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缘道:“莫说这等,你的本事,与那猴头比,少许不如,这般,我借你一宝,你持此宝,难其一二。”
牛王道:“是何宝?”
姜缘道:“乃豫鼎是也。”
牛王闻说大喜,只道有豫鼎相助,任是那猴头何种本事,怎能胜他……
第119章 金角银角下界,唐僧西行
光阴迅速,不觉半月去。
姜缘将拂尘与白鹿,将豫鼎与牛王,再以真见在福陵山外候取经人,三者尽去。府中余真人与祖师。
一日,祖师静室。
师徒二人正在此处捉棋,摆开阵势,一递一着的厮杀,下的乃是围棋。
一局落幕,终是姜缘败阵。
姜缘不恼,笑着将棋局收整完毕,说道:“师父,府中余你我二人矣。”
祖师道:“早有所料,你这童儿,怎还不返天去修行,在府中赖着作甚?”
姜缘道:“府中无人,我当在此处陪候师父。”
祖师笑骂道:“你在此处扰我清净,怎个言说陪候?且去就是。”
姜缘道:“不急哩。”
祖师道:“怎个不急?你今外丹道将成,神通唾手可得。”
姜缘笑道:“师父,急不得。”
祖师道:“你这童儿,常时教你修个心静,今时真教你修成遇事不惊。”
姜缘道:“师父教导有功。”
祖师笑道:“童儿,莫要与我这般多说,再去府外一遭,观世音菩萨来矣。”
姜缘闻说不解,半月前方才与菩萨辞别,怎个菩萨又行至此处。
他拜道:“师父,弟子方出府相迎。”
祖师摆手道:“且去,且去。”
姜缘再三拜礼,方是离去,他照着瑶台小道走出,行至府门前,整衣近前,将府门推开,但见府外菩萨正站定,其身旁跟着三者,一者是那惠岸行者,再二者乃是他熟人,金角银角是也。
姜缘上前拜礼,道:“菩萨。”
观世音菩萨回礼道:“真人,多有叨唠。”
姜缘道:“不敢言说此等。菩萨,此方再来,可有何事需我相助?”
菩萨道:“未有。不久我上兜率宫,亲见老君,与老君分说,借人在下界成劫数,老君却是不允,乃我再三相借,老君方才准许,遣金角银角二童子,使我托化妖魔,阻其前行。金角银角本为真人在上界看炉,故今前来,与真人分说,且将丹炉一物,交与真人。”
金角银角闻说,取一鼎炉出来,此鼎炉呈三寸六,又取一药盒,说道:“师兄,今我等将下界以阻大圣前行,却不得为师兄看炉,此方老爷有言,道师兄可在下界炼丹,何时丹成,寻他习神通。”
姜缘接过鼎炉,又接过药盒,道:“劳二位师弟下界将此等带来。”
金角银角拜礼道:“今方不得为师兄架火拉风,待我二人功成时,再为师兄所用。”
姜缘道:“你二人下界阻道,可有宝物傍身?若无宝物,恐阻不得,且身命有危。”
金角银角笑道:“有宝哩,有宝哩!实不瞒师兄,老爷允我二人有宝五件,有一葫芦,有一净瓶,有一宝剑,有一扇子,有一绳子。得此五宝,护身无碍!说不得那取经人过不去我们这关哩。”
姜缘闻说,放下心来,道:“既如此,二位师弟且去,待你等功成,我等再叙。”
金角银角再拜,方是退至菩萨身后。
观音菩萨方才道:“今为此事来,事了当去也。”
姜缘拜道:“菩萨慢行。”
菩萨驾祥云承三者同往外去,正是寻一处地儿,托化金角银角为妖魔,阻取经人前行。
真人目送菩萨远去,方是取鼎炉与药盒归家,将之安于瑶台不远,转身返祖师静室去。
入祖师静室,祖师盘坐蒲团,问道:“如何。”
姜缘道:“师父,乃是老君二童子,与观世音菩萨前来,菩萨借童子阻道,二童子与我有旧情,在天上曾为我架火拉风,炮制金丹。此来奉老君令,将鼎炉药材送与我,使我在下界炼制外丹,何时丹成何时上天习神通。”
祖师道:“既如此,那童儿在府中炼丹,若是无有药材,我为你取来就是。”
姜缘笑道:“弟子拜谢师父。如此,弟子能在师父府中陪候师父。”
祖师道:“你这童儿,童心未泯。”
姜缘叩首道:“师父,阎浮世界常有言说‘师者如父’,昔年我受师父深恩成道,今时师父将诸般交与我,我自侍师如父,恩情绝不敢忘,任我何般,终是师父身旁一童儿罢。”
祖师上前将童儿扶起,道:“你有孝心,我自知得。且安心修行,你若开府,我亦在府中,无人敢为难你。”
师徒谈说一阵,姜缘忽是提起府外住着的红孩儿,问道:“师父,你觉牛圣婴如何?”
祖师道:“是个有灵性的,我使其餐风饮露,乃有意蕴其正主,此方多时,自可传其门道。”
姜缘问道:“师父,使其自选修何门道?”
祖师颔首道:“自然。然恐其心性顽劣,到底少年,不好抉择。”
姜缘道:“师父,不若请其父来?”
祖师摇头道:“不可。”
姜缘道:“当如何是好。”
祖师沉吟良久,说道:“你且问其一二,见其有无少年顽劣姿态,若无有少年姿态,着其修行门道,若有少年姿态,你带之身旁,言传身教。”
姜缘道:“是,师父。”
师徒二人再是谈说许久,姜缘方是离了静室,往府中行去。
真人行至府中一老柏树下,此处乃是昔日众师弟最喜会讲之处,他亦曾在此处参与会讲。他至柏树下,望见红孩儿在此处戏玩,取一火折子捣鼓。
他近前些许,但见红孩儿使一火折子,放在一树旁,什么也未曾做。
姜缘近前问道:“红孩儿,你这是作甚?”
红孩儿见是姜缘,遂是起身拜礼,道:“上老爷,我在给树取暖哩。”
姜缘问道:“你给树取暖作甚?此处冬暖夏凉,四季不侵,树怎会冷?”
红孩儿道:“我抚树身冰凉,火焰温和,我近之暖和,故我取火为树取暖。”
姜缘道:“近来我使你读书学礼,你可曾读进?”
红孩儿躬身道:“上老爷使我读之书,我尽学矣。”
姜缘问道:“果真?”
红孩儿答道:“不敢欺瞒上老爷。”
姜缘笑道:“既如此,你随我来。”
说罢。
真人往瑶台走去,红孩儿不解其意,紧随其后。
二者一前一后,行至瑶台上,姜缘不欲登坛,正要入班中,忽有清风徐来,推着姜缘往上坛行去。
此为祖师之意。
姜缘见之即明,远远朝祖师静室拜礼,方是登坛高坐。
红孩儿不敢入班中,只在台上静候。
姜缘高坐坛中,道:“牛圣婴。”
红孩儿跪伏在地,朝上叩首,说道:“上老爷,我正在此处,但请上老爷吩咐。”
姜缘道:“你今读书亦有多时,日间可有修个门道?”
红孩儿答道:“上老爷,日间餐风饮露,算作门道。”
姜缘道:“你餐风饮露,料想多时,不知有何所悟?”
红孩儿道:“上老爷,我却未有所悟。”
姜缘道:“怎说?”
红孩儿躬身拜道:“上老爷,我却有些愚笨,餐风饮露,不得所悟。若教有所说,不知真我一说,可作感悟?”
姜缘闻说,运气双目,细细一看,但见红孩儿双目灵足,元神泥丸现,未有二神来扰,他问道:“你知真我?”
红孩儿道:“上老爷使我常读书,其书中有所记,眉心正入乃天门,天门后为明堂,再后为洞房,洞房为泥丸宫,元神住此处,乃真我也。我自餐风饮露来,便知真我所在。”
姜缘心中了然,此童儿生来为牛魔王所护,不曾入世,是故真我易得。
他曾读老君赠书,书中有言‘人身由来后,所见所闻而生识神,欲神,此二神乃最熟人者,盖因由人而生,人最惧何等,最喜何等,二神悉知,二神势大掌权,必使元神失位,此乃人死始初’。
红孩儿之识神,欲神尚弱,元神掌权,辅以日间餐风饮露,元神自现。
此方不宜传金丹道,若传此道,假以时日,其二神长成,定是乱心,那时怕又是一个孙悟空。
姜缘道:“牛圣婴,既你知真我,自今日起,你随我身旁同是修心养性,如何?”
红孩儿磕头道:“但凭上老爷吩咐,不敢违也。”
姜缘遂下坛中,将红孩儿扶起,随他同是将鼎炉与药盒搬入一间空静室中,他此方当是要开始炼丹。
他走出府外,制一风闸,方归府中,教红孩儿使风闸,他自炼外丹,他并不避讳讲述外丹道,取药材时,将一些简单的天地数与红孩儿讲述一二。
红孩儿甚是灵巧,往往举一反三。
姜缘将鼎炉立起,此谓之‘安炉设鼎’,再者清扫鼎炉,乃是‘清炉扫鼎’,红孩儿将之一一记下。
……
却说金蝉子转生自南瞻部洲海州弘农郡聚贤庄中,几番周折,入佛门俗姓作陈,法名玄奘,今得菩萨指点,携二宝袈裟与锡杖,再者与大唐皇帝圣意西行。
大唐皇帝赐其作御弟,望其西行取经三藏,故指经取号,又以唐为姓,是故又号‘唐三藏’,因其为僧人,出自大唐,便称‘唐僧’。
唐三藏在贞观十三年自长安城出发,有二从者随行,护其西行,俱是凡夫俗子。
一行三人走在西行路,不知西路多远,只管往西,行入一山岭,但见此山岭,说不尽崎岖难走,前行须从者拔草方能见路,行多时。
唐僧喘息不定,见路径分叉,不知何处走,他停了白马,问道:“此路难走,该往何处去?”
从者道:“只管往西,我等开路,慢行就是。”
唐僧应声,行至不久,白马失足,从者惊恐,竟是跌落坑坎之中,三者惊惧,不知所措。
忽有妖风滚滚,但见风中拥出五六十个妖邪,有个魔王做首,呼道‘拿将来,拿将来’。
妖邪将那唐僧连同从者捉起,这法师战战兢兢,抬头一看,唬得魂飞魄散,那二从者骨软筋麻,只因此魔王生的凶神恶煞,血盆大口,吼声如雷,教人生怯。
那魔王道:“今时捉人,合该作我暖寿。”
魔王呼啸不久,又有二妖闻着人味近前来,竟是商议吃人。
听得唐僧六神无主,将身中袈裟紧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