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者说他们对外表现的惊讶,悲伤等等,也仅仅只是演戏而已。
一个个都是千年的老狐狸,谁又说得准他们没有存了逼迫宇文阀叛乱的心思呢?
也只有这些人才能哄得杨广昏了头,趁着他的心意不断打压宇文阀。
只可惜杨广也没能想到,宇文化及这么狠,完全没有考虑其他,连骂名都不在乎,直接弑君。
其他势力也是闻风而动,或者说他们早就已经等待多时了。
趁着宇文阀造反弑君,一个个都打起勤王的口号,但干的事情却与山贼无异。
一时之间,大隋崩溃,烽烟遍地,乱世开启,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李二凤这边也是已经蓄势待发,得到了第一手消息之后,就迅速展示了铁血手腕。
现在个个都是靠武力说话,也就是一些人要面子才维护着大隋。
但他李二凤就不用顾虑那么多了,本就是异国人,再怎么也不用像这些人一样守节。
所以乱世一起,李二凤直接凭借武力夺取扬州军政。
扬州刺史等等人物,在李二凤杀上门来的时候还并不同意归降。
不过李二凤哪在意这些,干净利落杀了了账,然后他自己成为名义上的军政一把抓的领袖,代领刺史。
再找来阴癸派的人将长史,司马等等属官填充。
至于真正的军事部门,当然是丢给岳飞去处理。
收拢的流民以及混混的事早就已经在做了,虽然还没训练成军,不过勉强也可堪一用。
勉勉强强凑出来个千把人,但好在有着一群顶尖强者做后盾,也算是镇住了扬州各方势力将其纳入掌中。
毕竟有了这1000多的新军,李二凤又有钱,可以将扬州之前遗留下来的地方军队收买接管,势力滚雪球一般壮大。
到了后面,即便是其他势力反应过来想要做些什么,但也根本没什么卵用。
李二凤准备了好几个月的后勤,厚积薄发之下,又有着一群顶尖强者站台,不归降就直接进行斩首战术,这哪个顶得住啊?
铁血手腕之下,扬州城虽然也是血腥气十足,但收拢的反倒比大多数城市要快。
许多势力各自为政,狗脑子都打出来了,死伤更多,还不如李二凤这里快刀斩乱麻呢。
杀人比较容易,夺权也不那么困难。
但难的是后面怎么治理,安抚好扬州的情况,并且继续发展。
所以,拿下扬州军政也不过花了半月,但是安抚民心,逐渐将一切拉回正轨却足足花了李二凤一个月有余。
成天都有数不清的事情递上来,大到出兵,小到偷鸡摸狗,让他又体会到了以前建国时的滋味。
好在身体跟得上,又有着一心多用,能多线程处理,不然烦也得烦死。
事实上也多亏了民心所向的buff,不然这种王朝末年的群雄争锋之时,李二凤铁血手段还真不一定能够让治下安稳。
毕竟人心动乱,稍微有敌对势力来挑拨一下,就会有各种麻烦显现。
好在经过他亲自坐镇一个月有余,大小事情都已经渐渐处理了过来。
岳飞也带着一群将军们四处征讨小股反动势力,逐渐将扬州彻底掌控。
九月初三,秋高气爽。
李二凤目前打的旗帜还是扬州刺史的旗号,当然也没几个人在意。
折腾了许久,收拢了士兵之后,以扬州作为后勤中心,供给了三万杂兵,五千精兵出来,还有岳飞特地弄出来的五百背嵬军,这算是特种部队了。
如此实力倒也可以四处碰一碰,首先开刀的就是江都宇文阀。
只可惜宇文化及早就已经料到自己弑君的后果,并没有在老巢安插太多的人。
这家伙也是果断,除了一些人守着不动产,其他人早就已经该跑的跑,该搬的搬。
岳飞兴冲冲的带着将军们去征讨宇文阀,结果讨了个没趣。
都用不着什么战术,光是手底下的将军们就已经把江都给强拿了下来。
没什么抵抗力,也没什么挑战。
这仗打的没滋没味,岳飞甚至都没有主动出手过,任凭手底下的将领分割战功。
毕竟不能什么好处,都他一个人拿了嘛。
战火四起,李二凤这扬州一带,其实并不怎么显眼。
到处都在打仗,江都沦陷也算不得什么大事。
无非是其他势力听了之后,感慨李二凤的好运。
发家之地就在扬州,旁边就是江都,直接掏了宇文阀的老巢,真要是进京勤王的话,李二凤倒是更有道义在。
只不过大家都知道,勤王什么的都是假的,占据京都,成就正统才是真的。
或许是逼迫皇后太后,篡改诏书,禅让皇位。
又或许是扶持傀儡皇帝,有权无实,挟天子以令诸侯。
总之办法多的是,就看用哪一个。
但其他人不在意江都,宇文阀却不能不在意。
那是先王御赐,四大顶尖门阀个个都有自己的地盘。
但是现在老巢被偷了,也就没有了念想和顾忌。
于是乎,弑君之后,铁血控制京城的宇文化及破罐子破摔,发了狠。
拟了一个人人都知道的假诏书,昭告天下,先扶持个傀儡皇帝继承大统,随后又逼迫他禅位于宇文化及。
然后宇文化及又改大隋为大魏。
彻底不装了!
老子死也要过一把皇帝的瘾!
第478章 天下局势,群雄割据
宇文化及篡国改号,显然已经比原本的剧情快的太多,估摸着这其中有李二凤的很大部份因素。
小小蝴蝶都能引起暴风,李二凤又岂是一只小蝴蝶能比拟的,改天换地自然也是正常。
只不过由于李二凤加入争霸天下,各个势力盘口当然也不会如原本那般。
东西两都,长安洛阳。
宇文化及弑君后,就将长安给控制了起来,也是奉行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尤其是几个处在长安的大门阀子弟,更是遭到了他的血洗。
一是为了报仇,二是为了减轻他统治的阻碍。
所以在他的铁血镇压之下,还真是将长安给拿了下来,以这天下数一数二的大都市,据守了一个多,接近两个月。
其他诸如独孤阀和李阀等等,一边喊着为君报仇,一边又在抢杀地盘,显然也是有自己小心思。
而南边的宋阀,则是在天下大乱之后又收拢了人手,仿佛要坐看天下风起云涌,我自岿然不动。
宋缺好像既没有争霸天下的心思,也没有辅佐谁的意思。
好似谁上位对他来说都没什么区别,哦,倒也不能这么说。
因为宋缺是一个种族主义者,没有教化之蛮夷,不统称为中华,则不配入主中原。
所以他静观天下大势,只要争夺天下的人是中华子民,而不是边关蛮夷,那他就不会干涉。
静观其变,只是因为没找到合适的目标而已。
这个消息李二凤自己是知道的,原著书中多有了解。
不过燕南天的回归,同样带出来了消息,随后就弄得天下皆知了。
出去那么久,避了避风口,总不能什么消息也不带回来。
宋师道倒是同意成为天下第一武馆的弟子,只不过这会儿被招了回去没能跟过来。
燕南天没能带回人,就只好写出一篇长长的报告。
嗯,他是不会写奏折那玩意儿的,一篇纸上全是自己所思所想,所见所闻,李二凤倒是看得亲切。
比如聊到天下大事。
像陇西李阀,又或者独孤阀,宇文阀等等,这些显然是有些胡人血统,自然就站在了宋阀的对立面。
想要合作?
嘿,他们就算放低了态度去拉拢宋缺,也根本得不到回应。
人家天刀宋缺傲着呢,根本就不鸟他们这些蛮夷血统。
然而除开这些大势力门阀之外,遍观天下,又没几个能看得上眼的。
瓦岗军倒是有一时之气,不过因为李密的加入,夺权陷害翟让,以及之前李二凤抓了沈落雁,导致内部嫌隙加大,并且又无忠心的军师指点。
即便没有像原本历史那样,接受隋朝的册封,然后和王世充打生打死,但是现在也是跟在李阀后面,蚕食着大魏,偷偷捡着便宜,内部之中更有算计。
又有河北窦建德,同样来了一出农民起义。
他以“夏王”之名建都乐寿,提出“不杀降将、不掠百姓”的仁政,迅速收服河北,甚至击败隋朝名将薛世雄。
看上去倒是比较符合宋缺的支持标准,奈何窦建德虽然是豪强出身,打着一副农民起义的口号,从阶级上就和宋阀这样的贵族阶级不符合。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可称为鸡肋,只有留待观察,实在不行才会选择支持他。
随后就是独霸洛阳的王世充了。
这家伙也是胡人后裔,但是手段残忍且强硬,心思狡诈且灵活。
眼见着宇文化及冒天下之大不韪直接弑君,他也是迅速做出反应,有样学样。
隋炀帝杨广死后,西都长安刚刚改号大魏,他就马上拥立皇泰主杨侗,又通过政变自立为“郑帝”,掌控东都洛阳。
这手段倒是和宇文化及差不多,只不过大家更加关注第一个做此事的人,化名以及口诛笔伐,大多被宇文化及背去了,他这边的风波倒是小一些。
自然而然的,如此上位手段也不被宋缺看在眼里,自然不会支持这种小人。
这一两个月风起云涌,改天换地,各处变化之快,什么牛鬼蛇神都冒出来了。
正常历史的隋末十余年时间,就涌现出了数十个地方势力,可谓你方唱罢我登场,那叫热闹的不行。
而在这个世界有了李二凤的参与,再加上各个正道魔门互有支持,那更加是如雨后春笋一般兴起,更加混乱不堪。
比如南梁后裔萧铣,趁此机会复辟皇朝,在岳阳称帝,妄图以诸侯国吞并大隋,获得大国之位。
不过他也是找不到地方选了,而且南梁的后续遗产几乎也集中在这一片地方,他没得选,就只能在长江中游以及岭南的大部分地区开建王朝。
但是岭南那可是宋阀的自留地,你在这里不就是搞事吗?
虽然勉强也算是中华正统,不过区区一个被灭了的诸侯国,前朝余孽罢了,哪有什么资格到这里来刨饭吃?
宋阀派出宋智,宋师道随军,带领八万士卒,以及独尊堡的一些支持,自岭南而出,差点没给萧铣打废了。
还没到萧铣鼎盛时期拥兵40万,就已经只能夹着尾巴做人。
这等人物自然也不会被宋缺看在眼里,派出自己弟弟将其揍了一通,甚至都没多关心一下,驱逐出岭南境界就行了,多一点他都不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