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开局拜师菩提祖师 第74节

  姜缘道:“师父,弟子于‘缘法’有所不明。弟子曾知有一凡夫与弟子有些缘法,然其缘法非在今时,弟子今往南瞻部洲,复见其转生,亦缘法不在今时,弟子却不知,此缘法,作何而生?”

  祖师自蒲团站起,笑道:“童儿,万般缘法,皆有定数,有所不同,如那牛儿作你护法神,盖因其吃你所种之花,得了好处。若是师徒缘法,得之不易,多是数世方修得一缘法,以拜入门下,正如你诸师弟,你怎知其缘法,乃今世所得?”

  姜缘恍然,问道:“师父,弟子与师父之缘法,亦多世修来?”

  祖师道:“是或不是,你今时成道,却无大碍。”

  姜缘遂拜服,不再多问。

  祖师行至童儿近前,说道:“童儿,你今归来,当传你一神通妙法,此妙法,难修,难学,非我教你,你今时可愿学之?”

  姜缘闻说,再是拜礼道:“师父,弟子愿学也,望师父大舍慈悲,传我神通妙法,弟子永不敢忘。”

  祖师将童儿扶起,说道:“此神通非我教你,乃另有缘法,使你学此神通……”

第105章 真见功成,大闹天宫

  却说三星仙洞静室之中。

  祖师正与童儿述说神通。

  祖师使姜缘坐在蒲团上,复坐蒲团,说道:“此神通,非我传你,我只与你说此神通,若教传你,我却有些不擅,恐传你时有误,故当以他人教你。此神通难学,童儿却当知得。”

  姜缘道:“师父,此是何等神通,使师父亦不擅?”

  祖师道:“此神通妙法,乃是个‘炼丹’,我不擅之,故不得传你,非是老君,三界内外,无人可传你,若教你自悟,不知几劫方是悟得。”

  姜缘闻说,不知‘炼丹’是有何等之难,听得祖师言说,不敢轻视,他遂说道:“师父,此炼丹神通,是作何等?”

  祖师笑道:“待你习之,你便知得。此神通我传不得你,故我须请老君教你。”

  姜缘不再多问,他不知炼丹神通作何等,然则听闻祖师言说,知识此神通非同小可,绝非如他所想那般,取药材而炼丹。

  若教那般简单,祖师怎说不擅,难学。多是内有乾坤的门道,既是祖师教他与老君学,他学便是。

  他拜道:“弟子拜谢师父深恩。”

  祖师道:“数十载间,我自请老君来,童儿那时随老君修行,且学神通。”

  姜缘道:“是,师父。”

  祖师道:“如此,你可还有所惑?若有所惑,我方为你解惑。”

  姜缘沉吟至今,说道:“师父,弟子再无所惑。不知……悟空师弟如何?”

  祖师摇头道:“你且安心,那猢狲将诸般宝贝,锻炼一块,若论仙体,略胜于你。”

  姜缘闻听,他正是要离去,忽是心有所感,朝室外张望去。

  祖师同是张望,挽掌笑道:“真见终悟。”

  姜缘笑道:“可贺。”

  祖师道:“童儿,与我去贺真见,如何?”

  姜缘欣然应允。

  有道是‘闻道者,同作一人’,今时真见有悟,当贺喜也。

  师徒二人出了静室,沿着瑶台小道,行至府中静室,在真见静室前等候。师徒二人方至室外,闻听室内有笑声,哭笑传出,隐有大彻大悟。

  姜缘听闻,未有惊惧,只有喜意,心中暗道:“昔年真见遭一精怪所害,险些丢了性命,那时起,真见生死间勘破,苦修数百载,今时终得正果,当贺。”

  祖师站室外,笑道:“我门下十二字辈,只出你与真见二弟子也。今时真见觉悟,虽无高深法力,但亦乃不可多得者,只待修些本事,三界胜其者亦不多。”

  姜缘道:“师父,弟子自著书禅法来,未有所成者,今师弟终成。”

  祖师点头,师徒等候多时,但见室门推开,真见走来出来,身上穿件素袍,手持叶扇,脸上似喜似悲,面相无奇,目有元神凛,高深智慧。

  真见拜礼道:“劳师父,大师兄等候。我功成矣。”

  姜缘回礼,未有言语,笑着望此师弟。

  祖师问道:“心中有喜否?”

  真见答道:“未有。”

  祖师道:“你今功成,怎未有喜?”

  真见道:“弟子为外相所累,二神所蒙多时,见真我不知费多少时日,今功成却知此前种种,故是不喜。”

  祖师道:“你的道,如何?”

  真见道:“不知。”

  祖师再问:“怎说?”

  真见道:“今方功成,初识门道,不敢妄语。时有今,知大师兄常以道浅推脱,此非谦虚,乃无道可说,我道初成,怎敢言道?”

  祖师笑道:“善。你好生歇歇,晚些我传你些许本事。”

  说罢。

  祖师离去。

  姜缘朝真见一拜,道声‘贺喜’,侍奉祖师离去。

  真见拜礼与祖师与姜缘,遂回室中。

  ……

  自真见觉悟来,光阴迅速,不觉三载去。

  姜缘室中养性修真,修习神通。真见则时往祖师静室去,修习本事。

  一日夜半三更,真见深夜访姜缘,真人将师弟引入室中,请其坐于蒲团。

  姜缘道:“师弟,此间无香茶,恕我失了礼数。”

  真见将叶扇放下,说道:“大师兄,怎说这等,若说失了礼数,该是师弟我方是。师弟有悟已久,未曾来拜大师兄,感大师兄深恩,才是有失礼数。”

  姜缘笑道:“此乃师弟苦修数百载之功,怎来谢我?”

  真见深深的躬身,说道:“师兄莫非有忘,昔日我险些丧了性命,乃师兄所救。再者师弟昔年多有不解,亦是师兄与我解惑,教我诸般,乃至于禅书亦自师兄而来。师兄与我海恩,我怎能有忘。”

  姜缘将真见扶起,说道:“乃你苦修功罢。若无你苦修之功,纵是我救你,为你解惑,亦是无用。”

  真见道:“师兄,非是这般说。”

  姜缘笑道:“师弟此来,莫不是为谢我不成?”

  真见摇头道:“非也。大师兄,我此来,一为大师兄海恩,二为藏书而来。”

  姜缘问道:“怎说?”

  真见道:“师兄当知,我修的,乃是禅也。我意将修行感悟,功成后如何,悉数记于书中,若有后来者,可一观之。”

  姜缘坐在蒲团上,笑道:“师弟你与我说道一二,何等感悟。”

  真见拜礼,遂说道:“师兄,修行禅者,为觉悟为主,此法,人人皆可成佛,盖因人人皆有觉性,觉性本有,烦恼本无。觉悟者,则为明真我。须是明真我,再以悟心修心为主,待何时功满,此道功成。”

  姜缘再道:“师弟,功成后如何?”

  真见答道:“大师兄,若教功成,即是觉悟,即为智者,即为佛,此佛非彼佛,乃是众生之佛。功成时,面相无奇,盖因此佛乃众生自渡而得,不落习执,即无所住。”

  姜缘笑着点头道:“善。如此劳是师弟将此等所记。”

  真见拜道:“师兄,日后我欲留下,与师兄一同修行。”

  姜缘问道:“与我一同修行怎说?”

  真见道:“大师兄,我曾闻师父言说,您再有些年数,将开府收徒,我意与大师兄一道修行,不欲离去。”

  姜缘闻说,答道:“师弟,三星仙洞是你我之家,未曾有变。”

  真见听了,顿是知明,三拜于姜缘,不敢再扰,遂是离去。

  姜缘望真见离去,他看得出师弟身中亦有本事,此本事如今尚浅,然师弟已功成矣,只要些许时间,定有所得。

  今真见师弟将旁门习得正果,亦教他喜说。

  ……

  话表,三十三天之上,兜率宫中。

  八卦炉烧得旺盛,看炉的道人,架火的童子守在炉旁,时不时助一火候,使火势更盛。

  太上老君老神在在,火候于其言,信手拈来。

  忽有道童来报,言说有西牛贺洲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来人,请老君过些日子去一趟。

  老君闻说,看了眼八卦炉,不知何事,只道等事毕再去,却是应了下来,着让道童去回话。

  此时,八卦炉中,大圣站在巽位下,正是不耐,双目成了老害眼病,十分发怒,只待炉开,打将出去,教此天界知他利害。

  他知那大师兄定不在天界,那时天界上下,怎有人拦他,定要以神通将那玉帝老儿打得龙床不安,他来坐此位。

  猴王攒怒,定要掀个天翻地覆。

  ……

  光阴迅速,不觉四十四日去,连先前人间五载,凑足七七四十九日。

  老君火候俱全,正要开炉取丹,但见其炉刚开,那大圣将身一纵,出了丹炉,竟是未将之烧成。

  好大圣,心中大怒,一蹬将那八卦炉推翻在地,往外就走。

  架火童子,看炉道人慌了慌,连忙来扯,怎知有妖能耐火候四十九日无事。

  大圣耳中掣出如意棒,幌一幌,碗来粗细,见人就打,将那些道人童子打倒在地,不知死活。

  老君近身来抓,被大圣一推,险些推了个倒栽葱。

  大圣十分发怒,好似那癫痫的白额虎,那疯狂的独角龙,将金箍棒一持,打出兜率宫外,天丁来拦,教大圣道声‘长’,一棒扫个干净。

  但见好大圣,挥金箍棒朝天庭杀去,不分好歹,大闹天宫,将那九曜星打得闭门闭户,绝不敢出,将那四天王打得无影无踪,不知去处。

  但有天丁上前者,大圣一棒打去,教死的死,伤的伤,哀的哀,齐天大圣神威显。

  这一番,大圣丢开手,一路解数,打往灵霄宝殿,使金箍棒东打一阵,西打一阵,打至后来,竟无一神敢上前阻拦,竟是畏惧其神通。

  少顷间,大圣打至通明殿外。

  却说天庭天宫座座,通明殿乃在灵霄宝殿之前,乃是拱卫灵霄宝殿之处,日间仙卿见玉帝,亦须在通明殿外等候,或是演礼,方可得见玉帝。

  此阵猴王打至通明殿外,再入此殿,便打入灵霄宝殿,猴王气焰嚣张,怎有真我相,挥舞铁棒就往里打。

  猴王打入通明殿里,有王灵官在此坐镇,见猴王神通广大,无人敢降,打得天宫座座乱,执金鞭上前,定要将之拦住,以免冲撞玉帝。

  王灵官道:“泼猴!休走!切莫猖狂!”

  猴王张望一眼,魔障上心,不由分说,举棒就打,棒鞭交戈,好一场恶斗,但见一个魔障欺心乱天宫,一个竭力匡扶玄圣界,双双相争苦斗法,一个铁棒神威足,一个神鞭显利害。

  两人相斗百合,不分胜败。

  王灵官持金鞭相斗,心中却惊,暗道:“好一个大圣!神通广大,若斗五六百合,我非其对手,其仙体混如金钢,却是个善久战的。”

  幸有佑圣真君发文到雷部,调三十六员雷将来,助王灵官一臂之力。

  三十六员雷将各施神通,连同王灵官,三十七人围攻大圣,鏖战大圣,试图击败大圣。

  大圣怎有惧心,摇身一变,自学三头六臂,把金箍棒一幌,变作三条,六只手使三条金箍棒,似纺车儿一般,在那飞舞,又有三头,是以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首节 上一节 74/21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