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随着其渐渐成年,原先的小名滚滚之外,雷俊作为其本师度师,为其赐下正式姓名。
一如当年元墨白入上上任天师门下时一样。
雷俊为徒弟起的名字为,卓抱节。
源自竹的雅称之一,抱节君。
至于姓氏,元墨白提起自己当初的姓,并无特殊之处,乃是他恩师第三任李天师从上清灵宝天尊宝诰中选了一个“元”字给他。
于是雷俊有样学样,也从灵宝天尊宝诰中挑了个“卓”字给滚滚做姓。
故而得大名,卓抱节。
徒弟虽然无心化人,但对自己这个姓名最初还挺满意的。
直到……
“行了,抱抱,去柯师兄那边做准备吧。”雷俊挥挥手。
楚昆也笑吟吟地冲他挥手。
小熊则人模人样叹口气,看向自己师父、师叔的目光中,分明流露出“你们能不能成熟些”的意思。
他小大人模样般,向雷俊、楚昆二人行礼,然后退下。
“我们也走吧,招呼宾客。”
雷俊言道,楚昆颔首。
新一次传度大典召开,外界来了不少宾客观礼。
来宾身份规格不低。
江州、幽州之战,天师府堪称一鸣惊人,搅动南北风云变色。
直到现在,各个方面还在忙着善后处置,风起云涌尚未歇。
天师府召开传度大典,不少势力,都遣宾客来观礼,另一方面便是更多同天师府交流沟通,乃至于了解其中虚实。
“何老光临,府里蓬荜生辉。”雷俊迎了蜀山派长老何东行进来。
虽然新添一个七重天高功长老雷俊,但上官宁人在京城新年未归,姚远则去后山祖陵禁地思过,眼下龙虎山上高功长老仍缺。
雷俊刚刚授职,便要挑起担子了。
好在他此前在执事殿值守长老位置上干过,眼下筹备典礼,轻车熟路。
蜀山派这趟的观礼嘉宾,乃是雷俊师徒的老熟人,蜀山长老何东行。
两年多前,何东行在南荒时为血河派长老熊刚所伤。
其后他返回蜀山,近两年深居简出,都在静养,如今还是伤后第一次再出山远行。
“雷道友客气了,是老道我叨扰了才是。”何东行微笑同雷俊见礼。
朝廷方面的来宾,应该说,也是熟人。
浔安王张穆。
雷俊招待对方,又是一番客套。
“自元长老后,贵派又出雷长老这样的道门法武高手,真是可喜可贺。”
张穆笑道:“林驰并非俗手,但仍败亡于雷长老拳下,雷长老修为,令人佩服。”
雷俊:“王爷过奖了,贫道实在不敢当,是日林驰先受祖地被破牵连,其后又分心他顾,才给了贫道机会,贫道实在当不起王爷谬赞。”
客气几句,雷俊吩咐楚昆继续接待二人,他则招呼其他新到来宾。
“何长老,好久不见,身体可大好了?”张穆问候何东行。
何东行:“多谢王爷关心,南荒之后,老道这把老骨头总算缓过些劲来。”
双方同行,有一句没一句的闲聊。
聊到最后,张穆貌似无意地说道:“江州林族,勾结大空寺叛逆,甚至勾结妖邪,实在罪不可赦,能将之平定,除了要感谢天师府诸位道长外,蜀山同样功不可没啊!”
何东行听出对方言外之意,略微沉默后,轻声说道:“王爷,实不相瞒,本派虽有心相助天师府诸位同道,但有荆襄方族存在,实在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与之互相牵制,以免荆襄方族驰援江州。”
张穆停下脚步,同样微微沉默半晌,然后开口:“何长老……本王也不妨给你交个底,当日,奉陛下圣谕,朝廷有派人南下,意欲相助天师府诸位平息江州林逆,但江州之战结束之快,远超预期。”
天师府,仅凭自身力量,便破江州,重创林族?
还是另有人相助?
传闻中那神秘射手,亦或者神秘的道门外丹高手,什么来历?
张穆、何东行两人面面相觑,一时间相顾无言。
宾客云集,心思不一。
而天师府的传度大典,如期召开。
天师唐晓棠今番只做旁观,由高功长老元墨白主持本次大典。
雷俊这趟依礼节,在大典正式开始后,他反而较少参与相关事宜,只静静走流程。
因为,今天他要做传度师,正式开山收徒。
何东行等观礼嘉宾,看着那年轻高大的紫袍道人,一时间心中更感慨万千。
曾经的小道士仍年轻,却已经到如今这一步了……
PS1:8k章节
PS2:感谢“和田田”盟的打赏!
章已更新,向大家求几张月票
正文大章已更新,向大家求几张月票
难得碰上双倍月票活动,一张顶平时两张,厚颜向大家求几张月票。
咱们当前在月票总榜上将将排在前五十,但后面的书如狼似虎,希望能不被爆。
毕竟这类事,爆人时候笑眯眯,被人爆时惨兮兮……
然后再就是感谢“和田田”盟的打赏,非常感谢。
同时有些……愧疚和黯然。
犹记得十一月初时“大萌黄”盟上盟时,还说过要有所回应,那时虽然辛苦,但憋着一口气,颇有些斗志昂扬的信心,哪曾想言犹在耳,十一月中我就被放翻,打脸打得啪啪响。
如今又有书友上盟,心中感激却不敢承诺什么。
本就废柴的码字手速,现在因为大半时间都要躺着,速度就更废了(早先有跟大家聊过,腰突疼痛的急性期已过,当前可以正常下地行动,但不能久坐,防止再次发炎疼痛发作)。
有书友问,为什么这几天每天都卡最后时刻晚上十一点五十九分发?
苦笑,因为我是每天全力写,从早写到晚,字数多少全看能写出来多少,写多少就给大家发多少,最后临到晚上接近十二点时,余几分钟,大致回顾一下(连检查错别字的时间都没有,主要是确认一下情节),然后就赶紧发布。
接着十二点后争取尽早睡,然后第二天能早起来写。
最近努力调整作息时间,还是要有个好身体,才能踏实写书,叹气。
希望能把心中的故事,顺利呈现给大家。
本书到如今,连公众期都算上,其实才写了四个月,但中间经历的事,却让我略微有点恍如隔世的感觉。
期间一些老书友走了,一些老书友还在,一些新书友来了。
感谢每个陪伴本书走到现在的朋友,没有你们,我先前可能就真被击倒了,坚持不到现在。
希望未来能更好。
衷心感谢大家。
第249章道基法宝,上清玉宸仙竹(二合一章节)
一般而言,符箓派祖庭龙虎山三年一度的传度大典,外来嘉宾的观察重点,都着落在天师府近来出了哪些值得关注的新人。
只是今年略有些例外,相当多来宾的注意力都落在今天当师父的雷俊身上。
蜀山派长老何东行同大唐宗室浔安王张穆坐在一起。
一边观礼,何东行一边轻声问道:“张小友,应该也即将踏出这最后一步了吧?”
张穆言道:“不瞒何长老,个中详情,本王了解也有限,但应该是有些把握的。”
何东行祝贺道:“如此,实是可喜可贺。”
张穆:“听闻贵派有六重天境界的道长,同样只差最后一线之隔?本王这里先恭喜蜀山了。”
何东行:“还在积蓄,做不得准,做不得准。”
话是这么说,但他神情平和轻松,显然蜀山内部对此整体持乐观态度。
张穆恭喜过何东行,视线转回面前典礼,心情却浮现少许阴翳。
虽然张静真是宗室出身,但毕竟一直以来在龙虎山学艺,乃龙虎山培养成材。
哪怕不算已身亡的李正玄,龙虎山天师府这年轻一代眼看着就要连出四个上三天修士了。
蜀山看着逊色,但年轻一代同样人才济济。
随着天地灵气潮涌,年轻人加速冒头,圣地宗门在这方面相较于世家望族的优势,渐渐开始凸显。
难怪四姓六望介意。
事实上,宗室、勋贵方面何尝不感到压力?
宗室这边情况稍好,如果要在大唐找一家年轻高手比天师府还更多的势力,那就只有唐庭帝室这个特殊的存在。
虽说天子帝王术同一时间只供养两人,但大唐国势正盛,单以一家一门而言能调集的资源,张唐宗室始终是当今第一,可栽培供应更多人。
但时间继续推移,就不好说了……
张穆再看眼前正举行大典的天师府,很自然便想起已成历史的信州李氏。
曾几何时,李氏也曾领一时之风骚,令天下为之侧目。
许元贞之前,天师府上一位九重天境界的大乘高真,正是第一代李天师李芝源,有当时道门第一高手之称。
自李芝源身陨后,直到许元贞,道家符箓派才又有九重天高手。
单只一人,可横行一世,但不足以长久传家立业。
然而当年李氏一族人品爆棚,李芝源三子皆成才。
长子李杨,即第二任李天师。
次子李柏,乃第三任李天师。
三子李松,其后亦修成八重天境界,成为天师府屈指可数的宿老。
一人膝下亲生三子,全部成就八重天境界,放眼天下,纵观古今,即便在传家立世多年的五姓七望中,也极为罕见。
而那之后,李杨有子李苍霆,在当时不论李氏还是天师府内,都是同代人中最出色的天才,名动大唐,连大唐皇朝其他势力都颇为关注。
李杨、李苍霆父子之外,李柏有子女李清风、李红雨、李紫阳三人,虽年龄错落不一,但如今回头看,同样皆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