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艰难时,就连国都都一度遭到围困,差点就有亡国之忧。
好在危急时刻,与来国紧邻的徐州徐国,看着自己的邻居来国被梁国攻打,深感不安,所以同样出兵三十万,前去援助。
看徐国的名字就知道了,敢以州名称国,没几分实力,怎么可能立足于世。
事实也是如此,徐国乃徐州霸主,据拥六郡之地,实力虽然不如梁国,但也勉强达到了天下霸主的水准线。
因此有其的帮助,来国算是勉强抵御住了梁国的入侵。
但数年交兵下来,哪怕两国合力,却也依旧不是梁国对手。
使至如今,来国两郡已丢一郡,就连青州东北的一些小国,也被梁国顺道攻灭。
若是再算上梁国在其余各方向上,占据的一些零散地盘,此时梁国真正拥有的地盘,实际上足有十二郡之广,隐然已超过了其他天下霸主一线。
不过或许也正是因此,处在梁国东北的徐国,北边的赵国,西边的周国,南边的宁国,这些天下霸主或者一州霸主,都与梁国不对付。
面临着这么多强国的敌视,梁国的边境压力其实也很大,长期上百万的常备军,也正是为了应对这些敌人。
但能在这么多强敌环视的情况下,依旧慢慢扩张领土,梁国的实力之强,足以令人忌惮。
远的不说,就说紧挨着巴陵城的梁国江夏郡,那里屯驻的十万梁兵,可不仅仅只是用来对付周、宁两国的。
若是有着需求和机会的话,那十万大军,也随时可以南下东进,进攻楚国的洞庭郡。
周边被周、梁、宁三个强国环绕,哪怕这三国暂时没露出要攻打楚国的迹象,但作为楚国之主的陆渊,又怎么真的可能因此放松警惕。
早点结束针对西南夷的战争,早点开始对淅川、黔中两郡的开发,早点进行实力的积蓄,这都是对他来说刻不容缓的事情。
……
“所以在今年,不仅要解决大长和国,打下会川国之地。更要收复西川郡,彻底压服南诏国,结束这两场战争。然后积蓄实力,去应对接下来的那些大国挑战。”
三月初,行宫大殿内,陆渊放下黔中郡内刚刚送上来的募兵报告,眼中闪过一抹坚定。
对于结束这两场战事,他并无太多的疑虑,心中充满着信心。
这信心来自于自身的实力。
凝聚一气的修士,相当于先天第三境的大宗师,手中掌握的强大力量,便是陆渊一切信心的来源。
他虽不好直接攻灭了大长和国和南诏国,但以雷霆之势斩灭对方两位先天宗师,以绝对力量震慑敌人,使其屈服,却还是可以做到的。
而有着这绝对的实力威慑,只要自己没死,量这些肖小也不敢造次。
一个紫云道,便可让巅峰时期的前越退让妥协。
….
如今掌握了同样力量的陆渊,同样可以使得那些西南诸夷恐惧畏怖。
在这个伟力集于一身的世界,哪怕身处末法之事,但个人的武力,依旧可以影响一国一州的兴衰。
这就是修仙的魅力。
时间慢慢朝着四月逼近。
随着陆渊定下的出兵日期紧临,楚国的各项准备也逐步完善。
西川、黔中二郡的郡府县兵,经过两个月的紧急征募,逐渐建设完全。两郡内的六支禁军,也在国内源源不断送来的新兵补充下,重新恢复了编制。
只是其中有两支禁军,因为大半都是新兵的缘故,战力大降,还需练个两三年时间,才能恢复战力,变为精兵。
对此陆渊已经有了决议,就将这两支禁军留在黔中郡。
如今的黔中郡虽然初步安定,但地方上时不时还会冒出些几时数百人规模的叛乱。
同时郡内的山岭间,也还潜藏着大量的夷人部落。它们对于外来的楚人感官可没多好,经常就会下山袭击地方的村镇。
以上这些叛乱袭击,规模虽然都不大,也影响不了楚国对黔中郡的统治。
但怎么说也是战争,而且烈度还不大,虽然会死人,但不会死太多人,正好用来磨练新兵。
现在这两支禁军已经被分散到了地方,在蓝照云和李良的带领下,分别在黔中郡的南北两边进行剿匪练兵。
月余时间下来,已经小有成效,清剿了地方上数千的叛贼夷人,很是锻炼了那些新兵。
而剩下两支老兵为主的禁军,也被陆渊集结整训,准备作为这次随自己出征的主力大军。
有这四万老兵跟着,再加上自己绝强武力,哪怕对面有着十万大军,他也有信心一击而破。
……
正当楚国各地为了新的战事开始忙碌的时候,陆渊也在繁忙的修炼和政务之中,抽空接见了南海国的使者。
“外臣拜见楚王。”
南海国的使者是一个富态的中年人,看上去像商人而多过像江湖人和官员。
实际上,也正是如此。
因为南海国的前身南海派,本身就是一个依托于海贸,而逐渐兴盛的江湖大派。
在南海派内,几乎每一脉长老门下,都有大量的船队产业、商贸收益,不然怎么养得起门中上万弟子。
对南海派来说,你想成为高层,可以武功差一点,但绝对不能不会做生意。
不然就没钱,没钱也就没人跟你,没有人跟你,话语权自然也就弱了。
须知练武也是要花钱的,而且是花大钱。
“起来吧。”
陆渊收回了打量的视线,心中稍有些底后,出言问道:“使者此次前来,所为何事?”
在二月中旬的时候,南海国就派来了传讯使者,告知先王严望秋薨逝之事。并说明了如今继任南海王位的,乃是先王第十三子,信国公严百泉。
….
当时收到此讯,陆渊已经派使者前往南海,表示哀悼。
而今才过去一月,南海国就又派使者过来,其中之意,值得深思。
下方那位南海使者,面对询问,恭敬回道:“回大王,外臣此次前来,乃是奉我王之命,与大楚重申旧好,订立盟约。”
陆渊闻言,脸上露出一抹意味难明的笑容,饶有兴致道:“是吗?那不知南海王准备如何重申旧好,又想与孤订立何种盟约?”
早在十年前,当初与严望秋、苏玄歌初定盟约之时,他们三家就约好,有后两者资助陆渊,而陆渊则为后两者提供武力庇护。
三家一起共同进退,抵御外敌。
自盟约订立之后,尽管三人之间有着种种心思龃龉,但对于盟约的各项条款执行,却是没有半点折扣,始终遵守的。
不过在紧密的盟约,也终有破裂的一刻。
在此前楚国、苏国相继独立,各自改号建元之时,南海国虽然履行了盟约,跟着一起对抗了宁国。
但等事件结束之后,南海国却没有跟着一起改号建元,反倒依旧尊奉宁国的建武年号,以金陵朝廷为正统。
从那时开始,三国联盟间,便出现了第一道裂缝。
三国盟约里,也出现了第一个违背者。
接着就是神武四年的时候,苏国内乱,国内被破坏的一塌湖涂,无力再支付援助给陆渊的两百万两银子,一百万石粮食。
但此事苏玄歌已经跟陆渊沟通过,而陆渊也已经同意,近几年苏国可以暂缓援助。
所以从严格意义上讲,这也不能算是违约,至少不能算是完全违约。
但从那时起,三国盟约其实也已经半实质性的,走向了破碎。
然后就是今年了。
按照盟约规定,苏、南海两国,要在每年正月,向楚国输送援助的钱粮物资。
可时间就巧了。
就在今年,严望秋死的正月,原本南海国应该送来的援助钱粮,并没有送到楚国。
原本考虑到严望秋刚死,南海国那边乱成一团,没有一个主心骨,所以暂时忽略了此事,没人来办也能理解。
可到了上次二月中时,南海国内已经选出了新主,而且新主即位已经有一月了,朝堂上也已经初步稳定了下来。
但在那次出使楚国,面见陆渊的时候,南海国使者除了告知严望秋死讯,还有新王即位的消息外。
对于原本应该履行的盟约义务,却没有提半个字。
那原本应该送来的三百万两银子,两百万石粮食,就仿佛不存在一般,被刻意的忽略了过去。
而也就是在这时候,就在不久前,陆渊收到皇城司的急报。
在今年二月二十七日时,在南海城王宫内,新任的南海王严百泉,正式接受了金陵而来的使者册封,在那位建武天子的授予下,成为了宁国体系下的藩属国。
南海国成为了宁国的藩属国!
这个消息传回来时,陆渊只觉得受到了背叛。
要知道,当初他们三国同盟,可是付出了不少代价,才好不容易从金陵城的朝贡体系下脱离出来,成为了独立的***国。
哪怕之后,严望秋继续尊奉金陵天子的年号,但也没说自己是宁国的藩属国,南海国依旧是独立的。
可现在,好不容易独立出的南海国,又回到了宁国的怀抱下。
这种行为,对于视宁国为敌国的楚国和苏国来说,置他们于何地?
这已经是赤裸裸的背叛了。
只不过对于这种背叛,如今陷于西南夷战事的楚国、苏国,没精力去管罢了。
但他们没有发声,并不意味着,就已经认同默认。
此时见南海国这个背叛者的使者跑过来,跟自己一本正经的说重申旧好,订立盟约,陆渊只觉得有点想笑。
同时也有点好奇,对方想跟自己说什么?
希望不会令人失望。
第291章左右横跳
“回大王,楚、南海自建国起,便互为奥援,彼此依靠,此乃十年之旧谊也。”
也不知道那南海国使节,是没看出陆渊话语中隐含的质问,还是他刻意忽略了过去。
此时面对陆渊略带讽刺的话,这使者依旧坦然道:“今我南海新王即位,我王思及先王在世时,楚、南海两国情谊,常常大为慨叹。说当初若非三家合力,何来我等今日之基业?
因此我王即位之后,国内稍平,便派外臣前来出使楚国。
让我一起共申两国旧谊,再续先王之志,与大楚盟好。”
这一番避重就轻的话,直接就将两国间的主要矛盾,给彻底忽略了过去。
陆渊听完这话,差点就气笑了。看着这家伙还想再湖弄自己,语气顿时冷了下来道:“再续先王之志,与我大楚盟好。这话说的真是好听。
可孤记得,当初我与严望秋结盟之时,他可是答应过的。
两国开立之后,南海年年向我大楚输银三百万两,粮二百万石。而我大楚则为南海提供军事保护,为其阻挡来自外界的危险。
同时两国共同进退,一起面对外敌。
此项盟约,十年以来,直到你国先王去世前也未曾违背。而我大楚也在这些年里,不知为南海挡下了多少明刀暗箭,拦住了多少豺狼虎豹。
如今已是三月了吧,南海国应当输送给我大楚的钱粮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