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位殿尾的方腊,听到叫自己,急忙走了出来:“罪臣方腊,拜见吾皇,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平身。”
崇祯眼皮一抬,神情变的有些冷淡:“你虽是宋人,可宋国危难之际,你不思报恩效国,反而拥兵自立,凭这一条你就是死罪。”
“罪臣认罪,全凭陛下发落。”
言罢,方腊重重的一头磕在地上。
“明宋两国,乃兄弟国,既然认罪,朕敬你是条汉子……”
“陛下?”
突然,百官之首的周廷儒,手持玉笏走了上来:“臣有一事启奏,方腊虽犯下大罪,可战事起,匈奴入侵之后,却也幡然醒悟,不宜治重罪,就发配边关,做一名参军,也好戴罪立功。”
“臣附议。”
“臣附议……”
百官一个个的跳出来。
见状。
吴三国眉头一紧,刚想上前,却被卢象升一把拉住:“静观其变,针对的不是方腊。”
“参军也太低了吧?”
吴三桂知道,百官针对的是姬无敌。
可无论怎么说,最后决战,方腊立了大功。
就算不封爵,封个将军也可以。
参军。
听上去很厉害,地位似乎也很高。
问题。
参军没有实质的兵权。
说白了。
参军就是出谋划策的军师。
取得大胜。
那是将士奋勇杀敌,主将身先士卒。
大败。
不好意思。
参军通敌,故意引诱大军进入敌人伏击圈。
背锅侠。
殊不知。
周廷儒这一提议,崇祯也是听的一愣。
在他计划里,先是敲打方腊,然后应百官所请,封方腊一个不大不小偏将,领一营兵马。
现在呢。
周廷儒一众大臣,分明是要借机整死方腊。
方腊的死活,崇祯并不在乎,可他背后姬无敌,崇祯就不得不考虑一二。
“臣以为不妥。”
犄角旮旯走出一个年轻人。
看到站出的人,莫说崇祯,就是百官也一愣。
新面孔,完全没见过。
“臣卢思远……”
“哦。”
听到名字,百官恍然大悟,知道这年轻人是谁了。
卢家三公子,刚点的进士,还没任职。
“畜生退下!”
卢象升脸绿了,呵斥着,抬腿就是一脚踹过去:“大殿之上,岂容你一个小儿胡说,速速退下……”
没办法啊。
因为卢象升不清楚,让方腊去做参军,是皇帝的意思,还是周廷儒借机杀人。
“卢大人!”
卢思远不躲不闪的挨了一脚,但却没怂:“此乃朝堂,不是自家小院,若卢大人不说清楚,为何当众殴打新晋进士,学生就要参你一本。”
“哎呦嚯!”
卢象升双眼一凸,很是怀疑,耳朵是不是坏了。
“小王八蛋,怎么跟你老子说话呢?”
“信不信我打死你。”
“信,但您不会。”
言罢,卢思远一拍身上的脚印,无视错愕的卢象升:“陛下,臣参卢象升,无辜殴打微臣……”
“你来真的?”
卢象升的脸瞬间就黑了,挽起袖子,就要修理逆子。
“哈哈~”
看到这一幕,崇祯却笑了:“小卢爱卿,这虽是朝堂,可你挨打,朕确实管不了。”
“陛下?”
“朝堂议事,百官可畅所欲言,臣对周阁老提议,有疑议,陛下可以不采纳,诸位大人也可以反驳,唯独不能不让说话,还挨一顿打……”
“逆子,逆子。”
卢象升这下是真怒了,一脚踹到一脸严肃的卢思远:“你这逆子,翅膀硬了是吧,老夫刚离府多久,你就要以下犯上……”
“就事论事而已。”
见皇帝装看不见,卢思远索性爬起来,往一旁躲躲了:“粗鄙独夫,本学子,懒得与你一般见识。”
“别拉老夫……”
谁拉了,都在看热闹。
“逆子,老夫就当白养了你,今日必让这逆子血溅当场……”
“算了侯爷,何必跟一个孩子置气。”
“莫气,莫气。”
“还是听听他怎么说吧。”
血溅当场吓人了,吴三桂几人顾不上看热闹,急忙拉住卢象升。
“回府看你怎么死!”
有人拉,卢象升也就作罢了。
在演戏?
却是再演,可也是真的生气。
“卢进士,老夫所言,有何不妥?”
闹剧刚结束,周廷儒便发难了。
主要是看崇祯沉默。
若此时,周廷儒不强势点,真就让方腊糊弄过去了。
“大大的不妥。”
卢思远虽然年轻,可有一个特殊能力,那就是察言观色。
周廷儒提议之后,皇帝却轻紧了下眉头。
甚至,迟迟没做决定。
这说明什么?
说明周廷儒提议,和皇帝心中所想差的甚远。
“说清楚……”
“敢问阁老,方腊是哪国人?”
“宋人。”
“他造的虽的反?”
“你这是偷换概念。”
周廷儒可不是老糊涂,哪能让卢思远忽悠了:“君就是君,臣就是臣,方腊能造宋国的反……”
“你错了老先生。”
卢思远呵呵一笑,打断了周廷儒:“以阁老所言,没有不是君主,只有不轨的臣子对嘛?”
“你……你什么意思?”
周廷儒脸黑了。
这个话,他可不敢回答。
毕竟洪武大帝,就是造反成功,建立了明王朝。
“没别的意思,就是在想阁老的意思,照您这么说,大明应撤了国号,将龙椅让给前朝,毕竟没有不是的君主嘛……”
“放肆!”
崇祯脸色一沉,怒拍了下桌子站起来:“小卢爱卿,朕念你年幼无知,便不治……”
“不可陛下。”
“臣有罪,我大明依法治国,依德安民,臣犯下诋毁太祖皇帝之罪,按法,应诛连三族,反卢氏族人永世为奴。”
“……”
卢思远义正言辞的话,听懵了所有人。
啥情况。
掉脑袋还有抢的呢。
卢象升真是养了一个好儿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