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尘还有手段,能加快修炼速度吗?
有的!
从体魄着手!
日前和王渊一番交流,对方告知他,炼体血河境一旦【通脉】完成,就可以气血畅通无阻,流转全身。
不仅如此,搬运输出气血的时候,也远胜从前。
得知这个效果后,他设想过,能否用在仙道修炼上?
答案,是有很大几率,可行!
对于修士而言,经脉就是用来搬运灵气的。
经脉越宽广,畅通的条数越多,在同等时间下,就可以从外界搬运更多游离天地灵气入体。
如此一来,不就等于修炼速度加快了吗!
打个比方。
外界是大江大河,灵气是那河水。
修士的气海,是一座干涸的小池塘。
经脉就是连接双方的管道。
如果管道越粗,越坚韧,数量越多,同等时间下可以引导进来的河水,自然就会越多。
修行,便是此理!
而且,这个设想,并非没有理论依据。
甚至说,不只是理论,罗尘还有过实际经历。
那就是在炼气期时,他提前完成了突破筑基的时候,才会去做的打通奇经八脉。
当时他在炼气中期的时候,《长春功》达到宗师级,提前贯通十二正经与八脉。
在那之后,他的修炼速度就直接提升了一倍有余。
如今。
罗尘要做的,就是在原本基础上,贯通更多的细小经脉,甚至将之前的经脉变得更加宽大坚韧。
这个理论,在筑基境界,也绝对是可行的。
这从《不老长青经》,会主动引导灵气去疏通经脉,就可见一斑。
有见识比他更卓绝的前辈,早就察觉到了通脉的好处。
甚至都研究出了相应功法。
“我接下来需要做的,就是加速这个过程,提前完成通脉。”
“如果是别人,或许没办法做到。”
“但我却可以炼制血煞丹来辅助。”
王渊之前那般强烈建议他试用血煞丹。
可见其中好处。
按照手头上的原材料,
罗尘大概能估算出,他能炼制多少颗血煞丹。
优先供应给王渊后,还能剩下许多。
他并不借此修行。
单纯只为通脉的话,只需一点点就够了。
……
罗尘没有迟疑。
当天就投入到了血煞丹的疯狂炼制中。
反正现在罗天会那边,大方向已经定下,更有筑基大典余威犹在。
短时间内,没人敢招惹罗天会。
司马惠娘坐镇其中,主持一切,让罗尘更加省事。
可以说,一路打拼到现在,罗尘才总算有了可以完全支配时间的安定环境。
充裕的时间,让罗尘可以自由支配。
接下来的日子。
他便暂时停止了阅读各种杂书。
而是将精力全部投注在了血煞丹炼制上。
在如此专心情况下。
三月时间,转瞬即至。
丹室之中。
数着手上的血煞丹,罗尘极为惊讶。
按理来说,才入门的丹药,成丹率也就百分之十左右。
他这三个月,稳扎稳打炼制了一百份血煞丹。
按理说,应该只能出个七八十颗。
但他现在手上。
却有着足足一百三十多颗的血煞丹。
“不依靠系统入门的情况下,我的成丹率,似乎还要更高一些?”
“是我自己的缘故?”
“还是冰皇鼎,提升了成丹几率的原因?”
样本太少,对照组也没有,罗尘得不出答案。
但并不妨碍,他此刻内心喜悦。
如此多的血煞丹,短时间在满足王渊需求后,仍旧会有不少余裕。
“应该够我用了。”
罗尘没有过多犹豫。
简单休息一天后,交待小玲两句,便进了密室。
一颗嫣红色泽的丹药,出现在他手中,散发着沁人心脾的异样芳香。
如血如酒,似香似麝。
让人闻之,气血似乎都要沸腾起来一般。
“这便是我不依靠系统,亲自炼制出来的丹药吗?”
“倒是第一次服用了。”
微微一笑间,一口吞下。
罗尘静静等待着丹药的药力发作。
约莫过了数个呼吸,罗尘浑身一震,脸色微变。
在他体内,一股沛然血煞,随着丹药融化爆发出来。
如龙蛇起陆,天发杀机。
又似大蛟走水,翻天覆地,试图化龙。
仅仅只是一瞬。
罗尘的体表,在他没注意的时候,就渗出了点点血丝。
“嗯!”
闷哼一声,罗尘下意识运转起了《明神破煞》,以强大意志力,忍耐住那股强悍霸道的气血冲击。
不仅如此,还调动着这股血煞,去冲击那些闭塞的细小经脉。
血河九段,通脉在四。
若换算到炼气境界,便约等于筑基四五层的样子。
罗尘这是在又一次尝试突破境界,只不过是另一条修炼体系上的而已。
第318章 天色已晚,就别回去了吧
“入会十年,不离不弃,劳苦功高。”
“灵药殿主卞真,功勋积累足够,境界达至炼气期大圆满。”
“今,发放筑基丹一颗,另赐还阳水一瓶。”
丹霞峰,惠心殿中。
在晨会上,诸多罗天高层注视下,卞真激动不已的从司马惠娘手中,小心翼翼的接过一个玉盒。
那谨小慎微的模样,与他平日从容不迫的样子,形成了巨大反差。
但罗天诸多修士,却没有丝毫发笑。
反而,艳羡无比的看着这一幕。
筑基丹啊!
即便所有人都知道,如今罗天会中,积蓄了不少筑基丹。
但真的从总裁手中,以奖励的形式发放下来,还是令人不可思议。
尤其!
卞真此人,和王渊、段锋等人不同。
他并不是在会长罗尘还弱小之时,就一起陪着走过来的。
而是在会长筑基后,于小寰山时期加入的散修。
入会时间,甚至比司马惠娘还要短。
在这种情况下,他居然纯靠功勋积累,就获得了筑基丹。
着实令人不可思议!
这种事情,从来不会出现在散修势力中。
往往,只有传承许久的大宗门,才会发生。
卞真喘着粗气,激动的躬身一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