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后,陈宣来到院子里打量房子,心头已经有了腹稿。
他的打算是,正房二楼左侧的里间作为高景明的卧室,外间作为小彩她们的房间,方便照顾伺候,紧挨着的二楼三间厢房,靠街这边的外间作为书房,中间当衣帽间,靠后面河那间作为二楼浴室,衣帽间和浴室都得和卧室打通一道门户,其次二楼中间最大的那间,就做成茶室,紧挨着的右侧两间屋子,陈宣则打算把墙体拆了,保留屋顶和柱子,弄成一个半开放式的露台,方便在二楼欣赏前后风景。
接着是一楼,正房中堂弄成会客厅,右侧的两间房,里间靠河那面作为自己的卧室,外间则作为自己存放衣物等私人物品的场所,没必要委屈自己,左侧里外两间屋子,就作为客房吧,平时空着。
然后是一楼厢房,靠街这边再弄一个书房,中间作为护卫住的地方,一两个人住一间足够了,靠河那边是厨房。
如此一来,主体建筑的规划就完毕了,陈宣是不懂设计的,反正怎么喜欢怎么来,到时候丢给工匠让他们头疼去。
反正所有房间都得开敞亮的大窗户,尤其是上下中间那间屋子,做成四开门,彰显大气。
再次靠近厢房原本是杂物间兼柴房,陈宣打算拆了,那会挡住一楼书房的采光,没必要存在,将其转移到右侧工具间那边。
柴房是有必要保留的,而且得和正房分开,冬天需要储存柴火木炭,以免走水。
他打算柴房和工具间并排在一起,工具间改造成浴室,可以蒸桑拿泡澡那种,对了,还有厕所,院子面积足够,干脆在右侧起三间小屋挨着,一间厕所,一间浴室,一间柴房。
最后就是院子的规划了,大门口到院子门,弄一条S形的卵石路分割成左右两边,右边柴房这面桂花树保留,角落里打一口井,再在边上种上一簇小竹林,左边做一个凉亭,边上栽种芭蕉树,偶尔在凉亭里喝茶听雨打芭蕉也不错,也要有一条卵石路连接主路,其余的空地种上花草。
还有建筑一圈,竹篱笆拆了,做成半人高的木栅栏,整点常青藤种上,围墙就没必要了,平时这里至少有一个护卫守着的,院门得做大气点,后面靠河的台阶也得修缮一下,弄点石栏杆。
琢磨得差不多了,大概没什么遗漏,陈宣确定了这样的方案,这一通爆改指定得花不少钱,还不算家具装饰之类的,问题不大,高家提前知会过了,买房在内全部下来千两银子都可以。
算算时间,出门快一个月了,抽空得送信回去让高家准备下月的用度。
随着年岁的增长,高景明的月钱也提升了,如今每月用度足足三百两花销,这是将应酬之类算在其中的,只要不去青楼那种高消费场所,足够了。
将来小高都可以去青楼那种地方的时候,用度自然还会增加的,那种地方可是真正的消金窟,没钱你谈个屁的高雅,难道还指望人家小姐姐为爱发电倒贴啊,额,也不是没那可能,只要小高以后能闯出一番名声。
送信去高家要钱倒是花不了多少时间,最多几天搞定,毕竟加急送信又不是赶路,只要这边在钱庄开好户头,高家那边存入,随时都可以支取,至于如何操作那就是钱庄的事情了。
信息传递这种事情,小范围有小范围的做法,远距离有远距离的方式,总之只要有钱,就没有办不成的事儿。
他这琢磨得差不多,工匠们也陆陆续续到达,木匠石匠泥瓦匠,还有专门打井的。
一路上姜凯应该嘱咐过,工匠们到这里后,其中一个背着一背篓工具的木匠便来到陈宣跟前行礼道:“敢问可是小郎君做主?”
此人看上去四五十岁,面相憨厚老实,手上满是老茧,手艺应该不错,他身后还跟着俩学徒一样的角色。
“这位师傅有礼了,在下陈宣,代我家少爷操持琐事,敢问如何称呼?”陈宣也行礼道,给予了对方十足的尊重。
抛开个人身份地位实力不谈,陈宣深知不能轻易得罪这些手艺人的道理,否则的话,人家心有芥蒂,干活儿的时候给你整点幺蛾子有你头疼的时候。
风水这种东西另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比如木匠这种手艺人,给你动点手脚,或许问题不大,但那也恶心人啊,万一给你装点什么机关小术,大半夜的时间一到就发出诡异声音,就跟闹鬼似的,民间很多神神叨叨的事情就是这么来的。
鬼不一定是真鬼,但人很多时候那是真的鬼。
“小郎君抬举了,免贵姓方,叫我方老汉就是”,木匠师傅拘谨道,人家活了一大把年纪,给大户人家做工的时候多的是,自然能看出陈宣他们不是寻常人家。
稍作寒暄,其他几位手艺人也相继介绍认识后,陈宣道:“几位师傅,我的打算是这样的……”
接着他就把自己打好的腹稿预案仔仔细细的说给众人听。
听完后几位师傅面面相觑,表情都有些古怪了,暗自嘀咕,你这一通操作,比推倒重来的区别也不大了啊。
见此陈宣有点心虚问:“几位师傅,能做吗?”
“能倒是能,只是这价格得先谈好”,方师傅稍微沉吟道。
陈宣顿时笑道:“只要能达到我所说的效果,价钱好商量,要不这样,一事不劳二主,诸位连材料也包括在内如何?”
“那就没问题了”,方师傅顿时笑道,从中能挣不少。
陈宣也不怕被对方坑,工钱价格以及材料之类随时都可以打听,对方吃相太难看大不了换人就是。
接着问:“如果按照我所说的来,大概多少时间能弄好?”
“小郎君,这个我们得先看过之后,大概计划好材料等等,才能给你答复”,方师傅笑道。
好吧,陈宣有点急了,说:“那几位师傅先看看”
“行……”
于是几位师傅便各自分开仔仔细细上上下下的打量起来。
一段时间后,他们看完了,又商量了一下才找到了陈宣,陈宣问:“各位师傅如何?”
“不急”,方师傅笑了笑,接着道:“小郎君,我们先说说用料的事情,不同的材料价格也是不一样的,然后是做工,我们带了不少样图,你先看看,不同的做工价格也不一样,此外工料我们都负责的话,伙食也得提前商量好”
“行”
陈宣也知道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便耐心和他们探讨商量起来,也不至于人家说什么就是什么,陈宣还是要讨价还价一番的,最后还私底下询问了一下姜凯了解到的情况,觉得价格合适,就确定接下来的活儿给他们做了。
材料肯定用不了太好的,那就没底了,一般的就行,工料他们负责,伙食他们自行解决,反正全部下来大概花费二百两,在陈宣的预期之内。
其中工钱占大头,没办法,人家凭手艺吃饭。
话说回来,整个院子买下来,最贵的不是建筑本身,而是地皮,毕竟是永久产权,然后就是人工贵了,哪儿都一样。
商量好之后,几位师傅就开始干活儿了,首先当然是去准备材料,这个陈宣让赵二河跟着去看看,免得被人坑。
然后陈宣又吩咐姜凯他们去买几张床和被褥之类的必需品,接下来还要在这里住两天,等一切步入正轨陈宣才会返回书院那边去,这边让赵二河他们看着。
方师傅他们说,全部下来大概二十来天搞定,反正不出意外高景明他们这个月放假,就能回来住上新屋了,那时候高家的钱也已经到位,就可以着手添置生活用品以及装饰品了。
属于是装修一个新家,陈宣上辈子没经历过的事情,如今居然能体会到,而且这还是别人的……
没关系,只要他想,会有属于自己的。
其实陈宣心头已经有了计划,那就是接下来搞点钱,额外准备一处私人空间,因为他脑袋里面相当于藏着一座宝库,而今已经稳定下来,修为也足够了,炼丹炼器之类的也可以着手开始尝试慢慢积累经验。
他的打算是短期内用一些常见的廉价药材,弄点简单但效果不错的丹药赚取第一桶金,有钱了再开始打造自己的操作基地。
暂时他还没想好做什么,不急。
一天就这么忙忙碌碌过去了,在‘新家’住了一晚,隔天一大早工匠们就过来开始干活儿了,却是天公不作美,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
闲来无事,暂时不急着回高景明那边,让赵二河他们看着点工地,陈宣撑起一把油纸伞,打算好好逛逛这墨城,算是偷得浮生半日闲吧。
也顺便物色一下自己想要打造的私人场地,还有观察一下挣钱的门路,弄点丹药赚取第一桶金并非他唯一的选择。
说句不客气的,凭陈宣如今先天境界的实力,但凡走点歪路,来钱还不简单?
日常之余,也该为自己而活了……
第164章 闲游
细雨如丝,落于伞面,滴于足下,不觉间湿了衣摆。
长街如画,行人匆匆,举目远处烟雨朦胧,陈宣执伞漫步其间,宛如走在一副水墨画卷里。
这时代除了山水间大自然的五彩斑斓,城镇里鲜艳的色彩并不多见,因为颜料金贵,是以多给人一种陈旧的气息,偶有鲜艳的色彩便觉眼前一亮,是以很多商家商贩都会想方设法装点自己的商铺摊位,视觉抢眼效果下生意总归是要好些的。
所以那些青楼红馆总是那么夺目抢眼。
陈宣没有明确的目的,只是随意走走看看,偶尔驻足于小摊小贩之前,多看不买,人家也不恼,本是良人,恐惊过客。
“小郎君,你衣角已湿,不如过来避避雨吧”
途径一条小巷口,便闻有人招呼,陈宣寻声看去,只见巷子口支起了一个小摊,一把油布大伞遮住了丈许方圆。
那伞下是一个朴实的老人,身前是冒着热气的食担,正朝他温和的笑。
“多谢老人家,不会耽误你生意吧?”陈宣驻足笑道。
对方露出真诚的笑容说:“不会不会,雨天客少,可供小郎君歇脚避雨,我这有凳子,若不嫌弃,可要过来坐一坐?”
这是一种拉客的方式,陈宣心头明白,但很自然,令人心生好感。
正好一早出门还没吃东西,便迈步过去笑道:“那就打扰了”
“不打扰,小郎君请坐”,老人热情招呼,给他拿小凳子,还用肩上的抹布擦拭,绝口不提照顾生意的话,无论怎么看都只是真诚相邀行人避雨的善意之举。
将伞收起靠在边上,陈宣问:“敢问老丈贵庚几何?”
“已是花甲之年了哩”,老人重回食摊后面双手拢在袖子里笑道,看那大伞滴下的雨水,像是在追忆曾经年少的时光。
读了这么些年书,陈宣也略懂面相之术,只是不精通,观这老人不是短寿之相,天庭饱满,中宫无痕,虽无大富大贵,却也是儿孙绕膝的福相,便道:“晨风微寒,老丈便以离家出摊,想来定是艰辛吧”
“哈哈,还好,担子不重,习惯了,在家便是吃闲饭,出来支个摊子,亦能多少挣些银钱补贴家用”,老人一脸满足的笑道,在他脸上丝毫看不到对生活艰辛的抱怨。
知足常乐,习惯了,便不觉艰苦了。
点点头,陈宣闲聊问:“平日里会遭到盘剥吗?”
“小郎君慎言”,老人有些担忧的提醒,旋即无奈中又很坦然小声道:“当然是有的,偶尔会有差役来吃些东西不给钱,每月都会有帮派来收保费,倒还算好了,每日早出晚归,多少还有些结余,太太平平比什么都好,如今这日子还算安稳”
底层人士,没有太高的追求,仅仅一份安稳足以,纵使吃些亏也是无所谓的。
世间常态罢了。
这种事情不必多言,会让人唏嘘,见担子冒着热气,陈宣问:“老丈售何饮食?”
“面条,现煮,秘制酱料浇头,还有豆腐脑,炉火温着,碗筷也干净,小郎君要来点吗?”老人顿时眉开眼笑,似乎等的就是这句话。
与人为善,几乎都会照顾生意,这可是他多年积累的经验,纵使不照顾生意也没有什么损失,还能给人留下好印象。
当然,这也要看人,若是凶神恶煞之辈,他却是不敢轻易招呼的,也是看陈宣面善脸嫩。
点点头,陈宣笑道:“那便来一碗面条和一份豆腐脑吧”
“好的,很快就好,我这量大,保管小郎君吃的满意,不知小郎君豆腐脑要咸口还是甜口?”老人眉开眼笑的忙碌道。
豆腐脑居然还有两种口味?陈宣问:“有辛辣味的吗?”
“这……也有,我给你加些葱蒜辛辣调料?再有酱油醋,擦些食盐想来也能入口”,老人迟疑道。
不觉得陈宣是在给他出难题,反而还认真思索起来,俨然顾客意志为主。
“也行,就这样来一份吧”,陈宣点点头道,试试味道如何。
这些年来他都没见到过辣椒,估计短时间是吃不上正宗的麻辣口味了。
老人所说擦些食盐,因为底层人用的都是粗盐,需要用工具擦些粉末下来,细盐那是富贵人家刺享受得起的。
不一会儿一大碗热气腾腾的面条和一碗加了调料的豆腐脑便呈上来,放摊子折叠展开的小桌板上,老人还送了一碗面汤。
面条分量真心不少,放了些许青菜,浇头也挺香,但除了些许香油点缀,却是无有油花。
搅拌一下吃一口,味道还不错,人家都能摆摊售卖,自然是有些手艺的,冲着老人竖了竖大拇指,陈宣埋头吃了起来,不狼吞虎咽,速度却是不慢。
见他吃得香,老人脸上也呈现出开怀的笑。
很快一碗面吃完,陈宣又喝了半碗面汤,这才开始吃豆腐脑。
老人一看这小郎君就是会吃的,中途喝汤去去口味再吃豆腐脑。
豆腐脑嫩滑香甜,加了调料更添滋味,虽然没有麻辣来的刺激味蕾,却也意外的挺不错,不知不觉间一碗豆腐脑被陈宣吃干净了。
再喝完剩下的半碗面汤,居然有点意犹未尽,只是已经吃饱了。
伞外细雨微风,热腾腾的食物下肚,当真是舒坦。
“小郎君可还满意?”见他吃得干净,老人脸上笑意更浓。
呼出一口热气,陈宣满足道:“满意,很满意,就是吃的急了些,老丈莫要笑话”
“哈哈,小郎君吃得开心,高兴还来不及呢”,老人乐道。
笑了笑,陈宣问:“食资几何?”
“面三个铜板,豆腐脑两个铜板,一共五个铜板”,老人略微局促道,毕竟一开始是单纯请人家来避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