,径直来到了甲板上站岗的几个官差旁,招呼道:

  “都别站着了,坐下吃饭吧。”

  几名官差没动,为首的一个年岁约莫五十的老卒笑了笑:

  “莫要乱了规矩,你们护卫先吃,然后与我们轮岗再吃。不然的话,这船上所有人一堆懈怠,没人守着,若给贼人突袭,就要死人了。”

  冯大放下食盒,调侃道:

  “知道你老徐是正经在西南边军打过仗,见过血的,后来才来咱们漕运官署,做了卫漕官兵,经验丰富,若非如此,也不会这么大年纪,还能领着一队人,给总督挑中,专门来护送夫人……

  但这河面上,哪里来的贼人?总督可不在这里,放心吧,是夫人要我送饭来的,体恤你们一路辛苦。”

  闻言,几名站岗警戒的早心思浮动的士兵露出笑容,纷纷就要往食盒边凑。

  姓徐的老卒呵斥道:

  “让你们动了吗?平常说的军纪都忘了?”

  几个年轻的卫漕官兵讪讪收回手。

  冯大苦笑摇头,既敬佩,又觉得有点小题大做。

  冯大是漕运总督宁则臣家中的护卫。

  但准确来说,是总督入赘的妻子家里的护卫,只是后来宁则臣以赘婿之身份扶摇直上后,其妻子便带了娘家的丫鬟和护卫离开娘家,跟着夫君组建了新的“宁家”。

  冯大自然而然,就成了总督府上的护卫长。

  过年时,夫人携着少爷小姐回临封娘家探亲,住了个把月,这次重新返回建宁府。

  路上,除了家中护卫外,宁则臣还调遣了一队漕兵精锐水兵保护。

  漕运衙门势力极大,底下只文官武将就二百余人,下辖仓储、造船、漕兵等近两万人。

  若非按照朝廷法度,总督也不能随意调兵,护送规格有上限,此刻船上的官差还会更多。

  不过……

  冯大觉得这样已经绰绰有余了,配备了军弩和盔甲的精锐水兵,船上甚至还有一门小型的简易火炮。

  寻常水匪莫要说根本不敢触宁家夫人的霉头,便是真不长眼,也只是有来无回的下场。

  

  “也罢,反正眼看着前头就是建宁府了,等回去,见到总督老爷,夫人肯定给你们请功。”冯大笑着说。

  姓徐的老卒却拧紧眉头,死死盯着前方,低声道:

  “不对劲,打起精神来!”

  冯大一愣,向前望去,就看到远处一艘船只正朝这边飞速靠近,半点不像过路的,而是给人一种,径直朝他们撞过来的意图!

  “竖旗!”老卒呵道。

  立即有一名年轻官差,奔入船舱,抱出一杆明艳的漕运衙门的大旗,用力挥舞。

  这便是在表明身份,运河上行走的船只,几乎没有人会不认识“漕运衙门”的大旗。

  然而,远处那条船没有减速,也没有任何“旗语”回应,依旧快速逼近。

  并且这个距离,已经能隐约看到对方船只甲板上,是站着一群人的。

  “警戒!是黑船!”

  老卒大喝。

  所谓的黑船,原本专指河道上没在官府备案的私船,后来泛指形迹可疑的水匪船只。

  “水匪?哪里来的水匪,难道疯了?看到漕台的旗都不避?”冯大又惊又怒,也扭头招呼在舱内吃饭的护卫们出来。

  眨眼功夫,甲板上站满了人,那些官差更是人均持握只在军中才能使用的军弩,锁定可疑船只。

  大声喊道:“停下!再敢逼近,立即射杀!!”

  前方。

  那一艘飞快逼近的船只上,站着一名名蒙面的漕帮杀手,为首一个,脸上覆着面巾,右侧臂膀上拴着红色丝带,身后背着一条乌黑长棍。

  赫然是建成道漕帮第一打手,贺小楼的心腹,左荣。

  “荣爷,看来是这条船没错了,都带着军弩呢。”旁边,一名杀手说道。

  只露出上半张脸的左荣眼神阴冷,道:

  “降低船速,保持在弩箭射程外。”

  ……

  “他们减速了。”

  冯大注意到前方的黑船降低了速度,心中悬着的一颗心松缓下来,笑道:

  “看来是瞅见了咱们这边的人手,怕了。”

  另外一名宁家护卫拎着刀,也笑呵呵道:

  “一群不知哪里来的水匪,看到军中弓弩还不吓傻了?真以为跟他们玩两条船靠近那种水战呢?”

  那些官差见状,也精神松缓下来,以为对方看清后会退避离开。

  然而就在众人聚精会神,盯着前方黑船的时候,却没注意到,船只后方的水面缓缓破开。

  钻出二十几个“水鬼”,这些水性极好的杀手只穿着短裤,上半身赤裸,嘴上咬着匕首。

  悄无声息爬上船只,兵分两路,靠近站在后头的护卫们,然后突兀暴起。

首节 上一节 841/98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