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齐除妖人 第591节

  如今的李昀,身为一名第五境修士,又曾改进多门剑法,已成为紫府军的统领之一,可谓是大夏王朝数得上的大人物。

  然而,他丝毫没有流露出骄傲之色。

  因为他明白,自己能够有今日的成就,全都归功于两个人。

  一个是对他有知遇之恩的先帝,另一个则是对他倾囊指教的何逸群前辈。

  “唉,自从先帝驾崩后,何前辈就再也没有回复过我‘清都令’上的消息了。”

  在教导完新人修习《夏皇经》之后,李昀从衣袖中掏出“清都令”,轻轻叹了口气。

  “清都令”上,“何前辈”留给他的最后一条回复,永远定格在先帝驾崩前的第七天。

  此后,李昀曾多次传讯给“何前辈”,内容或是交流修行心得,或是请教修行难题,亦或仅仅是节日问候,但无一例外,“何前辈”始终没有回复。

  “这是为什么呢?”李昀心中浮现出种种猜测,“难道是因为何前辈准备闭关修行,冲击圣人境界?还是我无意间说了什么不太得体的话,冒犯了他,以至于何前辈不愿再与我交谈?”

第771章 原来“何前辈”竟是先帝!

  怀着这样的猜测,李昀将自己与“何前辈”过去的交谈记录翻来覆去地查看了数十遍,却始终找不出任何不妥之处。

  在他看来,“何前辈”绝非小肚鸡肠之人,有时甚至还会通过“清都令”与他开上几句玩笑。

  以何前辈的性情,怎么可能因为他的一两句话就心生不满、断绝联系呢?

  “究竟是为什么呢?难道何前辈练功时出了什么岔子吗?”随着时间的推移,李昀心中的患得患失逐渐转化为对何前辈的深深担忧。

  然而,何逸群一向云游四海、行踪不定,李昀根本无从得知他的下落,更无法亲自去确认他的情况。

  于是,他只能在心中默默向已故的先帝祈祷,希望先帝的在天之灵能够庇护何前辈,保佑他一切安然无恙。

  自从先帝为拯救众生而不幸驾崩后,他在大荒人们心中的地位愈发崇高,已经被奉为神明般的存在。

  曾经大齐时期的“上苍”早已被人们抛诸脑后,连“紫微大帝”这一来自遥远历史的名号,也逐渐淡出人们的记忆。

  如今,供奉在家家户户神龛里的,是“大夏太祖文皇帝”,是“人皇”。

  大荒的世人显然很清楚,谁才能真正让自己过上更好的日子。

  在过去的几千年里,他们信仰上苍,向上苍献上贡品,可当鬼怪肆虐时,上苍从未出手相助,任由他们在鬼怪的袭击下家破人亡,民不聊生。

  可是,先帝在位的短短数年间,却让大荒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平民们不再需要为鬼怪的猎食而日夜担忧,修行者也无需再害怕因吸入阴气而走火入魔。甚至连玄丹天尊那般试图毁灭大荒的强敌,也因先帝的力挽狂澜而未能得逞。

  …………

  不过,就在这天晚上,李昀通过“清都令”接到了王坚的消息:

  “李昀,你不是一直想见我师弟一面吗?他今天刚回到洛京,约我去他的宅邸喝茶。如果你有空,我们可以一同前往。”

  李昀看到这条消息,微微一愣。

  由于先帝临终时曾在遗言中提到过他的名字,大夏王朝的几位圣人、真君强者对他都颇为重视。像阵法宗师王坚便时常关心他的修行状况,有时也会协助他处理一些紫府军内部的事务。

  “好,多谢王公!”他立刻回应道,“何前辈归来,实在难得,今晚我一定准时赴约。”

  也不知是不是先帝显灵,刚才他心里还在挂念“何前辈”,王公便传来消息,让他得以确认何前辈一切安好,并未遭遇任何不测。

  更让他欣喜的是,他等待多年的机会终于来了——他终于能够与何前辈说上话,亲口表达自己酝酿已久的感激之情。

  几个时辰后,李昀换上了一身整洁的衣袍,将随身佩剑妥善挂好,又仔细整理了一番仪容。

  虽然他一向性格沉稳,但此刻,心中依旧难掩几分激动与期待。

  夜幕笼罩下的洛京城,灯火通明,繁华依旧。

  李昀按时抵达了何逸群的宅邸。

  这座宅邸坐落在洛京城远郊的山丘之上,隐匿于一片茂密的树林之间,显得幽静而神秘。

  几年前,先帝登基不久时,李昀曾来过这里一次。

  那时正值隆冬,四周银装素裹,皑皑白雪覆盖着山林,飞流直下的瀑布也早已凝结成冰,宛如一条晶莹剔透的玉带悬挂在崖间。

  而现在,山林已是郁郁葱葱,生机盎然。

  瀑布奔腾而下,水声如雷,溅起的水雾在夜色中弥漫。

  上一次他来到这里,等候了许久,却始终未能见到何前辈。

  他唯一见过何前辈的一次,是在先帝的葬礼上,那时他只是远远地看了一眼。何前辈站在王坚身旁,身穿一袭白色丧服,神色肃穆中透着悲伤。

  但葬礼之后,何前辈便如同从人间蒸发了一般,再次杳无音讯。两人之间甚至一句话也未曾说过。

  片刻之后,王坚的身影凭空出现在他身旁。

  这位身材矮小、皮肤黝黑的前朝国师抬起手,轻轻在门上敲了几下。

  不多时,门缓缓打开,何逸群站在门内,面带微笑,做了个请进的手势。

  他们走进屋内,在一张矮桌旁落座。

  何逸群提起茶壶,为他们斟上热腾腾的茶水。

  茶香袅袅飘散开来,清幽淡雅,令人心旷神怡。

  

  在此过程中,李昀默默地打量着坐在自己对面的何逸群。

  何逸群身穿一袭黑袍,留着长须,神情平和,举止间透着随和与亲近,丝毫没有半点架子,着实是个很好相处的人。

  可李昀心中却冥冥生出一种感觉——眼前的何逸群,似乎与他想象中的“何前辈”有所不同。

  “清都令”里的“何前辈”,博学多才,天下道法无所不精,言语间总透着一股睥睨天下的傲然之气,仿佛将世间一切陈规视为无物,洒脱而不羁。

  而眼前的这位,温和从容,却似乎少了几分锐气与锋芒。

  “人不可貌相,”李昀在心头默默对自己说道,“说不定这只是何前辈外圆内方的处世之道,他并不愿在人前展露锋芒毕露的一面罢了。”

  他抿了一口茶,深吸一口气,随即站起身来,态度诚恳地说出了自己心中积压已久、一直未能说出口的话:

  “何前辈,您在‘清都令’里对我的教导,我一直心怀感激。若没有您的指点与帮助,我绝不可能取得今天的成就。之前一直未能当面道谢,直到今日才终于有机会见到您,能亲口说出这声感谢……”

  李昀真诚地倾诉着心里话。

  然而,话还未说完,他便注意到何逸群和一旁的王坚脸上浮现出了一种奇怪的表情。

  那表情似笑非笑,却又夹杂着一丝难以察觉的怀念与伤感。

  “李统领啊,‘清都幻境’中的‘何逸群’,其实并不是我本人啊。”

  待李昀把话说完,何逸群长长叹了一口气,缓缓开口道:“那是先帝担心以自己的身份与你们交流,会让你们感到拘谨或有所顾忌,所以才借用了我的名字,去指点你们修行。这样一来,你们与他相处时,或许能自在一些……

  “至于我自己,在‘清都幻境’里一直都是用的化名……”

第772章 神功圣德碑

  “先帝曾借用我的名字,指点你们修行……”

  何逸群的声音犹如回响的钟鸣,在李昀脑海中久久萦绕,令他的心情长时间无法平静。

  在李昀的印象中,先帝一直是一个神仙般光风霁月的人物。

  他修为高深,实力强大,端坐于金銮殿中,却能掌控大荒的万事万物。

  像他这样的人,理应每日沉浸于感悟天地大道,专注处理国家大事。

  怎会有闲暇与紫府军的年轻修士们闲聊?

  更不可能假借何逸群的身份,在“论道室”中自夸,说什么“陛下是仁厚礼贤、胸怀天下的圣明之君”。

  先帝怎么可能是如此……自恋的人?

  然而,看着眼前何逸群认真的神态,再加上身旁王坚那复杂的表情,无不说明何逸群所言非虚。

  不知不觉间,李昀回想起“何前辈”——不,先帝曾在《清都令》中对自己说过的话。

  “你练的这部剑法缺陷太多了,我拿去帮你改改。”

  “姓李的小子,以后你学任何武学或法术,都请多动动脑子,想想它们背后的道理和规则,别只会一股脑儿吞下去,生搬硬套,不求甚解。”

  “若是你能多多思考这样的问题,对于你之后晋升第六境乃至圣人境界,将有着极大的裨益。”

  “你作为‘紫府军’的一员,将来可是要肩负起保家卫国的重任的,在修行上,切不可轻易放松对自己的要求……”

  “……”

  与此同时,一幅幅画面在李昀的脑海中浮现。

  他想起自己在一个小雪初霁的早晨,人生第一次踏入皇宫之中,在金碧辉煌的大殿中窥见皇帝那过分年轻却雍容威仪的面孔,听他说起那句“享天下之利者,任天下之患;居天下之乐者,同天下之忧。”

  他想起自己在畅春园面圣时,应皇帝的吩咐施展“雷音剑法”。当时,他只觉得先帝指点剑法的口吻与《清都令》中的“何前辈”颇为相似,却从未对此深究。

  他想起自己在昆仑山的脚下,等来了两年前的先帝,看到他用炽热的烈焰,摧毁了太上昊天手下神将们布置的“通天塔”。

  他想起玄丹天尊入侵之际,先帝青衫飘飘,伫立长空,以一己之力击退外敌,可他自己却在众人注视下,如折翼的鸟儿,无力坠落……

  ……

  “先帝……”

  李昀心中波澜起伏,鼻梁一酸,泪水不由自主地夺眶而出。

  在他心中,先帝的形象逐渐从高居云端、遥不可及的神明,变成了一个生动鲜活的人,变成了一个给予他遵遵教诲、也会跟他开玩笑的师长。

  仿佛从天上走到了人间。

  但李昀对先帝的崇敬丝毫未减。

  反而,当他想到先帝借用“何逸群”之名,与紫府军在“论道室”中融洽交谈、毫无架子时,心中愈发感受到先帝的伟大与人格魅力。

  “难怪他不愿意收我做弟子,”李昀伸手擦去眼角的泪痕,心中默默想着,“听说王公和何前辈都称先帝为‘师祖’,如果我成了先帝的弟子,那岂不是要成为他们的师叔?”

  “李统领,你没事吧?”何逸群见李昀一时怔住,眼眶微微泛红的模样,不由关切地问了一句。

  “我没事,”李昀立刻挤出一丝微笑道,“我只是想起先帝当年在《清都令》中对我的指教。

  “没想到,他身为一国之君,却能对我这样一个普通修士的修行如此上心。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指导我改进功法,引领我感悟天地大道……”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目光低垂,声音中透着些许感叹:“如今想来,我不仅和天下苍生一样,受了他的救命之恩,还受了他太多的……教导之恩。

  “可是,我再也没有机会报答他了。”

  听到李昀的话,一旁的王坚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道:“先帝是为了拯救大荒而牺牲的。你若能不负他的期望,成长起来,替他守护这片大荒世界,便是对他最好的报答。”

  …………

  翌日清晨,天色依旧暗沉,四野寂静无声。

  洛河上游雾气弥漫,寒风低吟。

  李昀独自来到依山而建的先帝陵寝——如今被命名为“昭陵”。

  

  陵园外围环绕着一道巍峨的城垣,厚重的青铜大门静静矗立,将陵园内外分隔开来。四周松柏密布,枝叶苍翠挺拔,整个陵园弥漫着一片肃穆而庄严的气息。

  一般情况下,帝王陵园有专人守护,闲杂人员不得入内。

首节 上一节 591/61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