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再说吧
平静的日子转眼过了十来天,陈宣也彻底适应了书院的生活,早上和高景明去听课,下午要么做作业要么看书,偶尔高景明的同窗小聚也跟着走一趟打酱油,日子过得波澜不惊。
那天给尚玄帝的贺礼呈上去之后就没了后续,先生也没提过,仿佛忘了这事儿一样。
实际上书院几千学子大部分都参与了的,那么多作品交上去,先生们筛选确定哪十件作品能脱颖而出代表书院献给皇帝也需要时间,搞不好背地里先生们还要扯皮争个面红耳赤。
几乎所有学子都在等着后续,讨论之声不断,猜测谁能获得那个荣耀。
呼声最高的当属魏子颜和宁桂亮,他俩是公认的大才子,不出意外绝对是有一个名额的,人们讨论的是剩下八个人……
这段时间冯三逮着机会就往陈宣身边凑,想方设法的套近乎,有时候都不背着高景明,整得还挺磊落,陈宣也乐得陪他表演。
对方是真舍得下本钱,并非只是嘴上说说而已,以为陈宣真把他当朋友了,嘘寒问暖之余,偶尔还给陈宣带点小礼物,甚至还邀请他有空去喝茶听曲。
礼物陈宣是没收的,哪怕再不值钱,至于喝茶听曲就算了,借口没时间推脱,这让冯三遗憾之余又充分理解,毕竟他自己就是书童,自由时间不多。
陈宣当然不会无聊的单纯陪他表演,自己这边虚与委蛇,一点点给对方再加把劲就能让他交心的假象,实则在不着痕迹的套对方话,倒是让陈宣了解到了不少东西。
比如张傲家的一些情况,张傲的太爷爷曾官至郡守之职,张家就是这么起来的。
也就风光了二十多年,随着张傲太爷爷卸任,张家就开始走下坡路,活着的时候还有几分香火情,可当他爷爷离世后,那点香火情也就逐渐淡了。
反正从他太爷爷之后,张家就没出过什么太过耀眼的人物,成就最高的一人,也就如今张傲他爹,当今景国太子上位之时开恩科,考了个同进士。
恩科进士本就水分很大,更别说是同进士了,那就相当于陪跑的,反正张家想尽办法,也才给张傲他爹谋了个穷苦小县的县令职位,很难出政绩的,而且同进士的功名也很尴尬,大概这辈子是到头了。
总之这些年张家一直在走下坡路,若再不出一个撑门面的,等张傲他爹卸任,衰败也就迟早的事儿了,将由几十年前的富贵人家沦为寒门。
从这就可看出为何张傲甘愿给人当马前卒了,他也想进步啊,或许也明白自己凭科举改变张家现状难度太大,只得另辟蹊径,若是巴结讨好魏子颜他们,不说再现当初张家的辉煌,维持现在想来是不难的,若是魏子颜愿意开口,把他爹拉出泥潭挪挪位置问题应该不大,世家子的分量摆在那里呢。
然后就是冯三本身了,张家的家生子,往上数三代都是给张家服务的,他也是运气好,成为了张傲的书童,若是张傲将来没出息的话,正如他自己所说,一辈子也就这样了。
和陈宣说这些的时候,冯三自己都有些憧憬,他也想跟着飞黄腾达啊。
老实说,陈宣自己都有点啼笑皆非,冯三也是个不安于现状的,只是身份原因不得不认命,他只得寄希望于张傲,积极表现,听从指挥,想方设法拉拢自己,关键时刻阴高景明一下,从而达到让张傲讨好魏子颜他们的目的。
这人活得也太累了。
反正陈宣这边还没发力呢,冯三自己反倒是有点和陈宣交心的迹象,再加把劲,把冯三发展成自己的眼线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私底下陈宣和高景明说起这事儿,小高差点笑出眼泪来。
这些日常之余,高景明因为不用忙活给尚玄帝的寿礼问题,也有了更多的空余时间,不但确定了几个先生的选修课,顺便还加人了农社。
农社成员并不多,拢共三十来个吧,几乎都是寒门学子,几次聚会人都到不齐,大多都忙着学业呢。
在书院的诸多社团里面,农社属于最不起眼的一批,社长几乎不管事儿,一副摆烂的姿态,若非书院有需要,偶尔会拨点款项维持,这农社估计早就散伙了。
反正高景明加人社团的时候连社长的面都没见过,而且小高还是这年唯一一个加人农社的,可见有多么不受待见。
农社讨论的都是些农耕水利方面的东西,好吧,说白了就是种地,书院还专门划了一块地呢。
想想看,读书人都想通过读书改变命运,几个人有兴趣研究这些玩泥巴的东西?
书院之所以还要维持这个社团的运转,无外乎是关键时刻需要有撑门面的人罢了,万一有其他书院亦或者地方来交流请教农耕水利方面的东西,总得有人站出来吧。
反正可以用不上,但却不能没有。
这天下午,烈日下,陈宣高景明两人在书院划分给农社的田地里挖地除草,算是学习之余用这样的方式放松一下吧。
几亩田地种了稀稀拉拉的一些作物,要死不活的,杂草都比作物茂盛。
除了他俩之外,周围还有几个农社成员磨洋工,压根没当回事儿,再积极也不可能让人另眼相看。
原本高景明加人农社还以为能遇到些兴趣相投的人,结果几天下来是这鸟样,他自己都不当回事儿了。
“阿宣,你说要是师父和娘亲知道,他们费尽心思花了那么多钱送我来读书,我却在这里挖地除草,他们会作何感想?”高景明一锄头下去,轻松翻起一大块泥土,双手拄着锄头看向陈宣自嘲道。
陈宣在前面用手拔草,满手草汁尘土,回头笑道:“他们知道会作何感想我不知道,但我们要是不快点,天黑之前就弄不完了”
前面还有一大块地呢,种的是豆子,那长势,狗看了都摇头,也不知道是哪个农社前辈杰作,反正没人管,纯纯野蛮生长,这时代的哪个农民要是把庄稼种成这鬼样,脊梁骨估计都要被人戳断。
“弄完还不简单,我们不是说好了想体验一下正常农民种地嘛,了不起三两下搞定得了”,高景明笑道,挥舞锄头又是一下。
他俩都有不俗的武功,认真起来的确不难。
陈宣懒得搭理他,自顾自朝着前忙活,忙完自己的就看戏,不给他帮忙。
顿感无趣,高景明稍微加快点速度纠结道:“我也是脑子一抽,怎么就想到加入农社呢,要是琴棋书画之类的,这会儿指不定多么悠闲呢”
“其实农社也没什么不好,不用勾心斗角,不用绞尽脑汁,也没有人强迫你做什么”,陈宣敷衍道。
高景明点点头沉吟道:“也是,就当放松一下了”
闲聊着,太阳下山之前两人总算把剩下的搞定,至于其他人,早就不知道溜哪儿去了。
说好的社团集体活动,结果他喵的一个比一个跑得快。
工具放去指定的地方,回住处的路上,陈宣看着田地笑道:“少爷,其实农社真心很不错的,就看你自己有没有那个想法了”
“阿宣何出此言?”高景明哑然道。
陈宣平静道:“因为民以食为天呗,若是能玩儿出点花样,那可是利国利民的大事儿,青史留名也不是没机会”
“阿宣你越说越离谱了,这农社在书院都存在上百年了,人换了不知道多少次,没听说过谁玩儿出花儿来的,还利国利民青史留名呢,这话你自己信吗?”,高景明顿时撇嘴。
笑了笑,陈宣说:“随你吧,若是哪天少爷你把农社社长之位搞到手,我们再说这些不迟”
“阿宣你认真的?”,高景明表情变得认真起来。
多年的相处,他不信陈宣会无的放矢,肯定已经有想法了,就如同给皇帝的献礼,虽然暂时还没有眉目,但陈宣提出的那个点子却是妙绝。
“看你的咯”,陈宣耸耸肩,社长之位不在手中,即使真搞出点名堂也只是给他人做嫁衣,陈宣才不会那么积极。
受限于这个时代人们的认知,别人不知道这条路的前景在何方,他陈宣还不清楚吗?那是大有可为啊,不过需要花时间去积累。
反正陈宣不会给自己定下什么目标制造压力,一切随意。
高景明却是留了个心眼,在考虑要不要想办法把农社社长搞到手,反正这玩意如今的社长也不当回事,本就摆烂,似乎是没找到接手的,否则早跑路了。
他虽然初来乍到,但混个一年半载也就差不多是农社元老了,到时候再拉拢一下其人社员,推举自己当社长也不是不可能的。
暂时不提这茬,高景明转而道:“阿宣,不知道你注意没有,这几天老许脸上一直都带着抑制不住的笑,也不知道遇到啥好事儿了,整得大家都以为他私底下纳了房小妾呢”
老许就是他们班的负责人许先生,私底下学子们也是没大没小的,倒也没恶意。
“自然是注意到了,应该是遇到好事儿了吧”,陈宣笑道。
其实陈宣是知道原因的,那就是高景明那副松鹤延年万寿图,从众多作品中脱颖而出,将要代表书院呈给尚玄帝献礼,整个书院几千人就那么十个名额,高景明就代表一个,老许能不高兴吗。
只是书院还没有公布,许先生也不好提前庆祝……
第191章 凭什么!
清晨,陈宣在书院住处后面的空地活动完,进屋就听到摆弄早餐的小叶说:“昨天听闻书院给陛下献礼的事情结果出来了,今日就会公布呢”
“真的吗?也不知道哪十位大才的作品能代表书院呈给陛下”,帮忙的小彩好奇道。
连她们这样的人都在关注此事,可见影响力有多大了。
小叶接着又道:“反正今天就知道了,不过魏公子和宁公子的作品绝对有一个名额的,他们可是公认的大才子”
“谁说不是呢,几年前我们在阳县就听说过他们的大名了……”,小彩深以为然道。
或许是想到很多人说过,和他们同一时期在书院读书,注定会被他们光环掩盖,而自家少爷就是其中一员,是以小彩及时住嘴,转而看向高景明说:“少爷的作品也不差,也是有机会代表书院的”
看吧,人的名树的影,纵使她们看过高景明那副图,却依旧觉得只是有机会,而不敢夸下海口说一定能得到名额。
不说和魏子颜他们那样的大才子比,书院可是卧虎藏龙的,连安慰的话都不敢说那么绝对。
小叶抿了抿嘴道:“听说结果出来后,代表书院的十件作品会在书画社的大厅展览一天,供诸位学子观摩,然后才会送去京城献给陛下,可惜我们无缘亲自一观,到时候少爷你们去看过,能不能回来和我们说说呀?”
说到底她们只是丫鬟,在书院活动范围有限,绝大部分区域都是不能踏足的,是真没法亲自去展览的地方目睹十件作品。
闻言小彩也期待的看向高景明。
他夹起一个荷包蛋说:“好啊,到时候回来给你们说说”
“多谢少爷”,小彩她们开心的笑了。
坐下吃东西,陈宣发现高景明到了这个时候依旧不为所动,不是那种强作镇定,而是真的不在乎结果如何,年仅十四岁的他,单是这份心性就已经超过大部分人了。
回想当初,他还是个贪玩好动的小屁孩,看似勤奋,实则一有空就去蹴鞠看画本,要么下水摸鱼要么上树掏鸟蛋,那些画面仿佛还在昨日,时间过得真快……
催促上课的钟声响起,陈宣两人也来到了教室之处。
待到高景明进入教室,先生还没来开始上课,冯三便凑到陈宣身边说:“陈兄弟早啊”
“冯哥早,见你眉眼带笑,莫非今天有什么开心的事情?”陈宣饶有兴致道,这段时间差不多都是这样的,先提出问题,不给对方发问的机会,往往都能搔到他的痒处,不知不觉冯三就落入了陈宣的节奏。
这家伙已经习惯了和陈宣相处的方式,很自然的看了看教室方向说:“说开心还为时尚早,这不今天书院结果就要出来了吗,前段时间我家少爷挖空心思呈上一件作品,有可能入选呢,只是有可能啊”
看吧,他主动就交代了,不是他藏不住事,而是这段时间陈宣言语诱导他都已经养成习惯,没觉得什么不对,潜意识认为这也没什么不能说的。
陈宣拱手道:“真的啊,那就提前恭喜了”
“别别别,现在结果还没公布呢,做不得数,做不得数”,冯三赶紧摆手小声道,话是这么说,但眉宇间的期待感却是拉满,就差庆祝了。
可惜他注定要失望,据陈宣所知,入围的十件作品并没有张傲的份。
算了,先让人家期待一会儿吧。
至于陈宣是如何提前知道结果的,倒不是他仗着修为半夜偷偷跑去查看,而是有次傍晚偶尔经过徐先生住处,听到对方抑制不住激动的自言自语听到的。
反正高景明他们班上就小高一人作品突围而出,而冯三口中希望很大的张傲作品,许先生则给了个花里胡哨谄媚的评价。
少年人嘛,不管弄出什么东西,总觉得不会比别人差,可在他人看来又是另一回事了。
“对了,你家少爷呢,觉得怎么样?”冯三这才不忘问最关心的事情。
摇摇头,陈宣说:“反正已经尽力了”
这样子,在冯三看来就是没希望了,但他还是笑道:“结果没有出来之前都是有机会的,若是我们两家的少爷都得到了名额,到时候一起庆祝一下”
“好,上课了,我们先别说话”,陈宣指了指教室道。
冯三以为他找的借口回避尴尬话题,笑笑走开一些。
抛开陈宣提前知道一部分结果不说,一共几十人的班上想要同时出现两件作品入围纯属想屁吃,何况还是高景明他们这种刚入学不久的新学子,拿什么跟那些十年寒窗的卷王比?
很快许先生满面春风的来到教室,手中还抱着一堆前段时间班上学子们上交的作品,这些都是落选打回来的,会还给学子们。
这次是给皇帝献礼,并非平时的技艺比赛,意义不一样,所以这些作品不适合拿来全书院展览,还给学子们也在情理之中。
看到许先生到来,不管是教室内还是教室外,人们的好奇心都拉满了,有人激动,有人期待,有人神色黯然。
人有自知之明,绝大部分人都明白自己什么水平,但并不妨碍有份参与感。
不止高景明他们教室内外众人期待结果,左右一排教室内外都一样。
来到教室,将一堆打回来的作品放桌子上,师生见礼后,许先生直言道:“想来诸位学子都猜到是怎么回事了,我也就长话短说,没错,给陛下的献礼,十件代表书院的作品已经出来,中午下课后,会在书画社的大厅进行展览,到时大家可以自行前往观摩学习”
说到这里,他顿了一下又道:“接下来我会把没入选的作品发回大家手中,大家也不必气馁,给陛下的献礼你们心意已经尽到了,以后再有这样的机会再接再厉就是,心思也应该回到学习上,学业为重,这些都是次要,须知再好的作品博陛下一笑,都比不上真才实学为陛下分忧来得更让陛下开心,诸位切记”
“谢先生教会,我等谨记”,诸位学子齐声道。
绝大部分人都不抱希望了,因为他们已经看到了自己的作品就放着前面的桌子上,都是自己‘呕心沥血’弄出来的,谁还不知道自己的长啥样。
点点头,许先生说:“好了,接下来我把各位的作品发下去,再说一遍,学业为重,其他的都是次要,发完上课,中午下课有兴趣的自己去书画社展厅看看,樊简,这是你的,书法不错,但还有待提高”
“农飞,这是你的,诗词方面你还应该多多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