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封神:微末崛起,吾乃白帝! 第227节

待到正午时分,

孔子与七十二名弟子已经打包好了行李,

汇聚在庭院门口,

白招出门相送,

孔子站在七十二名弟子中间首位,

笑着同白招道别,

“白先933生,此次一别,不知何时才能再见。”

白招扬起一抹微笑,打机锋道:

“下次再见之日,自然可以再见。”

孔子未曾想到白招会如此回答,愣了一下,随即哈哈大笑,

又问:

“白先生此后定居何处,且告知于某,日后也好有个书信往来。”

想也没想,白招轻笑一声:

“孔夫子若有嘱托,说与清风即可,”

“清风为书信,自可送与吾听。”

孔子知晓白招神异,也不多问,拱手一拜,

随即转身,

带着一众弟子朝着卫国而去。

“子夏,记得收集孔夫子的话,时时编撰《论语》!”

白招看着一群人浩浩荡荡远去的背影,

不忘嘱咐一声。

子夏朝后挥手,声音回荡:

“我省得,白师!”

喊完后,

他又开始嘀嘀咕咕道:

“子与白师告别,问何时再见,白师曰:下次再见之日,自然可以再见……”

白招何等耳目,

自然听见了子夏嘀咕的话,

当即忍俊不禁,

这种废话文学,其实可以不用记上去的。

“行道,悟道,传道。”

望着孔子以及一众学生远去的身影,

白招眼中闪过一丝回忆之色,

当初他才成仙境之时,

也是这般,于九州,于人族部落,追寻自身之道,

最终方才奠定道法根基,

孔子此行,定然也能奠定儒教之基。

对于孔子是否能够宣扬儒教思想,击退西方佛教。

白招并不担心,

甚至可以说,哪怕是教出孔子的那两位圣人,都没有他对孔子这么有自信。

‘儒教圣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无论哪个名号,

都不是随意取的。

孔子已走,

学堂内的浩然正气却越发浓厚,

白招心安理得的在这住了下来,

日日吸收浩然正气,以汇心中善念。

…………

另一边,

孔子已经开始周游列国,

他从鲁国开始游走,

宣扬仁礼,宣扬君子德行,

宣扬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宣扬天行健,君子当自强,

不可善惰,追求虚无缥缈的来世。

孔子于读书人中,也有不少支持者,

一呼百应,口口相传,

花费十四年,历经卫、曹、宋、齐、郑、晋、陈、蔡、楚等国,

将大半佛教信徒劝回,自佛教回归世俗,

各司其职,恢复社会秩序。

而后原路返回,

又劝回佛教小半信徒。

自此,

佛教花费大(abbh)精力,在东土笼络的教众,

不过十四年的时间,

便被孔子与一众学生瓦解。

在这过程中,

孔子等人自然也遇到了不少山贼匪寇,

不过都被身材魁梧的孔子,带着七十二名山东壮汉,

以“力”感化。

但,

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

在周游诸国的第十四年春,

辰时一刻,

孔子与一众学生迎着清晨朝阳,走在从宋国商丘通往鲁国陬邑的一条官道上,

往孔子学堂的方向赶去,欲寻多年未见的友人。

忽的有宏大佛音于前方传出,

“礼赞西方如来!”

梵音阵阵,

孔子等人停住脚步,

却见面前官道有金色洪流自远处靠近,

只一眨眼的功夫,

金色洪流便停在了距离他们不过十米的地方。

孔子细细看去,

那是百余名身着金色袈裟,双手合十的和尚,

最前方十位和尚,以木架抬着一方金色莲花宝座,

莲花宝座高一丈,花开八十一瓣,层层叠叠,

莲心中,盘坐一头顶黑色肉髻,宽脸大耳的和尚,

和尚慈眉善目,俯视站在地上的孔子,

胸前双手合十,

道了一声佛号:

“礼赞西方如来,贫僧释迦,见过孔施主。”

…………

鲁国陬邑,

孔子学堂内,

清风送来口信,

白招盘腿在地,面色含笑,

正一边听着孔子与子夏等人传来的趣事,

一边吸收孔子学堂内的浩然正气,汇聚善念,

吸收了十四年,

白招发现,

如今孔子学堂内的浩然正气,还是太过稀少,

到现在为止,他心中善念种子,连一道缝隙都未曾裂开,

“实在是太过缓慢。”

白招感慨一声,

在封神大劫中时,吸收劫气可没那么缓慢。

若是在孔子立下儒教以后,

天地间的浩然正气浓度还不够,

首节 上一节 227/39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