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不会修仙! 第33节

  “那些大人老爷们一个没动,就睡在了王家院子里。醒来后就知道事情不对,这事闹得整个金陵高官们都知道。两江总督都被惊动了,下令要彻查王家一事。”

  “想想去了王家多少人,怎么可能就这么了事。何况还涉及到了太平贼人。听说王家后院有口缸,缸里装了个人彘。都认不清他的长相,也没人知道他是谁。最后被人倒出来,里面都是屎尿。”

  “那王家的老爷和大公子也都失踪了,大抵是因为通了贼人不敢继续在家中呆着,现在满大街正找着他们呢。”

  “王家老太爷都因为这事变得痴呆,现在说话都说不清楚。唉,这都是什么祸事,当真是叫人看不明白。好好的王家,就这么成了通贼的。”

  李老爷说完后,李道玄就将那人彘是王老爷的事实告诉他。在听完这事的真相后,李老爷也是沉默了很久。

  等李道玄吃完饭准备练功时,李老爷找上来说道:“等你回观里去时,我与你一同前去。”

  今天是正月初一,过年啦!

  在这里给大家拜个年,新春佳节,普天同庆,祝您及您的家人,龙年大吉大利,龙行龘龘,前程朤朤!

  今天我会更新两章,明天依旧两章,说好了春节不断更,说到做到。

第74章 两江总督

  李道玄听完李老爷的话,抱着好奇心的问了原由,才明白原来李老爷也是怕自己再遇到个三长两短,准备去茅山上请一尊神仙回来供奉。

  “爹你要请哪位神仙?”李道玄好奇的问道,毕竟道门神仙众多,体系繁杂。加上各个派别,谁家还没个羽化登仙的祖师?都是上面有关系的。

  李老爷摇摇头,也不知道自己想要请哪位神仙,就问李道玄哪位神仙能够庇佑平安?

  “不如请三茅真君如何?茅山上清的创派祖师,乃是兄弟三人。”李道玄就将三茅真君说与李老爷听,李老爷听后欣然的点点头。

  “也好,便听你的。”

  李老爷是个听劝的人,尤其听儿子的劝说。更别提经历这次事后,他对李道玄的宠溺称得上逆天。就连李夫人都有些受不了,说是怕把李道玄给惯坏了。

  对于这些话,李老爷丝毫不在意。经历了生死,这人也就想明白了。以前执着的事情如今都看开,也不与李夫人计较。

  或许任谁在鬼门关前走上一圈,见证了人命不如猪狗的场景,或许心态都会有些变化。

  李道玄走下楼去,宅院里都在张灯结彩的忙碌起来。

  李老爷说这是为了庆贺新生,也是为了给李道玄接风洗尘。毕竟他回来后就没办个像样的宴席,今日正好有机会就搞的热闹点。

  前院中庭都摆了宴席,总计三十来桌。李家村沾亲带故的都请上,好好的热闹一番。

  李道玄脱去白衣穿上红袄,如今养的白嫩,走出去就招人喜欢。李宅是热闹非凡,众人庆贺声阵阵。李老爷端着酒杯一桌桌敬,收获众多好评,这也算是旧时代下村中唯一获得满足感的途径。

  两趟酒水下肚,李老爷乐呵呵的笑起来。门前搭着戏台就开始唱起大戏,这规模不比王家的戏台子小,只见台上之人铁面虬鬓,相貌奇异,演的便是那钟馗抓鬼的大戏。

  “三儿如何?爹爹给你请来的戏班子可还满意?”李老爷道。

  “……”李道玄这才想起自己这便宜老爹之前说过要给自己请戏班子来唱戏,没想到还真的请了。

  其实他对戏曲不大感兴趣,大抵是因为原先时代的娱乐项目选择太多,看戏曲哪有追剧来的舒服。另外则是听不懂,看不懂,只觉咿咿呀呀,不明白演出的是啥。所以大人们看的津津有味连连叫好,李道玄则是无精打采。

  这台上大戏唱的正热闹,外面就来了一群官差。恭敬的朝李老爷一拜,说是请他和李道玄去府衙上一叙。

  李老爷知道这事是跑不了,不过没想到居然来的这么早。就让李夫人主持大局,他带着李道玄跟随官差去了府衙。

  一路颠簸,到了府衙开门一看。里面已是坐了不少人。

  上次与李老爷谈笑甚欢的蒋百万也在,那日和李老爷同跑出来的两位老爷也在。

  坐下喝茶说话,李老爷也不慌张。让李道玄安下心来,自己念叨着说这事与咱们家没多大关系。

  没过多久,就见一补褂绣仙鹤官员,身戴朝珠,顶戴花翎,施然而进,面带笑容的朝众人拱手笑道:“诸位,有礼了。”

  “竟然是总督亲至,老朽惭愧。”

  “这大过年的竟然让大人亲自跑一趟,当真是受宠若惊。”

  来者慈眉善目,虽是中年却有一双明澈的眼睛。

  他双手放于身后,下盘稳如磐石。龙骧虎步,当真是气势如虎。纵使不识眼之人都能看出来,此人应是个外家功夫的高手。

  李道玄不识人,就悄悄的问李老爷。李老爷告诉他此人名为刘坤一,乃是廪生出身。当年太平军攻克武汉,围困南昌。刘坤一就加入楚勇之中,攻克太平军。这人勇猛无比,屡次大破太平军,招降太平军将领李能通。

  那太平贼将石达开就被他所围困,逃窜至贵州。后来更是战功赫赫,被人称之为刘兵神。

  如今任职两江总督,前些日子又补任了两广总督,当真算得上权势通天。

  有清以来,最重要的地区有三个,一是直隶,为京畿重地,当仁不让,设有直隶总督。二是两广,广西和广东,是清朝对外贸易的窗口,每年为清朝带来大量的商业收入,这里由两广总督管辖。还有一个地区,则是两江,设有两江总督一职。

  这两江总督,管辖着江南和江西二省,江南省则是明朝的南直隶地区,更是在后期分为了JS省和安徽省,其中还包括了现在的上海,可谓是清朝的财赋根本之地。两江总督的权利地位仅次于直隶总督,更是清朝九督之中最富庶的一个总督。为了节制辖区内的绿营兵,清廷为其加授兵部尚书一衔。为了监察治下的官员,又为其加授督察院右都御史一衔。

  清朝设立有漕运总督,管理着漕运,漕运畅通与否直接决定着政权是否稳固,毕竟自宋朝开始,经济中心转移到了南方,而元明清三朝都将政治中心设立在了北方。即便如此,漕运总督在两江总督的跟前,也只能有一半的话语权,毕竟大运河上的几个漕运重镇,例如扬州、镇江、苏州,都在这两江总督的辖区之内。

  道光年间,两江总督还直接兼管了原设于扬州的两淮盐政。到了晚清时期,中央政权势微,两江总督不光获得文华殿大学士、太子太傅的头衔,还兼任着南洋通商大臣,负责五口通商,办理夷务,在外交事务上也拥有很大的话语权。

  所以,当其他总督还是正二品时,这直隶总督和两江总督则已是从一品了。

  刘家办宴席的时候李家也送过礼,那千两白银刘家管家看都不看一眼就摆进库房中。若说江宁谁最大,非此人莫属。

  只是这般大人物今日竟然会来此地,看这态度还不是一般的谦和。

  石达开李道玄是知道的,谁叫他刚刚被太平余众一顿毒打。那石达开被太平众人尊称为义王,据说其勇猛无比,是比之壮汉魏安更厉害之人。

  没想到今日来了个更猛的人,能追着石达开打的猛将。其实李道玄不知道,刘坤一此人只是名声不显罢了。

  刘坤一与众人互问后,掀起衣袍坐在高堂之上。他双目灼灼,好似锐利宝剑。目视四下,无人敢与他对视。

  “诸君可知我为何招伱等前来?”刘坤一缓声问道。

  “不知不知,还请总督大人明示。”底下人连忙回应道,生怕晚了半分就会得罪人。

  “我招诸君来,只为了一事。”刘坤一望向众人,目光最终放在了李老爷和另外几人身上。

  李道玄见状,就知来者不善。

  显然这两江总督刘坤一已经做好了功夫,这会儿过来就是为了问话。

  “我听人说太平贼人依旧存活于世上,试图复活那石贼,可有此事?”刘坤一慢声问道。

  “这……未曾听过。”

  “那石贼不是早就死了吗?为何还能复活?”

  “总督莫不是要说那石达开从坟墓里爬出来?这等事情怎么可能,当真有神仙不成?”

  “是啊,是啊。这也太过荒谬了。子曰,子不语怪力乱神。还是莫要听信这些民间传闻是好。”

  刘坤一听着座下众人谈话,端起茶杯抿了口茶。随后看着众人笑道:“诸君且莫急,我予诸位看些东西。”

  他说着,神色变得严肃。朝门外大声道:“将那些东西抬进来!”

  话毕,就见官兵抬着几口箱子进来。

  刘坤一走到箱子前,伸手敲打着箱子盖。望着座下众人悠悠说道:“诸位可知道这箱子里装的是什么?”

  “这……”

  众人互相看着,皆是摇头不知。刘坤一手放在一口箱子上,猛然将其打开。

  就见一人脑袋存放在木桶上,他面目狰狞可怖,左右摇晃挣扎着。这般恐怖的模样吓坏了不少人,有一两位年事已高的老者当场就晕厥过去。

  而其他人则是坐在位置上,惊魂未定的打量着那颗脑袋。

  “诸位可知,此人是谁?”刘坤一看向四下问道。

第75章 说话

  “我等,我等不知啊。”那木桶中的怪人着实吓人,叫在场一众都纷纷汗流浃背。

  众人不知总督意欲何为,只觉这木桶上的怪人十分可怖,想都没多想就连忙否决,哪还顾上眼前问话的是一品大员两江总督大人。

  只有李道玄看着木桶中的王家老爷,再看看面色温沉的刘坤一,便是站出来说道:“小子或许能够知道他是谁。”

  “哦?你是谁家的孩子?”刘坤一看李道玄长得白嫩秀俊,心中多有些好感。这语气便是温和几分,望着他笑问道。

  “小子姓李名道玄,尚未成年,所以还没有字号。家父李中仁,是金陵一商贾。小子也听闻父亲说起过总督大人。”李道玄不慌不忙,将自己的来历报出,说的也是详细。

  这个时代的官员大小,他哪儿有具体概念,只是前世电视剧里那些个角色,凡大大方方的,不唯唯诺诺的,都反倒能让这些高官赏识一二。

  刘坤一听完抚须沉思,随后看向李老爷道:“我记得你,金陵李家。”

  “总督大人还记得小人,当真是万分荣幸。”李老爷连忙起身感激的拜谢道。

  刘坤一不理李老爷,而是望向李道玄:“你这娃娃,方才说能知道此人是谁。那伱就说说他是谁,为何在这木桶之中?”

  “这个简单,能否请大人予我几样东西。”李道玄不吭不卑的说道。

  “哦?你要什么?”刘坤一来了兴趣,打量着李道玄一二后笑问道。“我若是满足了你的请求,可你却没能完成我的要求,那此事该当如何?”

  “该当如何,便是如何。”李道玄答道。

  “好!那我就看看你这小娃娃会做些什么,让我知道这人的身份。”刘坤一爽快的答应了李道玄的请求,他让人按照李道玄的吩咐,分别去取来米酒,黑纸,朱砂,未用过的狼毫,以及三年雄鸡的血。

  此四样东西都不难,下人很快就寻了回来。

  李道玄拿着四样东西,将其成列于桌上。先研磨朱砂,口中念咒“神朱英英,朱中有清。画符禁鬼,可保安宁。一磨天地动,二磨地府开令急急如律令!”

  随后入米酒和开。接着咒声又起“玉帝有敕,神墨炎炎。形如云雾,上列九星。神墨轻磨.急急如律令!”

  接着以指为刀,将黑纸分割成长方形。

  紧接着洗手洗脸,朝着东方拜了三拜。绕着桌堂踏罡步而行,再次掐诀念咒“太上台星,应变无停。驱邪缚魅,保命护身。智慧明净,心神安宁.急急如律令!”

  “丹朱口神,吐秽除氛。舌神正伦,通命养神。罗千齿神,却邪卫真急急如律令!”

  “灵宝天尊,安慰身形。弟子魂魄,五脏玄冥。青龙白虎,队仗纷纭急急如律令!”

  一连五段咒毕,最后才走到桌前,捻起狼毫点沾朱砂。掐天纲诀,笔锋游龙。运起丹中之气于笔尖,一张黑符很快就画完。

  用笔头撞符三下,将狼毫收起后指尖点朱砂,以金刚剑指敕符,手指紧紧的按在符咒上。

  如此一番过程下来,最后唤人上香炉。

  “道由心学,心假香传。香燕玉炉,心存帝前令臣关告,迳达九天.”点燃烟火绕炉烟三圈,此符便是成矣。

  李道玄拿着符,将其递给刘坤一,然后指着被装在木桶里的人彘道:“成也。”

  “只是此符就行?”刘坤一看着递来的符咒,不由微微皱起眉头。他是个读书人,向来不喜这种怪力乱神之说。平日朝堂之中,后宫多有信神拜佛之辈,他也多会进言一二。

  如今遇到了个小儿,居然也会画符哄人。刘坤一只觉好笑,抚摸胡须道:“此人成彘,口不能言,嘴不能语。便是此符就能叫他说话?你且莫要骗我。”

  “自然是不敢骗大人。”李道玄恭敬道。“行与不行,大人只需将此符按定在这人彘的额头之上,试试便是知道。所谓实践出真理,倘若大人试都没有试,就责备于我,那岂不是莫须有也?”

  “哈哈,好个小子,竟然敢说我莫须有。我若不用此符试一二,岂不是白白担了这秦桧的骂名?好!我便试一试。”

  刘坤一手端着符箓,迈开步子朝那人彘走去。停至木桶前,将这黑符贴在人彘的额头上。

  下一刻就将这人彘颠颤疯狂,摇头晃脑的在原地抽搐。好似被雷电劈上,浑身发麻。没了舌头的嘴里发出呃呃呃的声音,似乎是在与什么东西做抗争。

  “这是怎么回事?”刘坤一看向李道玄。

  “大人莫急,还请耐心等待片刻。”李道玄丝毫不惧的说道,虽说这通灵符算是第一次画,但他并不觉得符箓会失效。

  刘坤一便是再等了会儿,就见这人彘缓和过来,脑袋立在木桶中央没有再动。

  “大人,您可以问他事情了。”李道玄大声说道。

  刘坤一狐疑的看着李道玄和木桶中人,想了一下后便是问道:“你可能听我说话?”

  “大,大人……”人彘的声音断断续续传来。

首节 上一节 33/9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