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帝座下第一走狗 第292节

  “你跟着我也这么久了,我何时在乎过这群宵小之辈如何看?好了,我回屋小睡一会,有人找的话,替我拦下。”

  说着,他伸着懒腰,径直回房了。

  只剩下两名下属面面相觑,心想外头等会只怕要炸了,大人竟还有心思睡觉。

  ……

  ……

  不多时。

  “你说什么?!”神机营指挥使的营房内。

  石猛不出预料,得知了这件大事,脸色变得极为难看:

  “你说军法司的人,绕过了所有人,直接将小公爷他们剥掉官袍,赶出去了?谁给他们的胆子?!”

  前来汇报的军官额头沁出冷汗,将一份加盖兵部和女帝大印的公函呈送上来:

  “这是军法司的人留下的。”

  石猛劈手夺过扫了眼,表情一点点变得悚然。

  他如何还猜不出?这是陛下的意思?

  可……为什么?

  再想到被罢官的人,恰好都是赵都安索要的,那份不给他面子的“名单”上的人……

  这位魁梧黝黑的猛将鬓角缓缓沁出细密汗珠,只觉匪夷所思。

  难道……就因为这个?

  只是不给姓赵的面子,十几名武官,就被罢免了?

  “大人,这会消息已经传开了,只怕要出乱子。”汇报军官提醒。

  石猛攥着那封公函,迈步风风火火,径直出了营房,去寻赵都安。

  旋即,不出意料被梨花堂二人组拦下。

  石猛没有硬闯,转头就骑马直奔城内——涉及到陛下,已经不是他一个人能随意应对的了。

  ……

  俄顷,枢密院内。

  薛神策听完了石猛的汇报,这位大虞朝明面上主抓兵权的武官第一人愣了足足十几息。

  继而,盯着手中那份压根没有经过枢密院的公函,盯着那鲜红的印章。

  陷入沉默。

  脑海中,不禁回想起几个时辰前,他与王知事还在这里对弈双陆棋,猜测赵都安可能的“报复”。

  却不曾想到,会是这般的疾风骤雨,小题大做。

  “大人,您快说句话啊。”

  这次轮到石猛扮演起催促角色:

  “再晚一些,只怕消息要传遍京营。”

  薛神策站起身,在屋内踱步。

  这件事,看似只是罢黜了十几个低级军官,波及了镇国公的公子……但在薛神策等高级武臣眼中,真正在意的,乃是此事会在军中引起的动荡。

  若无法妥善解决,只怕会滋生怨言。

  而作为京营实际上的上级“部门”,枢密院必将承受极大压力。

  关键在于,陛下究竟是什么意思。

  “你且随我进宫,当面求见陛下。”薛神策驻足开口。

  没有耽搁,两名武臣当即直奔皇宫,在养心殿中,见到了大虞女帝。

  约莫小半个时辰后,守门军卒望见薛神策走出皇宫,面沉似水。

  傍晚的时候。

  京城官场中,关于赵都安入神机营第一日,动用权柄,将小公爷汤平及十几名武官罢免的消息,不胫而走。

  并有知情人补足了薛神策入宫的故事细节。

  据说,薛神策问女帝为何罢黜,女帝回以触犯军纪。

  薛神策再追问,触犯哪条军纪,女帝只回答了一句“莫须有”。

  这个故事真假难辨,但结果是,薛神策回了枢密院,假装什么都没发生,而石猛也灰溜溜返回神机营,没有再尝试抗争。

  一时间,群臣惊诧。

  ……

  白马监,后衙。

  两鬓霜白的孙莲英坐在竹椅中,听完了手下使者的汇报,不禁有些走神。

  挥挥手将人赶走,老司监才望着头顶已经渐渐泛黄的树叶,嘀咕了一句:

  “这小子,又在搞什么?”

  诏衙,总督堂。

  马阎端坐大堂,望着外头黑天越来越糟的天边云絮,莫名想起了当初赵都安入诏衙折腾的那一幕光景。

  原以为,当初痛打长公主儿子,肆意逮捕官员已经够疯。

  没想到,如今更进一步,出手就将人一撸到底。

  莫名的,马阎竟有点幸灾乐祸:“这回,轮到薛神策头疼了。”

  ……

  晚上,董玄从修文馆回家路上,再次意外与袁立相遇。

  “太师可曾听到,赵都安今日折腾出的乱子?”

  袁青衣笼着袖子,笑呵呵发问。

  耄耋之年的董太师瞥了老阴比一眼,摇头道:

  “老夫只知道有一群不守军法的莽夫,被罢官而已,袁大人倒说说,赵都安又做了什么事?”

  儒雅清俊的御史大夫笑了笑,打了个哈哈:

  “那许是我听错了。我只是每每想起,赵都安那厮好像每次进一个衙门,都要搅的那片天地不得安生,也总有人要倒霉,却不知这次要轮到谁头上。”

  呸……赵小子能走到今天这一步,不还是你撺掇提拔的么?装什么无辜……董玄摇头,说道:

  “再看看吧。”

  他其实也很好奇,赵都安究竟想做些什么。

  ……

  李府。

  夜色下,不再乘坐轿子的“小阁老”李应龙跃下马车,急匆匆走入宅子,沿途下人纷纷行礼,口尊“少爷”。

  李应龙敷衍点头,一直等进入书房,才放轻脚步,面露喜色,兴奋道:

  “父亲,有热闹瞧了!”

  接着,自从上次事件后,肉眼可见低调了起来的小阁老将自己得到的消息原本复述。

  书房内,宽大昂贵的桌案上,摆放着一摞摞极好的宣纸,笔架成山。

  胡须近乎与鬓角相交,身披宽松华服的李彦辅提笔,正在习练书法。

  等安静听完了李应龙的讲述,才缓缓将纸上最后一个文字的笔画收尾,用另一只手,提起袖子,声音沙哑地道:

  “所以?”

  李应龙眉飞色舞:

  “那赵都安这次与武臣们斗起来,于我等岂非好事?

  是陛下要动以枢密院为首那群先帝旧臣也好,是那姓赵的飘了,自以为是也罢,如今非但得罪了镇国公,还连带恶心了薛神策那帮人。

  

  儿子听说如今京营中已是议论纷纷,城内羽林卫,金吾卫等禁军也得到消息……极多的武官同仇敌忾。

  呵呵,那赵都安无论是存了什么心思,但眼下闹出来的乱子,只怕已经超出他的预想,若是一个处置不好……

  呵,哪怕他暂时受陛下倚重,但等再过一些日子,陛下打完武臣,需要安抚军心的时候,少不了推他出去……”

  说话时,他眼神中不加掩饰地发狠。

  对于上次的仇,刻骨铭心。

  “说完了?”

  李彦辅头也不抬,将毛笔沁润在洗笔池内,转动笔杆:

  “但这与你又有什么关系?”

  李应龙语塞,意识到自己又犯错了,羞愧垂首。

  李彦辅却没有责骂他,只是悠悠道:

  “真正的竞逐,从非在意对手,而是要落在自己身上……不过,关注此事倒不算错,继续查探吧,再有变动,立即来报。

  但要切记,不要与此事牵扯上任何,也不要想着做什么。”

  李应龙长舒一口气,露出笑容:

  “父亲叮嘱的是。儿子会好好盯着他的。”

  ……

  而不同于朝堂顶级大臣,对赵都安举动的好奇和关注。

  纷纷猜测揣度,赵都安举动背后的目的,以及是否存在什么阴谋。

  更多的普通官员,因不知内情,则是幸灾乐祸看戏居多。

  并将赵都安的举动,归结为:飘了!

  更有一些自认为聪明的官员,私下里笃定地判断:

  赵都安这次是被女帝拿来当清理武臣集团的过河卒了。

  可一个宠臣,相比于整个武官集团,孰轻孰重,再明显不过。

  “姓赵的如今是春风得意,谁都敢得罪,但迟早都会还回去……那群武人可不是好相与的,与文臣不同,得罪死了,有他苦头吃。”

  不过,这些许来自文官集团的议论声,却压根没有被当事人放在心上。

  ……

  一夜无话。

首节 上一节 292/98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