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如昙花一现,镇抚司从莽荒大陆上消失了,但却留下了属于自己的赫赫威名。
不论是世外宗门,还是八大世俗皇朝,乃至世俗武道宗门,始终想不明白,崆峒山麾下为何会冒出来一堆世外修士。
这些世外修士的境界还不低,全部都是第七境的。
要知道,一旦突破第七境,在任何一个世外宗门,都是长老级别的人物,基本都是有名有姓的。
但是这些人却不属于任何一个世外宗门,至于说散修,这根本不可能。
因为世外修士根本就没有散修,全部都出身于大大小小的世外宗门。
至于那些同样陌生的武道强者,所有势力一样毫无头绪。世俗武道虽然有散修,但几乎都与各个势力有多多少少的关系,所以绝不可能一下子冒出来这么多陌生武道强者。
所有势力都没有放弃,因为他们已经推断出,【镇抚司】的背后,绝对隐藏着崆峒山的一个大秘密。
可惜,不论他们怎么探查,一点头绪都没有。
至此,不管他们愿不愿意,都必须承认,毅王府已经彻底长成一颗参天大树,树大根深,底蕴雄厚到足以比他们这些大势力比肩。
想彻底灭杀已经不现实了,只能想办法遏制。
比起世外宗门等势力,最难受的要数大离皇都的两位——当今皇主和当今皇后,以及叶皇后背后的柏岭叶家。
当初,姜异提出对河朔府及赤旱之地的归属权时,这两位虽然迫于大离十祖的压力答应了。
但这里面也有别的算计,因为一旦毅王府势力东扩,便会与西岐皇朝和世外大宗——浮屠山直接接壤。
以崆峒山与西岐皇朝、世外宗门的恶劣关系,必然会起冲突,大离皇都便可以坐山观虎斗,以此来削弱崆峒山的实力。
另一方面,与赤旱之地北端区域接壤的犬食皇朝,一直以来都是大离皇朝的最大边患之一,大战小战接连不停,弄得大离皇都疲惫不堪。
而且还承受着巨大的舆论压力,因为一旦让犬食皇朝大军突破防线南下,大离皇都将遭受整个中土势力的口诛笔伐。
加上有世外大宗浮屠山横在中间,所以这一段北部边界地区,对大离皇都来说形同鸡肋。
他们甚至有过将这片疆域划归北疆的想法,但是一来北疆不愿意接手这个烫手山芋,二来他们也怕背上割让国土的骂名,最终不了了之。
但是西疆毅王府就不一样了,几乎在所有势力眼中,毅亲王姜异是大离皇族正统,根正苗红。
皇族子弟册封领地,虽然极为希少,却也是一种皇族传承。
多方面因素下,大离皇都便借这个机会将这个食之无味的鸡肋,丢给了西疆毅王府。
当然,表面上还是要做作一番,上演一出被强迫的悲情戏。
算盘打得叮当响,但是他们失算了。
西疆六方势力发表联合声明后,崆峒山大军主力回撤,不论是西岐皇朝,还是世外大宗浮屠山都不敢轻举妄动。
而且六方声明,似乎也给了他们一种启发。
尤其在镇抚司凶名广播之后,西岐皇朝和浮屠山都暗中派使者前往崆峒山,达成了类似六方声明的和平共处协议。
消息传出后,大离皇都目瞪口呆,怎么也没想到会是这种结果,其它也想坐山观虎斗的势力,也是傻了眼。
不过细想一下,也在情理之中。
没有人是傻子,不论是西岐皇朝还是浮屠山,都不可能充当攻伐崆峒山的急先锋。
至此,崆峒山毅王府与所有搭界的势力达成了和平休战协议,十年之内,互不侵犯。
而且通过镇抚司的一场大战,崆峒山向所有势力发出了一个明确信号:西疆毅王府辖地,非请勿入!
四周边境安稳下来后,崆峒山毅王府也进入了一种类似于“闭关锁国”的状态。
不过这只是表面上的,暗地里毅王府麾下两大情报组织,以及镇抚司的莽荒大陆分部,依旧很活跃。
姜异也借着这个时机,开始静下心来梳理内政,囊括了土地、经济、军事、学堂学府等各个方面。
土地方面,在姜异的授意下,毅王府开始向辖地居民下拨口粮田。
崆峒山虚空横移到西疆后,东、西魔域关内广袤土地,不再贫瘠干旱,变得水网密布,曾经的荒芜之地也变成了最上等的良田。
姜异也没有客气,大笔一挥,将魔域关内五成的良田划到了毅王府名下。或许是前世的缘故,姜异对土地有着一种特殊的占有欲。
剩下的两成,分发给了麾下的各级将领和官员。
最后的三成,姜异打算划拨给底层民众的口粮田。
整个魔域关内,方圆将近二百平方公里,换算成亩数的话就是将近三十万亩土地。
扣除河道、城镇房屋、山林等占地,剩下的二十多万亩都是上等良田。
二十多万亩再扣除毅王府的十万亩,毅王府一系一众勋贵的四五万亩,还剩下六七万亩土地。
再扣除必须要下拨下去的口粮田,大概还剩下差不多一万多亩土地。
对于这一万亩上等良田,姜异虽然没有做明确指示,但是负责督办天地划分的多罗和安道辉,却是心知肚明。
崆峒山下一座行署衙门内,多罗、安道辉一左一右坐在那里,一露愁容。
“这一万亩土地要怎么送出去?”毅王府内务大总管多罗问道。
“不知道……”外务大总管安道辉摸了摸自己的鹰钩鼻,苦笑着摇头道。
这是,立在旁边伺候的一个年轻人,小心翼翼道:“要不颁布个悬赏令?”
这年轻人食指齐根而断,正是在茶摊被傅秋一刀斩去一截手指的那个执绔公子,也就是安道辉的本家侄子。
发生那件事后,安道辉惶恐不安,连夜带着本家侄子安举才上崆峒山请罪,姜异也没有为难他们,叮嘱了一番后便让他们退下去了。
跟多罗一样,安举才也被获准跟随在安道辉身边办差。
安举才知道这是自己的一个机会,一个彻底融入毅王府序列的机会,所以格外珍惜,一改昔日的执绔作风,认真跟在叔父身边办差。
至于那截断指,根本就不在乎,甚至还引以为荣,等以后在毅王府序列功成名就后,这截断指未尝不是一段佳话。
至于对傅秋的恨意,那是一点都没有,也不敢有。
“悬赏令?什么意思?”安道辉看向自己的本家侄子。
第534章 难为人的差事
对于自己的这个侄子,安道辉之前万分头疼.
尤其路边茶摊的那一幕发生后,其已经做出了将对方送回老家的决定,哪怕以后老了孤苦无依,也不能将他留在身边了。
但是两人到崆峒山请罪时,自家王爷却是没有太往心里去,甚至还聊了一会儿家常,最后更是将对方指派到了自己身边办差。
自家王爷金口已出,安道辉只能接受,但心中却是几位惶恐。
倒不是怀疑自家王爷的用意,对于这一点他没有任何担忧,因为他很明白,自家王爷不是那种对自己人耍阴暗手短的人,做事一向堂堂正正,根本就不屑用这种小手段。
安道辉担心的是自己侄子,以对方的尿性,怕是根本就但当不了这份差事。
其已经暗中打定主意,观察一段时间,一旦发现不好的苗头,立刻当机立断将侄子送回老家。
包括最坏的打算也做好了,但凡发觉对方心中对毅王府有一丝歹念,立刻清理门户。
决不能因为对方一人,为安家引来灭顶之灾。
经过一段时日的观察以后,安道辉发现自己的这个侄儿真的变了。
虽然仍然有些玩世不恭的执绔之气,但是却收敛了性子,之前的恶习都没了,办起差事来也是格外用心,而且为人也有点小机伶。
最重要的是,对毅王府没有丝毫怨念。
安道辉心下大慰,暗道这一指断的值,也暗自感慨,安家后继有人了。
只要对方踏踏实实为自家王爷办差,有自己在毅王府一系打下的底子,未来的安家必然能够位列勋贵。
此时听见自己侄儿说了一句悬赏令,便问了一句。
就连旁边的多罗也是一脸期待地看向安举才,他跟安道辉两人已经为这事头疼好几天了,始终没找到解决办法。
安举才看了一眼自己的叔父和多罗,出声解释道:“所谓悬赏令很简单,就是以毅王府的名义对外悬赏一件宝物,只要能上交这件宝物的,便直接赏赐万亩良田。”
多罗和安道辉有些面面相觑,这办法有些就简单粗暴,却也不失为一个办法。
似乎想到了什么,多罗迟疑道:“刘家之前虽然也是小富之家,但也仅仅是小富,现在又落魄了,哪里会有什么宝物?”
安举才眨了眨眼睛,道:“悬赏令只是一个幌子,不需要他们真的上交一件宝物……”
言外之意,只要是刘家上交的东西就行,至于是不是宝物,还不是他们说了算。
安道辉愣了一下,有些不确定道:“这会不会有些掩耳盗铃?”
多罗虽然没说什么,但看表情也是觉得这么做真的有些“自欺欺人”……
安举才看着两人,也有些纠结,最后咬了咬牙,道:“只要能达成王爷的吩咐,便不算是掩耳盗铃!”
多罗与安道辉对视一眼,的确是这么个理儿,但是还是有些过不了心里那道坎儿。
不管怎么说他们在毅王府也是个人物,怎么有种陪小孩子过家家的感觉……
“况且我们一口咬定刘家上交的东西就是毅王府急需的宝物,假的也会变成真的,只要消息不泄露出去,没有人会知道,自……自然不算掩耳盗铃。”
听完安举才这句话,两位大总管在心里琢磨了一下“掩耳盗铃”四个字的意思,嘿,还真是这么回事!
只要没有别人知道这件事,那便不算掩耳盗铃,而是“天衣无缝”!
两人相互对视一眼,多罗开口小声道:“安老哥,要不就这么办?”
安道辉点了点头,回道:“那就这么办吧!”
只是两人的语气神态,看上去都有些心虚。
两人活了大半辈子,如今也算是身居高位,什么时候这么委曲求全的求着给人送礼的,但是没办法,这是自家王爷的意思。
安举才心里也是暗自苦笑,一万亩良田啊,而且还是在崆峒山脚下,有毅王府亲自背书,说不眼馋那是假的。
要知道,即使是八大世俗皇朝的那些亲王,除了极个别的,手里都不会有这么多田地,顶多也就有个几千亩。
既然打定主意这么干了,三人便商量起具体细节来。
“悬赏件什么宝物好?档次不能太低吧,不然面上说不过去。”多罗不确定道。
“也不能太高了,不然刘家真的拿不出来……”安道辉皱眉道。
这时候安举才也有些拿不定主意了,小心建议道:“要不先让人去打听下刘家有什么之前的东西?”
“我看行!”多罗赞同道。
“中,我这就安排人去打听……”安道辉急急忙忙说了一句,便想起什么,又坐了下来,看向自己的侄子安举才:
“这件事不宜假手他人,万一走漏消息,有损毅王府声誉。还是你亲自去吧。”
安举才有些傻眼,他出主意可以,但是去打听事儿,还是亲自去打探,他以前也没亲自干过这事啊。
不过看着两位大总管瞪得圆溜溜的眼睛,只能应了一声向外走去。留下多罗和安道辉两人,在那美滋滋地喝着茶,聊起了家常。
安举才以前就是一个执绔子弟,什么事都是假手下人去做,自己只是坐享其成。
所以一路上心里都在打怵,但结果却是出奇的顺利。
刚刚走到刘家附近,便轻松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情报”,盖因刘广秋实在是太招摇了。
虽然改了以前二流子的毛病,但是却改不了爱面子好吹牛的毛病。
周边三条胡同的人,几乎连六岁孩童都知道刘家有一块非常好看的石头,五彩斑斓就跟画上去的一样,据说是其很小的时候在河边捡到的。
而这一切都是刘广秋自己吹嘘出去的,左邻右舍对此都是不以为然,就是一块好看点的石头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