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绯色人生 第349节

这个老邹今年四十多岁,和妻子共同经营这家小米粉馆子,一干就是将近十个年头。由于口味独到,深受镇上的居民喜欢,在一众米粉馆子里很有代表性。

一边吃着,李少安一边和这老邹闲聊起来。

“你这米粉馆子一天能卖掉多少米粉?”

“七八十斤湿粉。”老邹笑呵呵说:“赶上镇子赶集的日子,来吃粉的人更多,一天能卖到上百斤。”

“那现在你这米粉都是从老米粉厂进的货?”

“是啊,每天早上五点去米粉厂拉货。”老邹和李少安关系不错,能说的都和李少安说了。

“自己去拉便宜点,湿粉三毛钱一斤。要是让那边送过来,得三毛一。有的馆子嫌麻烦,都是让送上门的。不过我这人不怕麻烦,跑一趟的事能省几毛钱。”

“三毛钱一斤。”

李少安低头寻思,二毛二收谷子,算上加工费、剥壳去重,大米的成本价在二毛四。

做出一斤湿粉能赚六分钱,如果按照老邹的馆子,每天八十斤的需求量来算,毛利润在四块八。

要知道,整个镇上可不止老邹这一家米粉馆子,大大小小有二十多个,这些天李少安没少去这些馆子里吃粉,挨个进行实地调研。

老邹这家馆子是卖得最好的,平均一天能有七八十斤,其他地方一天六十斤上下。

如果能把这杨桥镇上的馆子逐渐都抢过来,到时候米粉厂的收入还是很可观的。

“李老板,要不要再添点粉?”老邹笑得憨厚淳朴。

“饱了,多谢。”

从馆子里走出来,李少安心情舒畅,眼下米粉厂虽还没有正式运转,但对未来却是充满了期待。

“少安?”

正顾着走路,听到身后有个文文静静的声音,叫住了李少安。

李少安回头一看,面露惊讶之色,不曾想竟然是李慧茹她姐姐,李慧英。

李慧英穿着一条黑色的长裤,上衣是白色的衬衣,搭配很显眼,给人感觉干净利落。

“刚才看你背影,总觉得好像是你,又怕叫错,这才轻轻喊了一声。”李慧英面带笑容,向李少安示意问好。

“慧英姐这是要去哪儿啊?”李少安寒暄道。

“刚送完孩子上学回来,年纪还小刚读幼儿园。”

李少安暗忖,李慧英今年三十三,孩子刚读幼儿园,看来这孩子要得还挺晚的。

当时的计划生育国策执行严格,普通工人超生都得面临下岗,像蒋卫兵这种干部是不可能多生的,所以没二胎的可能。

“慧英姐要是不说,还真看不出来您孩子都有了,您这模样顶多就是是二十四五岁。”

“是吗,你这嘴倒是真甜,时光易逝,真有你说的这样就好咯。”李慧英听了恭维的话,心里头很是高兴,不由想和李少安多聊几句,“你呢,在散步吗?”

李少安微笑道:“这不是米粉厂过段时间就要开张了吗,最近在做市场调查。”

“市场调查,怎么个调查法?”李慧英忽然对此很感兴趣。

“是的,在米粉厂正式营业之前,要大致搞清楚镇上有多少家米粉馆子,每家米粉馆子一天要消耗多少米粉,这些都是最基本的东西。”

李少安深入浅出,把这些东西简化成行军打仗的道理,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李慧英不懂经商,向来不知道这些,不过听李少安这么讲来,倒是觉得津津有味。尤其对李少安的办事能力更加信任,渐渐明白了妹妹为什么会这么看重这个年轻人。

只是一想到李慧茹对其利用,将李少安推到蒋卫兵的对立面,以她对自己丈夫的了解,知道这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不免替李少安担心起来。

“少安,你很年轻,社会很多地方不像你想象中那么简单,很多事情多为自己考虑一下。”李慧英说得很隐晦,站在她的位置,也只能这样说。

李慧英的话让李少安内心大感诧异,观其神情、听其语气,这话确实充满了关心之意,这倒是让李少安没有料到,李慧英和李慧茹这姐妹俩虽然长得相似,但心地却完全不同。

“谢慧英姐提醒,我会记住的。”

正文 第354章 联手演戏

周末,天气晴好。

通常在周末的时候,村委会的人都在休息。

不过今天村委会却很热闹,不少挑着担,前来还谷子的村民。

早就预料到会有现在的情况,所以赵雪梅已经提前向村里租借了仓库,用来存放村民们还来的谷子。

“赵出纳,真是谢谢你了,要不是慷慨帮忙,我儿子的婚事还不知道咋办呢。”

马得柱那张沧桑布满皱纹的脸上挂着笑容,前段时间正是因为不够彩礼钱头疼,恰好有赵雪梅给他借钱,帮他家里度过难关。

这下田里稻子丰收,按照约定的时间,主动挑着谷子前来,顺便表达对赵雪梅的谢意。

“马叔,都是乡亲,举手之劳不用再提。”

赵雪梅守在磅秤前,过秤计数,一气呵成,脸上始终保持着淡淡的微笑。

来还谷子的人很多,一天下来,已经收了有近一万斤谷子,村里的仓库都快要装不下。

看着满仓的谷子,赵雪梅眼露笑意,心中无比满足,能做到这些,起码证明自己也是能够成事的。

其实,关于赵雪梅借钱这事,村里多少都有一些流言蜚语,有的说她和黄旺水离婚时分了黄家不少财产,有的说她借着职位之便,偷偷挪用了村里的公款。

各种言论都有,有些也曾传到过赵雪梅的耳朵里,但是这个一向冷傲的女人只是不屑一笑,不做任何回应。

她做这些,不偷不抢,问心无愧,自然没有什么好解释的,至于别人的言论,那就由别人说去。

……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是借据到期的集中期,来还谷子的人越来越多,有的一把扁担两个箩筐挑来,有的一辆板车推来,孔建军家更是开着三轮车送过来。

眼看着仓库和礼堂都堆满了谷子,村民也好奇赵雪梅要把这些谷子怎么处理的时候,一辆解放卡车开进了村子。

首节 上一节 349/101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