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上阵杀敌却偏偏是武夫,缉拿追捕也是武夫,看家护院的还是武夫,这找谁说理去?
而要将武学练到文人见面平等相视,甚至折腰的程度,整个景国上下十万万人都不超过一手之数,
庙堂终究是大多数文人占据要职,治理国家光靠拳头武力是不行的,文武之间孰轻孰重得分情况,但大多数情况下习武之人都处于文人的鄙视链,他们当然不会有辱斯文的直接表现出来,可文人和武夫站在一起,文人总是被人高看一眼。
没办法,文人通常只会喷口水讲道理和骂人,而武夫是会动手打人的,搁谁都更喜欢文人一些啊。
就特么现实……
有良言再先,陈宣也不再提练武的事情了,索性安分些,就当花几年时间了解做准备。
如今到底是小孩子,不聊感兴趣的东西了,未免被人看出端倪,陈宣干脆随便找了个借口分开回房间去了。
回屋后陈宣才反应过来,耿宏扯半天压根没回答自己问题呢,啧,好你个浓眉大眼的,倒是会转移话题……
他却是不知道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在别人的观察之中。
楼船的观景台上,高夫人收回目光,为了避嫌,她问隔了一道屏风的何管家道:“何管家,你观此子如何?”
“回夫人,目前来看,此子机敏懂事,颇有分寸”,何管家回答道。
高夫人点点头说:“那么何管家觉得,此子将来能否成为我儿左膀右臂?”
想了想,何管家道:“现在下定论还为时尚早,能跟少爷走多远,就看他以后了,文成武就总得占一样,若实在平庸的话,安分守己的情况下,将来便留着看家打理琐事吧”
“何管家切莫妄自菲薄,家宅安宁方能事事顺心,总领大小事情的管家之位,怎生在你嘴里成了看家贬低之词?”高夫人笑道。
“夫人抬爱,未能左右老爷身边排忧解难,愧对多年的栽培之恩”,何管家低头拱手道。
高夫人言辞诚恳道:“何管家将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便是为老爷分忧,何来愧对之说,切莫再说这样的话”
“是,夫人,河上风大,还是进屋歇息吧”
时间如水,怎也抓不住,一天之后,楼船缓缓靠岸,再有半天,阳县高家就要到了……
第29章 归乡
“快要靠岸了,都动起来,别磨磨蹭蹭的”
“收拾好了没有,莫要落下任何东西……”
码头在望,楼船上早已经忙碌了起来,几乎所有人都在做事儿,就陈宣清闲,整得他都不好意思离开房间。
其实他一个小屁孩也没谁指望他能帮上什么忙,别添乱就好。
临近正午,天空阴沉,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虽说春雨贵如油,可这季节一旦下雨却是有些清寒。
透过窗户,陈宣看向码头方向,暗道这就是阳县码头了吧,目光看向更远方,依稀能看到连绵建筑群,他猜测那里就是阳县县城。
相比起金霞郡码头的喧闹忙碌,不断靠近的码头就要冷清十倍不止,河面上大大小小的舟船都能数的清楚。
随着楼船靠岸抛锚,一块块厚实的木板搭起,方便船上车马登陆。
岸边早已有十多人等候,应该是高家的人提前到达迎接,看装扮和船上众人如出一辙,也不知是什么时候提前报信。
“宣哥儿,你在屋子里吗?我们要上岸了”,门外传来了王海熟悉的声音。
自己压根没什么收拾的东西,陈宣走向门口道:“我在,来了”
“跟我来吧,外出近两个月,总算是回来了”,王海点点头道,陈宣居然从他语气中听出了些许游子归乡的情怯。
拢共两个月,至于么?
然而陈宣不知道的是,这个时代,大多数人出远门可谓完全与家里断了联系,甚至一去不回了,客死他乡了无音讯的都大有人在,能平安归乡简直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情。
在陈宣他们下楼的时候,一部分护卫早已经上岸,船舱中的车马陆续使出下船。
天上淅淅沥沥的小雨一直在下,好在可以直接在船上乘车,不用淋雨乃至淌那岸上泥泞。
陈宣乘坐的依旧是离开金霞郡时的那辆马车,车上同乘的人也没变,随着些许颠簸,他们离开了乘坐两日的楼船。
“清波无浪行,金雨迎归人,回府”,随着一声吉祥话响起,车队启动,浩浩荡荡驶离码头。
陈宣好奇的掀开帘子打量沿途,不出意外接下来要在这一片地界生活不少年头。
同乘的丫鬟果果见此好奇道:“外面下着雨,道路泥泞,云山雾绕什么也看不清,宣哥儿看什么看得如此认真?”
“倒没看什么,刚来这里,什么都不熟,随便瞅瞅”,陈宣笑了笑道。
果果道:“那你看吧,这次是顺路经过这里,往后还不知道会不会再来呢”
“啊?我们不是快到了吗,这里不是阳县地界?”陈宣顿时愕然。
小娟在边上笑着解释说:“没到呢,接下来还有半天脚程,这里是上临平县,隔壁才是我们高家所在的阳县”
感情是自己想差了,还以为很快就到了呢,因为自己前段时间遭遇的缘故,陈宣对所在地颇为上心,于是道:“这里是临平县啊……”
“是上临平县,下游还有中临平县和下临平县,因这三个县临近清平河,根据所处位置而得名”,丫鬟秋菊开口纠正了陈宣的错误。
接着又听绣娘张芬说:“清平河源于我们景国西北边陲,途径数个州府流入南方荣国境内,养育两岸何止千万人家,少有湍急之处,水清平缓,因此得名,不过啊,虽说清平河带来了漕运方便,但偶尔泛滥却也引发水患,是以年年官府都征调无数劳役在关键之处修坝固堤,早年间我家阿父便是因为修堤病逝,后阿母积劳成疾撒手人寰,我幸得主家收留才有今日”
许是说到了伤心事,绣娘张芬神色黯然。
虽然没有经历过,但陈宣也明白,在古代社会,底层人士劳役兵役衙役可谓三座绕不过的大山,哪怕兵役有军饷,可死亡率超高,而劳役和衙役,则是义务,劳累危险还几乎没有工钱可拿,甚至得自备衣食。
是以这三役都差不多,让人谈之色变。
当然,这也得分朝代和国力如何,但这个世界的景国陈宣就不知道了。
受绣娘张芬的话影响,接下来几人聊兴不高。
陈宣继续打量外面,果不其然,车队并未驶向码头后方的建筑群,而是沿着一条泥泞土路绕过那里朝着远方驶去。
值得一提的是,如同那天她们在车上所说,上临平县城周边,很大一片区域几乎都没有高大的树木,想来都是被伐去当柴火烧了,远方倒是青山斑斓花开景象。
再次乘坐马车,陈宣又体会道了那种颠簸难受,只能忍着。
春雨淅淅,加上颠簸,渐渐的陈宣有些犯困,便不再打量外面,靠在车上浅浅睡去。
不知过了多久,陈宣在果果的提醒下醒来,只听她说:“宣哥儿,我们很快就到了,你看,前面就是阳县县城,过了牌坊我们就入城回府啦”
她说话的时候已经掀开了车帘,湿润的空气吹进来,陈宣也清醒了。
顺着她指的方向看去,陈宣果然看到了前方道路伫立的牌坊,而且还不止一座,其中一座牌坊格外醒目,比其它牌坊高了一半。
那座牌坊目测三丈多高,几根石柱支撑,上面三层飞檐,雕工精美,不过看上去新立不久,最多一两年的样子,陈宣也不懂那牌坊是什么规格,因为什么人什么事儿才立起来的,上面的字也不认识。
在几座牌坊后方,千米外能看到四五米高的城墙,左右延伸出去很远,城墙后方则是连绵的建筑群。
“快到了啊,我睡了多久?”陈宣揉了揉眼睛道。
秋菊说:“你睡了两个多时辰吧,距离天黑还早着呢,总算是回来了,这心也跟着踏实了不少”
或许这个时代每人出趟远门都是一样的心态吧,陈宣倒是没法感同身受。
接下来车队穿过牌坊,进入县城的时候也没遭到阻拦顺利通过。
开玩笑,阳县这一亩三分地上,谁敢触高家的霉头?
陈宣顺便观察了一下,阳县县城周边的城墙高四五米左右,非砖石垒砌,而是土石木头夯实而成,很多地方还长着青苔乃至破损,充满了岁月痕迹。
入城后的街道泥泞脏乱,烂菜叶子牲畜粪便乃至污水都随处可见,雨中行人匆匆,大多穿着破烂,街边商铺寥寥,建筑也低矮破旧,像是迟暮的老人。
这个时候陈宣才明白,为什么那天何管家会说,金霞郡那种繁华之地,想看就多看,相比起来金霞郡来,这阳县差得太远了,不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那也是大城市和平民窟的区别。
尤其县城都是如此,乡下更不知何等光景。
一路所过,陈宣只感觉到了贫穷落后与破败,完全体会不到梦回古时的那种古风优雅。
兜兜转转,又过了半个多小时,车队总算停下,来到了一处庞大的庄园,高家总算到了,他这才打起精神,毕竟接下来他要在这里生活不知道多少时间。
打量高家庄园的时候,陈宣心说这阳县面积着实不小,也不知多少人家,但这时代建筑低矮,没法往高处建,只能往广了修。
对比之前所见,眼前这高家庄园简直鹤立鸡群格格不入,仿佛就不应该存在于阳县这落魄的环境……
(求推荐收藏月票追读)
第30章 回府
门前青石铺地,两侧拴马桩双十,高门两丈,大红灯笼高挂,朱门铜钉耀眼,左右丈许石狮威武,白墙青瓦延伸长远,门内照壁精雕松石山竹云海。
高府门庭,端是好气派,好一个高家。
此番景象落于破旧阳县,犹如鲜花跌落泥泞,格格不入,格格不入啊。
相隔一段距离,看到如此光景,陈宣对于高家的印象越发拔高。
前方那庭院,仅仅目测,建筑面积绝对不会小于一个标准足球场!
然而这高家到底什么来头,怎生如此耀眼辉煌?
倒是没被眼前的景象迷眼,陈宣打量中却是留意到,这朱门豪院未免太新了些,明显修建不久,应该就这一两年的事情。
莫非这高家是新晋豪门?陈宣心头如此猜测。
正值傍晚,雨丝沥沥,然在高府门前,早已聚集了一大群人静待迎接,丫鬟仆役成群位列两旁,诸多护卫严肃守卫各方,匆匆一瞥,人数不下一百,若是再加上归来的陈宣他们一行数十人,这高家上下就已经逼近两百之数了,还不算没出现的。
大门前汇聚众人有男有女,最前方的大门处静立两个俏丽女子尤为醒目,其容貌身段不输高夫人多少,且更为年轻,在那两个女子身边,还分别跟着三俩小孩,大的六七岁样子,小的两三岁。
这么多人无不看着车队静待相迎。
归来的车队中,不显眼但最为讲究的马车上,高夫人在丫鬟的搀扶簇拥下出现,一把精美的油纸伞遮住了她头上的雨丝。
随着她的出现,门前众人无不行礼齐声道:“恭迎夫人回府”
站在马车上微微驻足,高夫人语气温和道:“不必多礼,我不在家的这段时间,府内可还安宁?”
“回夫人,一切安好”,众人又是一阵齐声回答。
点点头,高夫人这才在丫鬟的搀扶下离开马车,举止端庄的走向大门,行至门口之时,静候的两个俏丽女子蹲身行礼道:“恭迎姐姐回家,此行可还顺利?”
“一切都好,这段时间辛苦两位妹妹了”,高夫人看向她们报以微笑道。
两女当即道:“不辛苦呢,姐姐出门在外奔波才叫辛苦,姐姐归来,这家便有了主心骨”
在她们话音落下的时候,两女身边加起来的四五个小孩,大大小小无不奶声奶气道:“恭迎娘亲回家”
“嗯,好孩子,你们这段时间乖不乖?”,高夫人挨个摸摸他们的脑袋笑道。
几个小孩当即眉开眼笑道:“娘亲,我们这段时间很乖的,没有调皮”
“都是娘亲的乖孩子,门外风大,莫染风寒,回屋吧”,高夫人笑了笑道,旋即迈步朝着院内而去。
这一幕落在后面一些的陈宣眼中却是相当惊奇,暗道大户人家都这样吗,回个家还搞这么大的阵仗。
最让陈宣纳闷的是,怎么四五个小孩都叫高夫人娘亲啊,三男两女,他们年纪相仿,高夫人一年生一个,两三年能生这么多?又不是生娃机器。
关键是,到底哪一个是自己需要服侍的少爷?
就在陈宣瞎想的时候,丫鬟果果小声提醒道:“宣哥儿,此番与夫人交谈的分别是三夫人和四夫人,她们身边与你年纪相仿的几位都是府里的少爷小姐,二夫人不在府上,否则也是要出来迎接的,老爷如今在外为官,二夫人随行服侍,当下府上是夫人做主,本来是老夫人持家的,然老夫人年事已高,一直在老宅颐养天年,你刚来,什么都不清楚,以后会慢慢了解的”
听了这番话,陈宣脑袋都差点被绕晕,夫人,二夫人三夫人四夫人老夫人,这都什么乱七八糟的。
不过他很快就琢磨过味儿来,果果嘴里的老夫人应该就是这高家的高堂了,而夫人也就是高夫人,就是买自己的那个,如今老爷在外为官不在府上,她才是这里一家之主。
然后二夫人三夫人四夫人,大概就是小妾侧室之流了吧。
所以这会儿二夫人三夫人身边跟着的孩子,其实是她们生的,而非高夫人所出。
在古代社会,侧室小妾之类的大多没什么地位,若是不受宠的话,与奴仆无异,所以她们生的孩子名义上都是高夫人的孩子,庶子嘛,生母尚且没什么地位,也就跟着卑微了,难怪叫娘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