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仙,从长生不死开始 第435节

长沙府之重要,根本不用多说。

长沙府往南,则是衡阳府。

此府也是产粮重地,虽然不如长沙府,但也出产郡内约一成半的粮食,同样很重要。

衡阳府再南,则是庐阳府,当初七星门叛乱之地,陆渊半个起家据点。

衡阳府虽然不是产粮重地,但与长沙、衡阳两府一样,都与宁国豫章郡接壤。

通过这些接壤区域,豫章郡的宁军,随时可以派出大军,攻打着三府之地。

也因此,为了防备这与豫章郡临接的三府,陆渊分别在长沙、衡阳两府,各自驻扎了一支禁军,把手中最后的机动禁军,安排在了这两地。

最后剩下的庐阳府,也把洞庭的一万郡兵,以及各地抽调来的六千府县兵,屯驻于此,负责防备。

可即便如此,每府两万左右的兵马,其中甚至还没有先天宗师坐镇,这防御依旧太过空虚了。

空虚到宁国只需抽调出一位先天宗师,带着五六万兵马,就有可能突破一府防线,杀入到洞庭郡内部。

而以宁国的实力,想要抽调出这样一支偏军,无疑是极其简单轻松的。

也就是说,整个洞庭郡,其实都处在一种极度空虚,极度危险的境地。

陆渊分派了四处战场,其中襄阳郡、南海国、苏宋二国这三处,人员兵马的配备,都是处于满配,甚至豪华的状态。

在这三处战场,楚国几乎达到了立于不败之地。

可这种不败之地,实现的基础,却是利于牺牲洞庭郡的防御,让陆渊所在的这处主战场,处在力量劣势的前提下,才能达到的效果。

所以纵观全局,其它各处,楚国都可以说是优势大好,甚至说胜券在握。

但唯独洞庭郡这边,楚国却是处于劣势,甚至随时有可能大败的境地下。

陆渊深刻的明白这一点,清除其中的风险,所以才为之感到深深忧虑。

他现在就是在走钢丝,稍有不慎,便会坠入深渊,摔成烂泥,失去一切。

这很危险。

可若不如此做,洞庭郡或许可以安稳,但其他三处战场,形势便会变得不利,或者处于僵持。

一旦僵持下来,那么楚、宁等五国,就将变为纯粹的底蕴比拼,资源消耗状态了。

这一场大战,将成为雪原和周国的战争一样,纯粹就拼,谁的人多,谁的钱多,谁的粮多,谁能承受的死亡多。

虽然靠着自己实力和底蕴,陆渊相信,这一场比拼下来,自己绝对是能取得胜利的。

但这场胜利来的时间,可能会是五六年后,或者十年后。

而扬州这片土地,也将因为战火,变得满目疮痍,一片狼藉,再也繁华不在。

这样的话,哪怕取得了胜利,身为胜利者,他也得不到多少好处,只能说是两败俱伤。

因此想要取得足够胜果,取得足够好处,那这场战争就不能维持太久,规模也不能扩散太大。

最好通过几场决战,就令双方阵营分出胜负,在短时间内就击败敌人,然后趁着战争还未扩散的时候,攫取所有战果。

而想要实现这个目的,常规的方法自然行不通,只能用一些非常规的手段了。

就比如。

放弃和削弱洞庭郡这边主战场的力量,进而加强其它三处偏战场的力量。

令其它三处战场,自己这边的阵营能尽快分出胜负。

等击败当地的敌人,整合当地的资源后,再回过头来支援主战场。

最终汇聚所有力量,一举击败已经经过三次削弱的敌人,取得这场大战的胜利。

以上这些,便是陆渊的真正目的。

而为了达到这种目的,他就必须守住经过削弱的洞庭郡,坚持到其他三处战场回援之前,保证洞庭郡不会失守。

这比拼的,就是自己的偏军先一步击败敌人偏军,还是敌人的主力先一步击败自己的主力,讲的就是一个速度。

可以说,陆渊这是在做一场豪赌。

但他却赌得心甘情愿。

因为这场赌局,争的不仅仅是扬州的归属,更是这场末世之下的生存权,更是未来自己能否带领九州度过这场劫难的希望。

为了这远大目标,此时冒点风险,赌上这么一场,也算不得什么了。

胜了,便说明自己天命所归,未来注定成为这末世之主。

败了,那也正好趁早放弃逐鹿天下的念头,安心领着家人找个地方躲个几百年。

等天下超凡绝迹了,再跳出来在末世之后的世界,重新建国争霸。

其实细究起来,后面那条路,无疑更舒服些,更轻松些。

但陆渊不敢赌。

不敢赌九州四极俱废之后,剩下的中州之地,能否还如上古时候,继续存留下来,供此界之人残喘生息。

要是不能的话,那这个世界,无疑就走到了末路,进入到了崩毁状态。

陆渊继续待在这个世界,就等于慢性等死,最终的结局,也只是跟这个世界一起毁灭。

这并非是没可能的。

所以尽管不知道这个猜想,会不会成真,但只要有一丝可能,他就不敢去赌。

因此为了未来着想,尽快统一扬州,尽快统一九州,然后借助整个九州气运,将天穹深处最后剩余的灵气都抽取出来,供自己修炼。

汇聚一个世界的资源,来对堆砌自身的修为,令自己实力达到极限,好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危险。

这,便是推动陆渊继续争霸,并且加快统一步伐的动力。

“长沙、衡阳、庐阳三府,我已让孙兄从国内召集二十万民夫,分别前往这三地戍守。这样算上原有的兵马,每府之地,差不多也都有八九万人驻守了。

虽然人依旧还是有些少,质量也有些差,但人数摆在这,哪怕面对先天宗师,面对十万大军,也能撑个一两月。

有这时间缓冲,也能在国内从容调派兵马,随时赶往支援了。”

陆渊望着波涛起伏,心中暗自思量,同时不由叹息。

手中可用的力量还是太少了。

如今的楚国,各部分常备兵马加起来,大约有七十二万人马。

这些人马的组成,大致分成六部分。

第一部分,自然是人数最多,也最为精锐的禁军。

楚国现在有二十五支禁军,共计五十万兵马。

其中十支二十万人驻扎洞庭郡,五支十万人驻扎在汉中郡,四支八万人驻扎在襄阳郡,两支四万人驻扎在黔中郡,一支两万人驻扎在西川郡。

还有三支禁军六万人,随着青云子南征南海国。

以上便是楚国最为主要的机动部队,也是主力部队,属于战兵行列。

此外楚国六郡,每郡还有一万郡兵,作为该郡常驻的守备兵马,负责镇压内部叛乱,以及抵御外敌。

甚至它郡兵马紧缺的时候,还能临时抽调郡兵,过来协助支援。

总的来说,郡兵与禁军没什么区别,唯一的不同,就是郡兵主要负责一郡军事,有着固定的防备区域,相当于地方军区。

而禁军则属于机动兵马,经常全国各地的跑。

属于哪里需要,往哪里调,相当于中央军。

但不管是郡兵还是禁军,都属于战兵序列,战力差距并不会太大,属于同一层级。

楚国有六郡,共有六万郡兵,这是国内第二强的军事力量。

除了郡兵之外,地方兵马还有府县兵。

按照九州如今流行的规制,朝廷中央之下,设郡;郡之下,设府;府之下,设县。

其中各郡按照大小不同,府或多或少,数量不一。

多的有十府,如洞庭、西川的完整的大郡,便是如此划分的。

少的如襄阳郡,被楚、周、宁三国分别占据,一分为三,楚国占有四府,另两国各自占有三府。

这是郡府一级的划分。

郡府之下,府县一级的划分,就统一多了。

基本上每府都控制十县,县的数量不会有多少差异,都是按照这个数字来的。

因此,按照这个府县规划,府县兵的数量基本也都固定。

每府可以编练一千府兵,每县可编练一百县兵。

如此的话,一个府级单位,所有兵马加起来,便有一千府兵和一千县兵,合计两千人马。

这两千府县兵,则是属于真正的地方兵马,基本不会往外调动。只负责地方治安,清剿匪寇之类的小规模、低烈度战事。

像国战,对外征讨之类的大战,大多都不会动用府县兵。

具体原因,不是不想用这批兵马,而是府县兵的战力,与真正的战兵相比,实在差得有些远。

同为常备兵,府县兵每月的军饷,为三两银子,战兵则为五两银子。

逢年过节,府县兵能在年节时候、和端午时候,领两份节赏。战兵则在这两份节赏之上,额外多了中秋、寒食两节赏。

并且府县兵的节赏,和战兵的节赏,给的待遇和银两,也是差别极大的。

极端情况下,可能相差两倍不止。

因此比较下来,一个普通战兵一年的收入,可能达到府县兵两倍以上。

若是参与战事,有一份战时津贴,藏兵还能领双饷,或者一个半饷,那与府县兵的收入差距就更大了。

再举一个例子。

府县兵月饷三两银子,一般城中力工小厮,一个月辛苦点的话,也能挣个二两银子。有点技术的话,比如当个大厨、铁匠、木工,拿个三四两银子,更不在话下。

哪怕算上节赏,一个府县兵的年收入,也就刚刚和一个普通厨子、铁匠、木工差不多,仅比最底层的力工小厮好上点而已。

所以哪怕府县兵的饷银能够养活全家,但日子过得也是皱巴巴的,富裕不到哪去。

而战兵则能在养活全家的基础上,在用养活全家的资源,来养活自己一人。

有了足够的钱,自然能够放开手脚吃喝,放开手脚锤炼武艺,甚至去买点药材滋补,日子过得简直不要太美。

如此大的收入差距,自然而然也就造成了府县兵和战兵的战力差距,将两种兵种形成了两个不同的战力等级。

一个只能对内镇压匪寇民乱,维持维持治安而已。

另一个则能对外与诸国争锋,对内平定大规模叛乱,无有惧者。

正是以上这些差异,所以如果没必要的话,各国都不会把府县兵也带到前线战场,参与到对外征讨当中。

想要炮灰,多征发点廉价的民夫就可以了。

想要摧坚拔锐,府县兵也没那个能力。

这不上不下的状态,也令各国达成了共识。

府县兵就是维持地方治安的,其它的工作用不到他们。

首节 上一节 435/46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