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车辙的另外一头。
车队后方,还远远跟着一名徒步而行的武人。
其约莫二十余,头发凌乱。
穿着麻衣,脚踩草鞋,斜背着包袱行囊,腰间悬挂一只装水的葫芦。
手中没有刀剑等武器,唯有腰间一条以手蹂躏的麻绳腰带另一头,与腰肋的缝隙里,胡乱塞着一柄品相颇为不俗的斧头。
半点没有强者气派,更像个山中砍柴的樵夫。
樵夫大步前行,沾染泥土的脚趾将草鞋撑的好似要裂开。
看似步伐不快,却能稳稳跟在车队后头。
无论马车是快,是慢,两者间距既不拉近,也不远离。
被晒的面庞红黑的柴可樵昂起头,右手在眉前搭起个小“帐篷”,视线好似跨过山海。
目光期待:“武神,又是什么景象?”
马车在前,武夫在后。
一个读万卷书,一个行万里路。
在这个秋天,大虞九道十八府的修士,都被百年一度的佛道争锋,吸引了目光。
而在家中犯懒的赵都安莫名打了个喷嚏,揉了揉鼻子,嘀咕道:
“谁在念叨我?”
……
……
接下来几日,朝廷上下都在消化王恒倒台的余波。
一封封密信,发往大虞各处,其中自然包括付出惨重代价的靖王府。
可惜没人知道,那位占据建成道,八王第一的“靖王”,究竟是什么表情。
朝堂内,百官战战兢兢,等待女帝的残酷清算。
但令所有人意外的是,女帝下令只惩罚确定的叛徒,未做任何牵连。
而之后的“大赦”,更是令摇摆的庙堂氛围,发生了一点微妙的变化。
没人知道,这个举措利弊如何。
但身为匡扶社驻扎在八方戏楼一员的吴伶,却感受到了秋天的凉意。
他再次与同伴接头时,对方只给出两个字:
“蛰伏。”
匡扶社与王府密谍接连被痛击,而接下来的佛道斗法,如同一个“停战”的信号,令各方都暂停了动作。
哪怕是逆党,也不想在这个节骨眼,在京城搞什么幺蛾子,同时得罪两大门派的神仙们。
唯有一些事件后续的“余韵”在京城这片湖里缓缓荡漾。
比如被扒了官袍的“小公爷”,又默默回到了神机营,好似换了一个人。
比如军中关于赵都安的抨击声音,渐渐消失,并在枢密院的引导下,逐渐多出了许多敬佩的声浪。
比如,某一日,火器局主官陈火神,拿到了赵都安送来的,关于“燧发枪”的设计思路。
欣喜若狂,激动的彻夜未眠,据说是抱着那简陋图纸睡的。
又比如,金简和公输天元露面次数越来越少,天师府的钟声一天比一天晚。
神龙寺亦然。
日子一天天过去,京中陌生面孔日渐增多,为数不少,都是来自各地来凑热闹观战的修行者。
如此百年一遇的热闹,谁不想看?
然而不同于街头巷尾,越来越多的,关于佛道斗法的讨论。
赵都安却只想睡觉。
“天凉好个秋啊……”
这一日清晨,赵都安裹着被子醒来,睡眼惺忪地叹息。
第258章 郡主的埋伏
京师步入秋天后,气温转凉。
许是为了报复盛夏的酷日灼烧,司天监张贴出的告示上写着,接下来半个月,雨水频繁。
赵都安是被淅淅沥沥的秋雨吵醒的。
慵懒地洗漱穿衣,推门沿着走廊穿过新宅气派的庭院。
赵都安瞳孔中倒映着湿淋淋的铺地青砖,修竹被细雨打的摇摆不定。
一串串晶莹的水珠,黏连着沿着头顶乌黑的瓦片屋檐滚下来。
“姨娘,妹子。今早吃的啥?”
赵都安踏入饭厅,脸上的困倦才逐渐消退。
所谓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腊月……无论前世今生,他总结出的至理名言之一,都是雨天最适合睡觉。
装修比旧宅奢华许多的饭堂内。
尤金花起身,笑眯眯亲自捏着白毛巾,将一只只菜碟汤碗上的盖子掀开。
因天气转凉,继母衣裙消耗布料陡增,却仍显得略有紧绷。
小肚子外显,整个人也圆润了一圈。
想必是生活条件上来了,养起了秋膘,连脸蛋也红扑扑的,这会笑着说:
“大郎快来尝尝,姨娘盯着厨娘,按你的方子重做的‘醉蟹’,这次还合不合口。”
旁边。
随意裹着一件居家的襦裙,发丝随意绾在脑后的清丽少女正坐在圆凳上。
白皙手腕上绑着一条彩绳,两只脚正轻轻给一只白毛短腿,面部宽扁,眼大而圆的京巴狗踩背。
是的,赵盼养狗了。
赵家原本也养了几条看家犬,但都是凶猛大狗,由门房家丁照看着。
伴随赵家地位日益提升,哪怕母女两个是小门小户出身,但难免逐渐被拉着,融入京城上流生活。
京师的富贵小姐们,最近流行养小京巴。
有人给赵都安送了只,他懒得遛狗,干脆丢给赵盼,给她留着冬天暖脚用。
这会羞赧而心机地飞快将一对足背纤巧的脚丫缩入裙下,转了个身,笑眯眯道:
“大哥总能弄出新吃食,真厉害。”
秋日吃蟹,同为大虞朝官宦风气。
前几日,赵都安凭借回忆,写了个醉蟹的做法,让府上厨娘尝试。
可惜第一次不大满意,今日是改良版。
“唔,既是姨娘亲自盯着,必然胜出上次许多。”
赵都安随口打趣。
等坐下,接过从汤瓮中捞出的,比手大一圈的螃蟹,一家三口闷头品蟹。
“恩!果然好了许多。”
蟹黄入口,赵都安点头赞叹。
虽因调料匮乏,与熟悉的味道无法比拟,但胜在食材优等,补足口感。
尤金花柳叶般的眉眼笑的弯起来。
她对吃不怎么上心,只要继子和女儿觉得好吃,她也便觉得好。
闻言道:
“可惜,厨娘是京城人,听说,要论做蟹,最好的还是淮水道的厨子,那边盛产的青蟹也是一绝,要论吃蟹,据说那位淮安王自称第一,无人称第二。”
赵盼小口小口吃螃蟹,不时小嘴吹起,小拇指翘起。
主打一个模仿大家闺秀的斯文举止。
眨眨眼,好奇道:
“淮安王?那位‘吃货王爷’?女儿听说,最近城中来的那位郡主,便是淮安王府的千金。大哥知道么?”
赵都安神色自如,一边拆开蟹钳,一边淡淡道:
“确有此事。”
以他的身份,当然知道那位郡主的到来。
据他所知,那位郡主自称来观摩佛道斗法。
入城后,直奔皇宫,女帝亲自接待了这位“堂妹”。
而后的几日,这位郡主也没闲着,开始依次一家家拜访京中大人物。
李彦辅,袁立,董玄……甚至天师府与神龙寺,也都没错过。
主打一个雨露均沾。
而后,更以韩粥为突破口,自称仰慕京中人物风采,切入了京城文坛的圈子。
参加了场秋日文会,大放异彩。
没用多久,便俨然成了京中一位搅动风云的人物了。
只是赵都安至今没有与之见面,倒是有关淮安王一家的资料,反复看了好几遍。
“长袖善舞。”
这是他冷眼旁观数日后,对这位郡主的点评。
或者,用更生动的词来描述,俨然是一位“交际花”式的人物。
“听说,这位郡主是个大才女呢,诗文才气,连韩半山都喟叹不已。”
赵盼捏着蟹腿,细声细气:
“她没拜访大哥么?”
赵都安笑了笑,说道:
“我一个区区四品武将,放在外头是个大官,但在京城,根本排不上座次,人家堂堂皇室王府千金,如何来拜访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