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卷功德天书 第178节

  这一日悟道用来修炼什么,就必须陈衍仔细斟酌了。

  按理来说,陈衍他还有很多种选择。

  无论是地煞术的‘斩妖’、‘壶天’亦或是‘通幽’。

  还是天罡法的‘掌握五雷’、‘九息服气’。

  乃至于神术‘神打’,都可以给陈衍立即带来战力上的巨大提升。

  地煞术‘斩妖’若是圆满,那陈衍一击之下,附带斩妖之力,对于妖鬼来说几乎是成倍的威力,纵使是炼气化神的妖王鬼王,面对陈衍圆满级别的地煞术‘斩妖’也要退避三舍。

  ‘壶天’虽非完全的攻伐地煞术,但其圆满也可收纳天地日月星辰,炼化天地,无物不可炼,所向披靡。

  ‘通幽’虽在攻伐上差上一丝,但以其绝强的辅助手段,陈衍甚至觉得,若是通幽术圆满,他甚至能够做到看到他人的命格,乃至改变命格,命格之说,玄之又玄,神仙之法也。

  ‘掌握五雷’就更别说,光是妖雷就叫陈衍多次以弱胜强,无论是黑山上的那头千年树精,还是崂山道的尸修,其实力远胜陈衍,但却依旧死在了陈衍手上。

  而且雷霆本就世间攻伐第一,对于一切妖魔鬼怪、魑魅魍魉来说,就没有不惧怕雷霆,不惧怕天雷的。

  若是‘掌握五雷’圆满,那陈衍相当于是化五雷为己身,从此以后,他便是雷劫,雷劫便是他,掌御天下雷霆也。

  ‘九息服气’虽然只是一门辅助神通,但是其强大的辅助效果,甚至令无数修行者心驰神往。

  仅仅只是小成的‘九息服气’就叫陈衍感受到了何为修行一飞冲天,这坐火箭一般的修行就已经叫人震惊不已了。

  若是大成乃至圆满,常人修炼恐怕需要百年乃至千年,而对于大成、圆满的九息服气来说,恐怕数年足以。

  至于最后的神术‘神打’,其虽非强大的七十二地煞,也不是逆天的三十六天罡,但是‘神打’一直伴随着陈衍一路从弱小走到了今天。

  一直以来,神打都是陈衍以弱胜强的最大底牌。

  这还只是二品神打,若是三品,恐怕更是无坚不摧。

  特别三品神打可证得【万法金身】,万法辟易,本身就有【龙象金身】在身,陈衍非常好奇,他若是同时证得龙象、万法金身,此两道金身是否会发挥出某些奇妙的化学反应,合二为一,变为更为强大的金身法相呢?

  这些,对陈衍战力的替身都可谓是非常巨大。

  纵使是陈衍在面对诸多选择时,也是面带犹豫之色。

  但这抹犹豫之色并未持续多久,仅仅不过三息的功夫,陈衍心中便有了决断。

  接着,陈衍将所有注意力都集中在了一则法门上。

  正是那得自灵宝【雷部都司大法印】的道法无上修行法门《无上九霄玉清大梵紫微玄都雷霆玉经》。

  是的,既不是七十二地煞,也不是三十六天罡,更非神术神打,陈衍最终选择的是本命功法《雷霆玉经》。

  这是经过陈衍深思熟虑的考量。

  之所以没有选天罡地煞,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时间不够。

  ‘悟道三日’,时间已经过去了两日,只剩下最后一日,这最后一天的时间,其用来无论是提升地煞术还是天罡法,时间都不够。

  因为无论是地煞术还是天罡法,其威力都太强了,强到了陈衍想要光凭一天悟道将之炼至大成圆满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陈衍实际上在方才都有过短短一瞬的尝试。

  这浅尝辄止的尝试让陈衍明白,若是他想将地煞术或者天罡法其中一门修炼至大成圆满,一天的悟道时间是远远不够的。

  至少也要三天。

  与其花上一天时间将地煞、天罡修炼至一个不上不下的尴尬境地,倒不如将这关键的一天时间花费在本命功法上。

  毕竟本命功法的替身,就代表着道法修为的精进。

  陈衍武道已经修炼至顶点,不至白马寺寻得武祖达摩传承,短时间是没有办法突破了。

  接下来陈衍的重心也将全部转移到道法修行上。

  其实神术‘神打’,一日的悟道时间肯定也是足够将其从二品提升至顶级的三品神打。

  但是陈衍在思量一番后还是放弃了。

  主要是不值得。

  这‘悟道三日’是陈衍好不容易积攒了十万功德才兑换的‘天官赐福’。

  本身由于敕封了长泽郡城隍、土地,长泽郡百姓提供的香火愿力源源不断朝着他这里蜂拥汇聚。

  哪怕不通过悟道,陈衍自忖要不了一年二品神打也要晋升至三品。

  所以陈衍思前想后,还是放弃了神打,选择了本命功法《雷霆玉经》。

  虽说‘九息服气’的存在,陈衍道法修为也是一日强过一日。

  但是迫在眉睫的危机就在眼前,来自崂山道与黔中郡的报复就在当下。

  也许就在这几日内,危机就会降临。

  陈衍的本体已经拥有了比肩炼气化神的战力,但由于道法修为的限制,由于神魂的限制,陈衍始终还无法完全发挥出化身乙木灵体的炼气化神战力来。

  想要短短几天内通过九息服气突破炼精化气那完全就是痴人说梦。

  但如果是借助悟道之力,那就不一定了。

  陈衍又没指望道法修为和武道境界一样,直接跨越一整个大境界,突破到炼精化气圆满。

  要知道,他现在道法修为本身就已经是道基后期了,而且距离道基圆满实际上并不远。

  这样严格说起来,陈衍他道法修为实际上只用突破一个小境界就够了。

  悟道时间还有一日,用来突破这一小境界刚刚好。

  而且不要忘了,陈衍还有多余的两万九千功德未用,必要之时,以功德换取其他奖励,也未必不行。

  所以,陈衍他心中已有决定!

  今时今日,便是他陈衍武道、道法双双突破的最佳之时!

  ……

第205章 突破!炼精化气!(二合一求订阅)

  第205章 突破!炼精化气!(二合一求订阅~)

  随着陈衍的注意力集中在本命功法《无上九霄玉清大梵紫微玄都雷霆玉经》上。

  嗡——

  刹那间,熟悉的空灵之感涌上心头,玄而又玄的大道之音在脑中回响。

  只不过,这一次大道之音讲述的不再是武道,而是道法修行。

  “两神相薄,合而成形,常先身生,谓之精也;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露之溉,是谓气也。”

  “所谓炼精化气者,夫气呼则出,吸则入,天之精气,其大数常出三而入一;人受气於谷,谷入於胃,以传与肺,五藏六府,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荣,浊者为卫,荣在脉中,卫在脉外,荣周不休,五十周而复大会,阴阳相贯,如环无端……”

  随着大道之音响起,陈衍很快便如痴如醉的沉浸在这‘大道’之中,而陈衍的道法修为,也在以一种极为惊人的速度飞速提升。

  本就道基后期的修为,仅仅不过是一刻钟的功夫。

  “啵”的一声,一层无形的瓶颈破碎。

  此时,若是再次看向少年的个人面板就会发现,其道法修为道基后的二字,已经由原先的后期,变化为圆满。

  满打满算,陈衍自得刘老道传法修行至今也不过是半年出头。

  可就是这短短半年的时间,陈衍走完了无数修行者可能数十年都未必走完的路。

  如刘老道,终其一生直到生命的最后,也不过是道基后期罢了。

  而现在,陈衍只用了半年时间,就来到了道基圆满,完成了道家之言的‘固本培元,百日筑基’的过程。

  这一道基,陈衍打得极为牢固。

  武朝之中,有多少修士能够如他一般在道基之时就修炼直指仙人的无上功法?

  又有多少人能够如他一样在道基之时,就聆听大道之音突破炼精化气。

  没有人。

  别看陈衍道法修为精进迅速,但实际上陈衍在‘固本培元,百日筑基’的阶段打下的夯实基础一点也不比任何一个灵山道门的道门弟子差,甚至更强。

  本就距离道基圆满已是不远,花了一刻钟左右的时间突破道基圆满,接下来,陈衍他还有足够的时间去突破炼精化气。

  武朝修行一道,修行的乃是道家内丹之法。

  炼精化气,说的便是炼自身精元,化作五行之炁。

  分别是金精之炁、木精之炁、水精之炁、火精之炁以及最后的土精之炁。

  因而炼精化气在道家之中,亦称为炼精化炁。

  其中金精之炁存于肺,木精之炁存于肝,水精之炁存于肾,火精之炁存于心,土精之炁存于脾。

  正好与陈衍所修炼的五雷所对应。

  武朝道基圆满之修,欲突破炼精化气,皆是如此。

  不过在炼精化气之前,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那便是乾修降白虎,坤修斩赤龙。

  降白虎、斩赤龙在道家之中是炼精化气前的重要步骤。

  因为人初生降临之时,本是先天无漏之体,但由于降生的刹那,吸收了天地之间的杂气,继而无漏之体会出现一道缝痕,继而男子会出现遗精,而女子则会出现天葵。

  降白虎、斩赤龙,说的便是男修降服体内精元白虎,女修斩断体内天葵赤龙,重塑先天无漏之体,才可在五脏之中存纳五行之炁。

  在‘悟道’的帮助下,陈衍几乎是一个念头间便进入入定状态。

  调动真意提摄动处,鼻中吸气,紧摄谷道,一缩小腹,提引动处之气,沿督脉上升于脑,急开目一睁一闭,用袓窍穴聚摄天光入脑,舌顶上愕向后伸。

  俄而,陈衍意识下沉,来到一处黑暗混沌的空间,在空间的中央,有一处巨大无比,兀自盘旋的气海旋涡。

  这并非功德天书的虚无空间,而是陈衍他自己的神魂识海。

  几乎是‘陈衍’意识出现在神魂识海的刹那,一声霸气虎吼响彻四方:

  “吼!”

  但见那神魂识海之中,一头体型壮硕,虎首狰狞的巨大白虎凭空凝聚。

  陈衍在看到这头白虎的刹那便知,这就是他体内的精元白虎。

  平时隐藏在血肉精元之中,只有等到他道基圆满,并有降服白虎的念头后,这头精元白虎便会出现。

  白虎甫一出现,眼中闪过一抹凶戾,发出一声低沉的吼声,浑身气势沸腾,向着少年狂奔而去。

  轰隆隆!

  魂海震动,但见白虎飞扑而起,体型庞大的白虎对这少年头颅便是一巴掌狠狠的拍了下去。

  而对此,陈衍毫无反应,依旧静静的站在那里,就好似被吓傻了一样。

  看到这样的一幕,精元白虎眼中闪过一抹极具人性化的不屑之色,仿佛是在嘲笑陈衍区区如此胆色竟敢有胆量降服它。

  但很快,对上少年冷漠的眸光,精元白虎心中却猛然一跳。

  “咚!”

  一声沉重闷响,气海嗡鸣,精元白虎的脸上浮现出了一抹不敢置信之色。

首节 上一节 178/25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