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到底想做什么?”
孙莲英竟有些看不懂了。
虽不想承认,但以他宦海半生的眼力,竟猜不透这小子的真实意图。
赵都安拿起手绢,慢条斯理擦着手,说道:
“暂时还不确定,一些想法,只在我的脑子里,只存在假设中,还需一步步验证。
能否成功,或几率有几成,我无法判断。
但总归,您只要知道,我对陛下一片忠心,所做的一切,都是为君分忧。”
孙莲英再次沉默下来,良久,说道:
“咱家能相信你,对吧?”
赵都安露出雪白牙齿,微笑道:
“当然。”
“好。”孙莲英仿佛做出决定,他眯着眸子,说道:
“咱家也不问你小子到底藏着什么心思,元妃的情况,咱家知道的不多,大多都浮于表面,你诏衙也能知道。
若说别的,便是她自入宫后,便郁郁寡欢,从不与其他妃嫔争宠。别的妃子,都想着能诞下龙子,但元妃却极少取悦先帝。”
赵都安说道:
“元妃近期会出宫吗?”
孙莲英看着他:
“先帝还在时,妃嫔很少有机会出宫。但今时不同以往,陛下登基后,后宫妃嫔一片和气,陛下对她们,也宽松许多。
妃嫔们时常可以获得回家省亲的机会,这由宫中的司礼监负责安排。”
女帝登基后,三千后宫佳丽顿时没了“争宠”的对象。
一群雌性生物和气一团,只剩下无聊寂寞。
女帝或许同为女子,对嫔妃出宫一事,很是开明。
赵都安再次问道:
“所以,元妃近期会出宫吗?”
孙莲英沉默了下,说道:
“你需要她什么时候出宫?”
赵都安:“还不确定,但若一切顺利,大概也就这个月内。”
孙莲英:“咱家在宫中多年,如今虽来了白马监,但这等小事,还是说得上话的。”
赵都安:“会不会惊动一些人?”
孙莲英:“事以密成。你若需要,便是负责六尚的莫昭容,也察觉不出异样。”
这老头对后宫的掌控力这么恐怖?
都出宫两年了,还有底气说,只要他出手干预,后宫的事,连莫愁都无法察觉……
赵都安深吸口气,觉得自己这位“老领导”,愈发深不可测了:
“既如此,卑职且敬大人一杯。”
老司监笑骂道:
“少借花献佛,别忘了,这次立功,替咱家向陛下要酒喝。”
“一言为定。”
“千金不移。”
第194章 娘娘,奴婢有事禀告
……
赵都安走出白马监时,太阳已过了中天。
马车等在外头,车夫小王脸上扣着帽子遮光,正在假寐,听到动静激灵起身:
“大人,您出来了。下一站咱们去哪?”
赵都安说道:“回衙门。”
小王好奇道:“然后呢?”
作为领导的司机,他经过这段时间考验,多少也掌握了一点赵都安的行事风格。
虽不知具体,但隐约知道,自家大人最近在针对什么人,做一些布局。
“等。”赵都安靠坐在柔软的靠垫上,平静说道。
前世狂飙大火,他好奇买了本孙子兵法,看完只得出两条心得。
第一,战争就是以多打少,集中优势兵力,大举压上,不给敌人喘息之机。
第二,保持不败,耐心等待敌人犯错。
就如武道宗师,双方摆起拳架时,先动手的那个,往往是先沉不住气,最先露出破绽的。
然而,世人往往缺乏耐心,见不得“不动”,偏要“乱动”,才能缓解焦虑。
对小阁老的算计,算不上战争,但原理相同。
他眼下做的一切,都是在尽可能多地做准备,集中优势兵力,并诱使对方露出破绽。
“该做的都做了,接下来,需要的只有等待。”赵都安闭上眼睛。
等待和希望——人类的一切智慧都在于此。
……
……
接下来几日,风平浪静。
赵都安每日优哉游哉,过上了穿越之后,难得的轻松悠闲时光。
些许关注他的目光,也逐渐移开,被朝堂上的神仙打架吸引。
几乎所有人,都以为他是学乖了,想要在这场风雨中低调,明哲保身。
而庙堂上的争斗,则每一日都在发生新的变化。
修文馆彻夜灯火通明,与早起早睡,踩点上下班的赵某人,形成鲜明对比。
直到这一日。
皇宫中,司礼监衙门。
秉笔太监跨过门槛,进入了这座负责宫中诸多杂物的地方。
“见过公公。”一群小太监起身行礼。
先帝时,司礼监权柄颇大,那时大太监王震便是此处首领。
女帝登基后,身边多用女官,但徐贞观也顾虑到,若一味任用女官,与任用宦官无异。
故而,刻意令宦官与女官两个集团共存,不令两者势力悬殊。
因而,后宫中许多事,仍由司礼监负责,不归六尚管理。
“恩。”
秉笔太监点了点头,慢悠悠来到工位旁,先问了几件事务,而后,才漫不经心道:
“已过年中,娘娘们近来可有出宫省亲的?”
一名小太监捧着册子上前:
“请公公过目。”
妃嫔们出宫,需提前申请,而后由司礼监审批,因循旧例,许多申请会提前许多,灵活调整。
秉笔太监翻看片刻,目光落在“元妃”名字上,勾勾画画,更改排期。
安排妥当后,道:
“呈送六尚总管批阅。”
司礼监的一些决定,由六尚审核,与之对应,六尚的决意,也会由司礼监监督。
……
……
作为“六尚总管”的莫愁,最近过的很疲惫。
因朝堂上,神仙斗法,女帝不好表态,只能间接通过她,来与皇党沟通。
几乎不是在修文馆,就是在宫外,回六尚的时间少了许多。
因而,当底下的女官,捧着司礼监的条子过来时,莫愁只简单扫了眼。
见只是后宫嫔妃的省亲排期,不甚重要,也无异常,便道:
“可。按这个安排吧。”
顿了下,又颦眉到:
“如这等杂事,你等斟酌处置就好,不必交给我来看。”
贵妃出宫。
这在先帝时期,的确是重要事务,涉及方方面面很多,属于规格较高的事务,需主管官员小心对待。
但如今……便着实不算什么事了。
几乎可以说,只要贵妃们别闹出什么丑闻,辱没了皇家脸面,其余的,便都好说。
女官应声去了。
莫愁吐了口气,转身,推门,返回修文馆。
甫一进屋,便是一片议论声,气氛凝重。
她抬起眸子,看到大虞女帝静静坐在主位上,听着底下学士争论,偶尔才说句话,多数时候在沉思。
是的,近来,女帝出现在修文馆,参与“会议”的时间也大为增多。
莫愁迈步返回女帝身旁,徐贞观点漆般的眸子转向她,投去一个询问的眼神。
莫愁低声说:
“禀陛下,不是什么要紧事,只是六尚宫的一些琐事,已安排妥当。”
“恩。”徐贞观闻言,便不再关注,重新将注意力,投向会议。
莫昭容坐在旁边,见女帝白皙不染尘的面庞上,眉宇间,凝聚着淡淡的愁绪,不禁有些心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