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荒:苟在万寿山中,我稳健成圣 第22节

  而其中五根尾羽,格外显眼,正是对应五色神光的五种颜色,青红黄白黑。

  五根尾羽,越来越耀眼,越来越耀眼,而陡然之间,轰的一声,这五根尾羽显化成五道光华,也是冲天而起。

  不过相比起红云的五色神光,孔宣的这五色神光却微弱了太多太多。

  而且很小。

  不过即便如此,却也让玄风、玄鹏震惊了,这是,孔宣修成了自己的五色神光了?

  对于外面,孔宣意外修成五色神光的事,明道宫中,红云倒是并不知道。

  此时他正全心全意投入到斩尸之中。

  那五色神光彻底内敛圆满之后,突然之间化作五道流光,却是消失在空中。

  飞入到了红云庆云之中。

  然后这五道光华,逐渐地,却是涌入到了红云三片混沌灵云中右边的一朵之中。

  将这一朵原本混沌色的灵云,却是渐渐渲染成了五色,散发出阵阵五行之道的气息。

  而与此同时,红云也按斩三尸之法,将自己的善念,不断斩出。

  也全部往那灵云汇聚而去。

  “嗡嗡嗡!!”

  这朵已经从混沌灵云,变成了五色云的云朵,也就是红云的三花之一。

  每个大罗金仙,都有三花,一指精,二指气,三指神,这右边的一朵,其实就是红云的精花。

  红云要以精花,斩出自己的善尸。

  就这样,也不知这过程到底持续了多久,突然之间,砰的一声,这朵精花之上,出现了一人。

  此人面目和红云一模一样,只是看起来神色要和善很多,却正是红云成功斩出了自己的善尸。

  此善尸一出,顿时之间,红云的气息就猛地往上一涨,一股沛然浩大的气势,朝着四周散发而去。

  红云终于是晋升到了准圣境界。

  斩了善念,成就善尸之后,红云只感觉心中一片清明,对于天地大道的感悟更是清晰了,隐约之间,却是有了种超脱的感觉。

  准圣,已经是踏入了混元之境,与大罗金仙相比,却是已经完全不同。

  不管是法力,还是道行,都大幅增长,也是到了这一步,才有了几分超脱的希望,虽然依然为蝼蚁,但却强壮了很多。

  红云辛苦修炼多年,如今也是终于有了成就,晋升到另一片天地中去了。

  红云可以清晰地感受到自己的实力增长,法力也就不说了,道行的提升却是最为重要的,一念之间,推算天机,只感觉种种祸福因果,都了然于胸。

  趋吉避凶,发乎本能,这就是道行的好处。否则的话,就算法力再大,修为再强,不明天机,不懂因果,不知祸福,很容易就落入到他人算计之中。

  成为他人的棋子,连生死都不能自主。又何谈超脱天地,掌握自己的命运?

  而且,不仅如此,就在红云斩善尸,成准圣之时,那与之一体的乾坤世界也是剧烈地蜕变起来。

  这乾坤世界,被红云开辟形成之后,只是一座小千世界,但经过红云的辛苦经营,早就打下了雄厚的基础,积累深厚。

  如今,红云的修为突破,便是引发这世界蜕变晋升的导火索。

  但见这世界猛烈地扩张,变得越来越广阔,山川河岳、日月星辰,都在不断发生着种种玄妙的变化。

  “轰隆隆,轰隆隆!!”

  明道宫上空才消失没多少年的灵气漩涡,再一次出现了,并且这一次还要更加巨大,动静也更加大。

  那注意到万寿山动静的大能,还以为是镇元子、红云相继斩尸了呢。

  却不知道,这是红云内世界证道也要突破了。

  那小千世界,疯狂地吞噬着天地灵气,只见随着小千世界扩张得越来越大,越来越大。

  在小千世界之中,竟然也诞生出了更多的世界来。

  这让红云有些意外,本来他的推算,只是把乾坤世界当做一个单体世界来推导的,却没想到,在这世界晋升的过程,却发生了如此的意外。

  小千世界之中,竟然形成了其他世界,这些世界,乃是乾坤世界的附属世界。

  并且,红云也发现了,这些世界的出现,使得乾坤世界的本身,却是更加的稳定了。

  这也让红云放下心来。

  随着时间不断流逝,海量的灵气不断涌入到乾坤世界之中,这世界也渐渐成长到了小千世界的极限。

  因为此时,那些诞生的附属世界,也都逐渐地蜕变成了一座座的小千世界。

  虽然都远不能和乾坤世界本身相比,但这些附属世界却是数量极多。

  其中约有千余座世界,却都成了小千世界。

  如此量变,形成质变,伴随着轰隆的一声巨响,整座的乾坤世界,终于是彻底蜕变,晋升为了一座中千世界。

  “嗡!!”

  整座世界逐渐稳定下来。

  不过那些附属世界,却还在继续生长,根据红云的感应推算,这些世界之中,大约会形成总共三千座小千世界。

  由此而使得乾坤世界这座中千世界,彻底圆满。而到时候,如果乾坤世界还能更进一步蜕变晋升,成为大千世界,那这三千小千世界,也还能随着更进一步,晋升为中千世界呢。

  斩三尸证道、世界证道,两大证道之法,先后有成,这一刻,红云只感觉自己的修为、法力,简直雄厚无比。

  而对比此前只是斩出善尸的实力,红云更是感觉,现在的自己,能打那个时候的自己三四个。

  可见他现在的强大。

  两种证道之法叠加,效果是远远大于二的。只是这样一来,终究是难度加大了太多。

  红云有过镇元子的指点,这时候虽然心生感叹,但也忍住了心头的冲动。

  二法兼修,齐头并进,同证混元,好是好,但没必要。只要能证道,能成圣,这个过程并不重要。

  毕竟西方二圣再弱,那不也是圣人?成圣了才是现实,不成圣,那就只是笑话。

  而除此之外,值得一说的是,随着乾坤世界由小千世界,晋升为中千世界。

  在乾坤世界之中的红云的五个化身,那金云、木云、水云、火云、土云五大神兽化身,却也是随之而实力大增。

  却也是齐齐晋升为了准圣。

  这也是红云世界之道的一个好处,因为他形成的这五大化身,是和整个乾坤世界一体的,世界晋升,他的这五个化身也会随之而增强。

  虽然数量不会再增,但也架不住这数量本身就多啊。

  五个准圣,虽然都只有红云本身实力的五分之一左右,但这也是准圣啊。

  再加上红云以斩三尸之法,斩出善念,而形成的善尸化身。

  红云的准圣化身,却是一共有六个了。这想一想,都让人感觉头皮发麻啊。

  红云默默地参悟着乾坤世界的变化,这个过程,天地大道变化,时空法则演化,其中蕴含的玄奥,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这也是世界证道的又一个好处。

  可以让修炼者最为深刻地领悟天地大道的演变和运转。

  等到整个世界都平稳下来,红云的气息,越发的深邃莫测了。

  不过,红云也感觉到了,自己的这座世界,似乎也渐渐接近了上限。

  要再蜕变到大千世界,恐怕不可能。

  这却是因为,红云缔造这座世界,所用的根基,仅仅只是十二颗定海神珠而已。

  以十二颗定海神珠重炼合成的乾坤珠,能承载一方接近于大成的中千世界,那就是极限了。

  而如果要再晋升,那首先,就要将这世界的根基变得更雄厚才行。

第36章 三种斩尸方式,第三次讲道

  “镇元兄长所言果然不错,这世界证道之法我还没摸透,想要世界证道和斩三尸证道齐头并进,只会平白拖累了自己,即便不至于证道不成,但也会大大增加时间。”红云心中感叹道。

  同时,红云也是思考起了这乾坤世界,要增加底蕴,加强根基,那最好的办法,自然是以更多的先天灵宝,融入此世界之中。

  这是最直接的。毕竟乾坤世界本身也是这么来的。而首选的先天灵宝,那自然就是剩下的二十四颗定海神珠了。

  “如果我能有缘得到,那是最好,若是通天得了,我难道拿一件极品先天灵宝与他换?”红云暗道,并不是很舍得。

  他现在手头的极品先天灵宝也不多,十二品净世白莲是他的出行工具,自然不可能拿去换的。

  聚宝盘、落宝金钱也同样舍不得。

  至于那阴阳塔,红云也有用处,也不想给通天。

  所以。该怎么办呢?红云想了想,还是无果,只能等到时候再说了。

  而除了二十四颗定海神珠之外,其他的先天灵宝倒也不是不行。

  这也是红云不想换宝的原因。

  大不了用些不同的先天灵宝,也不至于舍出去一件极品先天灵宝,那太心疼了。

  而对于乾坤世界而言,最有用处的先天灵宝,属性最好就是空间属性的。

  其次是五行属性,再者是四象属性。

  这三种属性的先天灵宝,便可以在短时间之内,让乾坤世界的本源大大增强。

  增加底蕴和根基,让世界继续发展提升。

  不过红云也不急,想了一会之后,就彻底定下了心,默默体悟世界之道。

  稳固自己的境界。

  而如此,又过了千年,终于,另外一边,镇元子所在的明德宫也终于是有动静了。

  伴随着又是滔滔的先天灵气,涌入到明德宫中,镇元子不久之后,也是成功斩了善尸。

  不过他和红云不一样,他的善尸只是借精花斩出的而已。

  这样斩出的善尸,实力要弱很多,这也是为什么红云要加上五行之道斩尸的原因。

  以三花斩尸,乃是求道于内,而没有借助先天灵宝本身所蕴含的道和力量,所以对比起先天灵宝斩尸,是要弱很多的。

  不过这也是一开始如此而已,以三花斩尸,斩出的化身,可以通过修炼,慢慢增长修为。

  比起用先天灵宝斩尸,却又要顺畅很多。

  红云则是取二者之长,去二者之短,虽然以道斩尸,会让本尊的修为分出去一部分,但却能让斩出的化身更强,不弱于灵宝斩尸。

  而总的来说,三者其实各有长短,三花斩尸,斩出的化身较弱;灵宝斩尸,斩出的化身修炼较为缓慢,甚至如果没有完全掌控灵宝所蕴含的道,还会为其所掣肘,修为更加难以提升,不过若是所用的灵宝足够强大,始一斩出来的化身,却也会很强。

  至于红云所创的以道斩尸,虽然综合了二者长处,但却反过来削弱了自己,令得自己修为有损。

  当然了,虽然有损,但将自身之道斩出,那化身就可以帮助红云专修一道,从而为红云节省很多的时间和精力。

  而且,除此之外,红云还卡了斩三尸证道和世界证道的一个小漏洞。

  就是。

  红云虽然是将自身之道给斩出去了,但乾坤世界之中依然还有五行之道。

首节 上一节 22/11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