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广白看出了陆渊的疑惑,苦笑道:“天门府城还未沦陷,此次周兵能长驱直入,渡河南下,是因为其增兵了。
父亲接到消息,周国朝廷从南阳郡又调来了十万大军,而后沿着襄阳郡直下,进入了天门府。
听闻这次领兵的,乃是周国左柱国大将军,他乃是成名已久的先天宗师。
此次他留了五万兵,继续围攻天门府。
然后便率着剩下五万军渡河南下,汇合了苗人,进抵巴陵郡城之下。
如今天门府那边,有十余万周兵围城。
巴陵郡城之下,也有十余万周苗联军,而对方也有五毒教圣女和周国的左柱国大将军两位先天。
父亲十万大军,哪怕有济慧圣僧相助,对上周苗联兵,也未占到多少优势。”
不得不说,或许是周国看到了一举吞下越国两郡的机会,此次南征越国,是真的下了血本。
西川郡那边出了十万大军,洞庭郡这边又出了二十万大军,前后三十万大军,再加上三位先天宗师。
这等实力,已经可以说倾尽半国了。
‘周国对于大越,还真是势在必得。难怪能逼得朝廷上那些世家诸公,不惜裂土封国,改朝换代,也要搞出十大宗师的计划来。这是真的被逼到了绝路啊。,
不同于先前梁国南征越国,只是想夺取广陵郡的边境摩擦。这次周国南征越国,是真的奔着灭国来的。
广陵郡没了,对于越国来说,也只是丢了江北之地,但还有长江天险在,依旧山河稳固,不会有灭国之忧。
但如果丢了西川郡和洞庭郡,没了长江天险,周国便可直接沿河南下,直驱金陵,攻灭越国。
这两者的风险威胁,可不是一个档次的。
想到这里,陆渊神色也凝重起来:“若如此,确实该早做准备。广白、海月,你们且先回去,若有消息,记得及时与我沟通。
我也要快些回去,整军备战。
这次周兵渡河,乃我洞庭郡大难,稍有疏忽,便是灭国之危。
绝不可让那些周人和苗人得逞。”
不管是周国,还是五毒教苗人,对陆渊来说,都是绝对无法缓和的敌人。
因为不管是五毒教、还是周国,它们成事之后,都不会允许陆渊裂土封国的。
这对于如今得了太平道书,正准备修炼的他来说,是绝对无法忍受的。
所以越国朝廷,必须保。
因为只有现在处于弱势的越国,才能开出裂土封国的条件给陆渊,这是其它各方都无法给予的。
第175章定计未来
“陆大哥,那我们先走了,到时候有空,我会再来看你的。”
上官海月这时也依依不舍地松开了陆渊的手,略带着些许不愿的说道。
其实这次他兄妹二人离去,表面上是父亲有招,不得不去军前效命。
可实际上他兄妹二人,都不过是二流实力,放在数十万大军的对阵中,又能起到多大作用?
此番之所以告辞请别,实际上还是杨景事后劝说所致。
对于杨景,以及朝廷来说,当前最为紧要之事,乃是凑齐十大宗师,然后内镇叛乱,外御敌国。
而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让陆渊快些突破先天,无疑就显得很重要了。
因此在知道陆渊即将突破先天后,为免他受到上官兄妹的影响,尤其是儿女私情,杨景便以世叔的名义,强令上官兄妹,这段时间不得去打扰陆渊。
这也是为何整个大会期间,陆渊都没见到上官兄妹跑来凑合的原因。
然后杨景又传书给了上官明,陈明厉害,于是便有了今日召回军前,双方分别一幕。
“待平定乱贼之后,广白、海月,我等大可随意相聚。”陆渊含笑着点头。
其实对于上官兄妹的离去原由,他多半也能猜到一点,但也没有挽留。
就如杨景所考虑的一样,如今陆渊虽然有心和那些世家联姻,但目前当务之急,还是先突破先天。
因此这个时候,任何会影响他突破的因素,都要为此而让步。
此时,便就是如此。
彼此道别之后,上官兄妹便很快上路,一路往西而去了。
他们赶去巴陵城,路途要比陆渊返回庐阳,近了许多。
往西只需一路过豫章府,便可抵达朝廷大军所在的岳阳府,两边才四五百里路,近的很。
陆渊则是需要往南沿着水道,过豫章府、宜春府、庐陵府,然后折道向西南,才能抵达庐阳郡,路上足有千余里水陆路程,比上官兄妹要多走上千里路。
返回的路上,就没有来时的惬意了。
陆渊这边心忧洞庭郡内的战局,怕自己的基本盘出什么乱子。齐云也担心战乱之下,自己徒弟的安危。
因此两人快马加鞭,披星戴月,日夜兼程,花了十余日,才总算赶回了庐阳府。
期间齐云在庐陵府的时候,因为不同路,便与陆渊分别,自行返回衡阳府,没有一道走下去。
不过以两人本事,在这乱世之中,哪怕独身一人自保,也是无虞的。
这倒也没什么大碍。
……
时隔两月,再度返回庐阳府城,陆渊惊奇发现,这边风貌与离开前,已然有了极大不同。
城外多出了不少工地,官府在组织荒芜了今年农事的农民们以工代赈,开始修建水利与平整道路。
大量的男人挥汗在各处工地上,将这些因为受灾,而有可能成为不稳因素的百姓,彻底的安抚了下来。
….
道边田野,也长起了郁郁青苗,抢种后的第二轮秋稻,此时茁壮生长着。
进入城中,街面上也不似先前那般萧条,而是变得人流如织,涌现了诸多商旅行人。
听这些人口音,不全是庐阳本地,反而还有大量的外地方言。其中一些,陆渊还颇为熟悉,就是来自他半个故乡庐陵府。
这一幕幕看过来,不由令陆渊大感欣慰。
庐阳府能恢复如此之快,对于他的实力来说,无疑也是一个增强。
把庐阳府交给孙思文,果然是一个极正确的决定。
而这一点,再返回府衙,和孙思文会面后,让陆渊更加确认了。
“这两月来,随着各地官府重建完善,地方上的生产也已经恢复。秋稻都已种下,再过一两月,便可收获。
同时有着陆兄拨下的钱两,我也开始在地方上,大兴水利,建设道路,收拢了不少地方上活不下去的百姓。
这连番工程,共计花费了十五万两银子。
同时今年,豫章郡夏稻大熟,是丰季,粮价比往年便宜许多。
因此我行文了豫章郡各府,派人去那边专门采买新稻,如今陆陆续续一共五十万石粮食,足够全府十万人一年食用所需。
便是供应大军,也足够两万人吃上四年了。
不过买了如此多米,银两耗费也极大。如今各地都有战事,豫章郡哪怕夏稻大熟,但米价也得六文钱一斤。
采买了五十万石粮食,按如今银价,共花去了三十万两银子。
还有陆兄离去前,曾吩咐,让尽可能收拢流民,充实地方人口。
这几月,北方岳阳府连番大战,连长沙府也受影响颇深。
这两府地方动荡,不少百姓流离失所,逃奔各方。
虽然两府流民,大多数都逃往豫章郡了,但也有不少往南逃来。
我派人去收拢了一些,共得万户,有四万余口,如今也已安置在庐阳府内各地。此项也花费了五万两银子。
而趁此机会,我令各地官署清点了一番各县户口,统计得出全府十县,共有三万四千余户,十四万五千余口。算上新得的万户流民,全府有四万五千户,十九万口。
不过不管是地方百姓,还是流民,都需官府赈济,今年新买的五十万石粮食,大半都要投入下去,最多只能余出十万石粮草供应军需。
而各地府县兵以及府县衙官吏,这几月来,也开支俸禄二十万两。
如此这几项加起来,这半年时月,全府一共开支七十万两银子。
因为购买了粮食和招抚了流民,开支比原本预计的,多了不少。先前陆兄拨下来的八十万两银子,如今只剩下十万两,最多只能维持两月所用。
因此想要保证如今的发展趋势,加大银两投入,是必不可免的。
这就需要陆兄再进行拨款了。
….
不过如今的流民,已经收拢的差不多了,粮食采买也已经结束,地方也慢慢恢复生产。这等大项开支,今后不会再有。
日后全府开支,应当会维持在五万两一月,不会有增加了。”
府衙内,书房中,孙思文拿出了厚厚一本账簿,跟陆渊汇报着自己就任半年来工作。
陆渊一边听着,一边翻看着账本,时不时点点头。
不得不说,孙思文这就任知府半年的成绩,是很出众的,虽然这份出众,是建立在大量银两投入的前提下。
但有没有钱是一回事,能不能把钱用好,这是另一回事。
有的人你就算给他亿万钱财,他也做不成什么大事,只会挥霍败空,一事无成。
能把钱用好,用到实事上,那也是一份本事的。
孙思文便有这个本事。
而陆渊对于自己好友的本事,也很满意,此时便点头道:“钱的事情,你不用担心。稍后我会再拨一百万两给你,你可以拿这些钱,去多购买些粮食。”
孙思文闻言有些困惑:“如今郡内粮草已足用,足可安抚流民,供应军需了。不需再耗费银钱,拿来购买粮食了。”
孙思文乃是文官,从他的角度来看,如今庐阳府百业复兴,等缓过今年,明年一切都可重新恢复生产。
到时别说粮草了,就连财政投入,也不用再找陆渊支应,府内自己就可以提供财税,反哺陆渊。
所以此时高价购买粮食,怎么看都是一个不合算的生意。
陆渊能理解自己好友的想法,但他作为武将,又是势力之主,而且还有着修炼太平道书的野望,这不能这么考虑。
此时便解释道:“如今郡内战事不断,甚至周兵都已渡河南下,与朝廷征苗大军在巴陵城下对峙,日夜大小战不断。
邵阳府那边也是战事连绵,虽然五毒教蓝照云已经率领五万大军北上巴陵城,但在邵阳府内,还留下了六万苗兵,如今也在和邵阳府大战不断。
就连我庐阳南边的阳山府,苗人也聚兵三万,时刻窥视本府。
如今苗人在郡内三处战场,屯驻重兵,用兵十七万,再加上渡河周兵,郡内贼兵已有二十三万之巨。
而全郡朝廷兵马,我部有三万战兵,四万府县民团。北边衡阳、长沙两府,有两万府县民团。朝廷征苗大军有十万。
如此三部加起来,也才十九万而已,其中还有六万无法出境作战的府县民团。
真正可以外出征战的,只有十三万兵马,比贼兵少了整整十万。
贼人近乎两倍于我,想要败之,难之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