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月先接了二十八号的签,签文是:独步两重山,孤鸳转又翻,长江无信鲤,佳人去不返。
该说不说,李明月对签文的解释记得还挺熟,他马上说道:“此签文取自王昭君和番,如鸟失群,乃为下卦,有乘心不遂之兆。你儿子学业,恐怕难以达到预期。”
他就是实话实说,不曾想中年女人听了之后,登时就炸了。
“你这一点也不准呀!”
“怎么可能不准?签文就是这个意思。”李明月赶紧说道。
女人撇了下嘴,露出一脸的不屑,说道:“刘仙姑说我儿子这次高考能考上一本,到你这边,就达不到预期了,蒙事的吧。”
李明月心中委屈,签文的意思就是这样,如果是求桃花,这个签还算是不错,可若是求学业,那就是下签。
另外一个年纪小些的女人说道:“嫂子,你也别生气。对了,你看看我的。”
说完,她把手里的签递给了李明月。
九十一号签的签文是:秉烛对佳人,风吹烛泪垂;且防猪与犬,恐惹闲中非。
李明月说道:“此签取自关公带嫂秉烛待旦,重囚望赦,下下之签。如果是求学业的话,乃是枉然,你儿子恐怕无心学业,应该另谋他路。”
“胡说八道!”这个女人也火了,“我儿子学习好着呢,每次考试都是班里前十,这个中考,肯定能考上重点高中!你们这里果然是骗子,真是太不准了,咱们走!”
“就是不准!咱们走!”另外一个女人早已是义愤填膺,一边走一边道:“便宜的果然不行,我说带你去刘仙姑那里算吧。你非得图便宜,听他们胡说八道的话,孩子就完了!”
“可不是么!”
两个女人一搭一唱,离开了无当道观。
看到她俩就这么走了,李明月心中委屈,看向张禹。
只见张禹也看向他这边,他赶紧说道:“师父,这个不怪我呀,签文就是这样的。”
“这个我知道。”张禹点了点头。
对于签文,张禹自然清楚,确实是没有问题。而且他刚刚也看了一下两个女人的面相,这辈子应该是劳碌命,子女也很难飞黄腾达,只怕晚年还要为子女操劳。
“我看她们就是愿意听好听的,这也没办法。只是那个刘仙姑,还说她儿子能考上一本,也不知道是真的假的。”张清风在一边说道。
“我哪知道,我又没见过她儿子,谁知道学习怎么样。”李明月说道。
“不过这个刘仙姑确实有点本事,难道是签文有些以偏概全。”王春兰说道。
“也许吧。”李明月点了点头。
一听到他们提起刘仙姑,张禹马上想到詹帅腾的媳妇,也说是要找刘仙姑求医。眼下刚刚那两个女人也说刘仙姑,王春兰更是说刘仙姑有些本事,不禁好奇地问道:“你们认识这个刘仙姑?”
章节目录 第747章 摸底刘家堡
“我们去刘家堡看过她。”王春兰答道。
“她真的有本事?会道法?”张禹来了兴趣。
“好像是会。”王春兰说道。
“为什么是好像呢?”张禹问道。
“因为我们也没见到她本人,她在屋子里,我们只能在外面看。每个进屋的人,不管是求医,还是算命,最后都是给刘仙姑不停地道谢,还说刘仙姑特别的灵验。”王春兰说道。
张清风马上凑过来说道:“一点没错,要是几个人这么说,有可能是托儿。可所有人都这么说,那就肯定是有真本事了。我们原本以为是骗子,现在看,应该不是。”
“照你们的说法,找这个刘仙姑求医、算命的人很多了?”张禹说道。
“老多了。师父您不知道,我们这几天去做宣传,根本就没有搭理咱们的。不少人都说来咱们这,不如去找刘仙姑。”李明月说道。
弟子们都说刘仙姑有本事,张禹估摸着,对方搞不好和自己一样,也是学到了一些本事。依靠这些本事,治病、算命赚钱。
作为同行,人家在这边的时间早,自己属于后来的,不能说为了布道,把人家的场子给砸了。
他微微点头,没有出声。不料,赵秋菊说道:“有本事是有本事,但我总觉得她是歪门邪道。”
“这话怎么说?”张禹看了过去。
“她说如果有人给不起钱,用童男童女的血也行,一个孩子输血100,就可以得到免费的治疗。而这些血,可以用来挡什么天谴。我怎么就没听说,道家还得用童男童女的血来当灾劫。”赵秋菊说道。
“嗯?”听了这话,张禹也是一愣。
老王头跟他说过,正经的道派法术,除了画符用的自己的血之外,根本不可能用到童男童女的血。只有邪修才会用到这个。
一瞬间,张禹意识到,这个刘仙姑恐怕不是正经人。
如果是同行,张禹自然不便去挑事,可如果对方真的是邪修,张禹认为自己有必要出面。毕竟堂堂无当道观方丈,道教协会副会长,除魔卫道乃是本份。更为重要的是,搞不好还能打响无当道观的名头。
张禹当即说道:“要是这么说的话,咱们有必要去看看。这一上午也没个人,估计下午也没能来什么人了。咱们现在就吃饭,吃完饭之后就出发。”
刘家堡。
本来就是一个乡镇,楼房都少见,眼下属于改建中。
刘仙姑的家还是在刘家堡的郊区,就是典型的农村。道路也不平整,一眼望去,尽是穷乡僻壤。
可就是这么个地方,在一套院子前竟然停了不少车,其中高中低档什么都有。
一辆奥迪轿车在院子前停下,张禹和王杰、张清风、赵秋菊从车内下来,一起找院内走去。
他们身穿没穿道袍,就是普通的衣着,也看不出来到底是什么身份。
院门没关,一眼就能看到在院子里聚了不少人,起码有五六十号。
张禹四人走了进去,好不容易才挤到前面。这院子不小,左侧有厢房,正面是一间大瓦房。在人群和大瓦房中间,隔着一条绳子,不允许随便越过。
在瓦房门口,站着两男两女,看起来跟普通人也没啥区别。但能够看出,应该是乡下人。
瓦房的门窗都挂着黑色的帘子,根本看不到里面的情况。张禹只能站在原地等着,过了一会,房门终于敞开,一个中年妇女从里面出来。
女人的怀里抱着一个葫芦,出门的时候,都不忘千恩万谢,“谢谢仙姑!谢谢仙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