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现实世界得道成仙 第31节

  修仙界的唯识宗,与现世唯识宗还是有所不同,唯识宗破败后被尊佛性流派吞下,却并没有被彻底消化吸收,形成寺中藏寺的局面,金山寺长老没有掌握真法,并不像现世篡法为真者那么有底气。

  “…………”

  陈景回到迦兰寺,法济和尚掏出一本手抄经书。

  顿了顿开口道:“这一本经书你多多研读,往后少往金山寺经堂跑,平白浪费时间。”

  陈景恭敬接过手抄经书,封面上写着《唯识十六论》,盘坐在蒲团就翻开书页研读。

  并不是唯识宗修行真法,更像一篇是论文,论证唯识真法的真实可行性,

  这一点陈景早就知道,迅速记下书籍内容:“师父,我已经将这本经书记下了!”

  法济相师让陈景背诵经文,然后又考较了对经义的解读,不由满意的点了点头:“去用斋吧!”

  “………………”

  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

  陈景依旧去金山寺经堂听法。

  不少沙弥在讲经结束之后,就将陈景围住求教佛法。

  陈景将问题一一进行解答,让所有人都得到满意的回复才离开,在僧众之中有了威望。

  身为唯识宗迦兰法脉唯一传人,成为了金山寺当代弟子中最杰出者。

  法济和尚忍无可忍,又给了第二本经书:《枯禅论》。

  这一本经书,也不是唯识宗修行真法,是一篇证明尊佛性流派是伪法的经。

  言辞不怎么客气,明里暗里驳斥尊佛性流派为伪法。

  陈景依旧能快速背诵经书,经义完全理解纯熟,坚决表达出早已认识到尊佛性流派是伪法。

  然后,继续雷打不动的前往金山寺经堂。

  “…………”

  听经第十天,千叶成功以迦兰法脉沙弥的身份,能与讲法的长老平等交流。

  甚至偶尔走上经台为众僧讲法,一开讲众僧无不侧耳倾听,亦然有了一副得道高僧气象。

  法济又给了第三本经书,或者说一本游记:《玄奘西行记》。

  陈景依旧能轻松通篇背诵下来,深切理解修行体系从无到有,绝非一朝一夕所能构建,更非一句本自具足能解释。

  不过并不影响继续前往金山寺讲堂。

  听经第二十五天,千叶的名声传到金山寺外。

  不少人知道金山寺有一位沙弥,一朝顿悟,成为一名得道高僧。

  香客络绎不绝的来瞻仰膜拜,更是被千叶所散发的宗师气度折服。

  “…………”

  法济和尚:“…………”

  唯识宗教导讲究引导,并不将思想直接灌输到弟子。

  但继续这样下去,自家培育的唯识宗传人,都快要成为金山寺下一届主持候选。

  等陈景从金山寺经堂回来,法济就将陈景叫到神殿大乘天像前,忍不住开口问道:“千叶,你真认为只需挖掘佛性,就能踏上修行之路?”

  陈景摇了摇头:“不可能!哪怕真有人天生具备佛性,那也和天生具备非凡之相的人一样,并不是修炼之法。”

  三本经书足以辨别真法、伪法,知道了真法和伪法,那么自然会本能厌恶伪法,欲追寻真法奥妙。

  本该如此!

  本该如此才对。

  但陈景的行为却完全反过来。

  法济和尚想不通,万分不解的问道:“既然你知道尊佛性是伪法,为何还日日去听经?”

  陈景嘴角露出一抹微笑,早就等法济和尚问这个问题,顿了顿开口道:“师父,伱觉得迦兰寺和金山寺,或者说唯识宗和尊佛性的宗门,谁更兴盛?”

  废话,迦兰寺要是有香火,何至于沦落到成为金山寺一支法脉。

  法济和尚不是歪曲事实的人,回道:“自然都是后者更兴盛。”

  陈景点了点头:“既然如此!!弟子向更优秀者学习,又有什么问题?度己为小乘,度人方为大乘,若弟子只求自己一人掌握真法,未免与祖师西天取经的理念不符。”

  法济和尚冷道:“你说的好听,可惜宣扬伪法非但不是功德,是业,罪业。”

  陈景也不与法济和尚辩驳,继续开口道:“弟子愿意一力担下这份罪业,师父你觉得唯识宗想要再次兴盛,需要什么条件?出现第二个玄奘祖师,那么等第二位玄奘陨落,然后唯识宗又支离破碎?”

  “弟子或许能找到一条路,以真法胜伪法,能让唯识宗大兴!”

  唯识宗有一道迈不过去的坎,传真法,那就是非人人皆可成佛,将普罗大众排除于门外,不会有香火信仰,注定被尊佛性流派打压的抬不起头。

  隐瞒真相,那么和尊佛性流派何异,还能叫唯识宗吗?

  法济本来只是想将千叶引回到正路,此刻听陈景口出狂言,脸上不禁浮现几分嗔怒:“一千多年无人能办到的事,你入门尚不足四个月,未闻真经,不修正法,就找到了解决的办法?”

第52章 天下无佛

  大兴!

  唯识宗!

  这两个词压根就不沾边。

  陈景花一百万购买唯识宗原型资料,自然清楚唯识宗不适合传教。

  不过事无绝对,兴,衰这种事本来就是相对。

  面对法济和尚怒火,陈景不急不慌道:“唯识宗核心是佛学进阶知识,曲高而和寡,教派之争与唯识宗天然不契合,当然也不可能是尊佛性流派的对手。”

  “只要佛教兴盛,唯识宗就不可能胜过尊佛性流派,但若是没有佛教呢?”

  语不惊人死不休,法济和尚脸色大变,难以置信惊道:“你想要灭佛?”

  “师父,你老人家稍安勿躁,佛又灭不掉,能被灭掉的只是佛教。”

  陈景利用佛宗气度压下法济,开口解释道:“唯识宗修的其实是佛学,是佛家,其实和佛教关系不大,立根的土壤是精通佛学,欲求索佛学更高境界的精英。”

  “唯识宗看似与传播佛学的佛教密不可分,其实并不存在必然联系。”

  唯识宗钻研佛学是佛家没有错,但大乘讲究度人,就必须把法广传世人,自然也属于佛教。

  若不是真法落入尊佛性流派,会让唯识宗传法更艰难,唯识宗愿意把真法传给任何能修成此法之人。

  法济和尚开口道:“若无佛教,何来精通佛学者,唯识宗又何来立根土壤?”

  陈景走到神台下蒲团坐下,问道:“你老可觉得佛道儒三教,哪一教最兴盛?”

  法济按捺住心中嗔怒,深吸一口气回道:“佛,信众最多!”

  陈景点头之后又摇了摇头:“其实并不是佛教最兴盛,是三教其实就只剩下佛教而已。”

  “教者,教化也,若已经将思想传达给世人,教派其实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

  “三教为都是学说成熟诞生教派,教派最初的目标,无疑是将自家思想传给天下人,目标自然也是天下人。”

  “天下人生生死死,信教者不如传教者,最有价值的目标无疑是权势最高的人——皇帝,三教的第一传教目标都是皇帝,”

  “将教派所传达的思想称为家,一开始家与教兴衰与共,一旦教派经历过一次大兴之后,就变成家兴则教衰,教兴则家衰。”

  法济和尚陷入短暂沉思,开口道:“教兴家衰,伱何以为证?”

  陈景知道法济已经动摇,推出蒲团示意坐下细说,继续开口道:“以另外两教为例,儒教最成功,其教义与君王相契合,传教一人,将儒学融合一个阶级,上行下效,顺带着将思想仁、礼、信、君子等思想传达给世人,儒家从一开始就达成了目的,所以儒教几乎没有存在感。”

  “道家无为是治世之道,但与君王并不契合,更不能和统治阶级融合,民为世之主,也算找到根基,奈何民不读书,传教无比艰难,也是自上而下的策略传教。”

  “道教经过多次兴衰后,道家也成功将无为,上善若水,太极阴阳辩证等思维融入到教化,凡与世事有关,无论说书先生讲的话本,历史正文,以及乡间传诵的八卦,无不承载着一角道经。”

  “道家将思想成功刻录到每个人思维模型之中,道教因此也名存实亡,不再履行传教之职,成为一个给民众提供信仰,以及一群修习破限道学道学家汇集的场所。”

  “…………”

  陈景言尽于此,戛然而止没有谈及佛教。

  望向神台上斑驳的大乘天像,留给法济和尚足够的思考时间。

  法济和尚盘坐在蒲团垂目观心,陷入悠久悠久的沉默。

  身为一名佛门弟子,从未听到过如此离经叛道的理论。

  三教中的两教已经功成身退,只剩下佛教还未功成,欲兴唯识宗,需先灭佛教,简直是…………危言耸听。

  法济和尚想要找出陈景理论中的漏洞,好不容易找到一个能攻讦的点,自己转瞬之间就找到答案。

  “原来如此,佛家是三教唯一的外来户,将佛学改造为适合东土的学说,又花费了不少时间,一步慢,步步慢,等到学说成熟成教,第一次大兴在魏晋时期,第二大兴在唐。”

  “虽然不似儒家学说契合君王,但如道家一般,几经沉浮也足以完成传教。”

  “只是佛教僧众心思不再纯粹,如今佛教其实根本不想教衰家兴,打禅机,猜谜语,故意让基础佛学都变得晦涩难懂,真伪难辨,维持着教兴家衰的局面。”

  “只需将佛学思想传给世人,让佛教灭,自然就是唯识宗大兴的时候,使求法之人得真法,正法。”

  “大兴为亡,这倒是很契合道家的思想,还真是深入人心啊!”

  良久之后,法济和尚睁开眼眸,嘴角露出一抹微笑。

  作为一名唯识宗弟子,发觉只需要小小切割一下,抛开本来就没有感情的佛教立场,还是很好接受这一套理论。

  急不可耐问道:“该如何让佛教大兴而亡?”

  陈景收回视线,平淡回道:“弟子其实已经在做了!”

  “尊佛性流派打算以假吞真,何妨向他们学习一下,来一个以真吞假。只要弟子能成为佛教高僧大德,上行下效,推行废除谜语、禅机,自然而言能够达成目的。”

  法济和尚心头莫名一震,这才将陈景日日去经堂听法的反常行为联系起来,眼中喜色转哀:“知真法而宣伪法,这是业,罪业,滔天罪业,你才入门三个月啊!为师看到唯识宗大兴的机会,愿承受业火煅烧,以此身为祭为你铺平道路。”

  陈景知道法济和尚是真为千叶好,开路者,其实下场都不怎么好,还是摇了摇头挤出微笑道:“弟子早就说了,愿意一力承担这份罪业,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而且不是弟子看不起你,论卖相,你还真比不过弟子,哪怕是放下心中的坚持,有生之年能有几分希望成为能影响整个佛教的高僧?”

  法济猛然惊觉,千叶仅用一个月就从一名小沙弥,成为有口皆碑的顿悟高僧,一阵无力感袭来,合眸感叹:“原来为师帮你承担这份罪业的资格都没有啊。”

第53章 法济传法

  次日,清晨。

  迦兰寺,大乘天殿。

  神台玄奘神像身姿挺拔坚毅,神态庄严,岁月洗刷使外表变得斑驳,却仍不失雄浑之气。

  听完陈景提出灭佛大兴论,法济和尚就决定结束考察期,提前七八年将千叶正式收入唯识宗。

  一大清早,法济和尚掸去神像上的灰尘,将神殿打扫的一尘不染。

  抬头凝视神像片刻,感觉神像散发的气息与千叶相似,气机牵引让人心情变得空彻宁静。

  转过头,对跪在蒲团的千叶开口道:“今日为你受戒皈依,须知唯识宗有四重戒,第一戒,自叹己德,毁疵他人。”

  “第二戒,惜财不施,吝法不说。”

首节 上一节 31/9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