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影视诸天 第113节

最主要的是这次去的明军军队太多了,其实不需要这么多军队,需要选择一个主攻的方向,瓦剌,鞑靼,或者是兀良哈,需要一个一个的来。

但是这次永乐皇帝朱棣想要毕其功于一役,这基本是很难实现。

农耕文明修养的生息的时候综合国力是翻着个的上升的,这是农耕文明的优势不用,不用十年这些游牧民族都不是个,大明巨大的人口基数就摆在那里,但一切的前提是稳定。

曾云风是认为现在在大明朝国力还没有到鼎盛的情况下,应该将蒙古分开来,让他们不能再统一蒙古,就像当年的铁木真一样,一旦让他们将蒙古诸部游牧民族统一起来,他们的野心就会开始膨胀。

到时候这些互市贸易,对他们来讲就不值一提,他们会以此为借口发动战争,因为如果可以不用买的,可以直接用抢的,干嘛不来抢呢。

这也是曾云风一直认为一定要将这些游牧民族按在地上摩擦,让他们不能够重新统一,也不能够站起来的真正原因,这些游牧部落一旦成长起来,他们也是很可怕的。

他们不会像这些农耕文明一样,安分守己的在一个地方,他们的血液里和骨子里很多都是狼性,他们其实更倾向于弱肉强食,只有你比他强的时候,它才会臣服你,如果你没把他们打趴下,等你虚弱的时候,他肯定会上来撕咬你。

如果当周围其他国家都是这种狼的时候,中原地区的老百姓那可算是遭了大殃。

时间很快过去,永乐皇帝在小孤山附近进行大型的军事演习,并检阅这些军队,而曾云风临时统帅的神机营也在其中。

“啊,明德没想到你个文官穿山文甲还挺精神,英武不凡,就是不知道你的神机营练得怎么样。”朱棣对着曾云风说道。

“皇上放心,必定是一鸣惊人。”曾云风坚定不移地说道。

“好,有我们明军的一股气了!”朱棣笑笑说道。

朱棣最先检阅的是三千营人马,这个部队里面都是草原骑兵,是朱棣比较看重的,永乐皇帝的三千营可谓是一股雄壮的人马,算是这里面最最精锐的部队,其次就是五军营可能要稍微差一点儿,因为大多数都是步兵。

目前这个时代来讲,几乎所有的部队很少能打得赢永乐皇帝的这些部队。

等到轮到曾云风的神机营的时候,神机营的操作让大家眼前一亮,神机营的火器现在就像是脱胎换骨,他们是一个整体,每一个步调都极度有序,仿佛战争机器在开动。

“第三标准,三千步,方位四七,三号开花弹,第一轮齐射。”火炮将官喊道。

旁边的旗语兵飞快的打旗语,炮手飞轮一样的开始运转,调转火炮射击口,调整角度,改变装药,步调一致,节奏一致。

“第一轮校射,预备!放!”将官的令随着旗语兵的旗子挥动传了出去,火炮一轮齐射,三千步外统一的剧烈爆炸让朱棣等人震惊不已,不过这还没完。

“第一标准,三百步,方位四七,一号霰弹三轮自由射,预备放!”火炮将官喊道,随着挥舞的旗帜,炮手连着轴转。

随着霰弹三轮射50步到300步内的所有稻草人,被摧毁殆尽,一片狼藉。

曾云风看着直皱眉头,对着这个霰弹三轮自由射五分钟时长他是不满意的,骑兵不可能给你五分钟时间才冲到阵前,一旦地方骑兵和我方骑兵混在一起火炮就没有作用了。

火炮要在最短的时间发挥最大的威力,火炮对骑兵最有效的杀伤时间就在三分钟内,改良后的火炮完全顶得住这么快的射击频率,可是士兵和前膛炮的装药延缓了时间,三分钟内顶多打两轮就很好了,经常只能打一轮。

超出三百步外,霰弹的杀伤力降低到很小。

他们没有想到神机营能够发挥出如此大的作用和如此大的爆发力,甚是骇人的火炮齐射让战场上的众多战马嘶吼不已。

“好啊,明德,你真的练得一手的好兵啊!”朱棣从震惊反应过来说道。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朱棣一眼就瞧出这个训练方法就是蒙古骑兵预备的,永乐皇帝信心大增。

三个月的训练其实效果并不好,绝对的精度和速度只有很少的人能做到,现在缺时间训练,这些人要形成肌肉惯性和命令反射,这样才能更快更准,轰击骑兵是即使测距时已经调整了滞后量,但是时间不等人,每慢一分钟,就落后一分。

曾云风考虑到与其让他们用这种毫无准头的乱射,还不如用这种齐射,但是这种前装火炮装填速度还是嫌太慢,骑兵的进攻时间内火炮霰弹能发射三轮就顶天,受限于前装火炮的限制,这个基本是极限速度。

轮到火铳兵场面更精彩,步调一致,三叠法被发挥到极致,装药量时间,持铳姿势被严格限制。

“前方骑兵,两百步,火铳手!”将官的一挥手,随着一声哨声带来一阵齐射,两分钟内打出20次齐射。

朱棣看得直点头,旁边的汉王和赵王目瞪口呆,汉王真的感觉信心倍增。

“哈哈,这下大破瓦剌指日可待。”汉王哈哈笑着说道。

“汉王殿下没有那么简单啊,神机营虽然有火力优势,但是追不上,我最担心就是瓦剌避战,到时候大明空耗钱粮,于事无补。”曾云风忧心地说道。

朱棣听后也是愁眉不展,对这个事情也是很烦恼。

其实曾云风更想去三千营,毕竟速度和力量这是当前这个冷兵器战场上的主要对手,追的上,才能打得到,而且对面的是一些拿着刀枪和弓箭的冷兵器选手,曾云风拿这些热武器去打他们,实在没有成就感。

好在神机营这些兵马已经被曾云风练得差不多了,拉到战场上去,一点都不怕,到时候曾云风可以放手选择和三千营的这些骑兵一起进攻瓦剌和阿鲁台的部队。

军营打营帐内,朱棣很高兴带着曾云风一众人回大帐喝酒庆祝。

“这一战功成,百年无忧啊!”朱棣刚坐下高兴地说道。

第二百二十七章 父子的苦心

这时杨士奇进来跪下献给朱棣一卷太子的书法。

朱棣拿过展开一看不屑地笑了笑说道:“这是太子抄的兵车行,展开来给大家都看看!”

朱瞻基上前念道“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众人听后都脸色凝重,朱棣脸色更不好,这是太子在劝谏休战。

“我年轻的时候,跟随徐达大将军北征,两淮地区,洪泽湖一带本是鱼米之乡,几百里没有人烟,草都长了半人高,从院子里一直长到炕上,敌人把当地圈了当马场,把人杀了埋在地里当肥料,那草长得才好,我记得清楚,那是盛夏七月,当地却阴寒刺骨,四野鬼火,遍地呜咽,十几万大军尽皆垂泪。”朱棣叹了一口痛惜和愤恨地说道。

营帐众多将官和汉王众人听了莫不是心中愤愤。

“徐达大将军说,再搞十几年,我们的孩子,连唐诗宋词是什么都不知道了。”朱棣说着摇摇头一脸的悲痛。

“我明白太子的意思,要与民休息,做一个明君,他嫌我烦,总带着军队打打杀杀,放不开手脚治国。”朱棣看着眼前的兵车行抚摸了一下继续道。

“你们有的跟我半辈子,有的是最近跟我,我的那些兄弟叔叔,死的死老的老,都凋零了。”永乐皇帝感伤地道。

“常遇春大将军当年受了六处箭伤,刚包扎好,敌人夜袭,要上马战到天亮,铠甲都被自己的血泡透了,他跟我说,小子,死在床上没出息,只要敌人还在,咱们该死在马上。”朱棣像是想起了什么重新振奋说道。

“老大上折子来说兵部没有钱,年年战争,财政赤字,高如泰山,我不能驳他,可我不能看着敌人做大冲进来,这场仗,就算你们都不去,我老头子匹马单刀也不让他们跨进长城一步,我自己去。”永乐皇帝咬着牙说道。

这些话就是曾云风也听得动容,有君如此,臣子敢不效死。

众多将官士气振奋直接跪在朱棣的面前说道:“愿追随皇上血战到底!”。

朱棣当即抽出宝剑建光一寒斩断桌案一角说道:“不破贼军誓不回还。”

“不破贼军,誓不回还!”众多将官接着喊道。

“满饮此杯,告诉太子爷,士气可用,军心所向,不可逆转,让户部重新拿方案。”朱棣端着杯子重新整了一下胡子说道。

曾云风一口饮下烈酒,口中如凉水,下喉似尖刀,好酒,痛快!

朱棣也真是厉害,太子的一篇劝谏书法,都能被他用来笼络军心。

“明德,你也几个月没有回家了,你就不要先不要考虑这些,赶紧回家见一下你夫人和孩子,歇两天,后天去尚书台,我们好好的合计一下该怎么打!”朱棣走到曾云风面前拍拍他的肩膀说道。

曾云风骑马带着两个护卫准备回去,在营帐门口却遇到杨士奇。

“明德,皇上如此,你也不劝劝哪!”杨士奇忧心地说道。

“开弓没有回头箭,皇帝主意已定,已抱死志,谁能劝地动!”曾云风感叹一下说道。

“兵部的官员也讨论了,这次出征前景堪忧啊,有没有想过,我们的敌人是谁啊,是瓦剌,鞑靼,还是兀良哈,连这个都闹不清楚,大军倾城而出,岂不危险!”杨士奇说道。

“皇帝想要一举打垮草原诸部,危哉!危哉!”杨士奇无奈地说道。

“我倒不担心打不过草原诸部,就是全来都不惧怕,就是怕他们避而不战,到时你们兵部首当其中,我军粮草不济,而他们以逸待劳一旦陷入僵持,塞外苦寒,皇帝的年岁又摆在那里,那才是堪忧,你们也要早做准备。”曾云风也是忧心地说道。

“太子近些年夙兴夜寐,身体也是堪忧,皇上太子有个三长两短,大军在外,汉王在军中的影响力你是知道的,汉王登高一呼!”曾云风看着杨士奇语重心长。

“何以至此啊!”杨士奇焦急地说道。

“你们三杨都是太子属官出身,汉王不能容人,一旦上位,我乃建文旧臣,你我抄家流放只在朝夕!”曾云风又说道。

“谋定而后动,你们兵部就是干这个的,早做打算吧!”曾云风一扬马鞭狠狠一抽,纵马而去。

杨士奇看着曾云风的背影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这点事情,曾云风相信三杨能够搞得定,而且关内还有更多军队应该是没问题的。

另一面,皇太孙朱瞻基马上就要大婚,正在准备,这个婚礼耗费了整个大明国的不少银两,差不多花了将近300万两,今年也是一个多事之秋,不光光有这一场婚事,还要迁都,还要打仗,而且还要赈济灾民,另外还每年要出一笔钱修永乐大典。

其实修永乐大典,尤其是在现在这个年代,是一件很花钱的事情,要花很多人力物力去找这些书,而且要将这些书编撰在一起,这都是要花很多人力物力才能办到的事情。

如果不是帝王,根本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和人力物力来做这个事情,但是这个书一旦编好也是一件几乎可以载入史册的事情,书籍不会惠及大众,但是会提高整个民族的知识上限,算是建立了共享知识库,但是也为皇家笼络人才使用的。

今年花费的远远要超出了大明所做的预算,所以今年财政肯定是赤字的。

但是好在今年郑和带了不少的钱财回来,所以弥补一下亏空还是可以的,但是这场征伐蒙古的战争不能持续很长时间,要不然一定会被蒙古这些游牧牧民族给拖垮。

现在对蒙古可能这么说,大家没有什么印象,其实整个明朝并没有把元朝的势力完全灭绝,瓦剌,鞑靼,兀良哈,察合台汗国,金帐汗国这个蒙古人的势力都在。

这些元朝的游牧民族又回到了他们的草原,元朝在统治中原地区的时候,也没有为中原地区做出什么特殊的贡献,除了在这里杀人。

元朝统治时期中原地区很多十室九空,人都被他们杀了埋在地里当化肥用来长草而后放牧,那些元吹可以闭嘴了。

现在这个时代的这些游牧民族是一点也不值得同情的,而最后元朝的残余势力只是被老朱赶到了草原上,如果把它统称为元朝势力是不是就很好理解为什么永乐皇帝朱棣一定要将这些游牧民族赶尽杀绝。

永乐皇帝朱棣的担心是正常的,而确实永乐皇帝朱棣的担心后来变成了现实。

这些游牧民族真的像永乐皇帝朱棣想的那样,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在之后的宣德皇帝的统治之下,包括他的老爹朱高炽,将近11年到12年的和平时期虽然让他们北部边境十分的安宁,也赢得了历史上所谓的仁宣之治。

但是这是一种慢性毒药,大明王朝将他们吞了下去。

至于宣德皇帝和蒙古人打得胜仗,那只是非常非常小的一场胜仗,根本不可能让蒙古人伤筋动骨,而之所以仁宗和宣宗两位皇帝,能够如此的平安,就是得益于永乐朝对蒙古的征伐,蒙古人也要修养生息。

永乐皇帝朱棣将阿鲁台打得残废站不起来,所以才有了边境的安宁,但是仁宗宣宗两位皇帝和平的发展自己的国家,治理内政,却忽视了边疆,造成蒙古族内瓦剌人也先带领蒙古人重新站了起来,再加上鞑靼以及兀良哈。

最后,蒙古人又再次将部落统一,兵锋直指大明,终于蒙古瓦剌人也先将战火燃烧到了中原大地。

第二百二十八章 大军的粮草

土木堡之变怎么来的,与其是说是这位英宗皇帝朱祁镇亲上战场导致被俘所以一次性葬送了大明王朝的最后一点武将的元气,倒不如说这十几年,整个大明王朝文化鼎盛,但是武风衰弱。

依照大明王朝的国力不可能因为一场战争就完全倒的几乎爬不起来。

皇帝带几十万军队居然没有一个人敢去阻止,皇帝从小长到这么大,居然一点的军队常识和战争常识都没有。

他从小的教育是谁给他灌输的,他可是一位帝王,帝王的手里本来就是要一手拿着书,一手拿着剑,他手里的剑被谁夺走了,很明显是满朝的文臣,一味的强调仁治道德。

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英宗复辟之后上来就杀了于谦,他不知道于谦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重臣吗,英宗从小都被教育的变成了乖宝宝,你再看看后面的大明皇帝是被怎么教育的。

英宗复辟之后,你看他是怎么教儿子的,成化皇帝又是怎么做的,所以说一个皇帝的家庭教育,一手刀剑,一手诗书,是一样都不能缺,缺一样都是灾难。

再看看后面被称为历史上有名的仁君的人朱佑樘,看看他的儿子又是个什么状况,所以这些帝王就不应该被这些臣子摆弄。

这些帝王一旦被这些臣子摆弄,结果都可想而知。

首节 上一节 113/745下一节 尾节 目录