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小农民 第182节

  “杨老您好,我就是张大山,干过几年的泥水匠。”大山叔笑呵呵的向杨老问好。

  “大山你好你好,我准备在这里修一栋房子,你先来看看……”杨老笑呵呵的领着大山叔走进破败的小院。

  由于二大爷家的老屋已经不堪入住,只能推倒重建,重新修一座新的房子,为了保持村里的房屋的统一性,保持月亮湖的乡味、古朴,修建的房子也只能农村的瓦房,

  不过屋内就没有什么要求,想要怎么改造就怎么改造,只要你有钱,改造成宫殿都没有问题。

  二大爷家的老屋刚解放的时候就修建了,距今已经有六十多年的历史,

  起初就是一座空架木屋,四周用竹子编制的篱笆围起来,到了冬天寒风顺着缝隙吹到屋子里,寒冷无比。

  到了八九十年代,家里经济有了改善,二大爷家这才在木屋的四周砌上砖,随后一直修修补补,知道几年前才在村口修了新房子,老屋没有人住,风吹雨淋没有人管,两三年后就变得破败不堪,房上的屋瓦都快掉光,房梁也腐朽不堪使用,因此张峰和两老都觉得需要推到重新修建。

  但大山叔查看后,觉得房屋的基础和外墙都可以保留,只要更换腐朽的房梁,翻修一部分墙壁就好,并不需要完全推倒重建,这样不见减少了工期,还能节约不少工价,对双方都有好处,杨老最终也同意了大山叔的改造计划。

  “大山,这屋子就交给你了!”不一会儿,杨老和大山叔就达成了一致,将新房子的修建交给了大山叔。

  “杨老您放心,最多半个月我就帮您弄好。”知道老爷忙着入住,大山叔拍着胸脯笑着保证到。

  这次的工程根本没有什么难度,只要将部分风化的墙壁翻修一下,再买十来根房梁重新换一换,最后盖上瓦片,这不过五六天的功夫就能搞定,剩下的就是室内改造,铺设现代化的水电管网,修建浴室,安装太阳能热水器,等等。这些工作也不过三五天的功夫。

  因此只要天气好,没有什么意外,半个月的工期足以,很快杨老爷子就安然能入住。

  “那真是太好了。”知道只需半个月就能完工,杨老爷子十分高兴,立马就将材料钱转给了大山叔。

  …………………………

  处理完租房的事情,几个老爷子就来到张峰院子里喝茶,看看张峰栽种的极品茶树,还有院子里的花花草草。

  “哟!小峰你这里还有一株葫芦啊!”突然王老爷子看到院子西的葫芦藤,仔细看了看惊讶不已“咦!这葫芦好像有些不一样!”

  “呵呵,确实不一样,我记得一般的葫芦都在十月中旬左右就能采收了吧,但是小峰家的葫芦,现在还绿油油的,好像还在生长呢!”杨老也子也点点头说道。

  “你们真是大惊小怪,你们看看小峰家院子里的东西,哪样是一般的?你们看到过深秋还开的这么好的野花么?看到过这么好的变异茶树么?”

  听到柳爷爷的话,两位老人深以为然的点点头,大家都知道张峰肯定有自己的方法,不仅蔬菜种的好,就连花草也开的这么好看。

  “小峰你这些葫芦不错,成熟了送我两个怎么样?”看到一个个好看的青葫芦,王老爷子笑呵呵的向张峰请求到。

  “没问题,到时候随便您挑选。”几个葫芦而已,张峰爽快的答应下来。

  “呵呵,老王你这是准备做文玩葫芦吧?到时候多做几个,记得分两个给我啊!”杨老爷子知道王老喜欢文玩和书画,于是笑呵呵的说道。

  “你个老东西,你不是养鱼的吗?要葫芦干嘛??”王老瞪了杨老一眼,然后问道。

  “嘿嘿,我挂在鱼缸边不行吗?”

  “暴殄天物,真是暴殄天物啊!”

  “嘿嘿,我愿意,你就说你给不给!!”杨老抬着头得意的说道。

  “行,到时候赏你两个!”看到老伙计耍无赖,王老摇摇头,只能破财免灾,要不然还不知道要出什么幺蛾子。

  …………

  “小峰,你这葫芦估计还有半个月左右就能采收了。”王老对葫芦比较了解,于是慢慢的向张峰讲解葫芦采收、保存等等要点知识。

  葫芦的采收和保存并不简单,要是没有按照一定的方法采收保存,摘下来的葫芦就容易发霉,外皮长出霉斑,葫芦的价值就大打折扣,做不成工艺品,只能用来做一些粗浅的工具,比如酒壶,水瓢等等。om,。

  

第三百六十二章葫芦的采收和保存

  

  ,为您。

  “呵呵,葫芦的采摘时间时间很重要,不能过早采摘,否则就容易发霉、腐烂,因此在保证葫芦正常生长的情况下,葫芦采摘宁可晚而不可早。”

  采摘葫芦是在寒露和霜降之间来采摘,就像节气歌中唱的那样‘秋处露秋寒霜降’,大约在每年的十月八日至二十三日之间,以这段时间采摘的为最佳。

  “那小峰家的葫芦怎么办?现在不是已经过了时间了么?”杨老好奇的问到。

  张峰也好奇的侧过耳朵,准备仔细聆听,从王老这里学一学葫芦采收保存的知识。

  “老杨你是老糊涂了吧?小峰家的葫芦当然不能按照上面说的时间来采收,但我们怎样才能确定它的采收时间呢?”

  最后王老给出了一个超级简单的方法,那就是仔细观察,只要葫芦藤或叶子自然干枯,这个时候您可以采摘果实了。

  葫芦藤很结实,要用剪刀来剪,要多带些藤,这样是为保证日后修整龙头,那么此时葫芦呈青白色,正是最好的采摘时机。

  听到王老的讲解,张峰恍然大悟,以前真没想到葫芦的采摘也有这么多讲究,有这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

  “葫芦采摘下来之后还有许多需要注意的地方,如果要做成工艺葫芦,那么还要经过去皮、阴干,最后再进行创作。”王老将工艺葫芦的这些注意事项娓娓道来。

  去皮,就是将葫芦外表的青皮刮掉,

  因为刚采摘下来的成熟葫芦有一层表皮,不是像内壳那样坚硬的,近乎肉质,水分多。为了能更快晾干葫芦,也为了后续加工方便和外表美观,在晾之前,需要先把葫芦的外皮刮去。刮皮后,为了避免晾晒的时候皮屑粘在表面形成斑点,最好还水洗一下去掉皮屑。

  “呵呵,如果不急着用,也需要留种,就把去皮后的葫芦用绳子吊着,挂在家里阴凉干燥通风处,避免阳光直射暴晒,晾半年以上,就完全干了。”王老爷子笑了笑继续说道。

  这样晾晒出来的葫芦材质是最好的。一定要干燥,不能在潮湿的地方晾,否则容易长霉斑。

  如果不留种,则可以把葫芦的嘴锯开,把葫芦的瓤和种子掏出来,这样能更快晾干。如果后续是做广口用器,则可以把葫芦按需要劈开,掏空瓤和种子,以快速晾干。

  若不急着用,不建议开口晾干,那样对葫芦材质有不良影响,尤其是需要有盖子的广口葫芦用器,如果还没有晾干就切开,很可能导致盖子晾干后变形,无法盖得严实,甚至盖不进去。

  “王爷爷,把葫芦放在太阳下面晒为什么不行啊??”张峰好奇的问道,村里人都是这样做的。

  “呵呵,那当然不行,不仅阳光,还有温度,湿度等等对葫芦的品质都有影响…………”随后王老爷子开始讲解葫芦的保存需要注意的问题。

  阳光暴晒对葫芦材质有负面影响,影响艺术品等用器的质量,可能把葫芦晒变色,长期暴晒甚至把葫芦晒裂了,但是,阳光毕竟能快速晾晒干葫芦,因此,不追求极端品质且葫芦数量庞大的情况下,也有人采用阳光晒的方法。阳光晾晒的时候,如果需要保持葫芦的色泽一致,就必须定期翻动葫芦,让葫芦的每一面都能均匀得到暴晒。

  此外,一些特殊艺术加工需要,则专门用阳光直晒葫芦,只晒葫芦的某侧,形成不同的色泽,或是形成渐变色。例如阴阳葫芦,就是只阳光暴晒一侧,不但能得到不同的色泽,还能快速晒干。

  如果是需要赶进度加工大量葫芦,则可以用烘烤的办法。把葫芦嘴锯开,掏空瓤和种子,然后嘴朝上放到恒温烘烤室内,同时从一侧对室内鼓风,从另一侧对室内抽风,就能非常快地把葫芦晾干,这种方法适用于葫芦加工厂。个人加工,则可以用烤火的方法,也可以用烤箱。烘烤是很讲究温度和火候的,一般人不建议使用,一旦掌握不好,很容易烤焦葫芦的。

  “原来如此!!”

  听了老爷子的这番讲解,张峰终于明白了,怪不得自家以前的葫芦都长满霉斑,还有些干瘪,看起来丑不拉几,一点儿也不像外面卖的工艺葫芦,原来都是因为采摘和保存不当。

  “小峰你家的这些葫芦长得真奇怪,你看看大的居然有婴儿那么大,小的才拳头这么点儿,怎么两极分化这么严重!”

  刚开始王老还以为是葫芦没长大,但仔细观察后发现,这些葫芦的虽然大小不一,但它们外表的颜色和硬度都差不多,因此可以判断这些葫芦生长的时间其实都是一样的,这就十分令人费解。

  “我也不知道啊……”张峰摇摇头,也不知道自家的葫芦怎么会长得如此奇怪,就像两个不同的品种。

  “这还不好么?大的小的都有了,你想要什么样的都有!”老爷子笑呵呵的说道。

  “呵呵,老柳说的也对,市面上这么大的葫芦并不多见,要是加工成工艺葫芦,摆放在家里也是个不错的选择!”王老望着葫芦藤上挂着的一个个胖葫芦,微笑着点点头。

  “要我说这么大的葫芦,用来装酒那就更好了!”杨老爷子笑呵呵的说啊。

  “你个大老粗,真是一点儿艺术细胞都没有??这么好的葫芦用来装酒,真是暴殄天物……”王老摇摇头不屑的说道。

  “怎么又暴殄天物了?老子用葫芦来装酒怎么了?哪像你,一天就装,好像很有文化似的,其实初中都没毕业呢!”杨老冷哼一声,立马怼了回去。

  “哼,你不装??你不装到时候就别来找我要工艺葫芦!”

  “不要就不要睡稀罕呢!”

  …………

  张峰苦笑着摇摇头,没想到两个老爷子再次斗起嘴来。

  “呵呵,你别在意,他们一直都这样,从十七八岁就开始吵,一直吵到了现在……”柳老爷子看着两个老友在拌嘴,反而觉得十分的温馨,仿佛回到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回到了大家年轻的时候。om,。

  

第三百六十三章老知青们的日子

  

  ,为您。

  泡上一壶茶

  三个难得一聚的老友,坐在金丝楠木茶几旁,一边品茶,一边回忆那些年当知青的日子。

  虽然那时很艰难,特别是杨老和王老,初中还没毕业,就到了偏远的山村做知青,两人作为城里孩子,哪里干过农活,刚开始的时候因为老是完不成任务,经常被小组长批评。

  而依依的爷爷就是当地的农村孩子,当时也只有十七八岁,因为从小就干农活,那时已经成了家里的壮劳力。

  由于对城里的好奇,柳老爷子就开始与两人接触,渐渐的三人就成了好朋友,在柳老的帮助下,王老和杨老的农活也干的越来越有起色,最后犁田打耙几乎样样精通,丝毫不比土生土长的农民差,从那以后两人的生活才好过了起来,终于融入到了农村的生活中。

  因此王老和杨老对柳爷爷一直都很感激,要不是柳老的帮助,他们的知青生活肯定会更加难过,真不知道能不能熬到运动结束。

  “唉,现在想起那时候的事情,就像是在昨天一样!”杨老眯着眼睛,望着远方,心里浮现出知青时的一幕幕记忆,依旧清晰无比。

  “呵呵,我还记得那年第一年的时候,咱们俩分到的粮食只有一百多斤,才勉强支撑了三个月,当时要不是老柳时常接济,还教咱们捕鱼,估计咱么俩已经冻死饿死了!!”王老想起当时的艰苦条件,依旧嘘嘘不已,那个年代能够温饱已经非常了不起,每年冬天都会有许多人冻死饿死。

  “是啊,我记得和咱们同一年下乡的小张,不就是因为缺衣少食,在那年冬天活活饿死在宿舍的吗??”回想起当时的情景,几个老人都无比的悲凉,眼里都隐现着泪花。

  当年大家都怀着激情,相应号召,青春飞扬、激情蓬发的来到农村接受改造,可惜最后不知有多少人倒在了地上,没有坚持到曙光的到来。

  “呵呵,咱们不说那些了,还是说说一些那时好玩的事情,大家都还记得七二年的秋天吧!”

  “这哪能忘,不就是野猪进村的事情么?当时还是我们几个提着锄头,打死了那头野猪,最后我和老王还分到了一只后腿,咱们吃了整整一年,记得那一年的春节过得才像个样,现在想想腊肉炒折耳根,都会忍不住流口水。”

  “哈哈哈,现在听你这么一说,我都嘴馋了呢,我看老柳家里就有腊肉,咱们再去村口挖点侧耳根,晚上做一个侧耳根炒腊肉怎么样??”想起当年的美食,王老也蠢蠢欲动,真想回味那种特别的味道,

  现在大家的条件都很好,即使吃着山珍海味,鱼刺龙虾,依旧找不到当年那种酣畅淋漓,那种令人满足的滋味。

  “呵呵,没问题,晚上我亲自下厨,咱们仨也好好的喝一杯!”侧耳根炒腊肉也是柳老爷子的最爱,还是家乡的美食令人回味。

  “走走走!!咱们赶紧挖侧耳根去!!”杨老已经坐不住,嚯的一下站了起来,拉着这两个老人,就准备出发。

  看到三个老爷子兴冲冲的向村口走去,张峰笑着摇摇头,赶紧拿着菜篮子和小锄头跟了上去,要不然几个老爷子到了地方,没有工具还不得干瞪眼。

  ………………

  侧耳根学名鱼腥草

  在青山当地是非常有名的野菜。

  侧耳根炒腊肉,这是当地人都喜欢的美味,哪家办喜酒几乎都有一盘,深受大家的喜爱。

  侧耳根不仅是炒腊肉好吃,就是凉拌也香脆可口,特别是到了夏天,用盐和辣椒简单的拌一拌,就能当做下饭菜,香辣开胃,村民们都特别喜欢。

  此外,侧耳根还是一种常见的草药。

  它不仅可以清热解毒,消肿利尿,甚至对支气管炎等等都有一定的作用。

  侧耳根一般都生长在水源充足的地方,比如水沟、边田坎上,或者湿润的山脚,而月亮湖水源充足,因此村外的田间地头,几乎随处可见侧耳根的身影。

  “看看!多好的侧耳根啊!”看着水沟边长得水嫩嫩的侧耳根,茂盛的叶子,杨老开心的笑着说道。

  “嗯,这里的侧耳根长得真好,小峰你们村的人怎么不挖去卖?这在城里已经也要五六块呢!”王老好奇的问道。

  “以前也经常有人挖去卖,现在大家都忙着侍弄田里的蔬菜,卖侧耳根的人就更少了!”张峰笑了笑解释道。

  听到张峰的话,几个老人都点点头,大家都知道田里的这些蔬菜有多值钱,一斤就能卖五六块,这还是在原产地,要是到了城里的疏果店,少说也要十多块一斤,到了餐厅了,那价格就更高了,随便一个清炒小白菜,那也要三五十块。

  即使村民们将蔬菜卖给合作社,每斤只有五六块的收入,但一亩地少说也有七八千斤蔬菜啊,这就是三四万的收入,而且这些蔬菜每两个月就能种一茬,一年能种四五季,也就是说,一亩地一年就能给村民们带来十多万的收入。

  现在村民们每家每户的种植面积都有两亩左右,每年光是种菜就能有三十来万的收入,既然种菜这么赚钱,大家哪里还有时间去挖侧耳根,这么点小钱,大家也看不上啊。

  “这里的侧耳根真多,小峰把锄头给我!”看着水沟边茂盛的鱼腥草,杨老爷子撸起袖子,就准备下手。

  “老杨,你小心点儿啊,别挖到别人家的田坎!”王老笑着打趣到。

  “去你的,你以为我还是刚下乡的时候,啥都不懂??”杨老翻了个白眼。

  在农村,要是破坏别人家的田坎,肯定会被骂娘,因为田坎坏了就不能保土蓄水,而且破坏了重新夯实也比较麻烦,因此在农村大家都不会挖田坎上的鱼腥草,即使长得再好都不行。

首节 上一节 182/55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