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荒:我三足金乌,绝不出关! 第160节

最后,只能含着泪,吃下了那碗肉羹。

纣王看姬昌这等名不副实,于是高兴之下,挥挥手就把他给放了。

只能说,天数总是不知道会应在什么离奇的地方,用什么以你想不到的方式表现出来。

伯邑考,在很多大能,修行者的眼里,是真龙天子。

第两百零一章 后人乘凉!

伯邑考,在很多大能,修行者的眼里,是真龙天子,是西岐凤鸣岐山的应兆。

他的命格,有帝皇之像,推翻暴商,建立新朝,舍他其谁?

至于二儿子姬发,在很多人眼里,有勇无谋,资质平平,最多就是伯邑考麾下的一个打手,一个将军元帅而已。

然而,最后的结果,偏偏超出了很多人的预料。

不被看好的姬发,成为了周朝的开国之君,而伯邑考呢,他的命格,最后也的确是合乎了天数。

只不过是没有成为人间的帝王,而是被封到了天上,成为了天庭四御之一,中天紫微北极太皇大帝。

简称,紫薇大帝,其象征乃是三垣之中的紫薇星,也就是凡间说的帝星。

紫微星,对应着凡间帝皇的命格。

一般来说,人间帝王有劫难的时候,术士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紫薇星动”。

什么“贪狼犯紫薇”,等等之类的术语,都是指代帝皇的处境。

姬昌叹气,为着自己的大儿子伯邑考可惜。

自己的这个大儿子伯邑考,是真正的文武全才,内政兵法,无一不精。

礼贤下士,待人宽厚。

最重要的是有一颗仁心,能够真心为平民百姓考虑。

如果,自己死后,能够由伯邑考继位,那是最好的结果,只可惜天意弄人。

至于姬发,不过是一个备胎,虽然不算庸人,但姬昌自己也明白,其实也就是中人之姿而已。

“也罢,我的历史使命,已经达成,是时候该退场了。”姬昌叹息一声。

很多时候,不是说,前人不如后人。

或者说,后人的功绩,前人做不出来。

所谓,善战者无赫赫之功。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不过如此而已。

别的不说,就拿华夏历史上最有名气的两位皇帝秦始皇和汉武帝来说。

秦始皇扫清六合,一统华夏,车同文,书同轨,可谓是一个无可争议的人物。

但过秦论中,都写到,“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

秦始皇能够做出如此大的功绩,是因为在他之前,有着六位秦朝皇帝替他的下根基。

有着自商鞅变法之后,一日一日蒸蒸日上的国力。

你能说秦始皇之前的六位先王,就一定比秦始皇差吗?

他们就没有这个能力统一天下吗,把那位商鞅变法的秦孝公,放到嬴政这个位置上,这个条件上,他做不出这等的功绩吗?

只是,条件和环境不允许,他能做的,就只能是默默发展,打下基础,把功业留给他的子孙而已。

这便是历史使命。

同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推恩令,北征匈奴的汉武帝,一生赫赫武功。

固然伟大,但在他之前,为他打下基础,开辟文景盛世的汉文帝,汉景帝就真的不如他吗?

汉文帝登基时,国力衰弱,民生凋敝,以至于只能向匈奴和亲,下嫁公主,才能换得边境和平。

是汉文帝没有骨气吗,不擅长军事吗?

不,把汉文帝放到汉武帝的这个位置上,他一定不会比汉武帝做得差。

但他当时的环境,是不支持他发动对匈奴的战争的,真要强行打仗,老百姓的日子就过不下去了。

所以,汉文帝汉景帝,他们的历史使命,也就是轻徭薄赋,充盈国力,仅此而已。

至少从汉武帝搞出一个巫蛊之祸来看,他爷爷汉文帝,在政治手段上至少是要甩他十条街的。

远的不说,就说近的。

上古之时,人族的先贤,为什么最后轮到三皇五帝出头,证道红云洞呢?

难道发明钻木取火,让人族能够借此驱赶野兽,烹饪熟食,度过最弱小的岁月的燧人氏。

以及发明房屋,垒土造墙,让人族能够有栖息之所的有巢式。

他们的功劳,他们的品德,不够证道吗,或者说,他们的聪明才智比不过后来的三皇五帝吗?

不是,是因为条件所限,他们的历史使命就是那样而已。

当初,最开始的时候,人族有多少人。女娲娘娘捏土造人不过几千之数。

在加上,最开始人族没有自保之力,还要死上一大批。

他们那时候,所带领的人族,撑死了也就上千出头。

这么点数目的人族,即使他们有天大的抱负,有无数的想法,又能施展些什么呢?

只能是尽力发展,尽力增加族人的数量。

至于,建立文明这种大功绩的事情,也只能是交给后来人做了。

道理总是一样的,尽管他姬昌心里有点不甘心,但通晓天数的他也明白,自己的历史使命。

在写完《周易》,请了姜子牙出山之后,也已经完成了。

新的朝代,注定是需要一个年轻的,意气风发,朝气勃勃的有为之君来开辟,而不是他这样老朽的老头子。

姬昌一念既定,次日召集西岐众人,先宣言曰:“余闻崇侯虎蔑侮父兄,不敬长老,听狱不中,分财不均。百姓力尽,不得衣食,余将来征之,唯为民。“

崇侯虎是纣王的重要亲信,距离西岐最近,杀他如同断纣王一臂,也能为之后西岐真正讨伐殷商扫平障碍。

昔日,姬昌之所以被纣王囚禁于羑里,也是因为崇侯虎。

纣王在朝歌施加炮烙之刑,姬昌听了叹息,怜惜无辜的百姓,崇侯虎知道了,把这件事情禀告给了纣王。于是,纣王以这个由头,下令囚禁了姬昌。

散宜生出列说道,“大王所言甚是,然大王和崇侯虎爵位相等,擅自开启征伐之事,恐怕会引起天下诸侯的抵制啊。”

“孤发兵,那是为了百姓,不是为了他的领土,到时候铲除了崇侯虎,把他的爵位让他二弟崇黑虎继承便是。”

姬昌既然这样说了,那西岐的文武大臣还能有什么意见,纷纷称善。

“既如此,谁为主帅去伐那崇侯虎?”

姜子牙出列说道,“臣愿意帮大王代劳,以效犬马之劳。”

姬昌怕自家这位丞相杀伐太重,毕竟这次讨伐,本意其在安民,于是说道,“孤同丞相一往。恐有别端,也可以共议之。”

第两百零二章 姬发继位!

崇候虎作恶多端,不得人心,一路上,父老得知西岐大军前来,纷纷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再加上姜子牙治军森严,井然有度,一路上居然鸡犬不惊,没有惊扰任何民生。

得知文王前来伐他,崇候虎惊恐不安,城中百姓则一个个惊喜万分,弹冠相庆。

不到数日,崇候虎就兵败被擒。

崇候虎罪大恶极,死有余辜,姬昌在当众宣告了他的罪状之后,当着全城老百姓的面子,把他给明正典刑。

不过,最后姬昌并没有真的吞下崇候虎的领地,而是几乎秋毫无犯地把领地,就还给了其二弟崇黑虎继承。

既没有掠夺其财务,也没有抢掠其人口,以示自己并无私心。

姬昌自斩杀崇候虎之后,不过数日就班师回到了西岐。

或许是因为崇候虎的冤魂作扰,姬昌不久之后,就生了重病,奄奄一息,生命垂危。

姜子牙施展道法化为符水,或是以草药为医,皆是收效甚微。

掐指一算,算到原来是姬昌的寿数到了,也只能叹息一声,不再作无用功。

这一日,文王传旨宣丞相进宫,推心置腹。

“我食商禄,算是商臣,我死之前,不可以起兵讨伐殷商,因为这不是我为臣之道。不敢僭越,恐遗讥于后世。”

“但纣王残暴无德,亿万生民处于倒悬,我每每念及到此处,总是悲痛难忍。”

“我死之后,是战是臣,卿可自决。”

说完,又让姬发拜姜子牙为亚父。

“我死之后,吾儿年幼,恐妄听他人之言,还请丞相多多看顾。”

姜子牙哽咽,长拜道,“有子牙一日,定不负周。”

姬昌含笑,复又叮嘱姬发道,“你需睦爱弟兄,悯恤万民,吾死亦不为恨。”

“为父有三条劝诫,还请发儿铭记在心。”

姬发已经泣不成声,闻言说道,“还请父亲示下。”

“见善不怠,行义勿疑,去非勿处。”

“此三者乃是修身养性,治国安民之大略也,你要时刻紧记在心中。”姬昌叮嘱道。

“孩儿一定谨记,旦夕不敢忘。”姬发说道。

“如此,我就安心了。”姬昌说完,含笑离去。

亡年时为九十七岁,后来谥为周文王,此时为商纣王二十年仲冬。

姬昌身死,姜子牙及西岐一干群臣,拥护其二子姬发继位,后世称为——周武王。

西岐这一系列举动,自然不是没有受到殷商有志之士的关注。

先是有汜水关总兵官韩荣上书,言西岐厉兵秣马,其志不小,恐有发叛之意。

上大夫姚中见到此情此景,也是忧心忡忡,连忙跑到摘星楼上书,言说西岐狼子野心。

然而,纣王却颇为不以为然。

纣王说道,“爱卿所言,虽然有理。”

“但姬发不过一黄口小儿,毛都没长齐。”

“姜子牙孤也认识,不过一稍有手段的术士,即使这两个人凑到一起,又能干出什么事情来呢?”

姚中知道纣王自从有了妲己之后,终日沉迷美色,不理朝政。

即使是看出来了姬发和西岐的野心,只要不是真的起兵谋反,恐怕心里也是当看不见吧。

只要不打扰他来寻欢作乐,这天下之事,又有什么能被他纣王放在心上呢?

首节 上一节 160/60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