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仙,从长生不死开始 第370节

若无陆渊倾囊相授,从小就教导佛道经典,讲解赤阳神功各种精要,提点突破先天时的关窍和危险,提供大量的灵丹灵气,帮他完成身躯和神魂的蜕变……

周青绝对没办法在如此年纪,就完成心境、修为积累,这么顺利的突破先天。

以上种种,不是单单一个天资,就能够抹平的。

若无陆渊,哪怕周青天子再是出众,只靠自己一人的话,能够突破一流就已经够呛了,哪来的先天。

同理,放在孙思文身上,也是如此。

不过对陆渊来说,帮他二人,也就是在帮自己。

先不论情谊。

就说周青给他进献赤阳神功,还有渝中郭氏的宝库储藏,就是极大功劳。后面更是帮着他南征北战,立功无数。

孙思文也帮陆渊梳理内政,坐镇后方,使他能全无后顾之忧的在外征战,不用操心国内之事。

两人功劳,都足以陆渊付出这么多了。

三人本就是互相成就,共同成长的关系。

而这关系之上,再加上身后的情谊,这才构成了楚国内部核心层的稳定。

也正因此,陆渊才与二人如此坦诚相待,舍得付出如此多。

因为三人本就是一体。

不存在谁给的多,谁就吃亏的说法。

君臣相得,师徒情深,至交好友,论情谊之事,世间极致也不过如此了。

陆渊想过这些,便拉着周青、孙思文,开心笑道:“这次小青回来了,便先不急着走。如今局势稳定,不忧战事,你不用急着回北疆,便留在这里过完年吧。

还有孙兄也是。

这次既然回来了,那就留在巴陵,我亲自指导你练武。

还有贺儿、昊儿那边,我虽然抓起了他们的启蒙,但并没有太多精力去顾及他。

也想请你担任他们的老师,负责贺儿、昊儿的启蒙。

以孙兄之才,定能为我教好他们,让楚国多两位才干超绝的王子。”

三人难得的相聚,让陆渊心中大快。

同样,孙思文、周青也是如此。

所以面对陆渊的请求,孙思文欣然道:“必不负陆兄所托。”

賭饩园第309章开源节流諡圓螂

时渐入冬,年节将至。

随着天气愈发寒冷,江南的大地上也渐渐铺上了一层冰雪。

厚厚的积雪冻结了万物,也将楚国各地忙碌了一年的百姓,从繁忙中解放出来,得享了片刻安宁。

不过下面的百姓空闲了下来,但朝廷官府里的官吏们,反倒变得忙碌起来。

一年终末,按照惯例,年底时候,朝廷便要对今年所有政务进行一次总结,统计一年收支,各项成果得失,再根据官员政绩,对其进行考评奖惩……

凡此种种,简直不胜枚举。

以上还只是中枢朝廷方面的,同时在地方郡级、府级以上官府,还需派出上计官吏,前来京师向大王朝贡,同时汇报地方工作成果。

如此到了年末,大批地方官府的上计官吏,就蜂拥进了巴陵城。让朝廷更忙碌的同时,也让巴陵增添了几分繁华。

在这背景之下,哪怕陆渊已经成了放手政务,垂拱而至的君主,也不能完全不管,不得不跟着忙了起来。

好在他的主要工作,也不是去做那些统计考评的事情,而只是抽出空来,翻看一下奏折,听一听崔长青等大臣的汇报,同时对一些国政大事进行统筹指引。

在大量琐碎事情被崔长青等人处理过后,他的工作倒也不算太繁忙。

每天只需抽出一两个时辰来,也就足够了。

不过随着年末的各项统计考评渐渐处理完毕,对于来年的工作事项,以及未来长期的战略规划,这些重要之事,陆渊就必须亲自掌管把舵,不可能完全放手于下了。

因此等到冬至大朝,接受了地方官府及朝廷百官朝见之后,陆渊便召集了崔长青等大臣,商讨起了明年、以及之后数年的战略规划。

太极殿,侧室内。

崔长青与几个六部主官齐聚一堂,旁边陆渊坐着,正对着几个大臣吩咐道。

“自神武四年,孤征讨西南夷,设置黔中郡以来,至今已有两年。

当初黔中郡设立的时候,孤就定下了移民实边,开发西南的策略。

然两年以来,哪怕不断迁徙流民,再从国内招募无地少地之民,流放罪犯,置军屯驻,种种手段政策齐施,至今也不过向黔中移民四十余万。

在黔中之地,夷人依旧占据了大多数。

这不行。”

陆渊看着众大臣,语气严肃说道:“西南之地,我大楚有昆海、赤黎、剑川三藩属国,此皆我楚国屏障,也是控制西南的爪牙。

而黔中郡,这是我大楚控制这三只伸出去的爪牙的工具。

想要慑服这些方国,并且继续经营西南,黔中郡的实力就要继续开发。

这里需要更多人口,开垦出更多良田,出产更多的粮食,才能作为后勤基地,源源不断的为经营西南提供助力。

明年,乃至后年、大后年,我大楚应该都不会再动兵,正是难得的修养之机。

因此朝廷这边,我要你们在明后三年内,继续向黔中郡迁徙最少十五万人。

如此,黔中郡有着六十万以上的楚人,才能勉强同化当地的夷人,并且将此郡初步开发出来,成为西南重地。

还有西川方面。

西川郡原西川、汉中二国七府,地域广大,人烟稀少。有些府县,一府竟不过数万人,一线不过数千人,还不如我洞庭一县一乡之地人多。

户口如此贵乏,如何能治理开发西川?

西川平原,肥沃之壤也,毫不逊色于洞庭、江汉平原,相当于天府之国之称。

原先西川郡靠着这片平原,能养活三四百万人。

可如今西川新拓七府,加起来也才六十万了。哪怕算上我楚国原有三府,户口也只有一百五十万左右,仅有西川郡鼎盛时期的三分之一。

所以为了将西川平原开发出来,使这里继江汉、洞庭平原后,成为我大楚又一个钱粮产地,就必须向西川移民,尤其是像位于西川平原上的府县移民。

西川郡的渝中、临江、巫山三府,人烟拥挤,这些年已有大量少地无地之民,生计艰难。

襄阳、洞庭二郡,亦不少此类之民。

朝廷这边配合地方官府做好统计,从这三府二郡之内,最少征发招募五十万民众,将其迁移到西川郡的新拓七府,用以开发西川。

此项移民,同样以三年时间为限,限期完成。

如此,向西川、黔中二郡移民,这就是未来三年,我大楚的第一项重要国策。

诸位明白了吗?”

视线扫过崔长青几人,陆渊问道。

或者连连点头,随声附和:“臣明白。”

移民的事情,朝廷这边一直在做,这早早的就是国策了。

现在陆渊将其提出来,不过是重申一遍,在朝廷方面,将其正式定为国策而已。

崔长青等人明白其中重要,自不会有什么意义。

“嗯。”

见众臣都点头同意,陆渊点了点头,没在这方面多说什么,而是继续说道:“如今楚国地方郡府县兵,和中央禁军,以及水师三部,都在连连扩军。截止如今,全国兵马总数已有三十八万两千人。

这诸多兵马,一年单是军费开支,就需两千七百余万两银子。

若是遇到战事,更是能直逼三千万两银子。

同时地方官府、中枢朝廷的各项基本开支,一年也需约五百万两银子。

还有正在进行的移民工程,每年也需一百万到两百万两银子。

而朝廷如今财政收入,算上南海国每年三百万两银子的贡赋,一年也不过两千万三百两银子。

如此一算,每年下来,便有一千万两银子左右的赤字。

虽然孤征讨西南,从诸多夷人手中。缴获了五千余万两银子的钱财。前段时间,黄玄真人收掠剑川,也得了两千余万两银子的浮财。

挡着七千万两银子,最多也只能撑个七年。

七年之后,等这些积财用光,朝廷就要面临无钱可用的窘境。

所以如何在这七年之内,尽可能的开源节流,使收支得到平衡,便是如今首要之务。

你们有没有什么办法,现在都说一说吧。”

说到这里,陆渊也有些头痛。

自从他起兵以来,钱粮问题,就一直是困扰自己的最大难关。

甚至在早期时候,为了能获得军费,还不惜坑骗了丹鼎道,为自己结下了一个大敌。

而后随着长沙国向楚国过渡,好不容易在近两年勉强达到了收支平衡,财政总算不用那么入不敷出了。

但如今随着西川、黔中两郡的开拓,以及楚国如今大规模的扩军,原本刚刚达到平衡线的财政收入,又瞬间被打破,继续朝着每年赤字发展。

并且赤字规模,似乎有着越来越大的趋势。

对此情况,陆渊自然忧心忡忡。

因此,在今天这场关于今后三年的战略规划会议上,便把此事拿出来,作为重点议题。

为的就是希望集思广益,借助众人的智慧,一起想办法解决这个难关。

“禀大王,关于此事,我等三省六部主官,早就有所商议,已经为此制定了数项解决之法了。”

面对陆渊的忧虑,听到询问之后,崔长青作为左相,自然当仁不让的站了出来,向陆渊行了一礼,然后说道:“解决财政赤字,无非开源节流两法罢了。

节流方面,如今军队方面,不断增兵,打造军械,修建战船,此关乎国防根本,根本省不得。

朝廷官府方面,为了稳定新拓之地,也在不断选拔新官员,用于治理地方,此处也省不得。

倒是移民之事,如今每年向黔中、西川二郡移民,每年耗费钱粮近两百万两银子,所费颇多。

但也同样如此,如大王先前所言,在三年内,向西川、黔中二郡,迁徙民众共计六十五万人。

等这些人迁徙完毕,那么每年两百万两银子的开支,自然可以节省下来。

这便减去了两百万两银子的赤字。

此是节流方面。

剩下便是开源。

按大王制定的第一项国策,先后向西川、黔中二郡迁徙民众,等这数十万民众抵达两郡之后,此二郡自然也能开发出来。

届时两郡三百万民众,治理个几年,就可提供每年一千万两银子的税收。

首节 上一节 370/46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